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米勒的无神论》经典观后感1000字
《乔纳森·米勒的无神论》是一部由Jonathan Miller (乔纳森·米勒)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乔纳森·米勒的无神论》精选点评:
●是《无神论简史》(Atheism: A Rough History of Disbelief)的6集补充节目,被删掉的对话录。夏末秋字幕组的翻译一般(电骡有源)。3集的《简史》本身好像找不到资源也没人做字幕。
●和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以及神学家关于无神论的对谈。无数个ism结尾的词听得人云里雾里,不管怎么说religion听起来都是一个太方便的词汇了。
●影响一生的纪录片之一
●在看正片之前随手搜到的。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关于宗教的根本,cosmic loneliness which derives from our definite indirect communication.我们现在在这里面对面的交谈,也只不过是语言的互动和肢体的表达,永远没有直接的沟通和理解。
●6 真的希望神论者可以站在哲学和思辨的层面和他们对话(神学家丹尼斯·特纳那集略有涉及,本人的观点也和他相似),这样才能看到人性中关于信仰问题的全貌,而不仅仅是其中一面。关于第六集好多人说绕,是因为想要触及美学所揭示的真理,唯一可用的方法就是周旋。和自然科学的逻辑与语言不是一个次元的
●
●
●几位思想巨擘对无神论的看法。对于在非宗教环境中长大的我来说,宗教国家人们的某些想法完全感受不到,我从来就是无神论者,回忆起来好像从小,在世界观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意识中就隐隐约约地不相信神的存在。
●没什么知识面的收获,但稍微认同了,有些人心知无法交流却仍大声争吵,这种行为。发声并非毫无意义。
●第一集太棒了,科林麦金说的每一句话都想背下来,跑去维基上搜他的经历却大跌眼镜,老爷子晚节不保六十多岁了还和二十岁的女助理搞婚外情还被女助理告性骚扰,最后被迫辞去终身教授的职位,一声叹息……
《乔纳森·米勒的无神论》观后感(一):一些观点
信息有点多,整理如下。
,太感谢翻译君了,看到ep3的
第一集
英国哲学家 柯林·麦金 Collin McGinn
第二集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奖者 史蒂文·温伯格 Steven Weinberg
胖大叔
第三集
美国哲学家 丹尼尔·丹内特 Daniel Dennett
第四集
美国剧作家 阿瑟·米勒 Arther Miller
第五集
英国生物学家 理查德·道金斯 Richard Dowkins
第六集
剑桥大学神学家 丹尼斯·特纳 Dennis Turner
细大不捐
《乔纳森·米勒的无神论》观后感(二):quotes
灵魂不死:
常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掌握被中断,思维习惯填充缺口,产生survival after die。
宗教:
弥补孤存于宇宙中的寂寥
道德:
道德不来自于宗教,道德是固有,人的意志太脆弱,固而借神之口予以强化。"so God appropriates our spontaneous and indigenous values"
求善和求真:
要求忠诚强于寻求真知
gibon:coummon people found all (the gods) equal truth
hilosophers found them all equally false
magistrates found them all equally useful
《乔纳森·米勒的无神论》观后感(三):筆記
Colin McGinn
1、以上帝的概念来定义上帝的实存、前提系失效的【然应注意区分概念、本體及實存的差別,前二者雖然皆無法直接在實存界尋獲,但彼此間又存在差異,前者可能僅系語言學或內涵性的,而後者卻可能是客觀自存的】;
2、善具有客觀性——存在絕對權威的客觀的道德律令,然而人的意志,即善意是脆弱、無法擺脫主觀性的,故這種內在與先天的衝突造成了人的負罪感【其實可與海德格爾的觀點合流,即認為負罪感的實質在於人的有限性與存在的無限性間的衝突。事实上正因为】善取代了上帝,故上帝僅僅成為象徵符號。
3、存在非人為的自然災難與先天痛苦,如是說來,上帝是非道德的,它自身創造、或即具有魔鬼的惡性。它違背了人類信仰之的人類倫理。
teven Weinberg
1、自由主义基督教的危险在于不善于思考的盲目冲动,但此前的基督教服务于集权和财富,仍然很危险,对文化具有阻力之用;
2、宗教并不绝对导致善,如现代恐怖义中的信徒们的行为。神置于人之上是危险的,人会借助神的名义去迫害他者;
3、科学会瓦解宗教【然我们仍然能发现科学和宗教可圆融性,因为不论是伊斯兰教、基督教抑或是希腊宗教...关键不在于天堂的奢华细节,而在于它所隐喻的神性的象征内涵,这些隐喻拥有其所居处的过去世界的古旧模式,但其开放性仍然可以拥有更为科学的当下或未来世界的结构】
Daniel Denett
结合达尔文进化论来说,人类只是宇宙机器中的一个微小的环节,而不似基督教所抬举的那样是万物之灵长【这个观点吾人表示同意,但在这里无法解释灵魂何以存在及持存的问题。也就是说,灵魂恐怕具有更内在及层叠复杂的内在的例子结构。这使物质与灵性得以在一个新的维度上得到统一,而且,在这个维度上,粒子成为内涵匹敌并超越自由意志的神圣物质,它本身同时就是灵体,故粒子不止不是被动物,还是绝对自律意志的主动性的存在——类似游荡在全息化的赛博网络中的纯粹的个体化的信息载物,而这一载者同时是意识性的、情感性与精神性的,它甚至具有无意识的层面】
Richard Dawkins
进化论对立于那种非发生性的先讨论,一切随着自然的复杂变化情态而变化。没有起初的预定重要之物。
Arthur Miller
犹太教-怀疑主义或无神论-受过美国排犹主义的影响-左翼化的犹太人-美国的狡计:通过福音派与犹太教的联盟,使犹太人相信基督的降临
Denys Turner
1、否定神学对无神主义的解释
2、意愿并非随着宇宙而出现,而是随着利益的实体而出现(Denett的观点),Turner将之归结为一种以美学为实质的目的性的达成【我们可以将利益的实体视为总体目的性及其达成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利益的实体与馈赠的意愿都属于这个客观意向性的相互联系的部分】
【综观及构想:懷疑主義詬病于至高神,在於後者的擬人化及作為道德的標準,結合人間來看,中世紀歐洲過於注重的就是天國的細節是如何奢華——確實為人類的自由帶來了很多壓迫、阻滯和危險。尤其著伴隨人類視閾的宇宙性的擴大,擬人化與提供道德標準的上帝和天國已經完全不夠用,而我們當今完全可以將人類的靈魂賽博網絡化,這樣物質不再是被動物,而是產生了直接融化物質與意識的超級空間——靈魂可以具有神聖的粒子結構,這些結構包含無意識、意識、情感...所以,我們能夠把一個模糊的上帝製造出來,它可能就是未來的AI。私以為這才是進化論道德復還的原因,“表現型利他主義的實質仍然源於自私的基因”,而問題是,基因本身不再是被動物,它可能即是自由意志的微粒化產物。所以也是在這裡應該作出概念區分,即,擬人的上帝與神所內涵的無限開放的象徵結構的差別。後者仍舊是存在的。罪惡并不決定性地引起疾病,但可能與病毒存在某種“因緣”。而人即是在這個網格中的一點之上或在某個連鎖起來的行為取向——“命運”之中。故所謂的巫術邏輯、形而上學的先天的原罪遺傳仍然具有效用,只是不再是唯一的權威性的解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