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束》经典影评有感
《教束》是一部由黄智扬执导,廖启智 / 陈秀雯 / 刘俊谦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教束》精选点评:
●一开始觉得,剧的风格会更偏向与台式或者日式,讲怪诞青春,反主流精英教育,也觉得发展不够有说服力。看了几集以后,能好好收到应该收到的信息,整部剧完了以后就真的很投入了,甚至到了剧末看到倒着的春风化雨时,也跟着松了口气。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成长,学会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和白色强人有点像,冲突在于公营化和市场化的问题,两者都认为若市场化就会被利益主导,失去公平。这种关于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这段时间在中国,在香港也不断被讨论。而香港人往往更侧重公平而不是效率。本来想给四星,加多一星鼓励一下!
●和TVB的《白色强人》呼应,社会不是所有的机构和内容都适合市场化。从《选战》开始权斗成为Viu台继两性关系后又一个抓得很好的主题。好喜欢庄子民和邓学谦的情感线;更喜欢“不老骑士”的“崛起”过程。
●生於亂世 有種責任
●结局篇每集都看到我停下碗筷!
●把學校當成香港社會縮影,政治入門ABC,稍有說教但仍清新可喜。有拍成續集的潛力。
●剧本先学生会能拍成《选战》那样才对的,结果都没没破格。
●很久没看觉得不错的校园剧了 希望我们内地不要总是只关注于谈情说爱
●上半年最佳港劇,學校制度成為香港社會縮影,選學生會及反直資演變為年青人走入制度及社會運動的比喻,上一輩不是貪戀權位便是默默支持,社畜由牆頭草港豬走進前線毋忘初衷,年青一代精英基層一同團結,偶然的玩味及校園青春劇情節亦將半小時劇弄得純熟輕盈,好的劇集絕對是跟社會所扣連,viutv劇集的新一條血路
《教束》影评(一):一定不能錯過的好劇!
陳秀雯可以說得上是香港電視史能記下一筆的演員、不管是TVB還是亞視都留下了優秀的劇、這次她出演副校長一角也是吸引我的一個理由.
男主角劉俊謙我覺得真的是寶藏男演員、多年來深耕舞台劇磨練演技、近年來才觸及影視. 今年他有一部電影《幻愛》有望衝擊金像獎、預祝他好運.
發現網路上用這套劇拿來和《白色強人》對比很多. 白強是關於醫改、教束是關於校改直資、都是關心社會現實的題材、可以說香港的編劇很強. 都是好劇!
《教束》影评(二):從“父托邦”到烏托邦
請先閱讀:禁忌女孩:母托邦的懲罰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108701/
學校是社會的隱喻——這是個不成為社會一部分的社會場域,雖說學校(尤其是公立學校)裡面沒有僱傭關係(仍有編制、長約和合同工之分)和市場競爭(也有著KPI),但是學校自身有一整套下級服從上級的行政體系——這就意味著除了教(老師)學(學生)之外,還有更深層的權力關係,但是浮在表面的就是律法,和他的代表人——也就是如父親般的校長。父親的口頭禪只有一句話:我是為了孩子(學生)好,而手段有兩種:安撫和懲罰。
這種軟硬兼施的手法看似是先安撫再懲罰,實則懲罰總是先走一步——在能指的互相間隔和連接中,S1(原初能指)實施原初壓抑,這個不是字面意思的壓抑或者壓制,而是他代表完整,卻只能要求其他能指S2服從之(即不完整),S1獲得了主人能指的優越性。在法律之中,這實際上是律法主體的二重性——立法者扮演的是主人能指,而他的最好用的手段不是安撫國民,而是利用對懲罰的恐懼來治理,法律本身就是懲罰和恐懼的代名詞,但是,懲罰的真正執行者在於護法者——立法者必須仰賴護法者才能保證自己地位,否則法不成法。
在校董-教師-學生的三元關係中,實際上只有二元——即作為S1的校董(校長)和S2的教師,而教師是唯命是從的。盧sir是個loser,本來懷揣著教書育人的理想卻營營役役,他只是想打份工賺錢,最好拿到長約以免後顧之憂,而從來沒想過什麼反對直資。他在此表現就只是一個“驅力人”,無論是競選學生會還是反直資,他大部分時間也只是在旁觀和輔助。
但是,這位無知的教師卻因此將下剋上的戲份“逼”了出來。因為在S1-S2的關係中,恐怕還是只能維持父之名的功能,而無法再找到另一面——即“更糟”的地方。在一般人眼裡,普通版乃至最差的班級就是症候般的存在——他始終佔據著(壞的)位置,就像腐爛的膿瘡,但是,正是這種人支撐了學校。戲中的不老騎士就是如此,oasis老是擺出誠懇意切的態度,但是卻從來不肯紆尊降貴,不老騎士則是不需要紆尊降貴——他們就不“貴”,也是如此才能夠明白低年級的人和窮孩子的狀況。
所以這是烏托邦和“父托邦”的對決,公校相比于私校和直資學校仍屬於未被銅臭污染之地,也仍然能給“屋邨仔”服務,得到免費教育,但是父親(廖啟智飾演的校長)卻要一意推行,他深信港版努力神教——獅子山下精神,相信奮鬥就有回報——所以有多少能力(錢),就能讀到什麼學校。他如此激怒了學生和家長,也使得作為“護法者”的老師不再信任。
但是,這個烏托邦真的是烏托邦嗎?在保守主義的演繹中,烏托邦是個絕對無法到達的完美狀態,但是對絕對的假設,也是一種絕對——他們始終處在主人能指的位置,他們就是絕對,但是,沒有其他能指,主人能指就是nothing——沒有教與學,校長就是nobody。所以面對反烏托邦的父托邦(你也可以說是敵托邦),我們仍然需要重申utopia的原意——即一個未來的藍圖,沒有人證明能不能到達,但是總是需要接近它。
所以這部電影是教育界的《白色強人》(也可以反過來說),反私有化仍然是階級較量的一大主題,可能有人覺得我講階級很老套,但是這種下vs上的團體鬥爭無時無刻都在上演,不管你說這是黃or藍,還是建制和泛民,這都避免不了一種直覺——反直資就是反資本主義,只是話語不同,但是其內核是一樣的。這部電影(包括《白色強人》)只是以一種“光復”的心態(tvb就是這樣的),就是只體現出回到原來的公立體制,而反對私有化之後該怎麼辦?這兩部劇都沒有提出,實際上,這裡最需要的不是光復,而是解放,無論是醫改還是教改,都只代表了一種循序漸進的evolution,但是在國-資一體化之下,revolution將會成為要務:不要獅子山下,要獅子山上。
《教束》影评(三):一个中学老师的角度
本人是一个初中学校的老师。首先看到剧名的时候实在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其实目前为止也不是很清楚),但是看到第一集已经把我吸引住了。首先男主角在剧里的遭遇跟我实在有点相似,同一间学校,做同样的工作,但是待遇和身边的老师相比差天共地,随时饭碗不保,好比内地大家争先恐后考编制一样。
整部剧的主线在豆瓣的剧情简介已经描述得比较到位,再深入地讲解就容易剧透了。我想说的是剧中精英版和垫底班的选角,虽然说人不可貌相,但是精英版竞选学生会的内阁团队的确个个都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品学兼优的气息,而垫底班看起来总是不务正业,但每个都各有特色。虽然知道按照剧情的发展,垫底班最后肯定能成功逆袭,但却不得不为这悬殊的差距为他们着急,就好像男主角卢文达——他们的指导老师说的一样:
听说有些角色是外面特意招募的,好几个角色的资料的确较少,暂时只拍了这部剧,但效果却感觉非常好,就好像是自己教的学生一样自然。
但竞选学生会成功并不意味着结束,垫底班迎接的挑战也更多更麻烦,连他们的指导老师卢文达都因为现实原因而放弃。垫底班和精英版两个内阁却在这时冰释前嫌,合作破坏了校长的计划。
很多人将这部电视剧和TVB的《白色强人》进行比较。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而为之,两部剧的上映时间的确在同一天,《白色强人》探讨医改方案,《教束》思考公办学校转变成直资的利与弊。稍微不同的是集数和每集时长,还有场景和演员阵容方面,《白色强人》看起来都是大制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束》就输得五体投地,小成本制作也看得出非常的用心,除了上文说到的选角之外,我最喜欢的是他的片头,特别有创意,感觉这反而是适应了模板制作的TVB做不出来的。
最后聊一下这部剧的宗旨:一间学校转成直资后利与弊到底哪个更多一些,作为一个毕业后投入到教育行业也没几年的教师来说,不敢说得太绝对。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要想学校完全脱离社会,做到绝对公平也不可能。简单举个例子,去年教育部要求小升初要实现百分百摇号就已经让很多家长不满,当然每个初中教学资源相差悬殊是主要问题,而在社会上掌握较多资源的家长肯定也会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注定了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公平的游戏。而作为曾经当过学生的我,觉得将学校,甚至同一个学校不同的班,分成三六九等,是不是意味着将来差距会拉得更大呢?但愿将来我的子女能够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学习,不需要因为觉得自己的班级或者学校比别人差而感到自卑——起码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这种差距。
最后我想推荐一下自己新开的的公众号酱爆碎碎念,偶尔发一下自己对港剧、粤语歌或者平时身边生活的感想。刚开始写,可能水平不高,但还是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相信自己能越写越好!
《教束》影评(四):悲傷預言書
雖然是大團圓結局,但卻令人傷感,只因為這部劇神奇地預言了一個地方最近發生的事情。
為了反對自己的學校變成直資學校,變成貴族學校,有人選擇以死明志,有人選擇挺身而出,讓人深有感觸。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制度本身也許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執行制度的人,現實亦是如此。
一個漠視生命的人又怎麼會真的為了公義?3條人命不見了,那個宣稱自己是媽媽,在04:00am開記招的女人卻無動於衷,說著跟梁校長一樣冷血無情的話。他們在意的,只有権力啊。
而在第19集盧文達在辦公室試圖說服眾老師這一段,我看到了現實中的兩種人。
一種是像關老師一樣,居然對盧文達說「返落嚟先講啦,做乜啫,你嫌學校不夠亂啊?」這種人有樸實的善良和平庸,也正是這種平庸,造就了一種平庸之惡。搞亂學校的從來不是站出來發聲的盧文達和學生,而是以幫助馬修學院變成名校為藉口推行直資計畫滿足自己私慾的梁校長。而這種人往往還會天真的,選擇相信梁校長這類人的話術。
這類人在現實中,還會覺得經濟金錢極為重要,所以要和魔鬼做交易,甚至察覺不到是魔鬼,只要有錢,就萬事大吉。等到哪一天,魔鬼要將他消失,不知道會不會發現,錢解決不了惡魔啊。
還有一種是像陳老師;這種其實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看得清楚的精緻利己主義者。若果說關老師是蠢而不自知,那陳老師這類則是太過「聰明」。因為這樣所以選擇明哲保身,以為安分守己不會有問題,但真的對得住自己良心嗎?
現實的訴求,也和劇中一樣,這種巧合,是奇蹟還是編劇真的是未來使者?(笑
最後,我覺得這部劇更深華了主題,反直資讓大家都成長,我們每個人都不必害怕與別人的不同,因為我們每個人本就是獨特不同的存在。我們不必要按照指引而活,我們自由地活著。
劇中最喜歡的一對CP這一場夢,願不是夢,希望用正義讓這世界似童話。
《教束》影评(五):为娃上学陪睡校长?这部8分港剧说出了真相
前段时间,派爷看到个又好气又好笑的新闻。
一个女家长为了上一所不错的学校,不仅陪睡了校长。
而且这个校长还嫌一次不够,提出再来几次。
这还不是最搞笑的,搞笑的是下面一群家长的评论。
也不知道他们真的是为孩子着想呢,还是觉得自己的肉体一文不值。
其实关于学校这件事,派爷也推过好几次了。
《学区房72小时》里,一个大学教授为了搞定这个,跟相好的女学生都借上了钱。
多数作品里,学生和孩子,其实是无辜且无助的那一方。
家长觉得,孩子送进好学校,也是一劳永逸了。
孩子用功读书,老师用心教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现在牺牲点没什么。
可事实果真如此么?
下面这部港片,道出了学校里的不少真相——
《教束》2019
香港,一个可生可死的地方。
蜗居密度让人咂舌,生存难度,那稳稳的也是全国前几名的成色。
就算不求大富大贵,想安安稳稳当个老师,拿份不高的稳定薪水,也不是件简单事。
老师分为两种,长约和合约。
拿到长约,恭喜你,可以暂时在食物链顶端瘫一会儿。
合约老师,就没那么幸运了,学生成绩不达标,随时被踢出局。
这还不是最倒霉的。
当了五年合约老师的卢sir,碰上的这马修学校,也不是什么可以混吃等死的养老型事业单位。
而是竞争上岗,员工命运校长心情决定的私人家族企业。
感受一下这撕心裂肺的面试现场
像这种不求业绩的佛系老师,只能被请回家。
以上人员已领便当
呐,这是年级教导主任梁sir,副职,校长他儿子。
卢sir:大头针扎你头
学校向学生灌输的观念,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单纯简单世最静好。
但在老师办公室里,不好意思,努力不管用,学历不在乎。
得看业绩,学生,就是客户。
成绩不好,你就得走人。
所以,懂点『潜规则』,才能在学校这个职场上活下来。
幸好,卢sir,相当懂『生存技巧』。
平民想在精英阶层活下来,就得靠近精英,对校长儿子的日常贿赂,那自然不能少。
另外,找到同样属于平民的差生,互帮互助。
我帮你考试作弊应付家长,你帮我提高平均分保住工作。
顺便,拉上横幅『春风化雨卢文达』,来个感动中国2019。
双双联手,珠联璧合。
但即使生存欲这么强,工薪,还是所有老师中最低的。
甚至,还比不上隔壁不喜欢上课,就喜欢作弄坏学生的体育老师。
但问题来了,这马修学院,不仅经营模式向私企看齐,这“内斗”,也叫一个剑拔弩张。
学校分成两大派,精英派,平民派;决斗的方式,就是学生会竞选。
职场,变成了政坛。
精英派,叫『oasis』,由梁sir带头,背后那人,你懂得。
红人撑腰,财大气粗。
内阁成员全体学霸,定位明确得改变一下国家也不是不可以。
这就算了,颜值,也是一绝,往讲台上一站,学弟学妹们就反射性产生了“粉丝冲动”。
选举比的是什么?不就是精英自带的这点权威感么。
再看看差生组成的平民派,叫『不老骑士』,自带蟋蟀头盔和毛巾斗篷。
完全一群cosplay低端玩家。
真的不是b站鬼畜博主竞选?
自然而然的,找上了同样无权无势的平民卢sir牵头。
分工定位,也叫一个明确。
通灵神婆,无脑吃货,吊车尾,好色宅男,暴躁boy,行踪不明高大个。
能想到的所有校园奇葩,都聚齐了。
虽然是差生,但传奇故事,也是不少。
再看他们的选举纲领,已经预见学校将成为马戏团了。
再看两队的公告板画风——
两方实力,已经不止是差距可以形容的了,支持率,精英派占70%,平民派占4%。
完全是土地佬抢阎王的婚,没戏不说,还容易没命。
但平民反精英,在学校这个政坛,就一点可能都没有?
这问题,还真没那么复杂,卢sir,还是平民的老办法,『贿赂』。
但贿赂,也讲技巧,得『恩威并施』。
讨好式的『贿赂』,会被认作是小人。
让『贿赂』有点伟人奉献的意思,先得靠一个字——装。
没有领导能力没关系,背好稿,励志演讲家了解一下,政治家的范也就出来了。
然后,不提远水,专解近渴。
精英派承诺补习班,说未来如何如何,平民派,就来点接地气的。
目标选民,也对准非精英的平民。
学校食堂饭菜太难吃,每到午餐时间,饭菜团成团,食堂就变成了真人CS现场。
这难处,可不就是救星挺身而出的机会么。
喊着“不老骑士,为你做事”的沙雕口号,打出了一张『努力』牌。
开始『午餐自煮』活动,每个吃了午餐的人,内心都会产生如下心理活动——
靠着这养胃午餐,成功斩得了第一轮投票胜局。
但如果这样就能打败精英派,那这剧,还是有点天真,不够敢。
投票当天,精英派又打出了平民派没有的一张大牌——人脉。
校长儿子一个电话,精英教师们,带着大批选民来了。
看吧,同样有手机,人家那就能当令牌用。
即使老千出的如此明显,第二轮投票,精英派的胜利依然有效。
到第三轮,又一群“计划外”选民来了。
记得前面提到的支持率么,70%和4%投票率除外,还有26%的人,没有参与过投票。
这部分人,就是学校里的“透明人”,『不老骑士』得到了选票。
局势,又反转了。
到底精英赢了,还是接地气的平民组织逆袭了,派爷留个悬念。
接下来。
《教束》又抛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校改直资制。
直接轰炸学校教改的大环境。
顺便,把平民和精英之间的裂口,撕到最大。
学校『直资』制,本身,是为了吸纳更多教育资源。
但当学校,成了企业,校长,是个商人。制度,就成了揽财的工具。
出身不好,成绩不佳的,都会被踢出学校,或者因为不堪高学费压力自动退学。
对于学生而言,精英更精,平民,只能烂到泥里。
而对于卢sir,是履行老师责任,保护学生平等利益,反对『直资』?
那样,丢了工作,和女友的五年买楼计划,也成了泡影。
还是,守好职员本分,站在承诺提供长约合同的校长那一边,支持『直资』,放弃学生?
派爷这才明白,前面的学生会撕逼,只是前戏。
《教束》真正想说的,其实是『人』的选择。
而影响人的,就是学校的规章制度。
它是根绳,困住了人的天性。
学生守则,老师守则,还有一堆潜规则。
每个人都在遵守,可是制定这些守则的人,却没人认识。
『oasis』和『不老骑士』最后握手言和,组成暗恋者互助协会,玩起了free hug游戏。
派爷才恍然大悟,其实,不过是一群同龄人啊。
两队人马,根本没有敌对的必要,是被制度,给戏弄了。
所以,看明白了没?
即便到了学校,那也是另一片江湖。
尽管好多学校有外面的一层光环笼罩,可从开头的那个例子。
你不会不问问自己——
如果这个家长可以通过非常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其他学生的家长,是不是也是如此的?
如果这个校长可以通过非常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其他的老师,是不是也会这么做?
孩子到了里面,没学会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学会了一堆阿谀逢迎、逢场作戏的把式,那样,会是你费尽千辛万苦的初衷么?
再好的学生,在不好的学校制度面前,也将变成一滩烂泥。
与其成为一个影子歪歪扭扭的尖子生,还不如做一个干干净净的普通生。
毕竟,做人,可比成绩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