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那年被借调时的工作时光
1996年,学院的形势较为复杂。我角逐政治部副主任的愿望没有实现,被任命为专业大队的大队长。当时宣传处长是副团(学院还没有升格为副军级),专业大队长是正团,在级别上提升了一级。医学院专业大队是培养医学技师专业的,都是男生,比较好管理。再说,我当过连队的指导员,有基层工作经验,管理一个学员大队不是问题。
于是,我离开了政治部宣传处,到专业大队走马上任。但是,我在专业大队长的位置上仅仅工作了三个月,便被武警总部后勤部政治部借调帮助工作。当时的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对我的印象是不错,但我始终不知道他借调我帮助工作是出于何种考虑。因为我的年龄偏大,借调帮助工作纯粹是借调帮助工作,绝对没有调入上级机关的可能。而且这一个借调,就历时八年,后勤部政治部换了几个主任,我都在那里帮助工作。不过,他们对我都非常之好。直到2003年我才回到学院。而我回到学校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再使用我,而是我的家属在2003年突发严重心脏病住院,我当天夜间便从上级机关返回家里。之后,因为家属术后需要护理,我离不开,上级机关也就不好意思再让我去帮忙。此段时间,我在家里照顾家属的同时,也抽出一些时间为学院做一些工作。直到2008年退休。
我到上级帮助工作,主要是文字材料方面的事。这些材料有的是上级单位本身的,有的是帮助下属整理一些上级单位需要的材料。帮助工作这件事,没有规律性可言,它就像球场上的替补队员,哪里需要哪里上,何时需要何时上。有时干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又成为“钦差大臣”。每年参加上级机关工作组,对直属各单位年度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就是很有权威的事情。记得有一次我还代表上级机关验收我们学院的工作,更是弄得我和学院的领导都不好意思。尽管都不好意思,我还要坐在学院首长的对面,一本正经的听取他们汇报工作。
上级机关有一些直属单位,因为工作关系,我需要经常到要到他们那儿去。不管到了哪个单位,他们都是十分热情的。那些年,我经常去沈阳,也不少次去武汉,有时也去成都、西安、杭州、烟台等地,在工作之余,也会在当地转一转,看一看。我感到这是帮助工作最好的一个收获。它使我开阔了眼界,熟悉了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长了不少知识。如果不是到上级帮助工作,绝对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当然,这种成年累月在外奔波的生活,也使学院的一些人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上级机关一定是给了我帮忙费用的,要不然我不会如此为上级机关卖力?他们中有的和我关系不错,就悄悄地问我:他们一个月给你多少钱?最起码要3000元吧。面对这些滑稽的问询,我苦笑不得,只能实事求是的对他们说:他们不给我钱,除了飞机票和火车票可以报销外,其它没有一分钱。他们有的还不相信,认为我没有说实话。难道他们真的不清楚,上级机关借调下级的人员帮助工作,是顺理成章和天经地义的事情,哪里会给什么额外报酬呢。
在上级机关帮助工作,主要就是搞材料。机关的那些处长们,一个个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搞材料的高手,和他们在一起搞材料,能够学到不少东西。一般首长讲话或者重大材料,都是几个人在一起研究撰写,一个人执笔,其他人提供观点和事例。大家七嘴八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在磨合材料的过程中,说不定哪一位突然灵感爆发,把文章推进一大段或提升了认识水平。刚开始集体搞材料,我很不习惯,后来慢慢就适应了,感到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比一个人单打独斗要好。而对于一般性的材料,就是靠个人完成了。而属于我的一个专项任务是,每年在召开直属单位领导人会议时,都要进行法纪教育,播放专题片,而那个电视专题的脚本,基本上被我承包了,多年来都是如此。
在上级机关帮助工作,有时忙起来忙的要命,有时就轻松自在一些。我最先到上级机关帮助工作,那个主任就明确地对我说,有工作你就干工作,没有工作你就读读书,自己学习学习。因而,那些年,也是我读书学习的一个机会。工作累了或者读书累了,就到外面去转一转。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颐和园,因为它和我的住的地方距离不远,来去比较方便。一般在晚饭后,我都要出去溜一圈,经常是顺着住地的那条小河边,信马由缰地行走。有时在工作之余,也利用一些闲暇时间,写一点随笔和散文之类的东西。后来有些作品和我原来在学院期间写的揉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子,一本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穿透历史的眼睛》,一本是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走近沧桑》。这也是我在上级机关帮助工作期间的收获之一。
对于到上级机关帮助工作这件事,它本来不是我的请求和愿望,甚至我一度对此还十分迷茫与困惑。但后来我才慢慢地认识到,到上级机关帮助工作,不仅不是一个坏事,而且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实际上,人生之路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都被蒙在鼓里,永远都猜不着、看不透。因为每个人的每一步,是由多种因素交织变化产生的结果,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任由我们按部就班、顺风顺水地行走。但任何一种模式又都或曲或直地连接着成功,同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相连相通。问题的关键,是看我们怎么样去认识它和怎么样去把握它,能不能抓住新出现的而我们并不认识的机会,去实现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如果说要我去谈当初并不情愿的被借调到上级机关帮助工作这件事的体会,这就是对我最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