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马克思传》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马克思传》读后感100字

2022-04-12 03:33: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马克思传》读后感100字

  《马克思传》是一本由(英)戴维·麦克莱伦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6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克思传》精选点评:

  ●简直是入坑之作

  ●#补# 马原课老师推荐。算是主流马传一种。

  ●十分全面的基于马克思作品的人物分析传记,十分喜欢

  ●至今还留有印象的: 1.老马念得是柏林大学,博士文凭却是其他的大学授予。 2.编辑同人认为老马不适于做记者,在于他写东西的速度太慢。 3.老马也玩婚外恋。

  ●生动

  ●一代伟人~

  ●政治课要求读的,别以为我发神经自己去读这种东西……

  ●读的是弗梅林的版本的一二四八和十二十五卷

  ●伟大的人都有超过常人的品质,对自己理论的执着是必备的。「绝大部分的翻译读起来是流畅的,但校对好像不是很细致啊,有错别字,有人物名字不一样的问题」

  ●伟人一生

  《马克思传》读后感(一):“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的思想被很多不同的解释所遮蔽,被用于证明很多不同政治类型的合理性。 所以为了理解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必须剥去很多历史的外壳。 众所周知,马克思本人对他未来的学生利用他的思想感到愤怒,以至于他在生命将尽时宣称: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由于有力地综合了历史、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成为19世纪最重大的思想成就之一。当萨特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时代哲学”的时候,他认为马克思的很多思想已经进入到(虽然是毫无意识地)我们在20世纪对世界的看法之中了。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现在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倾向于把人看作社会的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随着社会学的发展(这极大归功于马克思),我们得以研究改变和改善社会的种种方法;我们以历史的观点来正确评价经济因素在人类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我们看到,在特定的时代,思想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集团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的批判已教会很多人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教他们至少要努力去减少这些现象。 他是一位为无产者斗争一生的伟人,他也是找到历史之谜答案、发现人类共同生活的新方式的幸运儿

  《马克思传》读后感(二):这就是马克思

  难以想像的传记,把马克思的人生进程和他所处的时代展现地如此的真实和清晰。本书摘录了大量马克思本人各个时期的观点言论以及他所参于的一系列社会改良运动。

  以下是对于马克思主要观念的总结

  2,人的劳动应是出于人自身的需要,是自由的生命表现,是生活的乐趣,劳动是人真正的、活动的财产。私有制使人为了交换为了财产而进行劳动和生产,所以要消灭私有制。

  3,世界是物质的(唯物),存在是主,思维源于存在,反对黑格尔的观念至上的哲学。

  4,(由上进一步得出)社会发展史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人的精神随着物质发展水平而改变,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也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4,宗教是人精神异化的产物,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是人的幻想,是人民的鸦片。

  另外摘录下马克思同时代的思想者对马的评价

  “马克思是为了砸碎一块窗子玻璃而调过来大量炮兵的那类人”——海因茨

  除了马克思的各种理论引述之外,更多的是马克思所参加的各种社会改良(造)运动。当时的德国是封建官僚和君主专政,这和当今中国类似。马和他的同伴不断通过办报纸,组织工人社团来不断宣传他的社会改革理论。这对当今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志于社会改良的人士有非常实际的借鉴作用。

  《马克思传》读后感(三):读马克思的传记

  这些天失去了做笔记的习惯,因为看的尽是些轻松的书,大体都是些小说散文和一些知识性读物,可是今天要记下些东西,因为今天是恩格斯诞辰190周年。

  我对恩格斯本人的生平没有太多的了解,今天也不是想纪念他的什么,只是昨天借了本麦克劳伦的《马克思传》,我并没有预期到对这本书的阅读是一个如此压抑伤感的过程----马克思已经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的民族或愚昧或绝望的进行过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个多毛男人的头像曾一度摆在灶王爷的位置,红旗卷过的地方,不管留下的是血迹还是红宝书,“马克思”三个字早刻进我们肉里去了。

  “他打算以单独的小册子论述不同的主题,这包括法律、道德、政治,首先从政治经济学开始,最后用一本综合的著作表明各个论题的联系,批判性和思辨性的对待整个物质世界。关于这一生的计划,马克思始终没能跨出第一步:《资本论》和以前的著作。"------P104

  quot;他开始制定了很多计划,但是没有一个完成。" ------P45

  这样,我看到了马克思。这只是马克思的一部分,但是是作为人的马克思,不是那个被篡改并写进大学政治课程的木偶。他外衣纽扣经常扣错,他动作笨拙,但自信、自立。其行为公然藐视人类规范的官场成规,显得高贵并有些傲慢;他锐利的金属质的声音与他对人和事物的激进观点惊人的协调。

  马克思并没有康德或克尔凯郭尔甚至赫尔岑那样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不可能不受外界干扰地著述。大手大脚的花钱一直困扰着他:"他花钱一直超过家庭的支付能力----这是他一生的特点”。于是我开始担心,潦倒作家作品中的纰漏会给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太多的可乘之机。

  从此江湖上乌云密布,血雨腥风。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和爱,变成了“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三分之一个世界用马克思的思想赋予自己合理性。《国际歌》《共产儿童团团歌》横跨两个大洲在亿万人口中响起,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意味着秩序,虽然马克斯本人不会赞成任何一种秩序。以马克思的名义所做的一些事情会使坟墓中的马克思翻过身来----只要他还没被身上的大理石和青铜的巨大重量压得不能动弹的话。"

  这里应该感谢一下考研。如果不是为了政治复习,我不会读《反杜林论》《资本论(第一卷)》,不会看《红星照耀中国》,也不会读Chairman毛和马克思的传记。阿伦特说得好: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有新的革命性,教育必须是保守的。

  最后苦笑一下

  《马克思传》读后感(四):书评之《马克思传》

  (其实这本书从文学来说不值得四星,但是我还蛮喜欢马克思的,所以就打这个星了)

理性与批判

  ——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有感

  麦克莱伦是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也是一名著作等身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述在欧美有着深刻的学术影响力,关于马克思的传记被公认为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特别是对本书而言,由于《马克思传》是麦克莱伦比较后期的著作,所以里面讲述的一些理论和故事更接近我们21世纪的世界变化,因此具有更大的可读性。

  本书较为详细地撰写了马克思的生平,包括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与恩格斯的挚己情谊,以及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和他的革命生涯。细腻剖析马克思的内心世界,又不局限于纯粹的个人事迹,麦克莱伦的笔墨更多地倾向于马克思的思想研究变化和理论研究成果,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马克思理论的特别和精彩之处,既不晦涩难懂,又不至于流于庸俗。

  以前我对马克思的印象就是激进的革命者、无情的批判者以及伟大的理论家。而且只模糊地觉得他的理论可能很厉害,因为会让那么多本身就很伟大的革命者们奉若神旨。但是进入大学后,尤其是有些系统地学习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哲学思想以来,突然觉得他可能和我认识的程序式编码传播的马克思不一样。

  理性的学者

  在了解他很多的理论后,会发现他很多的想法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的,相反,他的思考都很缜密谨慎,严密的像是在进行一场科学实验。就像他在巴黎活动时,感受到法国人民对于革命与德国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时,他于是近乎讽刺的对比了两个国家和民族:

  “在法国,只要有点什么,就能占有一切;在德国,只有一无所有,才不致毁掉一切。再法国,部分解放是普遍解放的基础;在德国,普遍解放是任何解放的必要条件。在法国,全部自由应该该有逐渐解放的现实过程产生;在德国,却应该由这种逐步过程的不可能性产生”

  细细思考这个议论就会发现,两国人民显而易见的对比性格源自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两国的革命史、封建国家制度、自身性格、政治制度等。法国人民对于革命的热情和敏感度更高,这可能和他们动荡迭生的革命史、与法国人天生好动不安分的性格有关;而德国人民对于革命则显得尤为谨慎,并且普遍的人民对革命和政治很冷淡,所以马克思认为“普遍解放是任何解放的必要条件”,只有彻底不留余地的改革才能解放德国——这一点极为敏锐的观点几乎是预测了德国之后的发展,德国统一之后的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造成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包括最致命的军国主义,让德国不得不吞下之后战争的苦果。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能够感觉到他的的确确是搜集大量资料并且凭借惊人敏感的眼光分析了革命发生的条件,并且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普及到更广泛的视野之中,总结一般性的规律来解释一般性的现象。

  “一个由于自己收到的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的领域,这个领域并不要求享有任何一种特殊的权利,因为他们的痛苦不是特殊的无权,而是一般无权。它不是同德国国家制度的后果发生额片面矛盾,而是同其中的前提发生全面矛盾。最后,它不是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并同时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

  “这个阶级必须被看做整个社会工人的罪恶,因此,从这个领域解放出来就表现为普遍的自我解放”

  践行的批判家

  我一直认为批判和自我批判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很难得的品质。因为它要求你承认自己的认知缺陷,并且努力分析个中原因,并且找到解决方法,更要求你对周围、对自己的不妥协。不说后面几个过程,单单是第一个要求就很难很难做到,因为它需要你不断去总结不断去学习,才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而,令人敬佩的是,马克思作为辩证否定方法的提倡者,贯彻了他提倡的原则。

  马克思在早年研究哲学时思想学派的转变就体现了这一点。在之前,马克思是康德、费希特的追随者,然后当他慢慢发现后者的理论缺陷时,他转而研究黑格尔的理论。从充满浪漫的唯心主义转换到理性主义的黑格尔哲学,马克思感到了转变“偶像”甚至转换信仰的痛苦。他说:“我徒劳无益的脑力劳动引起烦躁的心情,由于不得不把我所憎恶的观点变成自己的偶像而感到苦恼,我生病了”——这里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做到批判以及自我批判的困难,马克思同样如此。

  当一个人信仰的信念发生变化时,就连普通人都会感到茫然和难以接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重组三观带来的挑战,更不要说给学者的研究领域带来的冲击。然而当批判与自我批判成为一种学习方法、研究手段时,用起来就会显得不那么拒绝和艰难了。就像马克思在后面接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之时,他的反应相较于之前简直可以称之为平淡无奇了。

  “费尔巴哈的警句只有一点不能使我满意,这就是:他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然而这这一联盟是现代哲学能够借以成为真理的唯一联盟。结果大概像在十六世纪那样,除了醉心于自然的人以外,还有醉心于国家的人”——不仅接受费尔巴哈的思想接受得驾轻就熟,还能够在其中理智分析以至于寻找不足,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确践行到了批判的方法。

  除此之外,让我们横跨一下马克思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对应批判吸收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这从横向跨度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批判继承的方法。而从纵向分析来看,马克思在经济上的著作《资本论》,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且揭示了它的内在本质和矛盾。他对资本主义的内在研究不可谓不深,他对后者的远视了解甚至在当今时代仍有借鉴意义。于是,按照我们正常人通常的想法,对哪一行有了很深的了解之后会不自觉地偏爱自己的所学专业,并且为它申辩解述——学哲学的自然认为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居功至伟,学社会科学的自然会认为社会学是每个独立人都必须了解的现象科学,学语言的自然而然的会偏爱那个语言国家、国家文化等等。然而马克思不一样,即使是如此地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的种种——甚至我觉得他可能是当时时代研究资本主义最为透彻的一批人士——但他仍旧坚持对资本主义展开无情且理性的批判和辩证的否定,并且他还能以一种非凡的眼光去预示去遥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当一个人在某一件事情上投入长年累月的心血去研究它,他自然而然的会在其中投入自己的情感。然后有一些人却能够在这种深陷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还能够跳出这个圈子在外围——以一种置身事外的通透来评价自己之前为之穷经白首的事业,客观理性且专业十足,重拿轻放,举重若轻。就当你以为这就是他们的极限时,他们却还能跳出自己学科和时代的局限,以一种宏大的视野来看待更广阔的世界,时间和空间都难以说服他们来让他们妥协。

  我想,马克思就是这样的人。

  就这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