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经济”分类
借鉴马克思将劳动、资本等经济学概念引入人格范畴,我们可以把现在的教师人格常态分为三个显著人格类型,即交易型教师、消费型教师和创造型教师,每个人都同时带有三种复式人格,人与人的区别,仅仅是三种人格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体现的比例不同,如割裂开来,每一人格类型的各有各的特点。
交易型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强调的是投入与回报的平等,教师易于强调自己的投入的精力、时间和情感甚至金钱,并以此为中介,把学生的成绩和品行作为交换价值所获取的商品。
优点:教师可以将自我生活和生存价值的实现与一个为自己实现价值的工具或者工具群紧密联系在一起,即,我的传达就是他的接受,学生能全心集中到教师传授的某个点并按照教师指引的路子最快寻求到知识,并建立知识体系,利于知识和思想的同一化。
弊端:学生的第二特征例如习惯、人格、品行已经被市场化,同工业商品一样,在教师设计的模子里批量制造。推衍下去,其结果必然是人格消失和异化。
消费性教师,消费型教师人格分为接受、剥削、囤积等几种情况,其共同的特征是无视或吝啬于自身的人格价值,没有独立的思想与行为,精神颓废,自私自利,不想为学生付出任何精力、时间和能力等任何东西,而只想获取或索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消极等待,伺机而动以便巧取豪夺。每个单位都有一个或几个这样的人,有的甚至是荣誉或职称极高的“老”教师,特征是见光沾,利益贪,任务让,荣誉抢。因此,消费型教师对学校教育破坏力极强。
弊端是:
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少付出多回报爱索取。
创造型教师,是最为理想的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催化剂和学校发张的不竭动力。爱是教育的开始,而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它是指是指教师都能自由地、自觉地运用自身的力量并培养和挖潜学生的能力,实现双方的潜能,强化对学生创造教育,提高学生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学生培养不局限于成绩的提高和智力的培养,同时包含精神的培育和创新,如科学、文学、艺术等。
三种人格类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交易型教师是现行教育的主导群体,创造型教师是所有交易型教师所努力的方向,所以说“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态度,除非他的心智上和情感上有毛病”。我们所做的就是,增加创造型人格因素,减少交易型,杜绝消费型。
创新和改革的目的就是把人从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状态中解脱出来,还原为真正的人(我的理解是社会人)。而要进行人格培养,一是培养生产性人格。二是爱。生产性是产生真爱的前提,爱是实现人格改造的核心。爱是人格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则需要发展自己的人格,并创造性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