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可以做好的,一年后才做
棉袜有洞了,不影响穿鞋行走,可每天穿上它,总还是觉得略有遗憾,总归不是很熨帖吧。日子流水一般一晃就是一年,去年这般感觉今年依然,每天回家非常洒脱,常常东一只西一只,裤脚一只,裤筒一只,想不起来那个洞,早上又一次看到那个洞,赶紧穿上赶着上班,哪里有功夫补呢?(这完全是借口)
今晨出门前,用一分钟,补上了。心里觉得好完整。再也不必纠结关于袜子的破洞。
突然想起邻居红婷三年前说过的话,啊,赵老师你也穿补的袜子?是的,我一生中很少穿不补的袜子。
童年时袜子一定也是棉的,否则姥姥将我从雨水里捞回到家中换上一双干爽袜子的温暖记忆,一直留存至今。
流行尼龙袜子的时代,我记忆里家人凭“袜子专供票”要三元多才能买来一双,换算一下,那得值今天的几百元呢。如此珍贵的尼龙袜子岂能只穿一年两年,家家都会补了又补,老大穿后老二再穿的,记得前些年还看到有人在穿文革时期的尼龙袜子呢,谁知道是因为节省还是怀旧?
工作后自己花钱买成打的丝袜子,可依然缝缝补补的,速成时代的袜子据说都应是一次性的消费,可我还抱有传统。舍不得随意扔掉仅破一点的袜子,破洞多了,缝补起来影响美观才会扔掉呢。
近年来又流行棉袜,穿着厚厚的棉袜过冬,心里是比较温暖些。但如今棉袜是越发柔性十足,补袜子,在我依然是常态。懒散的日子是否越来越多了些?否则,一个破洞怎会陪着度了一年?或者,这双袜子静静躺在抽屉里的日子,我们彼此不相识互不惦记?
也许,曾经温暖着心灵的那些记忆,并不被看重了?就如这双袜子,今天穿上它,完美熨帖又回来了。
并不是真忙的抽不出一分钟,而是不愿意给出这一分钟啊!
就像有些人,我们总也不愿意给出一分钟去倾听,去理解。哪怕一分钟,停下来能够去呵护、去缝补,一切或许都会恢复到完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