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域文化的“廉正”特质
巢湖地域文化的“廉正”特质
我这里说的“廉正”,包括的是清廉、高洁、正直。宋代名臣包拯是著名的清官。他在《书郡斋壁》中写道:“清新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在一个个人的命运不能自己把握,只能寄希望于有一个公正廉明、不畏权贵、为民做主的清官出现的专制社会里,包拯以其铁面无私、正直敢为赢得了百姓的信赖,以至被神化,呼为“包青天”。一个已经逝去近千年的历史人物,至今仍在中国众多城市留有遗迹,被人们顶礼膜拜,他的事迹不仅被人们传颂,甚至衍生出像《包公案》等为代表的公案文学、清官文化,其影响可见一斑。
包拯是合肥人。合肥出了包拯这样的清官廉吏,看似偶然,实有其必然性。巢湖流域其实很早就孕育造就了这样的土壤。在巢湖城区东边,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它是原“巢县十景”之一的“洗耳方池”,它和城西的卧牛山,据说都与两个人有关,这就是“三代”时的清高隐士巢父、许由。据《巢县志》记载:卧牛山原为巢父隐居地,洗耳池是他饮牛的地方。相传尧帝通过考察,决定把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不受,避入山林隐居。尧帝又准备强授他九州长,许由仍然不接受,便跑到南巢,并到池中洗耳,以表达自己厌恶名利之言。哪想到牵牛来饮水的巢父,在问知他洗耳的缘由后,非但不待见这个特来见他的客人,还认为这池水已被名利浊气污染,饮之必污牛口,遂牵牛去水上游处饮牛。李白曾有诗赞曰:“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举觞酹巢由,洗耳独何清!”
而六安人、中国神话中清脸鸟嘴的公正法官的代表皋陶,审理案件铁面无私,更是把公平、正直的品格融进了这个准则。
自此,清廉、高洁、公正无私的品格,成了这块土地上的人的追求,成了在此地为官者的准则。无论是外地人的刘禹锡、王安石,还是本地人的包拯,把这个品格承继并发扬光大,成了巢湖流域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重要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