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随想
高考很残酷。一考定终身,这个机会无论如何不能错过,我们理解这种不惜代价的对高考的执着。与之相反,本年度的高考据说有80多万学子选择了放弃,我想这是无耐的选择。高考一向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过桥率”毕竟只有60%(官方公布的本年度的计划录取率),即使挤过“桥”去但挤不到前面,之于严酷的就业现实有多大意义呢。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和对待高考,不可否认的是,高考是目前我国最公平的教育制度(尽管日渐增多的加分顶和保送生有失公允)。高考制度恢复30多年,已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最重要渠道,也是确保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子女在同一起点上进身的最重要措施。但另一方面,高考制度又的确是应试教育产生的根源,因此产生了许多对高考制度的非议和责难。近几年来,政府一直致力于直接或间接的对高考制度的改革。今年是新课程改革后山东省自主命题的第三次高考,是山东省以政府行为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后的第二次高考,有什么变化呢,不客气地说,有的题型变了,科目的组合方式变了,考试的范围广了,但以书面考试为唯一测量手段,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实质没有任何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制度对应试教育的主导作用没有丝毫减弱。有些人主张或者行政部门也正在考虑,将考生在校期间的一些所谓综合素质表现列入录取依据,这恐怕不符合中国国情。
高考制度面临两难:不能取消,必须改革,但改革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