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乡隆盛》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西乡隆盛》的读后感大全

2022-03-29 03:36: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乡隆盛》的读后感大全

  《西乡隆盛》是一本由[日]猪饲隆明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乡隆盛》读后感(一):一位英雄的落幕:“西化”与“革旧”的斗争

  

“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有生方有死,壮士何所憾。”这是这本书看完最大的感受。西乡隆盛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政治家、军人,被称为“维新三杰”,在近代日本的缔造者中,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被认为是在日本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先驱。好莱坞电影《最后的武士》仍然以这个人的事迹取材。

都知道,西方列国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强行打开了中国国门。十多年后,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踹开了日本国门,一年后与德川幕府签订“神奈川条约”,至此,日本维持200多年的锁国政策正式结束。

相类似的书还有《未完的明治维新》,也是甲骨文翻译的。由功勋最著的明治功臣,突然成为反贼叛国贼。西乡隆盛的一生充满传奇,这本书最大的看点,就是原原本本看西乡隆盛。本书引用了很多原原本本的史料来体现他的思想活动。我一直很好奇,西南战争期间,他到底为何举兵,据说是连他自己也没有解释。证据的缺失,一度让关键性的问题很模糊。这本书里有未被使用的一手史料,还有西南战争相关史料的所在。

西乡隆盛一直被认为是改革派,可是我觉得其实他更讨厌“革旧”,他们尊重传统,维护传统,并按照传统生活,而所谓的传统是根植于民族文化背景之中的血脉,任何人都不会轻易放下。但退一步说,如果抱残守缺,认为过去的传统动不得,恐怕当社会危机尾大不掉的时候,传统将在巨大的动荡中完全毁灭。

西乡隆盛于清同治十三年藉口琉球难民在台湾被原住民杀害,出兵台湾。大清也还处于"同治中兴"阶段,看不出是条龙还是条虫,咋办? 那就只有台湾、朝鲜两处可打,此二地远离大清统治中央,领兵三千余名攻打台湾南部原住民部落。本质是帝国主义侵略性质的,是亚洲战争灾难的根源。

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当权者明白艰巨的任务,他们认为只有彻底改革才能脱离困境。西乡隆盛的一生都成为了日本历史的一部分,见证了日本的变革,也见证了日本的动乱。而他想不到得是,他本人的精神,会成为军国主义者的理论依据。或许这场建立在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之上的变革,也标志着日本最后的命运。

此外,西乡隆盛到底有没有真的死去,乡人间流传其仍存活的故事,仍然是考据的盲点。如果非要给这本书挑不足的话,就是书太少了,看的不太尽兴。

战略若太复杂,必然失败。——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读后感(三):朝蒙恩遇夕焚坑,人生浮沉似晦明。

  《西乡隆盛》读后感(四):最后的武士:敬天爱人,向死而生的西乡隆盛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是世界著名实业家和哲学家。他26岁创办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创办了第二电信,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世界500强。2010年,稻盛和夫已至古稀之年。因为受到日本政府的重托,他毅然出山,以零薪水出任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的CEO。仅用424天时间,他带领公司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是另一家航空公司“全日空”的三倍。可这还不是全部,日航在这一年时间开创了三个第一:利润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水平世界第一。

稻盛和夫之所以屡创奇迹,与"敬天爱人”四个字密不可分。要知道,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的社训就是“敬天爱人”。而稻盛先生将“敬天爱人”作为企业经营的最高准则,并用一生来践行。

稻盛和夫西乡隆盛是我衷心敬佩的一位人物,他的心灵非常纯洁,没有私心私欲,是一个无私也就是忘我的人。隆盛的为人之道、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对我产生过巨大影响。 稻盛和夫

敬天爱人一词,出自西乡隆盛。稻盛和夫与西乡隆盛一样,都是日本鹿儿岛人。所以,这并不是巧合。直到今天,鹿儿岛人仍然把西乡隆盛当做神一样的存在,可又仿佛觉得他就在身边。在当地,“敬天爱人”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几乎每一户鹿儿岛人家里都挂了 “敬天爱人”的匾额。

那么西乡隆盛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他提出的“敬天爱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日本民众。或许我们能从日本近代史专家猪饲隆明的《西乡隆盛:通往西南战争的道路》中寻找答案。他考证大量史料,以相当客观的态度,极尽克制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通往西南战争的道路》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

1827年,西乡隆盛,通称吉之助,出生在萨摩藩一个下级武士家庭。他的父亲任职堪定方小头,薪水微薄,家庭人口众多,全家自然过着贫苦的日子。作为七个兄弟中的长男,他自幼兼修文武两道。但在12岁时,西乡为了义气,在帮助与人打架的同伴时右手负伤,不能握刀。从此他更专心研究学问。这也为西乡隆盛日后成为有思想、有理想、有智慧的有识之士打下基础吧。

1845年,年满十八的西乡隆盛终于在萨摩藩任职,担任俸禄四石的郡方书役助,收取藩里年贡。也就在负责这个农政的职位时,西乡每天与农民打交道。他眼见辛劳的农民为了缴纳高额年贡苦苦挣扎,于心不忍,甚至将自己并不多的俸禄分给他们。不仅如此,西乡不顾自己卑微的身份,多次向藩里提交减轻农民负担的建议书。可以猜想,西乡隆盛在日后提出“敬天爱人”的观点由此萌芽。

再好的千里马也要遇上慧眼识人的伯乐 。而西乡隆盛的伯乐就是萨摩藩第十一代藩主岛津齐彬!岛津齐彬思想开明,热衷科学,放眼世界。他开创海军,带领萨摩藩执行富国强兵政策,最终成为在幕末崛起的领袖人物。

岛津齐彬评价“西乡吉之助乃成事之大器”,认为西乡是一个有能力有希望之人。他不仅采纳了隆盛的建议,还提拔他为庭方役,单独召见征询意见,引领其参与藩镇政,参与尊王攘夷运动。这也成为西乡隆盛日后为国奔走,建功立业的一个契机。

当然,对于岛津齐彬的知遇与提携之恩,西乡隆盛也用毕生的敬慕与忠诚孜孜以报。他的“敬天爱人”肯定包括对岛津齐彬的尊崇与敬爱。

朝蒙恩遇夕焚坑,人生浮沉似晦明。

1958年7月,岛津齐彬急病离世。西乡悲痛欲绝,几度望跟随而去。与其赴死,不如将岛津齐彬的遗志发扬光大。西乡重振旗鼓,却难逃安政年间幕府的残酷镇压。被逼走投无路,西乡在锦江湾投海自尽。终命不该决,他得以生还。

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然而等待他的是两次流放,可荒岛炼狱并没有让他丧失斗志。在第二次被流放到关押死刑犯人的冲永良部岛牢狱中,西乡阅读大量儒家著作,吟诗抒怀,并提出“敬天爱人”的观点。

1864年2月,西乡隆盛被召回藩,被任命为军赋役,相当于萨摩藩邸总指挥官。他在“蛤御门之变”中奋勇作战,威名远扬。之后在第一次征讨长州的战争中实行有效策略,深入敌境,不畏生死,不费一兵一卒令长州藩归顺。

此外,西乡隆盛推进缔结萨长同盟。1866年1月萨长同盟正式缔结。1868年12月,西乡与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倒幕派与公议政体派关于德川庆喜是否加入新政府而发生论战,僵持不下。最终西乡一句“只需短刀一柄即可解决”,决定局势的走向,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建立了明治新政府。

戊辰战争

为了征讨逃回江户的的德川庆喜,戊辰战争爆发。被任命为参与兼海陆军务挂的西乡隆盛,实则为军事事务最高负责人,坚持以武力扫清旧幕府势力,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生死何疑天赋与,源流魂魄护皇城

尽管功勋卓越,西乡隆盛坚决推辞了大总督府参谋的地位,回到鹿儿岛。他过了一段悠然自得,闲适遛狗的生活。毕竟在他的内心深处,为国效力并不是为了攫取权力与地位,只是为报答岛津齐彬的恩情,完成岛津齐彬的遗志。

对于政府多次请他上京出仕的要求,西乡隆盛再三推辞。只不过对于萨摩藩藩主岛津忠义的亲自拜访,他不忍拒绝,参与藩政改革。也就是从此时起,对于新政府的“有司专制”,对于在官之人的私利私欲,西乡隆盛心生不满与批评。西乡认为“勤于职事,为人民之标准”才是为官之道。

政府再三敦促出仕,西乡隆盛不为所动。当西乡的弟弟西乡从道在欧美考察之后,向他讲述了西欧情况,也“详述朝廷之实状”,西乡不禁落泪;加之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等出使欧洲、离开东京之前,东京政府留守负责人遭到暗杀。西乡隆盛上京就变得迫在眉睫了。

1871年,西乡就任政府参议,亲自组建天皇亲兵部队。这是他上任的第一件要务。废藩置县、承认农民土地私有、发布征兵令、广设小学、采用新历、禁止买卖人口,西乡采取了一系列去除封建糟粕,推进日本近代化的举措。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允许日本女性进入神社佛寺,这在制度上取消了对男女差别对待。

1873年10月,西乡隆盛极力想恢复与朝鲜的外交。由此引发征韩论,遭到大久保利通等人激烈反对,西乡辞职回到鹿儿岛,兴办名为私学校的枪队学校。私学校学生强夺了政府从鹿儿岛运往大阪的武器弹药,西乡隆盛以质询政府为由起兵。西南战争爆发!在经历田原坂激战,西乡军遭受巨创。1877年9月24日,萨摩军士兵连连失利,西乡军战败。而西乡隆盛最终令人刎其首级,悲壮而亡,享年五十岁。

西南战争

结语

面对国家被有司专制所把持,政府官员腐败,天皇仍旧被利用,西乡痛心疾首,恨自己不能力挽狂澜。可无论如何,西南战争的性质终为师出无名的不平士族的叛乱并不是正义的战争。这不得不说是造成西乡隆盛的最后的不幸与悲剧。至此,西乡隆盛的死亡,被视为武士时代的终结。

与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的西乡隆盛,在近代日本的缔造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他为国家社稷兢兢业业,对主公忠心耿耿,对下属有情有义,对农民体恤同情,以敬天爱人为信念,在国家利益面前却无畏生死。

西乡隆盛在日本民众心中备受推崇。直至今日,对于无私无欲的西乡隆盛发动西南战争的原因,也颇有争议。战争失败的结局是他完全可以预料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面对新政府的暗杀,不得已而为之?无奈之举?

面对学生和下属的义愤,只求与武士共进退,共存亡?有义之举?

孤注一掷,也要搏一场毫无希望的战争?为了推翻旧政府,建立为国为民的新政府?

如若不行,那就社会的剧变更加猛烈些吧!向死而生,让自己与武士阶层一同毁灭,加速日本资产阶级改革?

作者猪饲隆明将西乡隆盛的人生轨迹放到近代天皇制国家成立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之中,从而更清晰地看他通往西南战争的道路。与大久保利通等人重视现实的合理主义,西乡隆盛更是重视道义的理想主义。其实,西乡隆盛通往西南战争的道路,也是一条让近代日本从明治维新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

东京上野公园的西乡隆盛铜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