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她,生于乱世,向死而生,却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 本周新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她,生于乱世,向死而生,却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 本周新书

2020-07-09 13:15:12 作者:王春平 来源:果妈阅读 阅读:载入中…

她,生于乱世,向死而生,却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 本周新书

  公众号回复书单

  获取54个妈妈主题读书

  我们想一下,如果要我们给自己写一部回忆录,你是要写人生里的波澜壮阔,还是细细记录生活中柴米油盐呢?

  对于咱们这一代人来说,回忆生活的大多数可能都是些鸡毛蒜皮,但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来说,他们的回忆中不仅有生活,还有家园

  在上世纪有这样一个女子,她生于乱世,以一个奇女子的际遇见证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变迁,她就是齐邦媛。

  在她八十岁高龄,历时四年,书写了一部引起文坛震荡的回忆录,她书写一生历史,其实历史永远书写了她。她的一生,正是整个二十世纪颠沛流离缩影

  这本著作就是——《巨流河》。

  作者齐邦媛,女,1924年生,辽宁铁岭人。国立武汉大学外文毕业,1947年来台湾。1968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 ,1969年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 。

  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访问教授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出版文学评论多种,对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巨流河》被称为是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家族记忆史;一部过渡新旧时代冲突女性奋斗史;一部台湾文学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纪;一部用生命书写壮阔幽微天籁诗篇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

  本书两条主线

  一是借着父亲齐世英的经历,串联起一代铮铮铁汉们在侵略者炮火下,头可抛、血可洒的气概尊严

  一是从自己诞生童年写起,战火逃离至重庆,八年间受南开中学与武汉大学教育,受业于名师,得文学启蒙,大学毕业后落脚台湾展开学术事业,成为台湾文学推手

  那我更多的是从第二条线路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思所想:

  1

  颠沛流离的心路历程

  透过《巨流河》,我们可以出作者一生一直处于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中。

  她回首这样的一生,实在轻松不起来。叙述沉重,充满了不了的人和事。

  漂泊首先是地理位置上的漂泊。

  6岁时随父亲搬至南京,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她从南京逃难到汉口,由汉口逃到湘乡,由湘乡逃到桂林,从桂林逃到怀远,最后经过重重跋涉,天还要躲避日寇飞机轰炸,经过九弯十八拐逃到重庆,后考入武汉大学,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现实生活的漂泊流离对于齐邦媛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们或许会成为作者一生挥之不去情感经历,找不到回家的路的漂泊态或许已经在童年齐邦媛心中刻下了一种难以磨灭的情结。

  1947年,齐邦媛大学毕业后为了谋职来到台湾。

  “在台湾大约只有六个人知道我的存在。满怀愁绪、落寞孤独的一个人,在黄昏的路上走回一个铺着日本草席的陌生房子。”

  生活环境、地理空间的频繁迁徙,与亲人之间的不断分离,使得心灵上的漂泊如影随形,相伴而生。

  2

  齐邦媛的艰难求学历程

  齐邦媛虽成长于动荡年代,但她无疑又是幸运的。她持续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在求学道路上,有幸与中国当代的教育家和学术大师结下深厚的师生情,其中一位就是创办南开中学的张伯苓。

  年轻时的张伯苓发誓要献身于教育这条“自强之路”。

  随后在武汉大学的学习过程中,齐邦媛遇到了确立自己学术方向的导师——朱光潜。朱光潜的浪漫情怀深深地感染着齐邦媛,使她能更好地感悟英文诗歌的境界。

  求学阶段的齐邦媛,耳边始终伴随着炸弹声,没有防空警报的时候“埋首用功”,警报声响起时“课本依然带着,准备明天的考试”。

  齐邦媛承认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懂事的早,心灵却也衰老的快一些”,侵略者并没有吓倒这些求学青年,反而更加激励他们珍惜学习时光。

  在这种境遇中填充齐邦媛业余生活的还有父亲的《时与潮》杂志,每天跑到杂志社去翻看书稿是齐邦媛的一大乐事。

  杂志中文章资料的来源十分曲折,“《时与潮》派出刘圣斌先生驻伦敦,邓莲溪先生驻华盛顿,负责搜集、阅读每日报纸和最新杂志、书刊,将重要适用的简报、论述篇章加上大事分析寄往印度,由驻印度特派员沈旭宇交航空班机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大约七天可到重庆。”

  在山河破碎的境遇下,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还能扛起教育救国、传播思想的重任,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侵略者进行斗争。

  他们为奄奄一息的祖国培养可用之才,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们的精神影响了齐邦媛一生的治学态度。

  3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齐邦媛的成长密码

  1、母亲的情感教育

  母亲的影响,母亲是一个人生命的起点,更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她的文学启蒙和一生的文学情怀主要来自于小时候母亲的深刻影响。

  那些渗透着母亲的爱和深情的故事,确实是人在童年时最好的教科书。不仅丰富了童年的生活、拓宽了幼小孩子的视野,而且在人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充满着无限可能的种子。

  在危机四伏、不断搬迁的日子里,母亲变得坚强起来,她全心全意地付出和奉献,并在动荡的局势中和父亲建立了稳固的感情。家庭稳固、夫妻关系和睦,对孩子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难怪齐邦媛说,母亲那种幸福的状态,“给我成长过程最大的安全感。”

  除了在以上方面得到文学启蒙外,齐邦媛还从母亲身上获得了一种对人生发展非常重要的感性能力,如同情、奉献、善良、友爱等。

  那关于究竟要做一个什么的母亲?在公众号果妈育儿手册中(我究竟想成为一个怎样的妈妈?| 果妈育儿手记),也有讲述这一话题,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看一下。

  2、父亲的理性教育

  “我的幼年是个无父的世界。两岁时曾惊鸿一瞥看到父亲,风雪夜归,凌晨又重上逃亡之路。”从这里看出齐邦媛不免有些伤感。

  但是,父亲也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教导齐邦媛认识社会规矩和做人规范。

  令齐邦媛印象深刻的是她读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件事,那年春雪刚融,上学必须穿过一条巷子,地上全是泥泞,只有路边两条干地可以小心行走。

  她当时好奇,沿路看热闹,不小心踩到泥里,棉鞋陷了进去拔不出来,急得大哭。这时一辆汽车开了过来,里面正好坐着自己的父亲。可是,父亲只是叫司机把她从泥里拔了出来,然后就开车走了。

  晚上回到家,父亲说出了理由:“小孩子不可以坐公务车上学,公务信纸有机关头衔的,也绝不可用。一则须知公私分明,再则小孩不可以养成炫耀的心理。”

  父亲在战中对教育和文化的坚守,对齐邦媛后来在编译馆岁月里的坚定意志,促使她认真而又勇敢地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齐邦媛的成长除了有母亲的情感教育和父亲的理性教育之外,更不可少的是那些优秀老师,在她求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比如: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对齐邦媛的精神引导,还有喝完酒给男生讲“三国”的化学老师郑新亭,外号“鸡蛋糕”的地理老师吴振芝,追求南开校花的数学老师“伉老二”,以及那位“影响我最深的国文老师孟志荪先生”,影响非常大的还有一位老师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

  在作者生活成长的年代,社会的挫折教育也是她必须所经历的,即使挫折也是财富。《巨流河》的内容横跨整个二十世纪,而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个充满各种苦难的世纪。

  可是,她始终没有抱怨、没有退缩,怀抱着一颗不屈的心,向死而生,战胜苦难,最终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故事,还有更多的关于齐世英的父亲,以及她到台湾以后的生活、事业等等,欢迎关注果妈李璇的讲述。

  如果你想聆听《巨流河》这本书的精彩解读,请扫描下方或点击阅读原文领取7天VIP会员免费收听。

  -作者-

  王春平,果妈阅读团队成员,一个爱阅读、喜欢研究家庭教育的终身学习践行者,读书就是读自己,每个人都在别人的文字中寻找着自己,让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分享+?赞+在看

  和全国10000+妈妈一起读书,一起书写,一起在驿站享受美好的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每天1元,加入果妈阅读会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