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效教学的真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有效教学的真义

2020-09-19 08:17:38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效教学的真义

  张文先生有效教学放在中国特殊语境思考,以为有效教学的真意义不是应试能力。在有效教学的范畴内,我们要思考评价都有当下性和历史性。当下的成功未必代表历史的成功。第二个思考,研究有效教学还需要有机地思考时代问题。让一个孩子接受的是融入全人类教育,而不仅仅是比较狭隘的、功利目标。第三个问题,就是有效教学能不能真正促进每一个个人发展。我们能不能在大环境底下关注到每一个具体生命呢?也就是说能不能对每一个个人有更多的生命关怀生命中很多东西不可改变。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来说,遗传不能改变,但是不要遗传变成决定性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改善遗传、改进文化;教育就是价值引导、自主建构

  他还说,特别希望课堂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获得方面收获,更重要的是他生命方面的状态,他是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有自力的,有表达愿望的,有分享热情的,有快乐的生命姿态的一个中学生

  今天听到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

  老师按照高效教学程序进行教学,依次是完成导学案上的字词、诵读、作者背景意象诗歌内容结构部分

  在检查字词环节发现才考上高中的学生的字实在不敢恭维

  这个次重点班的学生不愿意诵读,老师说要扣分,才有人勉强站起来还是没有读。等到下一组总算有人开始读了,声音低的只有他自己听得见。男孩子,十分胆怯,脸是红的,表情极其不自然。“撑一支长篙”读成“撑着一杆长篙”没有人听见,也不会有人指正,徐志摩的摩读成四声,可以想见紧张惶恐到什么地步。接着又一女生诵读,依然是毫无感情投入

  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介绍,学生只是照本宣科式的,不带有丝毫的认同、研究的兴趣

  意象的寻找过程类似自由市场买菜。拣到篮里就是菜。很好办。

  内容结构,也一样的,比较而言老师认为四个层次好一些,那好吧,就按照四个层次解读,没有任何质疑。老师板书,分别是“别”、“彩梦”、“寻梦”、“别梦”。下课时间到了。“下节在讲意象到意境归纳概括”。老师如释重负

  我不知道,这首诗的高效教学在哪个环节上可以显示出来。我看不见教师独特解读,审美体验,更看不见学生的兴趣,哪怕一点点诵读的节奏感都不曾有,即使在老师范读之后,学生依然没有多少触动

  我只知道,当初没有人给我讲解这首诗,完全是凭着对文字喜爱钻进了徐志摩的每一个字眼久久陶醉。这一醉就是一辈子。假如徐志摩底下有灵,他一定会哭,或者干脆教材里抽走这一篇算了,他的金柳、荇、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经不起当下应试的这般糟践!

  改善遗传、改进文化;价值引导、自主建构,这些理念,我们老师很少很少,因为现在体制内的许多老师,多是应试的幸运儿,他们就是靠着分数改变了命运的一代人啊!他们也在尽心尽力的教,按照当初他们老师的模式,或者按照目前改革的要求在教啊!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越教越没有劲儿了。

  高效课堂的构建,如果不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智力、情感、思想、道德),也就是分数应试课堂的另一个说法而已。学生的发展,教材文章是一个资源,同学在相互的思维与情感碰撞中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而我们教师,也应是学生最大的智慧情思资源。

  文质先生说:当你走进课堂的时候,不仅仅带着知识,还应该带着整个生命进入课堂。将自己的知识、理性、情感以及经验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影响一个孩子,才能造就有生命力的课堂氛围和课堂文化。

  我认为,只有促使学生发展的课堂,才能称有效。有效教学的真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才有客观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有效教学的真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