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需要改正的4种偏见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是世界顶级的领导力教练。在一篇文章中,他总结了管理者通常对员工持有的4种偏见。公众号“商业评论”做了整理。
一是,“我知道员工想要什么”。很多管理者都认为,只要支付给员工足够多的薪水,他们就会用最好的业绩和忠诚作为回报。但马歇尔认为,如今这套已经行不通了。因为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当优秀的人才不再为金钱苦恼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考虑其他因素。比如说,一些优秀的员工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他们会选择离开舒适区,接受一份工资更少但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要想管理好你的下属,首先一定要理解他们的需要。你必须很清楚他们在每一个阶段想要什么。
二是,“我知道员工知道什么”。在马歇尔看来,当今的管理者不一定要擅长一线业务,因为大多数员工所掌握的技能可能比你更专业。管理者需要放下盲目的自信,避免过度的“微观管理”,并且知道该如何提问。否则就会影响员工的技能发挥和工作热情。
三是,“我讨厌员工的自私”。当有员工抱怨工作岗位不合适,说自己很不开心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成就感时,很多管理者的第一反应是“要辞职吗?”,此外,当有员工要求提高待遇时,大多数管理者的第一反应是质疑这位员工的忠诚。在马歇尔看来,这些“自然”的反应其实也是一种偏见的表现。在很多人看来,个人有时可能会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维护公司的利益,所以当员工公开提问“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时,往往会被认为是一种过分的表现。但马歇尔表示,管理者并不应该为下属的这种行为感到吃惊,或者认为他们的这种心理太过自私。事实上,你应该学会接受这种现象,因为当你真正了解员工的需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反而变得更容易管理了。
四是,“我总是可以聘请到其他人”。马歇尔认为,在以前,致富的关键是拥有土地、原材料、工厂和生产工具。在那种环境中,员工们对公司的依赖要超过公司对员工的依赖。而今天,致富的关键则是知识。在这样的环境里,公司对于员工们的依赖超过了员工对于公司的依赖。而且更糟的是,员工们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他们把自己看成是代替性资产,而不是可丢弃性商品。二者之间的区别虽然微妙,但却是真实的:作为一种代替性资产,这些优秀的员工相信自己总是能够在其他地方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
聪明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把公司与那些优秀员工之间的关系看看成是一种战略联盟,而不再是以往的那种传统的雇佣关系。他们知道,这些员工随时可以离开自己的公司。
产品发布前要问自己的5个问题
埃里克·莱斯的书《精益创业》已经成为硅谷和中国很多创业者的圣经。他在《精益创业》里提出了创业的最小成本试错方案,也就是,可以先向市场推出简单的最小可行性产品,简称“MVP”,然后根据市场和用户的反馈,不断调整和学习,用最小的成本直接面向用户,去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灵活调整方向。
对此,有创业者可能会问,怎样才能打造一款成功的MVP呢?公众号“红杉汇”的一篇文章认为,要想避免失败,你需要想清楚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能否在两分钟内让客户明白你产品的主要用途?你要做的是关注客户本身,产品能为他们提供什么,而不是告诉客户你的产品是什么。道理其实很简单,对客户有帮助的产品会卖得更好,而很多初创公司好像从来没考虑过这一点。这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甚至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已经犯了错误:围绕产品功能特性,而不是围绕客户去打造MVP。
第二,你的MVP是功能至上还是客户至上?尽可能早地让理想目标用户帮你测试产品,并获得反馈,同时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完善它。你会发现,这些最小的改变会带来最大的不同。
第三,你是否像客户一样思考?有时候,你必须放下你自己本身的想法,才能弄清楚你要打造的产品应该是怎样的,而像客户一样思考的最好方法就是与他们对话。
第四,你是否试图成为所有人的万能解决方案?你的MVP不一定要大获成功,但要找到对的人,在他们那里获得成功。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精简产品的功能,锁定并服务于那些能最大化帮助到他们的人。检查你的产品,确保你的卖点不是那些很多客户最终用不到的附加功能。
第五,你的表达会不会让人不知所云?创业者有时会把公司搞得很复杂,写简介的时候将一堆逻辑不通的词语拼在一起,让人不知所云,比如“XX产品通过连接无与伦比的服务与动态产品,解决市场认知的重大痛点,为你提供促进创新的独特解决方案”。要把这些作为反例,千万不要犯这样的错。
6种方法避免决策错误
我们做决策的时候,会产生很多自以为对的评价标准,如果我们盲目迷信这些标准,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该怎么避免呢?公众号“红杉汇”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几点建议。
首先,你需要了解并克服几种常见的认知偏见。一是“邓宁-克鲁格效应”,指的是你认为自己比实际更聪明或更有技能,这会妨碍你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弱点。二是确认偏见:当你倾向于与你现有信念一致的信息时,反过来,你会无视不符合你标准的证据,即使它是准确的。三是锚定偏见:依赖你所知道的第一个信息。四是自我肯定偏见:当事情变坏时指责外部,事情变好时归因于自己。五是乐观偏见:相信自己比别人更成功,不会遭受任何不幸。六是注意力偏见:只关注某些事情而忽略其他事情。七是错误共识效应:高估别人对你的看法。八是功能性固定:若你需要钉钉子,一心只想找锤子。
其次,警惕“HALT”。这是饥饿、愤怒、孤独和疲惫的首字母缩写,它提醒人们千万不要在以上几种状态里做决定,要停下来冷静思考,有助于控制自己的冲动决策。
第三,收集相反证据进行利弊比较。
第四,尽量排除糟糕选项。
第五,寻求旁观者的多样化观点。
第六,回顾过去。曾经你是如何做出决定的?结果如何,你学到了什么?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这次做出正确决定。
长按下方 下载凤凰FM
搜索《管理一点通》
收听更多内容
问伴读君
要读书,更要发声!不论你是想吐槽还是有疑惑,有观点还是想表达见解,都欢迎私信我们畅所欲言。
伴读君微信号:ban
分享讨论
关注凤凰读书计划公众号,点击下方写留言,即可分享精彩读书感悟。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知识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