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愉悦》读后感100字
《危险的愉悦》是一本由(美)贺萧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6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危险的愉悦》精选点评:
●关注娼妓失语的作品印证了娼妓失语
●元史学
●真細緻
●现在满脑子都是娼妓妓院和嫖客
●这才算是历史学著作。喜欢她说中国的年轻人要理解自身的中国特质。要透过历史拥抱这种特质,而非跟从瞬息万变的政治话语。
●终于啃下来了,其实进入状态了还是比较好读的,有一种罪恶而迷人的感觉。作者反复强调不是站在某个立场,而是关注某一观念是如何形成和建构的,无论是史料还是观点都大开眼界。注释有的太详有的又太简,略有一点点不满。
●只看了前言
●史料啊史料~在史料上有启发性。
●史料选取非常迷人,文献扎实。就是论述总是不完全写透,可能反而为之后的研究留下空间吧。
《危险的愉悦》读后感(一):两条笔记
“妓院会派娘姨到有钱人家的小老婆和大小姐处去租借钻石戒指和珍珠头饰[供妓女撑门面],这一举动颇有颠覆性,因为娘姨付的租金成了大户女人的独立经济来源。” p.80
这个事情我倒是头一次听说,非常有趣。
“妓院债务之重,引发了阴郁的政治比喻。一份小报形容某名妓‘恰似中国,债台高筑,还没有主权和自由身‘。” p.116
这种倒过来的比喻也少见。
史料很丰富,但是……理论去哪儿了……
《危险的愉悦》读后感(二):女性因自恋而超越社会思想边界的探索
嫖者和被嫖者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身体的媒介形成一个快速的某种层次的交流关系。双方的关系中,被嫖者在某种程度上居于主动地位,这仍然无法改变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地位。她们又怎样勇敢的迎战这一地位所带来的挑战呢?
肉体并不是代价,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消灭娼妓,那不过是国家的yy而已,也许,国家和商业消亡之后有可能。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人的心路历程,今天的人的情感世界必定通过某种方式为未来者所继承。女性世界的这一承传之路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危险的愉悦》读后感(三):哎呀呀
今天真是那什么夜色溶溶月,花间啥来着?
刚打完花溅月,喝完壶见底,然后开始写花姑娘……那叫一个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前脚还是,楚腰纤细掌中轻,转身就是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啊。
人家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我等骆驼三更挑灯,虎妞添香。
先发个神经,一会再来。
《危险的愉悦》读后感(四):外国的女作家写的一本关于中国妓女的书。
rt
只看了前三部,后面两部没有看完。因为看的版本是渣浪的txt。看盗版书就是这点不好。
看书看到耐心没有了,明明是很精彩的一本书(因为这个话题所以看),但是战线拖得好长大概看了一周,我总想着一天之类搞定,但是有点不现实了。而且读书有点不认真,消遣性质。缺乏耐心。
作者用的材料是报纸、类似游记(记不清)、还有庭审的报告。都是民间材料,毕竟晚清民国档案汉学家应该接触不到。还原的是娼妓的生活。
作者已经做得很好了,把材料中的个人情感去得7788.
拍传统中国的电影电视剧其实也有妓女也是真实的毕竟艺术来源生活。不过太过零散。
妓女的等级。人分三六九等。嫖客也分。高级妓女和高级嫖客,下流的上层社会。
用鸟来比喻妓女真的很精彩。放鸽子的来源?
妓女其实和今天的明星有点像,贵圈有点乱。不过戏子今天地位如此的高真的有点唐突,因为和传统中国完全不一样甚至说是割裂的。是政治深藏了,还是社会变成娱乐至死。
《危险的愉悦》读后感(五):不要有敏感字不要有敏感字
东莞扫黄?没用的
且不说它先天就是运动式的,所以娘胎里就注定长久不了。书里写了建国前几次扫黄,无一例外以官方难看失败告终。娼妓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是现代性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一次相对(这个相对也很值得怀疑)成功的扫黄,因为它改变了妓院得以繁荣的那个社会环境。改造妓女的方式是思想干预,让妓女用一种国家规定的语言诉说过去,这种语言参与构造了中国政治体制内的权力机构。
中国当然不可能回到那个年代,大家也果断的不想回去。
妓女是?
这次东莞事件里听到的也大致是两个声音。一说娼妓是人身权利收到侵犯的受害者,一说是扰乱社会秩序和危害公众健康的源头。女性本身的性欲好像被无视了。80年代重出江湖的妓女们大多是自愿,性观念解放是自由,但这种原始的欲望又是被诸多现代因素塑造出来的东西。她们主动追求更好的生活,那么娼妓的存在究竟是一种性奴役?还是一种性劳动?
说什么和怎么说
作者并不是意在重现当年娼妓业的风貌(虽然写的也很活色生香啦),而是强调了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
后结构主义引发了认识论危机,既然历史不过我们现时塑造的表征之集合,而这些表征永远会受制于我们自己时代的种种关怀。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书写历史?作者的回答是,正是为此,我们要去触摸那些表征,使之凸显为历史。他鼓励读者翻越过这些资料,回头想想有什么其他可能的解释,去想像一下史料中的知识是怎样获得,怎样纳入记忆,怎样被重新创造,又怎样被讲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