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逻辑学(下卷)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逻辑学(下卷)读后感摘抄

2021-01-17 00:57: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逻辑学(下卷)读后感摘抄

  《逻辑学(下卷)》是一本由[德] 黑格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5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逻辑学(下卷)》精选点评:

  ●现在的研究似乎更多集中在《精神现象学》,但是老一辈却看到了《逻辑学》的重要性,巴迪欧也看到张世英先生重视《逻辑学》的正确性,正好抓住了重点。

  ●假象和理念两章一头一尾还能理解,中间基本上只能知道大概意思,好多段落确实是天书……整体上比第一卷要难很多……

  ●我一个如此讨厌黑格尔的人,因为必修课,上了两学期逻辑学。这本书像是大型屠龙术授课现场,轰轰烈烈,却根本等不来龙。我佩服黑格尔,但真的太讨厌他了。要毕业了,真高兴这辈子不用在再碰了呢。

  ●逻辑学是黑格尔的方法论即辩证法的集中体现,它从存在论开始,经过本质论的自我深入,而在概念论中达到了宇宙存在的真正本质即"概念",范畴的全部进程在最后阶段又回到了起点,实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不过这样的返回并不是简单的回复,而是一种扬弃。经过这样的扬弃,存在就再也不是存在的一个单纯范畴,而是能够外化出各种现实的客观实在的直观能力。此书中,黑格尔先生已表露出欲当哲学终结之人的野心。

  ●越到后面,同语反复越多。不过不得不说,判断、推论和数理逻辑那里让我感觉很妙。至于最后的绝对理念一章,几乎完全就是在重复之前的内容与结论。

  ●大工程告罄。历时一年。

  ●: B81/6342-4#2

  ●做札记。

  ●很不好懂的书,才读一遍,这是肯定不行的

  ●感谢上帝,竟然能读完! 仅仅扣住亚里士多德和康德。本质论极为晦涩难度,但无比重要。最后一章绝对理念堪称绝妙! 带着逻辑学去读后黑格尔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马克思和海德格尔。 要记住逻辑学里的客观逻辑就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康德的批判诚然也是种批判,但不关涉内容和演绎,始终还是物理学-存在论。而这逻辑学就是形而上学-存在论了。 各章之间的过渡始终令人困扰。另外,逻辑学也必须同现象学进行直接比对。

  《逻辑学(下卷)》读后感(一):再说黑格尔

  精神的本质是自由。 ——黑格尔《历史哲学》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强化了孟德斯鸠提出的“东方专制论”,并且给予启蒙运动“理性与自然统一”的理想以致命打击。康德认为道德上的自由要求“理性”和“自然”相分离,即具备对自身所处社会的风俗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能力。而中国思想中人和自然的统一恰恰是其道德落后的根源。康德的这个角度后来对于黑格尔的影响很大。 黑格尔认为中国的“道德律”只不过“是人们相互之间强制性的义务或者礼仪规范。中国人缺乏通过自由理性而转变为道德感的自由”(《历史哲学》)。中国人的精神无法将其自身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无法自由地决定自身。因此中国不仅没有历史,而且如同自然一样几千年来一直停滞不前,只是在进行一种固定的、无休止的过程和事件的循环。 黑格尔批判道,(在中国)除皇帝一人外,国民全体都处于平等的状态,这是未分化的状态,是人类发展史的最原始的阶段。中国是由“道德专制主义”所支配的。跟印度相比,中国尚未达到内面性的领域。所以不论内面还是外面,中国都还停滞在精神与自然分化以前的阶段。

  《逻辑学(下卷)》读后感(二):逻辑学(下卷)

  这次不能说是看完了,只能说是翻完了。比预计的快了几天。也说几点吧。

  一,纵观两册书,如果说有过快乐的阅读经历的话,就是作者在一开始论述,有无变那段了,后来的一步步逻辑推论,基本上都无法被作者说服,反而有一种说教的意味。

  二,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传统的逻辑学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引入了变的概念,而变,是需要时间的维度的,事实上,作者的理论也是这么来的,但作者偏偏摒弃了这点,当做纯理论来看待,这是说不过去的。传统的逻辑学,是没有时间维度的,所以相对前者更简单明了。

  三,作者的思想,给人的感觉更多是假说,而非思辨,主观性很强,因此可想而知,很难吸引观点与其相左的读者。我猜想,能细心读完黑格尔的读者,也就两类吧,一类是心有戚戚焉者,一类是相关的研究人员。我恰好不属于这两者。

  四,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臆测猜想,明显是冲着康德的自在之物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康德,确实也就没有黑格尔的学说,就这一点而言,我觉得应该肯定黑格尔的努力。至少他是希望给出一个积极的结果。

  五,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推衍过程,最终注定将形成超人之说。拿破仑就是黑格尔的超人,所以这个民族最后会出现尼采,会诞生纳粹思想,也就不奇怪了。

  六,黑格尔的思想光芒,我觉得并不在他的思想体系,而在于他文字中间的一些片言随想。

  七,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笼统来讲,可以理解成上帝,也可以理解成如来藏,奇点等等。

  八,这几天一直在想爱因斯坦的那句话: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此献给所有想构建自己理论体系的大人物吧。

  《逻辑学(下卷)》读后感(三):关于黑格尔

  学生在阅读黑格尔的大小逻辑时,似乎把黑格尔片面化了点!黑格尔逻辑学研究的出发点、对象和目标,始终是“绝对精神”,这种“绝对精神”是离开自然和人类独立存在的,实际上是上帝的别名。不可否认的是,他的逻辑学却包含着丰富的辯证法思想。正因为他的“绝对精神”体观为人的意识和人类社会的学问,在“绝对精神”的研究超出自然界后,回复到精神阶段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认识状况,黑格尔关于阐述社会意识和人类历史的观点就不可避免的表现出唯心主义的本质。

  特别在他把“绝对精神”在精神阶段的发展过程分成“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部分后,针对现实(特别是在社会上,普鲁士国家制度就是“绝对精神”最完全(注意,完全与完美的区别)的体现,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经过漫长曲折的辫记发展过程之后,在哲学领域己完全回复到了自身,它内部潜在的丰富内容己经得到了彻底实现,并且已自党地最终认识了自己。这时,一切矛盾都己调和,任何变化和发展都己停止。他(黑格尔)公然宣称,他的哲学就是这种“绝对精神”自我发展和自我认识的最后完成,是全部哲学史发展的顶峰。于是,黑格尔的方法同体系的尖锐矛盾就这样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包括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大部分。逻辑学是第一部分,也是整个体系的基础。它的内容是描述“绝对精神”在体现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前,作为纯粹抽彖的逻辑慨念的自我发展过程。他的杰作《大逻辑》清楚地分出了“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

  理论数学这门学科。包括代数几何学、微分、积分、拓扑学、函数等等内容,极为广泛,可以说是连接数学和哲学的重要途径。有名话是这样说的(我认同),科学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而你有不错的应用数学的底子,就会知道如何运用函数解释高等物理问题,进而使逻辑推论越来越摆脱抽象,显现出朴素的唯物论的本色中去。

  有时间,有兴趣,读读费尔巴哈的《黑格尔哲学批判》(最好是王庆版的),此人是黑格尔的忠实追随者,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一下黑格尔哲学精神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我认为他的这篇文章很中肯。随便说一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对于马恩的革命世界观形成,起过积极促进作用,它是马恩由黑格尔唯心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必不可少中间环节。

  《逻辑学(下卷)》读后感(四):读不懂的《逻辑学》,看不懂的黑格尔。

  在看完《小逻辑》的时候,洒家就知道黑格尔写的东西我是真的领悟不了。虽说在之前已经定下了目标,要把他的大小逻辑还有《精神现象学》读完(哪怕翻完),天真的以为只有这样才能看懂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 不过看过两本《逻辑学》后,洒家终于明白,就算看了黑格尔的全部著作,也是不明其意,枉费工夫。

  很多国外电影里(包括国内香港)都有一段经典对白。就是一对年轻夫妇在畅想未来的时候,总希望能有一儿一女,男孩做律师,女孩做医生。 在香港电影《黑社会2以和为贵》里,哪怕是最后成为和兴盛话事人的古天乐,也希望自己的儿女做医生律师,而不是继承他黑帮的事业。

  电影里映射出的一个事实就是——医生和律师在资本主义国家是很有地位的上流职业,是只有富人阶层才供得起的!(在美国供养一名高级医生需要四五十万美金) 有一位大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辛苦一辈子从事建筑行业,并不是我热爱它,而是只有这样,我的孩子才有资格去学习法律和商学。而只有我的孩子从事法律和商学,我的孙子才能有可能学习艺术和哲学!” 哲学!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学问。 贵族们往往喜欢在沙龙笑谈之间,酒杯交错之际交流哲学,艺术。 平民看来,这样的学问,往往是高雅而无用。而贵族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些是最能体现出贵族谈吐的学问,是横卧在他们与平民之间的巨大鸿沟。是真正只有贵族才应该追求的学问。哪怕仅仅是流于形式…… 洒家并非有意把哲学比喻成只有贵族才能吟诵的风花雪月。也并非是强调某一种学问的阶级属性。 然而,平民读哲学正如是一个农民抱着一本《君主论》津津乐道的翻阅一样可笑而无用。洒家就是这个不愿脚踏实地的“农民”。强行给自己举行了这样可笑的“加冕”仪式。——去妄图了解黑格尔的哲学。真是不可救药的蠢货!尤其是洒家还打算把目标最后的《精神现象学》读完…… 西方哲学只知道进步,所以总是走直线。而东方哲学在进步之余还知道退步,懂得中庸,因此求稳不求急。 西方哲学的目的是求解。为了的是探索事物(上帝)的本质。因此衍生出了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 东方的哲学不同。东方的哲学是不求解,是含糊不清的,是一除三,永远也没有解。 所以中国人看《易经》,看《道德经》,是能看出权谋来的。因为中国人的哲学目的是为人处世,是如何自保,如何求存。 西方的哲学适合贵族,而东方的哲学适合隐士。

  黑格尔是西方的贵族,洒家勉强算是东方的隐“士”(大隐隐于市)。

  因此洒家喜欢东方的《庄子》,而看不明白黑格尔的哲学 这就是文化差异吧? 还是那句话: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哲学归黑格尔,低俗的归洒家。 最后,还是用克洛卜司托克的《救世主》中的两句话结尾吧! “……用一副宫廷臣僚的面孔” “短视而微笑地,判决严肃的事情”。 以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