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征程三十年 不忘初心任驰骋
光辉征程三十年 不忘初心任驰骋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我国识法、普法的春风吹向大地,人们开始自觉的守法、用法。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了“法律”的支持者。作为优秀的律师代表之一,汪旭东律师在执法的道路上耕耘了三十年之久。作为我国的第一批律师,他的发声,无疑会帮助更多在“法律”面前遇到挫折、困难和迷茫的从业者,从而达到明了法律,进而做到守法、用法、知法以及爱法的状态。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理想境界。社会主义离不开法制建设。中国也是一个法治化的大国。认识法律,走进法律,通过一位和蔼的声音指引,去打开法律的书籍……探索最理想的状态。
不忘初心,托牢法律的底线
汪律师从容稳定,在和他的访谈中,犹如阵阵春风拂面,对于法律业务的探索和追求,对于助人为乐的热忱,促使他离开学校,奔赴新的岗位、履行新的使命。
从他沉着坚定的语调里,我们仿佛可以听出一个律师三十年执业的辛苦与付出,也仿佛听出了新中国71年法治建设的光辉进程,不忘初心,做更好的自己。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法律这个神圣的目标,济危扶困,帮助那些受官司缠身之苦的求助者,顺应法治社会治理的需要,汪旭东律师毅然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探索之旅。三十年,在律师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在律师的工作中,不断成长,终于顶起了中国法律业务的一片碧空。
再者,社会的过度宣传,也是导致年轻人选择失真的主要原因。社会一些演艺节目,更偏重于一些表象化的宣传,较少或者根本不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就好比一场电影,只注重场面的塑造,而不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由于律师工作的特殊性、冲突性,就容易被制作成各类影视作品,成为吸引观众的一个噱头。究其本质来看,有大量剧本所设置法律工作者的角色,要么是维护公平正义,要么是奸诈,谋取私利的。不管哪一类角色,他们都被描写成了一个赚大钱的特点。这虽然是一种影视文化的需要。但也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致使年轻人,在择业时不谨慎、不理智的情况时有出现,这不能不让人警醒。
就我们法学院的情况来说,尽管强调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我们的结合,多数是浅层次、表象化的。好多学校强调,多重实践认知,要深入到公安机关、法院实习两星期,然后再到律所实习两个星期。虽然会有些实习经验,但很少有学生能把一个法律的流程完整的跟踪下来。而且对于这个行业,真正的深层次东西,很难深入进行实践性的学习认知,而这方面我们是有欠缺的,亟需弥补。因此,汪律师建议学生要了解真实深入地了解实际,不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那样浅尝辄止。而高校的法律实习生,如果真想日后从事律师的工作,一定要引以为鉴,不可不防。
现在还有一些苗头值得警惕,不管是律师也好,或者事务所也罢,我们在进行品牌宣传的时候,往往隐藏败诉等一些真实性的东西,导致外在看起来“很好”,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浴血征程,探讨律师现状
针对人才流动率比较大的现状,汪旭东律师表示,这也和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根据我国的法律,律师与事务所更多的是一种挂靠的关系,事务所提供给律师一个工作的平台和空间,律师为平台支付一定的费用和租金。在这种关系下,律师认为,事务所的收入,取决于我的工作。这个平台给我的收入高,我就容易往这个平台倾斜。所以,如果我国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这个情况不发生,就不可能有大规模的人才流动现象。但在汪旭东律师看来,这种情况是不应该限制的,年轻人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原则上,应该予以支持。这是我国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年轻人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去选择更适合他们的平台,但如果只是注重收入方面,就会造成到了新的环境中得不到同事、领导重视的情况发生。
和人才流失并存的,就是当个人离开事务所以后,面临独自办所的问题。国外的律师事务所,都有自己的方向,像医疗律师事务所、交通事故处理律师事务所、保险律师事务所等。而国内的律所,往往都是小综合。所以,前期发展较快,扩容较大,到了后期,遇到压力,就会慢慢消散,又回到以前的状态。
出于这个原因,对于律师在事务所中的发展,是不会受到律所过多的培养,律所为律师提供一个从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律师的成长与发展,应该是事务所同步的,如果给予新入职的律师太多的培养与照顾,出于事务所与律师的关系,要么我们的努力白浪费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要么,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也是为自己工作和服务的。所以,就无益于培养年轻律师,这需要新人去适应、学习和成长。
生活在当下,每个人都有亲戚朋友,如果遇到法律方面的事务需要咨询时,汪律师总会尽心尽力,为他们解决。如果是在自己的法律业务之外的,也会告诉他们找合适的人,进行处理;或者自己找认识的,相关专业的法律业务范围内的朋友或律师,去帮助处理。
如果不符合其专业的法律业务,要么需要重新学习相关专业的法律知识,要么重新走法律程序,进行相关的取证分析。耗费的精力,也未必能取得如意的效果。所以,把自己不专业的案件,交给相关专业的人员,反而是一种负责的态度,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这是汪旭东律师坚守的理念。有些律师,可能会跨专业的解决问题,但这样,如果给委托人的服务质量不到位,对自己从业的声誉也是一种损失,所以他还是希望从业者珍惜声誉,把相关的案子交给相关专业的人员处理,这也是一种负责严谨的态度。
回守本田,公益回馈社会
社会上,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律师从业者之间,有时候会遇到被对方当事人非法对待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汪律师觉得,如果是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就会以专业的办法来处置,譬如他自己的擅长知识产权专业领域,自己所面对的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就很少遇到这种非法的情况。
此种情况,可能是对方当事人的问题,也可能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业内从业者,守好本心,做好律师分内的事情,避免进行非合礼取证等事情。还有一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就是关于被长期损害利益而进行的一种行为。因为在对方长期的压抑毁谤之下所做的过激行为,也需要我们区别对待。
自媒体有时间会对一些社会现象以及社会纠纷进行发声,但这种声,生往往是基于一种自媒体的经营者,对公平正义的一种维护,对弱者的,一种扶持。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往往会被很多表象的事物所干扰,而忽视一些隐藏在表象下的真相,从而进行错误的宣泄,这种宣泄,本来无可厚非,但它的确会干扰一些法律从业者的视线,以至于一些人大代表,在听我们作报告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和自己所认识是有偏差的。
所以,对于自媒体的发声权利,这是可以的。但要保证这种权力,不被人为的滥用,还需要更多对互联网的监管。这有赖于我国网络监管技术的提升,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为的利用,自媒体可以自由发声的权利。对当事人进行舆论上的打压,以达到自己击败或摧毁对方心理的目的,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对于自媒体,对律师的采访,汪律师表示,会小心谨慎的和他们进行交流。并要他们注意报道的方式,不要掐头去尾,而要完整的反应以及采访的事实真相。
所以大众更应该选择去关注主流媒体的发声,因为毕竟主流媒体的报道是经过证实的,相比较自媒体事实经过核实,报道也比较客观公允。
三十年勤苦耕耘,换来今天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的硕果累累,面对铺天而来的各种荣誉。汪律师却回守本心,办起了公益助教、宣讲、公益培训以及法律援助等公益事件。
而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润滑剂。汪律师平淡地说,可能是因为人都有“善良”的一面,自己又是教师出身,所以做这样的事情也是自然而然,业内有很多“资深”律师都有类似的情怀。包括很多政府组织的培训,园区的培训,都是一种别人受益,自己受惠的活动,可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助己渡人渡己,这就是价值的体现,但这种价值并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而是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内心的最真挚的一种交流,她传达出爱与温暖。
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各种制度各方面都在不断的完善,但在知识产权的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的。像版权滥用的问题,一方面作品人希望自己作品被广为推广。另一方面,又希望律师为维护自己的版权利益而进行各种过分的版权保护。这就造成与初发者的本意相反的情况,也不利于自己作品的传播。
在谈笑风生中,采访进入了尾声,我们也受到很大的教益。汪律师幽默的话语,不俗的谈吐,逻辑性极强的推断,以及富有情怀的大爱之心,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一个法律工作者的艺术人生,也让我们见到了第一批法律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汪律师表示,未来的自己将保持更加专业和高水平的服务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人们创新发展的一个保护性工具,而不是一个创新发展的枷锁。这也是我们所期许看到的……
衷心祝愿汪律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再创新的辉煌!衷心希冀汪律师事业蒸蒸日上,为中国知识版权制度完善添砖加瓦,更为中国推动中国法制进程竭尽所能,贡献自己全部的才华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