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未被看见的痛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从未被看见的痛

2020-07-11 22:16:58 作者:不会忘记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未被看见的痛

  成长中从没有被到过的人,很难有自我。

  一个没有感受过自我的人,就没有体会过什么是活着

  一,

  大学,不是幸福起点,更不是幸福的终点

  最近,一个北大的高考状元刷屏。

  令人难过的是,这不是什么励志事件,更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这只是一个真实的让人流泪的故事

  文中的女孩游安,是某省的高考文科状元,当之无愧天之骄子。考上北大后,她在大三时被确诊为抑郁症休学了一整年。

  整个大学期间,痛苦困惑不断萦绕着她,她找不到生活意义,更看不到未来方向。所幸的是,她一直没有放弃自救,在绝望中不断寻求着希望

  她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理念,也经常会感觉到理解体谅,更会因为一句入的话感动落泪。

  她感慨自己,为何没能早一点去寻求帮助啊?

  在痛苦中,游安发现,原来人可以互相理解的。

  “好多事情不是你能控制的。任是谁,时也只能这样,如今也只能走到这一步。但我们往后可以走得好。”

  她发现,她的孤独挣扎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只有她一个人

  有很多人都曾经走到过这个路口,或者将来也会走到。人类的痛苦,是如此的相近又相通。

  在这种鼓舞下,她积极的自救,努力的找寻自己,黑白色天空,终于慢慢透出一丝光亮,有了些许色彩

  通过自己和周围人的不懈努力和帮助,她终于开始好起来了。

  这是一个由悲到醒的故事。

  努力自救的游安,像是一个不会游泳的孩子掉进了水里,用尽一切力气,一边挣扎着呛水,一边努力不让自己沉下去,慢慢的,竟也浮在了水面,往岸边荡去。

  游安的故事,让人警醒,

  大学,原来不是幸福的终点站

  游安经受的第一个打击,是别的同学读大学之前的多姿多彩

  她的青春,与其说有过,不如说是父母学校的,从来都不曾属于过自己。

  高中时候,有一次发小约她出去玩,妈妈本来都答应了,临出门时,眼神凝重地看着她:

  “你说,见她能让咱上好大学吗?”

  她默默的放弃了见面,接着整个高中的所有假期,她都没再出门过。

  她活的没有一点点自我,没有社交,没有朋友,更不用说牺牲掉的所有兴趣爱好了。

  喜欢的书不能看,喜欢的活动也不可能去参加。她就这么默默的安排的熬了下来。

  因为家长老师们都说,上了好的大学,一切就都好了。

  所有的失去,都是为了这一天,都是为了这个终极的幸福。

  但是,上大学后,一切并没有好起来,一切只是开始显现的真实---原来她从来没有真正的活过。

  她像一个在水底下生活了多年的人,突然看到了陆地上的多姿多彩,心里向往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她无法融入别人的快乐,无法投入崭新的生活,对自己失去的人生和换来的成绩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内心满是落差和失落感,以及,挥之不去的自我否定。

  “不是说牺牲年少的快乐,就能换来考上好大学的幸福吗?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并没有像我一样牺牲那么多?“

  她深深的失衡了。

  她不快乐。

  以前的不快乐,是自我的深深压抑,而现在的不快乐,是自我的真正觉醒。

  原来,大学不是幸福的开始,永远没有所谓的一劳永逸。

  当然,大学也不是幸福的终点,总有一些可以创造美好的在前面等候,只要你一直在前进。

  二,

  成绩与成长,孰重孰轻?

  高考状元、北大,我们大部分人从没有到达过这样的高点,内心当然也渴望着这种荣耀。

  成功没有错误,成绩没有错误,这是一个人天分的展现,是努力的回报。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如此优秀的孩子,承担了这些不能承受之重,以至于用自毁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对抗呢?

  我们看看她描述的成长历程:

  游安的妈妈放弃工作,专心教育孩子,把自己的人生倾囊付出,所有的注意力都倾注在了她的身上。

  以至于,游安自己也会觉得妈妈不易,考上北大一半都是妈妈的功劳,只不过这个功劳,实在是太沉甸甸了一些。

  妈妈把她的人生跟游安的捆绑在了一起,要求她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我们不知道妈妈的生活经历,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实在是太想证明自己了。

  自己的人生已经无力做到,但是没关系,优秀的游安可以帮她实现。

  游安做不到怎么办?那就软硬兼施,又哭又骂。

  “你这个德行还考什么高中啊?你现在已经废了你不觉得吗?”。

  接着,再使用冷暴力,一天不和孩子说话。

  这些方式,真的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噩梦。

  一个孩子最想得到的,就是最亲近的人的肯定,也最害怕被放弃的恐惧感。

  事实上,游安的成绩已经是优秀中的优秀,她看不懂妈妈为何如此苛刻,也无力争辩。

  偶尔想要伸出水面呼吸一口,立刻又被无情的打压回去。

  妈妈的付出,让她内心充满愧疚和自责;妈妈的责骂,又让她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这种双向的控制,简直就是毁坏一个人的无形利器,长久的浸润于此,她变得又自卑又努力。

  她没有为自己活过,也没有感受过自己作为一个主体,想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

  如同一个被剥夺了存在感的人,只是按照别人安排的目标机械的在生活。

  但是,一个人对自我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永远都在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着。

  游安之前的努力,是因为相信了“考好了就会快乐”这种话,但真考好了,却发现好像也没什么意思。

  她因为没有自我,选择专业的时候也很盲目,后来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里人给选的商科。

  而她的同学,很多人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有的人很有新闻理想,虽然专业不对口,但他报了中文双学位,在校刊做执行主编,写出过很多优秀的稿子,最后毕业干的也是媒体相关的工作。

  有的是真的喜欢科研,“我的理想,就是死在实验台上。”

  他们知道自己热什么。虽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总体来说还是走在一个长远幸福的道路上。

  所以,自我这种东西,越早建立,就越会早早的打好人生的根基。

  无论人生面临任何选择,或者是没有选择的时候,你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会根据现有的情况调整,做出权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虽然也会有迷茫,有焦虑,但不会影响人生的基调,不会丧失努力的心性。

  何谓我的人生我做主,这就如同水中行船,当掌舵的人是自己的时候,即使是面临失败,也是属于自己的明清透的经验。

  而游安的心,没有任何方向。

  “我不知道我在干嘛,更不知道自己想干嘛。”

  她看着他们在投入在努力,就像一个发高烧的人看着体育场上的人挥洒汗水,自己却根本上不了场。

  这是种什么样的痛苦绝望啊,让一个正处于最好年华,拥有最大精力和活力的人,生生的没了生机。

  成绩和成功永远都在变,生机,却是一个人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成功是外在的,成长是内心的。

  在成长中,游安的自我被扼杀了,换来了优秀的成绩,但是游安却要用后面的人生去买这个单,受影响的,当然也包括她的父母亲人。

  原来,在拥有了通常所说的成功之后,该偿还的还是玩偿还,该经历的还是要经历。

  三,

  比较,是最愚蠢的教育之道。

  游安说,他们大学的院长爱说一句话,“万物生长,各自高贵”,大家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就好。

  事实上,家长们却都在挤破头的往一条路上走,也逼迫孩子们在一条路上你争我夺,无声厮杀。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飞快变动。现在你以为的好的对的,无论是专业还是方向等等,过若干年可能又全部换了样子。

  我们的经验,也只是基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有限的认知而已。

  孩子属于明天,属于我们永远到不了的未来,他们能够创造的,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远方。

  但是,大人们却总是在乐此不疲的教导孩子,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因为他们不再成长,因为他们对未来充满恐慌。

  人们之所以比较孩子,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

  一个被苛求着长大的人,必然会对自己充满挑剔,也对会这个世界充满挑剔。

  这样的人,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亮光,只是活在外界建立的评判标准之下,一次次的牺牲自己去满足别人的期待,最终,又会把这样的轮回传递到孩子身上。

  游安不管考的多好,永远都有一个更好的要求在前面等待着她,压迫着她。

  妈妈挑剔的目光,就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她的心里。因为这种苛刻,游安从没有被妈妈肯定过,也很少收到过正向的评价。

  以至于,她把电脑键盘弄脏了,都会认为自己不配为人。

  离开家的游安,终于可以浮出水面,觉察到那个已经伤痕累累的自我。

  她是幸运的,遇到了很多温暖。

  生病期间,会有男朋友不离不弃的陪伴走过一段时光,会有热心的朋友无条件的伸出援手,也会有人毫不吝啬的表扬她:“你是我们公司英文邮件写得最好的。”

  只是这么一句简单真诚的话语,她却跑去卫生间又哭又笑了好久。

  一个人是多么渴望被看到,多么渴望被发现存在的价值啊……

  所幸,游安慢慢的看到了:

  “我长得很可爱。我头发超多。

  我吃了一年半米氮平还是很瘦。

  我唱歌好听。

  我为别人着想。我讨人喜欢。

  我其实很喜欢读书。“

  这些细碎的幸福,才是人生中当之无愧的小确幸。

  所以,

  比较,当真是最愚蠢的幸福之道。

  我们总是在攀比,与当下的自己攀比,与应该的自己攀比,与比自己更幸运的人攀比。

  当我们内心存在这样的念头时,受伤害的往往是自己和最亲近的人。

  我们把不能忍受自己的那一部分投射了出去,转而去苛求别人,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对自己不满的痛苦灵魂。

  我们始终都在苦苦挣扎,想要成为另外一个人,而不是当下的自己。

  事实上,了解真实的自己才能够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力量。

  一个人的创造性、才华永远都不会在比较中产生,攀比只会助长竞争、残酷和野心。

  那些我们自认为能带来进步的东西,往往只是在扼杀你真正的宝藏。

  那些与生俱来的天份,闪亮着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是面对未知、改造这个世界的最大的能力,我们丢掉了最宝贵的自己,换来的,真的是值得的吗?

  幼年的时候,我们生活在别人的比较中,惶恐不安,长大后的自己,又会不自觉的把比较放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内心里,还是没有放过被评判着长大的那个小小的自己。

  接纳自己,才是与这个世界和解的终极方式。

  不比较,不是不进步,不努力。

  如果没有横加干涉的话,每个人天然的都有趋向于更优秀的自己的能力,都自然想要去探索、想要去了解学习更多的东西。

  只有当你自己是快乐的,你才会真正明白竞争的真正快乐,那是一种对于自我的超越。

  假如有任何幸福是建立在比别人优越的基础上,那这种所谓的幸福,只会是一种病态的自恋。

  竞争没有问题,只有当你难以接受别人做得比你好时,这才会成为问题,因为你是在分裂你自己。

  如果你本性是喜悦的,那么不管你做什么,都不会陷入这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

  你会参与各种竞争,但因为内心已有的喜悦,你会做到自己的最好,成绩只是一种自然展现的结果。

  让我们在没有攀比的心态中努力生活,让孩子们在没有攀比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个放松的人,会有自然而然的自发努力和不断的进步,他们能收获的更多,也会给予的更多。

  四,

  你的孩子快乐,是因为你快乐

  如果你想好好抚育孩子,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快乐。

  但是很多人自己却不知道如何变得快乐。

  如果在你的家中,展现给孩子的只有紧张、愤怒、恐惧、焦虑和嫉妒,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呢?

  毫无疑问,他能学到的只有这些。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快乐为何物的话,你如何有能力让孩子快乐?又如何去负担他们的幸福?

  这只是你的一种良好愿景,结果肯定会大相径庭。

  因为,你不可能看到过真实的别人,因为你从来没有看到过真实的自己。

  别人的需求,你无从得知,你连你自己的需求都不知道。

  所以,你不曾真正的快乐,你也无法给予别人快乐。

  “从此以后,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那是童话故事里的描述。

  很多人会觉得,委曲求全的吃过一些苦,受完一些罪,一切都就好了。

  但事实上,当你四岁时你不快乐,十四岁时也不快乐,然后让你长大后突然的变快乐,这是妄想。

  失去的总会在那里,等着你去看到它,抚慰它。

  大人无法承受自己的失败,就会特别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

  一个人只有懂得爱自己,才会有能力去爱别人,否则,这种爱也只是夹裹在伪装中的控制和索取。

  游安的妈妈,苦大仇深的养育她,一丝不苟的紧盯着她的表现。

  游安上大学后表现不好,成绩很差,对当时的她来说,活着已经是在用尽全力,成绩已经不是最难过的了。

  但是,当时的妈妈没有看到这些,她对满心伤痕的游安说了一句话:

  “你配不上北大。”

  抑郁中的游安,深深的相信了这句话,她的痛苦因此更加深重,也更加的自暴自弃。

  妈妈自身的痛苦一定也很大,才会用这么狠心的话语来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她是不快乐的,所以会不断的有意无意的伤害到周围的人。

  她对自己苛刻,才会对别人不宽容。

  这个世界,总会给每个人留下一丝温柔。

  当游安慢慢好起来的时候,妈妈也开始有所转化。

  她开始给游安打电话,不问成绩,不问其他,“回来吧,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她偷偷把两人吵架时摔坏的玩偶粘好,沉默的递到了游安手里。

  游安的心,慢慢的也暖了起来。

  虽然冲突不可能完全不见,但至少,每个人都努力走在了疗愈的路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从未被看见的痛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