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读后感大全
《不一样》是一本由萧敬腾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一样》读后感(一):《不一样》:我的缺陷,成就了我的动力!
他有阅读障碍,他听不懂成语,他看不懂五线谱,他读不完剧本,但他是震惊华语乐坛的天才,他是萧敬腾,被称为灵魂歌手的他,人们只关注到他成功的夺目,却未曾关注他背后的心酸苦楚。 如果不是拿到萧敬腾的自传书籍《不一样》,我还是会选择不喜欢他,因为他的歌曲总是透露出那种孤傲霸气,相对于我这样文弱书生样的南方小女子,可能接受不了这种风格,就跟不喜欢周杰伦一样不喜欢萧敬腾,但也不讨厌。透过《不一样》这本书,我从内心深处开始钦佩他,他不一样,他是励志人物的代表,但他不需要别人的可怜,他需要借助认可理解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曾经以往,我总觉得阅读障碍症是虚无缥缈的,不是在小说中就是在爱因斯坦这些逝世的顶尖人物中,没曾想几乎触手可及的歌手萧敬腾也有阅读障碍症,他甚至都看不懂五线谱,读不完剧本,这样的缺陷,却成为了他的动力,反其道而行之成为最专业人士之一,其中过程何其艰难,何其痛苦,在数不尽的夜晚里,作为男人的他恐怕不能哭泣,只能用压抑来迫使自己坚强。 在萧敬腾说到他奶奶去世时自己的表现,我的内心深处涌动出感同身受的心累。我是奶奶抚养长大的,但是在11岁那年,早上我还开开心心背上书包上学堂呢,中午回到家就被莫名的摁在有着奶奶遗体的船上,大人们说,因为突发脑溢血,我的奶奶去世了。我和萧敬腾一样,没有主动流眼泪,而是被不知道是谁的大人摁在船上搞哭了,然后看着河岸边其他人指手画脚的说着“可怜的孩子,可怜的老人”,我至今犹记得那时的迷茫,蒙圈,因为从未经历过生死离别,根本不知道意味着什么,确实也有因为葬礼上没哭泣,而被指责为冷血无情,狼心狗肺。跟成年人心绪不一样,孩童的世界,没有那么多故意做作,更因为没有经历过绝望,才表现出有背伦理的表现。 萧敬腾说:大人很爱说谎,但被揭穿后就会很生气,孩子的世界就没那么复杂,试问,有多少成年人用心揣摩过孩童的世界,兴许他们在面对亲人逝世时,只是不知道发生什么,并非冷血无情,我也迫切希望,长辈们不要用你们的经历去恶意揣摩孩童的内心世界,孩子没你们想象的复杂。 偶像的存在意义是对世人有榜样力量,而非存于表面的光彩夺目,萧敬腾的这本《不一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阐释心理学世界,让自己存在的意义影响他的歌迷和读者!
《不一样》读后感(二):认识萧敬腾
认识萧敬腾,之前是因为他的嗓音,他的雨神称号,现在又多了一个理由,那就是他的文字! 这本书中,文字交织成一个“普通”男孩的笑泪成长之路。一路上我们跟随他的脚步,走过青春期的阵痛,走过梦想奋斗的砍途,感悟人情冷暖,思索人生种种。之前也看过很多明星写的书,这些书的一大特征就是图片占了整本书的90%以上,只有寥寥几句的文字,其实就是一本写真书(笔者没有说这种形式不好哈,能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的写真很幸福,我就收藏了很多写真书)。但是,萧敬腾的这本很不一般,书中帅气的写真图片只是陪衬点缀,文字才是本书的主体,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会了解一个不一样的雨神,一个充满时而单纯懵懂时而坚韧顽强的萧敬腾,一个可爱的大男孩。 之前完全不知道萧敬腾有阅读障碍,在考试中,别人很简单就能读懂的题面,他可能要花费10倍20倍的时间,当考试时间所剩无几,别的同学都已经等不及交卷的时候,他才刚答完一半的题,如果这种事情降临在自己身上,光是想想都苦不堪言。但是在字里行间,你可以看到萧敬腾的苦闷,却觉看不到他的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尤其是当他小有名气以后,为了让阅卷老师不以为他是来吊儿郎当学习故意不答题捣乱,特意在卷子上写上自己有阅读障碍进行解释,我的心,真的是有被触动到,一个愿意为他人着想的人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粉丝书,哪怕你不是萧敬腾的粉丝,你也完全可以从这本书中读出乐趣来,在文字里你会读到他对梦想的渴望与追逐,会喜欢上这个有梦就拼、冲破重重困难、哪怕唱到喉咙嘶哑的男孩。还是要说一句:以本书为契机,能够成为他的粉丝,我很幸运!因为读书的意义就在于给你一个重新思考过往生活的窗口,通过读书,学习到一些东西,遇见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自己。初时于歌声,沉溺于思想。 人生就像旅行,路途会遇到很多人,就像萧敬腾在实现歌唱梦想的旅程中也碰到过许多好心人,有些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陪伴你走过一程后就此作别;总有几人会陪你携手走过漫长岁月,一路上看尽人世风景。阅毕,心中十分不舍,感觉在和一位很亲近的朋友告别,但是,想着阅读过程中从他身上学到的收获,心中又充盈着感动,是啊,一段旅程的结束就意味着另外一段旅程的开始,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不一样的我们都要坚定地继续前进下去!每个人的未来有无限可能,让我们和萧敬腾一起期待!
《不一样》读后感(三):很难不爱萧敬腾
俺是在办公室浑水摸鱼偷偷读完这本书的,看着书里大明星讲述自己的一路心声,再看看自己这枯燥无趣的办公室生活,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大好岁月真的是错付了。人家萧敬腾那么有才华而且还是在有阅读障碍那么难的情况下都没放弃努力,自己,这宇宙中最毫不起眼的一粒芥子却整天盼望着能无所事事,真的是该敲打一番了!你没啥拿得出手的技能,还有什么理由不拼命!
所以说,这本书真的是可以唤起人心底热爱的一本神奇的书。青涩的美好与长大的成熟,都在萧敬腾身上完美融合在一起。从一开始的热爱,到最后的事业,既保留着男孩的纯真,又有着男人的抱负。这些话,并不是奉承,而是只要你看过本书,读过这些看似平实,但饱含着对生活对身边的一切真挚感情的文字后,你一定可以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曾经在大学中,我也曾相当一名剧本作家,甚至还报过学习班,可是在动笔写过几页之后,所有的壮志凌云被永远地封存在脑海当中。虽然书中轻描淡写,但是我们都知道,从一个喜欢唱歌的男孩成为一个光彩夺目的歌星需要多么大的付出,幸福莫过于把兴趣做成了事业,他做到了,想想,咱们有多少人,曾经在那么充裕的青葱岁月中畅想过自己未来的生活,其中很多点子与想法或许真的能够改变咱们的一生,可最终还是缺少了一份一根筋的执着,与之失之交臂,不一样的我们最终成为一样的得过且过者。真的希望读完后,咱们还能再唤醒内心的怦然心动,就算动不了了,懒得动了,也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至少保持着自己的明媚!
当然,既然是歌星,文字不是本职工作,没有那么华丽,但是萧敬腾的文字很真诚。就像他不鼓励你盲目去逐梦,比梦想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嗓音条件不行就是不适合唱歌,跑得慢就是不适合当跑步运动员,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我觉得这样的大实话可比鸡汤要好得多!我老妈曾经和我说过,当一个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注入自己的感情,那其他人在看到或者接触到这件事物时,就会感受到这份郑重的感情,所以小时候在做作业之前,我一定要仔细洗手,坚决不看电视,希望老师也能感受到我的这份心意。而看书中的文字,印证了老妈说的这句话真的是一点都不假,读完这本书,读到他的故事,感受到他的情绪,背后是满满的力量~
总之,我从此变成他粉丝了,真的~
《不一样》读后感(四):成就与众不同的他
对于萧敬腾,恐怕雨神是他留给自己最初的印象,现在,则是《王妃》单曲循环。从最初对于他神奇的外号,感到好奇,却没有深入了解这个人。
现在喜欢了歌曲再去关注这个歌手。突然发现,萧敬腾是个很低调的人。正如他的这本书《不一样》那样与众不同。
这本《不一样》是由萧敬腾所写,关于自己的故事。最为让人欢喜的是,随书附送海报,而且还不止一张,喜欢的朋友可不要错过。
先来说说萧敬腾,这位从2007的《超级星光大道》,从而签唱片公司出道,2012年以电影《杀手欧阳盆栽》从而以新演员入演艺圈。可以说,是一位可唱可演的两栖艺人。
但是萧敬腾的另一层身份则是公益人士,曾担任台湾儿福联盟、反毒天使、失亲儿童福利基金会、罕见疾病基金会等各种公益团体或活动的代言人。可以说,他是一位非常有善心善举的人。
一个如此优秀的人,他的生活学习肯定也是不一样的。但是萧敬腾是艺人,我们都知道艺人通常会有人设,各种类型的。所以网络上所见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但是这本书《不一样》里,萧敬腾却告诉我们,确实不一样,却是转折性的。那就是普通人,认为简单的事情,他做起来,却非常难,比如阅读,因为他有阅读障碍症。
不过古人说得好,我们要扬长避短。萧敬腾就是这么做的,先巩固好自己的优点,再尽可能让缺点减少。既然他能勇敢地说出来自己的不一样,就早已经做好面对不一样的勇气。其实很少能有人这么坦然地将自己的不一样呈现在大众面前。
欣赏萧敬腾这份坦诚,这份勇气,更欣赏他面对不一样的心态。唯有拥有强大心态的人,才能够如此这样。
毕竟所谓的感同身受,是很难的。无论是开心还是不开心,正像他所说的,难得不是障碍,而是别人的不理解。怎么就无法读懂成语,别人能懂大家能懂,为什么独独到这里就不行;怎么漫画就看不懂,看图也不明白;生活中的标签,也分不清楚。
人生不需要懊恼,人生不需要哀叹,萧敬腾一样用自己喜爱的音乐,来面对整个世界。特别喜欢他这么拼,喜欢他的世界观。
这本《不一样》的封面就是萧敬腾的照片,一如曾出现在大众面前的那般。打开书后,看到那些海报,却感觉到他的用心。因为喜欢他的人,才会去想了解他。无论是音乐,还是他本身,这都是源自他本身散发出来的。
《不一样》读后感(五):不一样的萧敬腾
“如果可以,请尽量不要只是用社交上看到的文字照片去了解一个人,那会有隔阂,设置是一种假象,并无益于人与人之间深度的沟通。” 就在今天之前,我对于那些距离我们很远的无论是明星流量爱豆还是一些其他的人,能够去了解的都只有社交平台上的文字照片。只不过,早期的我对于那些文字照片无比的爱惜,现在的我只会当成一条信息,自己只是众多吃瓜中的一员。
萧敬腾这个名字最早听说还是从我家孩子爸口中听到的,那会的他参加一档综艺,具体忘记叫什么了,请原谅我基本很少追剧追综艺。从孩子爸口中,我了解到他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人,不苟言笑,唱歌很好听。我们旁边很多人都很欣赏他。众观这么多年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萧敬腾“雨神”的称呼,走哪哪里下雨。
就是这么一个人,很难相信他居然有阅读障碍,听不懂成语,看不懂五线谱,读不完剧本。而他不仅唱歌,还写歌,甚至还出演影视剧。要有今天的这份成功,得下多少功夫啊!我想他确实是《不一样》的。
就像这本书中的编序中所写的一样“一般人都容易看到其他人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忽略了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道阴影,在阴影中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障碍,辛苦与努力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明星,我们总是看到他们光鲜的出现在某个场所,拍了什么影视,片酬又是多少。我们总是去羡慕这高片酬,却不去关注得到这种关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因为我们只是用社交上看到的文字照片去了解他们。
《不一样》中萧敬腾告诉了我们他不为人知阅读障碍。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大男孩,一路走来非常艰辛,却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这些障碍而对自己有所放弃,反而非常享受自己其它方面的天赋。“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一点在萧敬腾身上尤为明显,这让他更加专注于自己喜欢的绘画,运动,音乐方面。并且,这些缺陷,成了他努力的动力,就有了今天的萧敬腾!他的成功,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
明星跟普通的人一样也要处理亲情友情的事儿,萧敬腾跟我们分享了与奶奶与哥哥之间的事,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有勤奋努力的大男孩面对亲情时的另外一面。面对亲人的离逝,不是不悲伤,只是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去悲伤。公事上一事同仁,即便是面对自己非常敬爱的二哥。
如果说,音乐让世界认识了萧敬腾,那么这本《不一样》会让你认识不一样的萧敬腾!
《不一样》读后感(六):了解更多不一样的萧敬腾
第一次知道萧敬腾,是超级星光大道这个节目。当时在节目中是萧敬腾和杨宗纬一起表演。然后对萧敬腾的印象最深刻的也是他的发型。比赛结束之后,两个人都能有了一定的名气,在内地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我一直不知道的是,原来萧敬腾是有阅读障碍的。 就在前不久,我刚刚读完了一篇小说《默写你的名字》故事中的女主角也是一名有阅读障碍的人,但他通过家人和朋友的帮助,还有自身的努力获得了成功。我一直以为这样的故事只出现在小说里,原来我们看到的人也有这样的经历。 萧敬腾的很多歌曲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他的唱腔非常的独特,辨识度非常高,只要听过他的歌,了解他的音色,我们就很容易的分辨出哪些歌是他唱的。但当我知道他是一鸣有阅读障碍的人之后,就不得不加深我对他的佩服。阅读障碍是不能读,不能写,他看不懂成语,也看不懂五线谱。但是他喜欢运动,喜欢音乐。即使在学校里被误认为是个坏孩子感到难过,担当参与劳动,完成劳动之后还是成就感!
这样的人其实一直是值得同情的,但我们有时候也会觉得这样的人是很难成功的,因为他有先天性的缺陷,我们觉得成功不了也是很正常的。但实际上萧敬腾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他在音乐上的成就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付出和艰辛。有一句话我很赞同“有没有天分是别人说的,努不努力是自己做的”,在最大的困难面前,努力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捷径。 这本书是萧敬腾自己所写,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本自传,我觉得是他对于人生的一种感悟。书中很多的话都让我觉得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是一种启发。虽然我并不是萧敬腾的铁杆粉丝,但读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萧敬腾,也看到了他光鲜亮丽的明星身份背后,作为一个普通人所付出的努力。 如果说萧敬腾粉丝的话,必须要收藏这一本书。除了他的内容让我得到认可之外,这本书还附赠了4张海报和几张明信片。整个设计也都非常的精美,全书还穿插了很多精美的照片,以及一些手绘风格的图案。
读完这本书,不仅能更多的了解萧敬腾,也能感学到一些人生的哲理,我觉得还不错。
《不一样》读后感(七):谁在拨弄心弦上的音 ——他用歌声诉说《不一样》的人生
从字数上来说,这是本极为单薄的一本书。从内容上说,它是一本许多本书都不能说清楚的书。它是作者用一种极为精简的自说自话的散文体,诉说了自己的经历中的一些人生感悟。 该书的版式设计很有意思,每个小章节都有一个作者经历中典型事件的简笔漫画插图,趣味横生。书的内容,十分的广泛,涉及爱好、学习、成长、教育、人际关系,都是极为严肃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儿。 对于萧敬腾本尊,这位来自中国台湾省的歌手,我是先听到他的歌,才见到他的庐山真面。和了解其他歌星一样,我都是被无意中听到的一首歌震撼到了,才去搜索他的演唱者。后来发觉,唱与唱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于是在听歌的时候,会去看看演唱者、作词者、作曲者都是谁。当看到三者各不一样时,我会在心里发出嗯的和缓的知悉感叹。当发现演唱者与其中一个一样时,我就有点小兴奋,哇哦!当三者如一时,我会身心亢奋,给力!《王妃》这样的一首带着摇滚烙印的歌,就让我的血液在耳朵触碰到音乐的一瞬间沸腾了。这首歌里,充满了让人喜欢的夸张的辞藻,两极反转的色调、极致的张狂的行为,与那个痴迷在爱的唯一性里的男子被刻画的淋漓尽致,理性被打破,一切变得不可控,却原意无所畏惧地牺牲,爱的空间被延伸被放大。 看雨神柳条般的身姿,你很难想象他曾经也做过霸凌事件里的主动者。我也要感谢那位跟他说出——为什么不把打架的力气用到音乐上——的辅导员,是他让雨神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人世间才多了几许天籁之音。雨神开始学习爵士鼓,几乎每天都很认真的练习十几个小时。还曾自嘲——我本来打人,后来打鼓。 阅读障碍是个人无能为力的事情,因此在学校遭受的冷落与歧视是一种让人痛心的现象。雨神做霸凌男,想必是被歧视后所寻找的情绪宣泄口。显然它是负面的,作为旁观者的辅导员,他是清楚的,他的乐善好施积极引导的师表行为令人称赞。 任何人的一生,都有自己不能放下的遗憾,所以往往把自己未竟的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在孩子的成长中,时时有意无意地灌输自己的理想目标,这样的情形对孩子是不公平,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勒索。孩子是个独立体,他来到这个世间,显然与父母的世间有着许多年代的差异,应该给予他们独自探索的自由。爱,有太多的时候需要放手。 越认真越努力越幸运。雨神是个十分认真的人,不喜欢唱记不住歌词的歌,每次演出每个人细节都身必躬行,哪怕是穿在脚上的鞋子。对的状态,才有最好的音乐。演唱会零失误,背后是怎样的一个勤奋。 “我叫刘德华”的自信暗示法不错,你可以叫“科比·布莱恩特”,我可以叫“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人生总该有个向往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不一样》读后感(八):别样精彩萧敬腾——他成长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文 | 海蓝蒲雨
不一样的萧敬腾~认识萧敬腾,是通过这首极富有爆发力和冲击力的歌曲《王妃》,他潇洒通透的声音和极具辨识度的音色让我一下子记住了这位不一般的男歌手。之后,我连听了他的好几张专辑,被他小宇宙般爆发的歌声所吸引,并爱上他动听潇洒的歌声。
萧敬腾除了是一位歌声有辨识度让人十分喜爱的歌手之外,还是一位自带招风唤雨功能的“雨神”,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很多萧敬腾的新闻,点进新闻看到他每到一处去唱歌,那个地方就会下雨,而且还是百分之百的几率,于是萧敬腾就有了一个惊人的称号“雨神”,成为萧敬腾身上一个独特的标签。
作为歌迷都想近距离地接触自己喜爱的歌手,所以想多了解私底下的萧敬腾是什么样子的。通过他创作的这本书《不一样》,我们会发现萧敬腾在他成长中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但是他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塑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基于我们的理解,作为歌手要时常去接触文字,除了拥有惊人的记忆力之外,还应该对文字有很好地把控能力,但是非常意外的是萧敬腾竟然是一个拥有“阅读障碍”的人,对于文字的理解会比常人慢许多,很多成语他不理解,很多书籍他读起来比较费劲,剧本甚至需要别人读给他听才能够更快地理解。
虽然他拥有“阅读障碍”这个缺憾,但是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优秀的歌手和演员,萧敬腾在2013年凭借《以爱之名》获得第24届金曲奖最佳男歌手奖,在2012年凭借演出电影《杀手欧阳盆栽》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所以他并没有因为有“阅读障碍”而放弃进步,他一直在不停地努力,就像萧敬腾自己说的“有没有天分是别人说,努不努力是自己做”,他一直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努力,写字不行可以用画图代替,看不懂成语就换一种语句来理解,读不懂剧本就让别人读给他听,就是这样一直在坚持努力的人儿获得了人生最大的证明——“好像一条路走不通,大脑自动引导你换一条路走,最终也同样到达目的地。”
萧敬腾作为歌手,常规的交通工具是需要经常搭乘的,比如乘飞机,可是没想到他非常害怕乘飞机。即使现在经常飞仍然害怕搭乘飞机,但是他利用其它方面帮助自己舒缓紧张的心情,比如祷告,写歌词,听摇滚乐,甚至还曾去看过心理医生。一直到现在,他乘坐飞机依然会紧张,依然需要帮助自己舒缓心情,但是他一直在勇敢地往前飞。
在萧敬腾刚成名的时候,大家都叫他“省话一哥”,不到关键时刻他不会说出一句话。其实,萧敬腾是怕说错话,或者因为话不投机会爆脏话,这样会给大家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所以,萧敬腾宁愿少说,也不要多说多错,他有着非常好的自控能力。他还觉得自己咬字不是很清晰,为此每天念报纸10分钟,慢慢地说话渐渐有了自信,而且不管是当众演讲还是上节目担任导师或主持人,都很有自信,话语变得掷地有声,这都是他自我努力的结果。
我很喜欢他说的这段话:“每个人都是由一连串的优点与缺点组合而成,没有人什么都会、什么都强。我们如何将有限的时间与力气,用来强化自己的优点,不放弃弥补缺点,这是我认为自觉所带来的意义。”萧敬腾是一个很通透的人,能够看清楚自己的优势,正视自己的缺点,把优势发挥到极致,把缺点一点点弥补起来,变成一个内涵逐渐丰满起来的人。
通过萧敬腾创作的《不一样》,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萧敬腾,他剖析自己的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拉近歌迷和影迷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看到其实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一直在把自己变得更好,让我们看到一个更丰富更有内涵的萧敬腾。通过他的故事,他在告诉我们,努力看清楚自己,发挥好自己的优势,也别忘记弥补自己的缺点,这样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拥有别样精彩的人。
《不一样》读后感(九):萧敬腾:我不一样,张国荣像风,而我是雨!
张国荣有一首很著名的歌《我》,里面有一句: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我对张国荣不甚了解,看过他的电影〈胭脂扣〉和《英雄本色》《东成西就》等,很欢乐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像风一样。而第二个说出自己“不一样”的人,是萧敬腾,人称“雨神”的老萧,要跟张国荣组“风雨”二人组吗?
相较于张国荣,我对萧敬腾的了解要多很多吧。我算是比较喜欢看综艺的,在早些年看了不少台湾综艺,所以我知道萧敬腾最初火于台湾综艺节目《超级星光大道》,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是选秀节目中的选手,只是来参加一个踢馆赛,凭一首曹格的《背叛》而一战成名,与当时大热的黑马选手杨综伟双双成名,甚至比黑马更黑马。那时候的萧敬腾,长发很瘦很叛逆的样子,好像只有十几岁。后来更是凭一首歌〈王妃〉而吸粉无数。但是我们发现,老萧其实是个乖小孩,一点也不叛逆。
读这本《不一样》,我差点惊掉了双下巴。光鲜亮丽光芒四身的雨神萧敬腾,居然是个有“阅读障碍”、看不懂成语,看不懂五线谱的“学渣”一个。他居然有这么多缺陷。难以想象他是这样一个人,因为阅读跟不上字幕跑的速度,外语电影他必须反复看10次以上才能理解;考试的时候,就算很努力也写不完一半的试卷就听到交卷铃声了。哎,真的好惨一学生。慢,成了他的一个标签。
一般人都容易看到其他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忽略了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道阴影,在阴影中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障碍、辛苦与努力的过程。老萧说,正是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成就了自己。他虽然有阅读缺陷学习障碍,但是他的艺术天赋却特别高,绘画,唱歌……很强很能打。
其实《不一样》这本书是一个电影衍生品,它的出生像一个意外。因为萧敬腾出演一个与心理相关的电影,然后跟周慕姿、九色夫两闰心理咨询师对谈,谈话内容及中心思想经提炼,因为透着萧敬腾的个性标签,又那么非凡不一样,所以就被记录成书。这其实是一种新型的写作模式或者方法。我之前读过自媒体大咖吕白的写作书,他提到自己快速写一本书的密诀:居然是跟几个助理关在房间里,由助理提各种问题他来答,录成音频;再把音频转为文字,后期整理和完善,非常高效的生产了一本高质量的畅销书。
每个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需要通过谈话、对谈来激发自己的思维,而产生更多的思考结果,这些结果具有偶然性又非常有特色有价值,记录下来的确是一笔财富。这种先有音频,再把音频转化为文字,将成为一种很轻松很有成效的新生写作方法。
创作无极限。敢承认自己不一样的人,都是很牛的人。
脑补一个画面:萧敬腾坐在办公桌前,用比较拽的姿态说,我就是跟全世界都不一样,又怎样?
现在的萧敬腾,其实也大变样了。早期的他长发消瘦不说话很不阳光,现在的他一头短发,精神小伙,且非常健谈,变得很阳光很活泼。只是这几年他的音乐作品变化很大,开始组乐队,然后参加各种综艺节目,变成了十足的综艺大伽。有一阵子,各种综艺节目中都有萧敬腾在刷脸,让我也产生了审美疲劳了。而且透过节目,你完全看不出这个人,有任何的缺陷啊。
了解一个人,不能从电视上去了解。读他的文字,应该是一条捷径。相信我。
《不一样》读后感(十):萧敬腾的《不一样》,展示雨神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前些日子读一本小说,让“阅读书写障碍”这种病症进入我的视线,故事围绕患有此症的女主角展开,讲了她的励志成长和爱情故事,读来很是感慨。
故事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饱受阅读书写障碍症的困扰,著名歌手萧敬腾便是其中一员。
作为音乐大咖,萧敬腾还有一个有趣的标签——“雨神”,这源于:他到各地开演唱会,常常走到哪里,哪里就下雨,于是粉丝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雨神”。
“雨神”在舞台上无限风光,颇具影响力,连我这个不追星的人,都很熟悉他的歌曲,还能跟着音乐哼上一曲。听他音乐会的粉丝,多半能跟着他从头唱到尾。
他的作品中,无论是《王妃》,《阿飞的小蝴蝶》,还是《怎么说我不爱你》都传唱甚广,每当新专辑上市,总能在潮流步行街上听见大喇叭循环播放他的新歌,他和他的音乐对音乐圈的影响力由此可以见一斑。
不过,在舞台上享有人前风光的明星,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加倍的。
他总结的一些话很精辟,虽然本来没有长篇大论,却蕴含催人奋进的哲理。
1.人贵自知,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界限
歌德说: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
萧敬腾认为: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比追求梦想更重要的事。我们都知道:学习能力很重要。但是,并不是拥有学习的能力,就一定能把东西学好。
萧敬腾认为:人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跟界限,也就是所谓的“自觉”。
他所谓的“自觉”,其实是“自我认知”。换句话说,就是: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了解自己的能力可以到达什么程度,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即便一时没有发现也不必担心,人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发现适合自己的事。比如说:王薇薇40岁才去做婚纱设计,创造出自己的婚纱帝国;王德顺70多岁才走上国际秀场的T台,上场便火爆全场。
可见,人贵在自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界限的同时大胆去尝试,你可能走的更高更远。
2.只要有心,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现在人都知道出名要趁早。TFboy成员中的王源大家都不陌生,他小小年纪便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的身份走上的联合国的讲台。
大器晚成的人当然也不少。刚刚提到的王薇薇就是大器晚成的一类人。虽然她在时尚界出道较晚,依然在时尚婚纱界卷起一股风潮,很多年轻女孩都渴望拥有一件Vera Wang的婚纱,来成就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历史上提到的大气晚成的人也不少,稍微了解一些历史的人,随口就能说出几个。
姜子牙助周武王统一天下,始于72岁时遇到周文王姬昌;汉高祖刘邦到了47岁,才开始打天下;黄忠经定军山一役声名大振,彼时他已经72岁;齐白石的画作闻名书画界,源于他56岁之后改变自己的画风。
所以,什么时候开始并无定数,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关键是有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3.改变思路,在困难的磨砺中逆风成长
读萧敬腾的文字,有心疼,但更多的是一种由衷的佩服。
不能自己阅读文字,在教育为重的当下,是一种硬伤。当别的孩子都能通过阅读获取知识,获得快乐的时候,萧敬腾却只能通过听来获得必要的知识。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孩子无疑从入学开始便输在了起跑线上。
但是他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另辟蹊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在他看来,痛苦源于别人的不理解。如果在乎别人的眼光,就是对自己的二次伤害,所以,他选择在困难的磨砺中逆风成长。用他自己的话来讲:练习就是不要脸。如果你能克服羞怯,豁出一切,你也可以像萧敬腾一样,找到自己人生中最擅长的职业,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强化自己的能力,并有所成就。
《不一样》这本书,通过访谈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萧敬腾,一个令人心疼的萧敬腾,一个令人佩服的萧敬腾。
如果你喜欢萧敬腾,你可以把它当做一本关于他的个人传记来读,从中我们看到一个活的通透,活出智慧的音乐人。
如果你不了解萧敬腾,不妨从个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路径,或许你会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激发内在成长的力量。
这本书是萧敬腾的另一面,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索、理解的可爱的大男孩的另一面。
作为家长,我从萧敬腾的不一样中读出了一个被疾病困扰,却不甘、豁达和自强的大男孩的内心独白,在养育孩子的路上,他的事例成为提醒我进行换位思考的一个典型案例,也将成为我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实现转变的契机。
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