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什么样的关系,会让你不舒服?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什么样的关系,会让你不舒服?

2020-08-21 19:45:11 作者:胡慎之关系心理 来源:胡慎之 阅读:载入中…

什么样的关系,会让你不舒服?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了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建立人际关系的书,学了很多沟通技巧,但到最后还是没办法拥有一段好的人际关系

  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讲讲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很重要因素:隐形攻击

  

  隐形攻击,又称为“被动攻击”。

  我们在关系里,经常会感觉一团麻,或者总感到不太舒服或是累。

  你有这些感觉的时候可能你正在面临着隐形攻击。

  我经常把隐形攻击的表现称为是两个人关系中间的“钝刀子割肉”,非常折磨

  在《警惕你身边的隐形攻击者》这本书的序中,我具体描述了这种典型的隐形攻击状态

  电影《无问西东》里淑芬对自己丈夫许伯常说:“我把你的杯子摔了,你宁可用自己的碗喝水,也不用我的,现在我把你的碗也摔了,你会用我的杯子喝水,我的碗吃饭吗?”

  这句话非常好地阐述隐形攻击这种行为对另一个人产生伤害,丈夫的否定让淑芬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两个人近在咫尺却各怀鬼胎,把亲密的关系变成了敌对的状态。

  所以,当我们被攻击的时候,我们会很痛苦。我们产生的感受,可能会更复杂

  有时候,你并不知道对方是在攻击你,甚至很多人是带着一个非常好的面具来攻击你的。他并没有脸上凶神恶煞地告诉你说,我要攻击你了,而是那种“钝刀子割肉”的感觉。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我们跟对方约定好一件事,但是他却总是在拖延比如说,说好一起去约会,但是他总是以堵车为由迟到,但到了以后他还特别主动承认错误说:对不起我来晚了。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好表达我们的不满

  在这个情形下面,你要意识到,这个人是不是经常性地这样对待你。

  如果是,那你已经受到被动攻击了。

  弗洛伊德本能理论认为:攻击行为是天生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

  经过漫长的演化,我们的祖先发现攻击行为能够作为一种增加资源减少竞争威胁对手、自我防卫方式,从而使他们受益。

  根据本能理论,人们对于攻击行为的天然需求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强

  首先,我们可以攻击性保护自己的边界

  比如,你遇到了一个很干净的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碰了他的东西,他会说:你不能碰,我很生气

  这时候,他主动表达了他自己的攻击性,是为了下一次能够保护自己的边界,这是空间上的边界。

  还有比如在言语上,你对他做出一些评价,他会告诉你:我不喜欢听这些话,请你不要再说。这也能够保护我们自我的边界。

  第二,攻击性还可以保护我们的自主性

  有时候,我们非常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时,如果旁边人发出噪音,我们会告诉别人:希望你不要再发出这样的声音。

  这种攻击性表达出来了以后,别人也许并不是很认同。因为可能在别人眼里,我们是一个没有攻击性的人,他们会以为是一个玩笑。

  所以,我们攻击性的表达是需要被别人尊重。

  小时候,如果我们有一对强势的父母,他们有着很强的攻击性,那么作为一个孩子,因为依赖于他们所以没办法表达出自己的攻击性,所有的情绪和感受只能被压抑。

  在这种情形下,更多的人就会使用被动攻击暗暗地使坏。当然这不是理智或者意识上的,更多的是一种行为模式。

  比如,做事拖拉磨蹭,胆小怕事,本来是一件可以自己完成的小事情,却总是出现各种“意外”。

  第三,有一些攻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优越感。

  在两性关系之间,有一些男人经常以打压女性来获得优越感,具体表现就是我们经常说的PUA

  第四,有一些人用攻击来建立关系。

  我们在幼年的时候,为了让妈妈知道自己的存在,会打一下妈妈,然后妈妈疼,我们就很开心。

  这种攻击,它是一种彼此之间的触觉,以达到吸引别人注意的目的

  我们会发现很多小男生,他喜欢哪个女生,就会去扯女生的小辫子,以此来吸引对方的一个注意。

  这是因为这些小男生在幼年的时候,不懂得如何用语言或者其它方式去建立一种关系。

  于是,他就会用一种更幼稚、更原始的方式去与对方发生链接

  所以,当他觉得自己的语言不能够表达自己,不能吸引到对方注意的时候,他就会夸大一下,用攻击的方式来建立关系。

  我们人生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我”的维度,一个是“我们”的维度。

  从这两个维度来看的话,有一些人更追求的是“我”的维度,比如说康熙皇帝,他是一个很典型的“我”的维度的人。

  很多的宫斗剧里的时代背景,恰恰正好是康熙皇帝,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

  一个经常追求“我”的维度的人,其实他对身边的人根本就不关注的。

  别人如果要去引起注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要很有能力。在这种完全被忽视的环境下,如何生存下来,其实就简单,那就是竞争。

  竞争,是攻击的一种表现。

  在宫斗剧里,我们会看到一些妃子说自己生病了,希望皇帝来看看她,经常说我的病是因为谁而引起的。女人间充满着丛林法则,明里暗里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保护自己。

  但如果不去释放或者呈现自己的攻击性,那是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所以,她们是为了生存而战。

  我们需要通过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来吸引别人的注意,相反的,如果我们被宽容对待,那这段关系相对来说就是安全的。

  当我们要用攻击来表达意愿的话,说明我们在沟通互动中,一定是缺乏力量的。

  比如,如果父母对孩子有很强的控制欲,往往我们会发现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会非常不配合,比如你叫他吃饭,他在拖延;叫他洗澡,他也拖延;叫他出来写作业,他经常不应,然后你再大声一点,他会说刚刚没有听到。

  实际上他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把自己的门关上。

  很多的长听到以后就会感觉很失落,甚至有一种隐隐的愤怒感,因为被攻击了。

  这时候,我们需要知道的,关系一方面是趋向于融合,另一方面又指向分离。

  因为融合在一起的话,就会容易失去自我。

  我们经常说的我想静静,就是一个指向分离的状态,因为我们渴望自由自在,如果走得太近了,彼此之间就会有压力。

  所以,当你发现你身边的人经常无所谓很多事,说明他没有参与到关系里,他的关系是指向分离的。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意识到,或许他需要一个人静静。

  但是如果没有被意识到的话,哪怕你对他做了认为是最好的行为,都有可能对他是一种打搅、侵入,甚至攻击。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是后天习得的。既然能够习得,就一定能够改变。

  愿我们都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内容节选直播课程

  《隐性攻击:为何痛苦的总是我》

  

  作者简介:

  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

  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之一。

  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

  20年的咨询实践,15000小时的个案经验,向日葵心理创始人。

  扫描下方,

  收看往期直播课程。

  为你推荐:

  (点击即可阅读)

  1. 父母看到的世界,是孩子未来的高度

  2.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

  3. 说教,是最大的否定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最全直播课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