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下)》读后感锦集
《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下)》是一本由(日)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编著作,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7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下)》精选点评:
●推荐2000页8卷版本,地图未删剪。
●优点是内容很详实细致,缺点是屁股很明显坐在联合国军一方而不是第三方。即便如此,相对于西方人,红色东方总显得不够磊落。看的是电子书十卷本,目测怎么也有130万字。
●很不错的书,虽然有部分遗憾,但是能够见到比较好的分析朝鲜战争的书籍了,这方面真正专业的书籍一直很难遇见,
●终于看完了
●战争从来没有等准备好才打的,很多时候打的都是糊涂仗。美第八集团军、联合国军总司令与华盛顿之间的关系挺复杂。以前不明白中朝大获全胜李承晚集团为什么反对停战,也有了理解。可悲的朝鲜民族……
●#每天翻看一本书#非常好的史料书,上中下三册,提供了中、朝、美各方资料,可供查阅。分析部分也很有道理。
●虽然因为史料局限,对苏中朝方的描述和推测多有错误,但是对整个战争进程描述较为细致周到,值得推荐。
●日本人是资料帝啊~~~
●翻译好差,错别字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全本,看的2000多页的那一版
●此书资料主要使用的是美国和韩国公开出版的史料,也使用了朝鲜出版的部分历史史料,非常详细,但可能因为当时中国方面资料不公开,也可能是日本人自以为是,内容有小错误。比如书中以为中国入朝前期的战役是林彪指挥打的。
《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下)》读后感(一):详实、精当,但不推荐这个上下两册的版本,这个版本不全
另外还有个三卷本的版本,推荐那个。这套书是真正从战史角度出发的书,没有政治渲染,没有生动直观的描述,只有严谨客观枯燥的陈述性记载。但却是了解朝鲜战争最直观可靠的方式。
国内写作出版的朝鲜战争的书,目前只有公开出版政治煽动性宣传品,军内内部出版的比较客观详尽的出版物一般人看不到。这种情况下,西方人或作为第三方的日本人的书是相对值得看的,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悲哀。其实很多其他历史题材的书何尝不是如此。
《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下)》读后感(二):各自都达到了承受的极限
非常好的一本书,能看到的最全面全景式朝鲜战争回顾作品。打四星的同学可能出于种种原因觉得它应该“更好”对吧?如果中朝有可信的战史,这本书一定会更好。
可能有人觉得美国没有到承受的极限,毕竟工业制造能力和技术与中朝甚至苏联相比都强太多,但有限战争的前提不是随便预设的,国内政治、国际环境决定了它只能是一场有限战争,朝鲜半岛不具备巴尔干或欧洲那样的重要地缘条件促使美国为其冒风险打一场世界大战。换句话说除了维护自由世界价值,做自由世界领袖这样一种情怀,美国实在是非常不情愿为这个半岛打这场仗,没办法得到国民的长期支持。现在的朝鲜半岛也是一样,得到了超过他实际重要性的关注,一旦统一,这个半岛一定会回归到它应有的国际政治排名序列里面去。
中朝也是倾其所有了,人看起来多,其实动员几十万人出国作战wei稳上不是没有问题。工业基础薄弱,斯大林一死后援断绝,这仗也很难打下去,不是打烂坛坛罐罐那么简单,整个东北都危如累卵,还有东南、西南。
很多人诟病中朝的战法,认为在火力面前是送死,我们抛开为什么作战的前提不谈,中朝的战法,几乎是他们当时所具备的技术支撑条件下最好的了,只是有时运用略显呆板。隐蔽企图、接近、高密度火力、夜战、穿插渗透、分割包围。。。整体战术上没有什么可检讨的。战果不好不是战术的原因实在是技术原因,美军的火力和协同远超中朝的想象。比如印象很深的土谷里作战,美军需要从日本改装运送4?8?个机动架桥设备,从提出要求,到日本找到设备、改装、做空降试验、到空降到作战地域仅仅48小时。这种效率与组织协同能力是让人震惊的。即便现代条件,48小时完成这一切也是惊人之举。这得益于刚刚结束大战的美军保持着高效的战时体系。反观中朝方,没有对土谷里突围做有效的阻击作战,没能完成包围歼灭,原因何在呢,因为阻击部队在战壕里冻僵,跑不动了,当然火力也不足以阻止美军突围。所以中朝不是战术上的问题。
无论如何,战争太残酷,面对强大的空地火力,冲锋的士兵死得太惨了
《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上下)》读后感(三):就是翻译差了点
首先,朝鲜自古以来就是日本军队海外征战的一个主战场,对其兵地要志的精熟程度甚至要超过1950年时的几个主要参战方;
其次,中美本在韩战之前的世界大战中就是日本人的主要对手,中共军、美陆军、美陆战队的战法、装备、编制,日本人都有切肤之痛。可以说,他比当时的美军更了解中共军,比当时的中共军更了解美军,甚至对基本照搬苏军的北朝鲜军也有一定了解,而韩军的大多数军官本来就来自日军,你说他了不了解。而最为难得的是,对以上各方都自有一段爱恨情仇的日本人居然不是这场战争的参战者(ps:更为奇特的是,如果仔细推演,他还是这场战争真正或者说是最大的受益方),通过以上视角的独特优越性,使日方编纂者们可以在一个较为公正客观的角度叙述这场战争。
第三,当时参战的许多美方团级以下军官战后都于日本长时间服役(理所当然),所以日本人甚至较美国人自己更易于获得美军原始资料,而结合以上述及,亦能更好从这些原始资料中提炼经验,教育后人。
以上说了这么多,最后还得说说国防大学版的翻译质量,还是四个字——“惨不忍睹”,而这种“惨不忍睹”既有排版印刷的原因,也有翻译质量的原因,对此我只能说:“真是可惜了一部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