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图文作者转型视频创作,真不是读者不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图文作者转型视频创作,真不是读者不行

2020-06-11 09:50:08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图文作者转型视频创作,真不是读者不行

  西瓜视频发布了一个报告,关于2019年图文创作和视频创作的:

  核心就是视频这个形式,大幅领先图文,读者都去视频了。

  今日头条做了调查,万粉图文作者,有40%正在考虑转型

  作者们关心的是行业趋势,我比较——为什么会这样?

  有一类观点,很多人点赞

  读者们阅读力、耐心思考能力正在下降,倒逼作者为了生存或者进一步发展,转型视频领域

  我觉得问题可没这么简单

  如果我们认为视频是对图文的一种降级,很显然短视频这个风口在2018年就已经被市场主流参与者投资人,大机构头部kol)发现了。为什么是今年发生了加速呢?

  千万要分成不同人分析

  对移动互联网用户(五环外,3~4线)。早期视频内容主要靠的是颜值擦边球,吃灯泡

  是谁不说了,都知道。谁路子野谁增长快。

  面对一种新的内容形式,这是最直接,能形成用户增长的内容。

  放心,这类内容不需要图文创作者,毫无脚本文案环节

  专业图文创作者进入视频领域,说明移动互联网的这些新用户,已经可以欣赏这类内容。

  真正专业的人看经济财经,品酒视频可能还是觉得不够专业(至少金融我是这个感觉)。

  这些内容至少也是有脚本,有知识点缀的视频,需要有文案和脚本的。

  还记得当公众号刚出来,“不转不是xxx”,“震惊打开了多大局面。现在你要是没点心思,根本没有阅读。

  4~5年前看视频,别人在喝二斤白酒,吃五斤面条,吃大肠刺身。现在总算看到了吐槽电影点评新闻,没“干货”、纯猎奇也没人看。

  这些,都是这类客群,内容消费升级

  需求口味提高,需求提高然催生供给端快速增长,流量放在那里,谁和钱有仇呢?

  你说是倒逼转型?

  是这部分人(而且是恐怖的用户基数)内容消费升级正逼图文作者转型。

  对传统图文阅读者来说,老网民,就比较复杂了。

  文字内容给读者的自由度更高,查阅,精读摘抄都更方便

  同样的内容,读者吸收图文的效率肯定比视频要高——弹幕不算。

  同样的内容,读者花费脑力更多,毕竟人类想象眼前不存在东西,很消耗卡路里。

  这里面要继续分解

  1)

  专业读者,会继续使用图文形式,或是希望更多思考、或是工作需要、或是希望自由控制节奏

  普通人看到的是图文作者转型视频创作,看不到的是专业写作者下场自媒体图文。

  观察下各大公网站,专业机构专业观点都开始进行互联网自媒体传播。形式,主要还是图文。

  专业领域某些作者继续不下去,是因为真正专业的人开始跳下场,必然挤压原来那些看似“专业”的写手,他们的生存空间

  这么多年标题党,缝合怪关怀下,专业读者的口味也养刁了。

  混水摸鱼的“专业作者”只好转进视频领域。

  2)

  kill time的读者,仅仅是kill time。对他们来说,视频天然更kill time,因为又少消耗二两ATP和糖原。

  舒服。

  这类读者不会有什么内容形式忠诚度。

  小报落伍了上网站;

  网站落伍了刷图文;

  图文落伍了刷视频;

  视频落伍了,那个最kill time 刷哪个。

  八卦、鸡汤、教人赚钱是内容领域永恒的生意,这些作者转视频领域,就是跟着流量走而已。

  与其说这类人是图文创作者,还不如说他们更是生意人。那种特朗普上台给特朗普做衬衫,拜登上台给拜登做旗子的人。

  就更和钱没仇了,对么。

  我的担忧,其实不是现在,是未来。

  正常情况下,随着人年龄阅历的增长,是会对内容有更高需求的。

  年轻和年长对内容深度要求和自己思考的要求是不同的。

  两周前调研一个图书数据公司,低收入者年龄稍大也会看经典图书——人性的弱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货币战争。

  别乐。

  这些至少比喊打喊杀,3天学会xx的自媒体要高级。

  问题是,视频观看需求升级,还能不能回到专业阅读、深度阅读,很难讲。

  阅读更需要锻炼。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小学语文课本经常给个插图,上中学就很少了。给小孩教英语,更多使用动画。

  这是因为没养成阅读习惯前,没有一段时间训练,人的专注力很容易失焦,必须用各种形式给大脑一个“暂停”,然后才能继续。

  当我们目前的网友,无论新增,还是kill time的,大量通过视频摄入内容,切换为图文时会有比较长的适应期。

  别说他们了,我现在看当年我写的那种大几十页的报告还头疼呢,更别提是视频观众转图文读者了。

  于是,深度内容得不到,思考力不能有效锻炼。

  在职场中,输出能力比较堪忧。我相信工作中如果有写报告比较多的朋友,已经感受到小朋友们的输出能力,平均在下降。

  在生活中,形成了站队、粉圈化思维模式,更容易被引导、被营销、被带队、被忽悠——俗称,被割韭菜。

  也许,我的担忧是多余的。

  看多了视频,并不会影响阅读水平,终于有一天希望深度阅读的时候可以无缝切换。从各大平台的留言板看,恶化程度还算能接受。

  也许,视频技术能够大发展。

  用一种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方式解决视频信息吸收效率低,不利于思考的弱点。

  这两个问题,恰恰图文作者,甚至视频作者完全能解决。

  我清楚的是:

  即使新互联网用户升级了,能够看得懂,想看带脚本的视频了,还是斗不过整天拿着晃悠镰刀的资本;

  那些从图文下沉到视频的kill time用户,仅存的理性判断能力就更用不上了。

  视频领域,在图文发展历史上,那些最见不得人的肮脏勾当,还会重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