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反思——省级优质课再咀嚼
认真看了两遍李师指教的《惠子相梁》,觉得教师处理教材的方式非常具有教学智慧,既锻炼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思考品质。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我学习:
一,教师在梳理了文章的两个故事之后,抓住文末的一个字“吓”做文章,说这一字里面大有文章,仔细想想,鸱用这样的语气吓唬鹓鶵,心里到底会说些什么呢?而鹓鶵又会怎么对应呢?请分组表演一下他们的举动或语言。
这是课文里富有意蕴的语言,蕴藏着丰富的潜台词。课文里到此就没有了两只鸟的对话,唯有庄子的反问: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
学生表演完毕,老师及时启发:这两只鸟其实代表两种追求,在庄子眼里,梁国相位不过是一只腐鼠,根本不是他所追求的,那么,他追求的是什么呢?
学生陷入沉思之中。
这个环节,老师及时将学生课内所学与课外所知链接起来,让学生从庄子其人来理解这个举动。当发现学生积累甚少之后,老师及时投放“庄子钓于濮水”的动画故事,让学生知道庄子眼里的相位不过是一只死乌龟而已。
一般老师会抓住这个环节大发感慨,对学生进行淡泊名利的架空教育,而这位指教老师没有这样做,只是列举出了几个类似庄子的人的追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利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烟云而已。
而后,老师话题戛然而止,将目光停留在“相”字上,说自造字以来,这个字就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人的不同追求,其中,自然有庄子这样淡泊名利的人,也有惠子这样被嘲笑的视功名如生命的人,还有一类人,他们在这个相位上做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比如春秋时期的管仲,他很成功的辅佐了 齐桓公,成就了春秋第一相的美名。那么,你希望自己做哪样的人呢?
这是这位老师值得我学习的第二个地方,也是这位老师智慧的地方。她没有停留在课本对庄子的赞美上,而是把多种人生选择多种追求列举出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多元化的包容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一般语文老师所不具备的教学智慧。很多老师往往在思想提升阶段生硬的拔高,让孩子们空话连篇的人为升华自己的思想,“形势一片大好”的局面在课堂上比比皆是。
允许个性化思想存在,而又不对原则性错误的问题进行迁就,这是语文老师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听课中,看到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个性化体会,对于学生体会中明显存在偏差和误解的地方或者不指正,或者不置可否,或者一味的纵容,结果,学生的理解偏差太大,语文素养的形成根本无从谈起。记得有位老师讲《湖心亭看雪》时,学生评价说,从“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和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以看出,张岱清高自诩,他把舟中人看做草芥,说明他觉得自己之外的人很渺小云云,老师对这个明显错误的欣赏不但不纠正,反而赞扬鼓励说观点独到,看法独特。明显的犯了对文本的过分解读之病。
观摩了这些课,很深刻地意识到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语文素养语文积累对学生的深刻影响。以后,我将在教学思想上更加开放更加严谨,在教学积累上更加深入的探索, 让丰富的储备随时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