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一管牙膏的用法
16
2020/8——————
星期日
前些日子,我妈从老家来北京,拖着快要断腿散架的小车,摞着四只泡沫箱,满满都是海鲜、煎饼,还有临来时从菜地里现拔出来的蔬菜。
二等残废的小推车,连同腾空的泡沫箱,都堆在了我书房的阳台上。泡沫箱散发着熟悉又难闻的腥臭味,弥漫了整个房间,好像把我带回到曾经出海打渔的我爸的渔船上,烈日下赤脚站在发烫的甲板上,四顾茫茫,浪花卷卷,望不到的尽头,看不见的未来,那是十六七岁的夏天,还是懵懵懂懂的渔村少年。
我妈的节省是一贯的,无处不省。是穷怕了,也饿怕了。这一代人,普遍如此吧,勤、俭。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丢不掉,改不了。我赶上过穷困的尾巴,理解节俭的重要,也反对浪费,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常常把“节俭”抛在脑后,或者做的不够。
牙膏马上用完了,茉茉妈拿出一管新的换上。过了好几天,我发现快用完的那管牙膏却还没有扔,想着应该是我妈不想扔,非要挤干用尽才会扔掉,就随她吧。
又过了几天,那管牙膏竟然还在,并且已经变了样子,被剪刀剪过了,开膛破肚的躺在洗手台上,不用想,一定是我妈干的。
我知道,如果节省一些,无非是把牙膏尽量挤干净,没想到她竟然省出了新高度,让我站在镜子前盯着这管牙膏叹为观止。
平常我总劝她,生活中不用那么节省,也不需要那么节省,我还常拿我的日常花费做例子,想告诉她,她省的那点钱根本都不算什么,而当我面对这管开膛破肚的牙膏时,想了很多。
这几天,在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在发起一项运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些精神不能丢,有些作风不可长。昨天是8月15日,抗战胜利纪念日,我想起阎肃老师在歌剧《江姐》中的一句唱词,那是江姐在牺牲前唱的那首《五洲人民齐欢笑》里的句子:“请代我把孩子来照料,告诉他,胜利得来不容易,别把这战斗的年月轻忘掉。”
75年前的民族苦难、生灵涂炭,后来人不能轻忘掉。而借阎老的这句歌词,在物质生活水平如此丰富充足的今天,也“别把那饥馑的年月轻忘掉。”
我们能吃饱饭的日子,才过了多少年?
2020/8/16 北京
敬请关注
尹相涛的周末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