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人的偏见到底有多可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一个人的偏见到底有多可怕?

2020-06-03 23:16:15 作者:来自 来源:聚Youth 阅读:载入中…

一个人的偏见到底有多可怕?

  点击上方蓝字免费关注 聚Youth

  偏见是什么?

  你身边发生过哪些关于偏见的事吗?

  你对别人有过偏见或者你有遭遇过偏见吗?

  那些遭遇过偏见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你在大街到纹着花臂的大汉会不自觉恐惧吗?会在里想“这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吗?

  你路遇一个染着五颜六色头发女生,你会想“这一看就不是什么好女孩”吗?

  渣男锡纸烫,渣女波浪;双出渣男,出轨是巨蟹销售等于传销婆媳就一定有矛盾;没文化素质低,同性恋是变态,不结婚就是怪物;大龄剩女眼光高,多谈几段恋又是随便,女司机就一定是马路杀手...

  这些,你都在心里想过吗?

  我们总会不自觉的给别人贴上标签,虽然我们互不认识不够了解,但这一点都不妨碍我们主观的、消极的去评价一个人,这就是偏见。

  我们常说就事论事,可我们又常常就事论人。一叶障目,虽不见泰山,但我们却乐此不疲

  1

  季忆来自农村,他爸爸是种地的,读完小学辍学了。爸爸知道自己没什么文化,便想着怎么着都要好好供季忆上学,希望辈子季忆不要像他一样没出息,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

  季忆读初中时,是我的后桌,他的成绩不太好,在那个成绩就是一切的时代,季忆这样的人便是老师的眼中钉肉中刺。

  其实季忆除了成绩不好之外,其的都挺好的,待人接物温和有礼,还善于助人,体育成绩更是拔尖。而且他上课很少捣,大多时候安静的趴在桌上。

  有次我们正在上物理课,季忆熟练的支起书趴在桌上。突然我们这块传出一阵手机铃声,物理老师二话不说扔下粉笔气冲冲的走到我身后,拿起物理书对着季忆头上就是一砸,时季忆就被砸懵了,疑惑愤怒委屈情绪一时间让他说不出话来,物理老师鄙夷的看着他说:

  “怎么了,看样子你还想打回来啊?天天不学无术、冥顽不灵,上课就知道捣乱,我看你还上什么学,成绩这么差,就知道在这浪费大家时间,还不如早点回去种地...”

  那一下砸的很重,那些话说的也很过分,我们都被这场面吓到了。尽管我们都知道那天玩手机的人不是季忆,可当时我们硬是没有人敢多说一句,而季忆也倔强的不肯解释

  自那以后,季忆像是变了一个人,上课不再安安静静,还跟老师对着来,整个人都带着一股戾气。最后他成绩越来越差,慢慢地真的变成了物理老师口中“不学无术冥顽不灵”的人,最终他被学校劝退。

  我不知道季忆现在过的怎么样,只是记得,当初我们在高谈想的时候,季忆说,“如果爸爸很想让我上学,我就再努力一点考上高中,然后再去读个体校。不过,其实我现在很想去开个小铺子,我想替爸爸多分担一点的。”那时的少年身上没有一丝戾气。

  后来我们谁也不知道他是上了体校还是开了间铺子。

  一个人的偏见到底有多可怕呢?我不知道它会不会毁掉一个人,但它至少会改变一个人。

  2

  去年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申公豹就说过,成见是人心中的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也无法搬动。申公豹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一直是个反派角色,可若是元始天尊对他没有偏见,他也不一定会走上夺取灵丸的道路。

  这部电影里偏见处处可见。龙族遭受着天庭的偏见、敖丙遭受着李靖的偏见、哪吒遭受着陈塘关百姓的偏见,每一份不可撼动的偏见都像一座大山压在他们身上。有些时候其实不是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而是他们被迫变成了这样。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说,一个群体一旦形成了合意的偏见,就会转变成欺压的利刃。而面对这欺压的利刃时,他们都设起了自我保护机制,这才导致龙族和申公豹合作、敖丙差点活埋陈塘关、哪吒变得嚣张乖戾。

  偏见会改变一个人,不论是实施偏见的群体还是被偏见的群体。而最终他们都会是同一个群体,也就是说,你的偏见最终也会落到自己头上。

  3

  李源和林阜是大学同学,李源为人寡淡,一幅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可偏偏他很优秀。林阜却觉得李源是自命清高而且还看不起自己,他看不惯李源的那股劲儿。

  一次聚餐中林阜趁着酒劲儿故意激怒李源,并对他拳脚相加,之后又示弱,假装被打伤,最后还恶人先告状。这下便让李源挨了处分,记了个大过,丢掉了很多原本可以拿到的名额。李源不明所以就吃了个闷亏,他之后便不再跟林阜交际,而且顺带恨上了整个阜阳。林阜是阜阳人,李源便觉得阜阳人都和林阜一样,人品差,只会做这些奸诈的事。

  如果林阜的偏见是一环,那么李源的偏见便是扣在上面的一环,如此往复,一环又一环,接着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这些连锁反应最终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偏见也会让我们丧失理性的判断力。主观臆断的东西多了,世界便成了我们所以为的样子。

  列子《说符》篇有个领小孩头斧头的故事:“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至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也。”

  这个故事意思很简单,你怀疑邻家小孩偷了斧头,怎么看他怎么像偷了斧头;而你不怀疑他,他便怎么看怎么不像偷了斧头。奇怪吗?可人脑就是这样,一旦有了偏见就很难改变,并且会为了证实它去找很多“证据”。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证实性偏差”:就是你一旦相信一个事实,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选择性地注意和收集信息,并且排斥那些和你观点相悖的现象,从而得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实或真相。

  就像在你没有认识一个人之前,他的负面消息已经印在了你的脑海,等你再接触他时,你便会下意识的去搜集某些证据来佐证你之前的听闻。他的好能被你扭曲成坏,他的坏依旧是坏。

  偏见是我们习惯性的未知全貌,就给予置评。可我们又永远不可能真正去了解一个人,除非我们穿上他的鞋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4

  偏见是无知者的偏激,是一种思维惰性,更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归因。

  我们切记,不可一叶障目,不可管中窥豹,不可以偏概全。我们要承认自己的无知,拔出盘踞于内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要时刻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这样才能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

  被偏见的人是个“异类”,而我们都可能会成为这样的“异类”。

  人人都有偏见,我们终有一天要为自己的偏见买单。

  你的转发分享

  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