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成长,又将在这里老去。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流走,曾经的轻狂少年,很快就是耄耋老人。每一天很漫长,而一生却在唏嘘之间就过去了。
曾经以为,那首前苏联作家的诗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很遥远很可笑。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到: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很多人都是被生活的压力驱赶着不断前行,不断前行,等到抬头看看时,才发现这里不是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心中的理想是怎样的呢?在岁月的磨砺下,已然忘记得干干净净!
有多少人曾经问过自己?这样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如果是肯定的回答,那真是幸运。
太多的人不敢问,也没有时间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怕是要老泪纵横、徒增伤感。现实的世界已经足够应付,哪里会有时间及心情审视自己、关心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
那样青涩的少年,那样美好的情感,那样纯真的友谊,只在深夜的心底深埋。通讯录里的电话号码,沉重得无法拨出一个个简单的数字。
浮世间的我们,只为了好好活着已经拼尽所有的气力,哪里还有心情想其他?
经历着不断的挫折,不断的成长,有人体验到活着的意义和快乐所在;有人只为活着而活着,被生活的磨轮推着转圈,疲惫至极;有人清醒着却也在沉睡中活着,等待梦中的缘分来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