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摘抄

2021-02-11 02:30: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摘抄

  《超现实主义宣言》是一本由[法] 安德烈·布勒东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一):也是布勒东的自传

  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布勒东提出理性观念压抑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害于艺术表现。布勒东感到只有和人的潜意识领域联系起来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 超现实主义开辟了现代主义文学走向超现实主义的道路,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作为一种文学思想,作为一种审美观点,其影响是非常广泛的,超现实主义的主要影响是脱离现实,回归原点,否定理性,强调人们无意识的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领域对资本主义传统内容的反叛运动不仅限于文学,而且还包括绘画本文的音乐家提出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原创性、写作方式、超现实主义写作目的等,称之为“精神革命”,是由一批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战争的荒诞性和毁灭性,质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理想、文化和道德,旧的信仰已经失去了魅力,需要以新的超现实主义是试图探索。 超现实主义文艺的出现,反映了一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和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 超现实主义文学主张,除了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的“彼岸”,即无意识或潜意识世界。最后的世界比第一个世界更真实。他强调诗人服从潜意识的召唤,书写梦境、幻觉和事物的巧合,为自动写作方法而工作,记录梦境和瞬间潜意识,对其中一些作品的“纯粹精神自动反应”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但多数作品晦涩难懂,没有逻辑,难以理解。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二):我对此书的解读

  《超现实主义宣言》讲,只要人们依然相信生活,相信生活依然很不稳定,真正的生活会和睦相处,最终这个信念就会变得迷茫。

  在对唯物主义的态度提出指责之后,对现实主义态度的职责也在所难免,其实唯物主义的态度比现实主义的更有诗意,却要求人表现出某种可怕的自尊,但绝不要求人露出更加没落的样子,最好首先能从中看到反击,为神论那可笑派别的巧妙反应,不过这种反应与思想的升华可谓相得益彰。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想要,想要无拘无束的生活则完全取决于自己,也就是说要看这个满怀欲望的人能否保持无秩序的状态,诗歌会把这一切都交给他,诗歌本身就是对我们所受苦难的最佳补偿,只要在失望的打击下,人们或多或少无所顾忌的将诗歌视为悲剧,那么诗歌也就可以是一个组织者。

  不论是诗人还是画家,几乎所有的超现实主义者都采用过修改过这种方法,而且将这一方法系统化,自从发现这一方法之后,他们便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惊人举动,除了所得到的最佳结果之外,他们还创造出所谓的超现实主义客体。

  超现实主义对待自然的态度,首先是由诗歌形象最初的概念所支配的。超现实主义找到某种方法,人在极为放松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某些启示,放松精神要比集中精神好的多。这一启示使人将现实中差别很大的两种元素融合在一起,而理性是绝不会将这两种元素联系起来的,要暂时摆脱所有的批判精神,才能让这两种元素相互比较,当人们突然发现思想生成的形式而意识到思想那取之不尽的源泉时,这个截取火花的奇妙手法,使人对这个世界以及自身的认识变得不那么肤浅了。

  超现实主义一直呼吁要做出更有系统更持久的努力,然而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只体现在自动写作和描述梦境方面,尽管我们一再坚持,要在超现实主义康路上介绍的这类风格的文章尽管这些文章在某些著作里已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但应该承认其价值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或者说人们觉得这些文章写的过于放肆了。

  超现实主义,是当下独一无二的文学运动,超现实主义者,以他们全然反叛的魔幻青春对抗世界,对抗肉体对抗灵魂,同时他们也回身反抗起自己最爱的人,并享受着其中的欢愉与痛苦。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三):《超现实主义宣言》

超现实主义是一场文学,绘画,电影和摄影的运动,它始于1920年左右的巴黎。超现实主义一词来自法语,由sur(超出)和réalisme(现实)两个词组成。 它的字面意思是:高于现实。超现实主义者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超越我们所看到的,包括无意识和梦幻的现实。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中,不仅描绘了我们所看到和知道的东西,而且还描绘了梦想,愿景,虚幻和梦幻。艺术家们让自己受到自发的感觉和情绪的引导。梦幻世界和陶醉的状态常常被视为创作的源泉,这就是为什么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常常显得抽象而脱离现实的原因。在文学中不得不提的一个写作方式是布勒东倡导的“自动写作”,指的是不受意识和理性控制进行写作,一个有名的例子是洛特雷阿蒙所著《马尔多罗之歌》中的“像手术台上一把雨伞和一架缝纫机碰在一起那样的美”,本书中将教堂比作蓬巴杜夫人的影子也是作者随感觉流淌写下的一个比喻(60页)。在自动写作中,无方向性的联想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审查,而进入了艺术和图形创作过程。在超现实主义中可以发现梦想与现实的疏离。此外,在艺术创造中作者主张“只有当主观情感模模糊糊地释放出来,并融入感情的本质之中时,它才有价值,因为艺术家往往都是在情感的本质之中汲取灵感”(242页),艺术家只有处理好情感和感情的关系,将某一事件引起的激情转化为内在的冲动才可能向观众传达这种激情。

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之后,超现实主义者想赋予人类生活的无意识状态一个全新的意义。他们将自己和他们的艺术置于与唯物主义,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和逻辑规则相对立的位置,正如本书作者所言:“我们一直在与周边世界处于公开的冲突之中,这是一个极善诡辩的世界,是一个在自由思想面前显得漏洞百出的世界,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234页),超现实主义者想去推翻,想去创造,去消除资产阶级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界限以及作为艺术基础的传统美的观念。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超现实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这无疑说明这场运动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四):《超现实主义宣言》小透明的书评

  看到超现实主义几个字被吸引,没想到书拿到手之后,发现整本读下来晦涩难懂,只能边读边借助搜索引擎才勉强看完,也怪我智商不够,难以理解,整本书下来,只有可融化的鱼记在心里,觉得有点意思。

  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布勒东提出理性观念压抑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害于艺术表现。布勒东感到只有和人的潜意识领域联系起来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

  超现实主义开辟了现代主义文学走向超现实主义的道路,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作为一种文学思想,作为一种审美观点,其影响是非常广泛的,超现实主义的主要影响是脱离现实,回归原点,否定理性,强调人们无意识的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领域对资本主义传统内容的反叛运动不仅限于文学,而且还包括绘画本文的音乐家提出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原创性、写作方式、超现实主义写作目的等,称之为“精神革命”,是由一批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战争的荒诞性和毁灭性,质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理想、文化和道德,旧的信仰已经失去了魅力,需要以新的超现实主义是试图探索。

  超现实主义文艺的出现,反映了一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和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

  早期的超现实主义出现在一战期间,又叫达达主义。领袖是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1916年2月8日,罗马尼亚人查拉将一把裁纸刀插进一本德法辞典,然后在刀尖所指的那页上随意用“达达”作为流派的称号,Dada,儿语,意思是“马”。用它作为文艺活动的旗号,并无任何意义,又恰恰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一切都具有偶然和不可知性,也就是毫无理由、毫无意义。

  超现实主义文学主张,除了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的“彼岸”,即无意识或潜意识世界。最后的世界比第一个世界更真实。他强调诗人服从潜意识的召唤,书写梦境、幻觉和事物的巧合,为自动写作方法而工作,记录梦境和瞬间潜意识,对其中一些作品的“纯粹精神自动反应”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但多数作品晦涩难懂,没有逻辑,难以理解。

  可能对我来说这本书我永远也无法看懂,活在这个到处都是“规矩”的时代,我没办法变成那条可融化的鱼,仅能用自己一点点的想象去碰触。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五):我觉得未来需要超现实主义

读此书的心情是复杂的,我觉得需要补充能量,补充体力,补充光照,来点威士忌或者伏特加,来点玛卡锌淫羊藿,需要洗个凉水澡,我想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需要灵感与激情,需要不断的刺激,激发头脑中的想法,就像奔驰的赤兔骏马,就像成吉思汗、拿破仑、郑和、郑成功、凯撒、哈迪斯、李元霸、嬴荡、不能空有力气,不能像项少龙的儿子一样,有勇无谋。

就像我们从前认为陆地是方的,天空是个罩,所谓天圆地方,古人想象的,现在已经被证伪,就像大家以前认为人心是肉做的,应该有良心,为什么是良心,而不是脑心呢,因为以前人认为人是考心脏思考的,而不是用大脑思考的,现在我们知道人的大脑负责死牢传输指令,心脏只是大脑的一个部下,就想以前觉得地球是静止的,月亮和太阳围绕着地球转,现在知道了,不仅仅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系也再银河系是运动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或者低于生活,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会是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是什么样的世界观,贫穷是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的,读书少也会限制你的思考维度,知识面匮乏也会限制很多。

就想古代君王统治自己的臣民,或选择愚民政策,就是不让他们读书不办学,让读书的学习八股文,焚书坑儒,独尊儒术,对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嗤之以鼻,如何才能进步。

如果是位爱书也爱读书的人士,我个人建议读一读此书,会不经意间茅塞顿开,一次读不懂,可以放下,过一阵再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说实话,感觉自己没太读懂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信息,确实是超现实主义宣言,但是我还是会极力推荐这本书。我个人理解为大家都太循规蹈矩了,以至于我们自身的创造性已经被磨灭,思想已经僵化,无新意,无创意,无大胆的想法,按部就班,就想以工业为主的时代,大家都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白天工作,晚上娱乐消遣,日子过得滋润自得,无压力,无动力,无欲望,当然这并不是全部的人的想法。

我读此书,又让我想起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罗伯特骚赛、丁尼生、波特莱尔、浪费罗的诗。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六):获得解放、奔向自由的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宣言》一书囊括了安德烈·布勒东的两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以及他的其他一些关于超现实主义的论著。本书是对安德烈·布勒东的思想的全面而又详实的介绍,通过两篇《超现实主义宣言》,读者可以了解到布勒东本人的哲学思想和理念。《超现实主义宣言》作为布勒东论述朝鲜书主义的立论之作和重要论述之作,构成了本书的主体,因而本书以《超现实主义》为名。

超现实主义是对西方社会主流社会的一种批判和反叛,尽管这种反叛是精神层面的,是意识层面的,但是它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思潮的到来。布勒东本人以明晰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当时西方社会所存在现象的深刻不满和尖锐批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理念和艺术思考。

布勒东本人认为要打破一切旧有的规范和秩序来实现人的解放,因而他坚信最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是自动化写作,这种写作被证明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的,但是读者仍旧需要注意,布勒东强调的逻辑不是写作之前和之中所进行的逻辑上面的规划,而是一种自动写作。在写作的时候任由思想的驰骋而不加以干预,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超现实主义的,因为它所反映的是超脱现实之外的东西。作者因此对诗歌这种艺术表达形式大加赞赏,认为诗歌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人的内在思想,是人的纯真本质的显露,超脱了现实和外在。《可溶化的鱼》就是作者自动写作的一个典范,作者打破了一切现实的束缚,以自动化的方式写了这样的一篇作品。书中罗列这样的一篇作品,也能够让读者切实了解到什么是自动化写作以及自动化写作的最终形态。

布勒东倡导的核心就是自由,人类要自由,就要突破当时社会秩序强加给人的种种规范,当然,这种规范主要是指那些与自由平等的精神相背道而驰的规范。

超现实主义力图通过改变当时西方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超现实主义者们也为之进行了一定的奋斗。布勒东在其《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中不断在告诫读者超现实主义是什么,超现实主义的追求是什么,其是如何追求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的。在这篇宣言中,布勒东对超现实主义的目的和实现方式进行了描述和阐释,即让人们在清醒的状态下实现对己身的深刻的颠覆性的认识。

超现实主义产生对当时的西方社会来说是一剂猛药。当时的西方社会历经了一战和经济大萧条,人们在许多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是不自由的。布勒东等人富有远见地看见造成这种不自由和不平等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因而作者决心要实现人的自由。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七):浅读第一遍的感受,读《超现实主义宣言》之初感

  

“只要人们依然相信生活,相信生活依然很不稳定,真正的生活会和睦相处,最终这个信念就会变得迷茫。”

《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把我拉入了迷茫之中,急于探索的第一遍阅读,就在全书类似于开篇的精神攻击之中,迅速溃败。在面对一种全新的主义思想,急切的心情,功利的阅读态度,反而阻断了我深入了解布勒东的这一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著作。

本书其实算是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宣告成立,实践且被推翻之后的回击等等的一系列的檄文,很是晦涩难懂,但当我第一次被开篇击倒之后,反而迷恋上了这种彷佛想要告诉你些什么,并不是让你去想,而是,去感受。

感受这些熟悉的词语句子语气以一种很荒诞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带来的给你大脑的所谓常识所谓美学所谓传统的冲击。

单单看布勒东的这几篇文章,特别是运用自动写作或非自动写作法写出的《可融化的鱼》、《致女通灵者的信》,在某种程度上,仿若在读一个有写作困难症的人在输出他脑海里那个神奇的世界,或是体验一名阅读困难症的人在理解我们常见的文学作品的感受。如果你尝试着用逻辑去理解这几篇文章,我感觉,我们就成了布勒东笔下的那些现实主义者,在他的世界里,艰难的爬行着,想要追逐着他的脚步,又好像只为了抓住他的缺点和陋处去反驳着荒诞。

所以建议新开这本书的同好,如果对超现实主义运动在之前就有所了解,那可以按照书里章节的顺序来体味。但是,对于那些像我一样误入本书的同志们,建议从译者序-超现实主义宣言——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超现实主义者的政治立场读起,这样有助于从布勒东所处的历史环境文化背景中,去了解,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所谓革命,为何支持共产主义,而后又跟初行者们分崩离析,为何要创造自动写作法,还有这些狗屁不通的文字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的阅读顺序可能会友好一些,不过对于那些读过之后还仍然感兴趣的亲们,我有一种感觉,我们可能都处于类似的生活状态,希望做些什么来逃离来反抗来蜕变,却迷茫于思考,迷茫于权威,迷茫于生活,那我觉得,本书就是其中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你思维,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可以作为抽离现实主义带来的种种诱惑,所谓理性,何谓理想,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思路和感悟,然而,抱着这样功利心态的我,又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

于我,一个纠结而痛苦的理想主义者而言,这绝不单是一本宣言。

——未完,待续。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八):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宣言》:在创新中追求超越

  这是一本献给革命家的书,在100年前他掀起的革命发生的文学、艺术、思想等多个领域;这是一本献给伟大心灵的书,他穷尽一生、孤独而坚毅地引导人们去追求自由,教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人生。他就是这本《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创造者法国人布勒东。

  1896年布勒东出生在法国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他从小喜欢诗歌,后来选择能带给他诗意想象的医生为职业,在医学院学习期间他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和下意识理论的影响。一战结束后,西方文明元气大伤,创作缺少冒险与新意,人们对机械、体面的写实主义已失去兴趣,此时布勒东发表了神秘、荒诞、标新立异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像流星一般在城市上空闪过,照亮了每一个人甚至全世界。

  本书是法语翻译家袁俊生在中文首版10年后的修订版,收录了布勒东三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以及采用自动写作法创作的散文集《可融化的鱼》、《致通灵者的信》。通过这些作品,展示了布勒东的思想理论,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在生活中保持鲜活希望的秘诀。

  最重要著作。开篇就是布勒东1924年发表的超现实主义第一次宣言。宣言给出了超现实主义定义:“我很想在未来的一个时间,有一对矛盾最终能够得到解决,它们就是梦幻和现实,它们同时存在于一种绝对的事实之中,我们叫它‘超现实’。”宣言拉开了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帷幕。再版已不再枯涩,文字读起来非常通畅。“超现实主义神奇艺术的秘密”是自动写作,摆脱一切约束,让人的观念自由联想,把现实装进超现实中。宣言掀起轩然大波,在布勒东之前,语言和写作一直作为透明的工具来反映世界,宣言之后,他引领大家穿越了一个从未被人发现的想象的空间。宣言暗示了潜意识对个人精神与情感的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潜意识,就能抓住想象的翅膀。

  最深刻的作品。布勒东1930年发表的超现实主义第二次宣言。他主要表达观点是人的思想“最终目标是绝对的,是无限的”,所以能解放思想、解放人类的是超现实主义。人从思想的解放中才能看到现代的方向!体会一下他的犀利:“在人的思想被奴化、人逆来顺受几个世纪之后,尝试以'长久无限清醒地让所有感官错乱'的方式,彻底解放这个想象力,并解放所有一切。”这篇宣言告诉你从思想上进行革命。不妥协不宽恕,就能将可怕的市场抓在自己手里。

  本书能带给你什么?福柯这样评价布勒东:他谈论的不是历史,而是革命;谈论的不是政治,而是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的绝对的权力。这本书的观点句句精华,反复阅读,融会贯通的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卡夫卡通过超现实想象表达了他所处时代最有共性的情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达利捕捉了梦境的清澈,他的画是显而易见的超现实,疯狂、绚丽又奇幻;当你需要改变生活,而缺少创意与方法时,通过阅读布勒东来寻找解决方案。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九):适合于造梦的主义:起于梦,归于梦

  适合于造梦的主义:起于梦,归于梦

  ——关于《超现实主义宣言》

  看到这本书是因为Fausto的推荐,也是自己一直以来对哲学书籍比较感兴趣的缘故吧,于是报名阅读。

  收到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已经是第二个版本,相较于第一个版本来说,它设计做了很大的调整。封面以黑色未主色调,封面主图选择极其具有超现实风格的老旧报纸上的照片为主体,显得沉静而肃穆,简静而典雅,古老而神秘,极具观赏价值,可谓匠心独具。字体的选择算是一个瑕疵吧,与书封的主体观感略有出入,显得太过端庄而生硬,即使做了半圆形布局的处理。

  该版本书籍内容与第一个版本是一致的,同是袁俊生先生所译,选择的内容主要为:超现实主义宣言、第二宣言、第三宣言的序言以及致女通灵者的信、超现实主义的政治立场、从浮游生命力的作品看超现实主义、可融化的鱼。这也是,我心中对于这本书编目的想法,是与书中按时间为序进行编目不一样的,我更加在乎对于内容的编排,因为更加便于读者去把握全书的思想的连续性,从理论到实践这样一个逻辑过程。至于时间上的安排,可以考虑每篇文章备注写作时间即可。如此编排不仅有利于总体把握,也不失作者思想的脉络。

  全书核心部分即是三大宣言,尤以第一第二宣言为重,当重点阅读,细细标注理解,才能大致掌握超现实主义的概貌,从而对超现实主义对后续各种艺术的探索产生重大缘由有所理解。

  第一宣言的关键词如下:幻觉——想象——狂热——自由——谵妄;对现实主义的批判——文学的实践;梦的解说——神奇元素在文学中的价值——超现实主义的定义及超现实主义文学或神奇艺术。

  应该讲,此宣言让读者把握到的是超现实主义的起源和在文学艺术中的实践,即它给出的关于超现实主义的百科词典的定义“超现实主义建立在相信现实,相信梦幻全能,相信思想客观活动的基础之上,虽然它忽略了现实中的某些联想形式。超现实主义的目标就是最终摧毁其他一切超心理机制,并取而代之,去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和目标,我们清晰的看到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基础和机制,同时也明了其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和要达成的目标。如此才有了具有革命性性质的第二宣言。

  第二宣言的关键在于如下几句具有点睛之笔的论述。

  一方面,关于超现实主义地目的地论述:

  “以理性和道德的视角来看,超现实主义只在寻求去挑起信仰危机……”

  “超现实主义对于所有那些不以扼杀人性为目的的东西毫不在意……”

  “超现实主义以其特有的方式,宣称可以将人的思想从奴役状态中解救出来,使其回到谅解的道路上来,并让它恢复到原始的纯洁状态。”

  另一方面关于方法路径的论述:

  “如果我们以超现实主义为手段,毫不犹豫地摒弃凡是事物就有可能‘存在’的想法,如果通过一条‘存在’于世的道路,我们不但能证明这条路确实存在,而且还能帮助他人去走这条路,我们宣布完全可以进入那条所谓‘不存在’的道路……”

  “所有的事情都要做起来,所有的手段大概都是好的,都应该利用起来,以破坏所有设计家庭、祖国、宗教的概念。”

  “我们要鱼是个的冷漠,与艺术的娱乐性,与广博的研究,与纯粹的思辨作斗争……”

  “毫不动摇地忠诚于超现实主义的诺言就意味着一种无私的精神,一种蔑视危险的大无畏精神,一种拒绝妥协的精神……”

  这是宣言二作为纲领性文献的核心部分,余下的都是围绕这个核心部分展开的分析、解说甚至批判。宣言二的突出贡献是,将超现实主义的范围进行了深度扩展,从艺术领域向社会领域进行了拓展,这是值得肯定的莫大成就。

  如此,超现实主义就一目了然了,它的起源、产生机制、目的意义及实现途径方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架构。但,深入分析可知,建立在对人的心理解析基础上的超现实主义,其对艺术特别是所谓纯粹的艺术具有极强的诱惑性。所谓天才,也可能是基于这一理论认识而产生的吧。

  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超现实主义对幻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承继,也能感受到对尼采超人哲学的崇拜,更有作者对于人本身想象力的信赖。但这一切仿佛海市蜃楼或者空中楼阁,适合于造梦,于艺术的创建大有裨益,于现实的变革却微乎其微了。

  他到对家庭、国家(觉得译作国家比较好)、宗教概念的破坏或者消解,简直如同以卵击石一般,不止自不量力,而且是痴人说梦了。不是因为现实的我们缺乏梦想,而是我们的梦想需要站立在坚实的土地上,即使如西西弗斯,他的脚下起码还有土地作为支撑,才有周而复始抗争命运的可能。

  《超现实主义宣言》读后感(十):封面手记:超现实主义就是:梦幻、疯狂、荒诞、诗歌、无意识、反现实、反逻辑、恋物癖……梦与现实的拼贴

  

最近太忙,一直没有好好地聊这本书——直到发到微博上,猛然发现有个转发语直怼封面:“新版封面真丑”,这才忍不住觉得话往上涌。读者既知道本书是“新版”,说明买过或者读过旧版,《超现实主义宣言》对他来说不算陌生。它的阅读门槛不算低,会关注到这本书的读者,必然都是有一定艺术常识的读者,或者你也可以说是最高阶、最自认文艺/艺术青年、最难以讨好的那部分读者。

是的,一本吃力却很难讨好的书,小众,艰深,理想主义。时隔十年后再版,很不容易——主要是因为我任性。做这个选题几乎没跟什么人商量过,一意孤行地就做了。

原因也很简单,一场又一场风云荡漾的20世纪文艺革命,就是我们的原乡。是我们的起点,白日梦和万丈光芒。而“超现实主义”运动,则是其中最重要,最源头式的一场。

它同时也辐射最广,影响最深。作为先锋性文艺理论,超现实主义的关键词包括死亡、性爱、梦幻、疯狂、拼贴、荒诞、无意识、偏执狂、妄想症、反现实、反逻辑、恋物癖……

超现实主义者对诗歌、狂乱和梦境十分着迷。他们认为梦是一条奇异的隧道,连接了现实与意识。这个说法后来王小波还写进了小说《革命年代的爱情》里,他说:由此我对超现实主义产生了一个概念,那就是一些人,他们和童年有一条歪歪扭扭的时间隧道。

而如果说要把“超现实主义”在今天用大众都好理解的视觉语言来具象化,我当时第一个跳出来的选项确实就是“拼贴艺术”。——梦境与现实的拼贴。就像诗歌,其实也是一种语言的拼贴艺术。

拼贴艺术起源于达达主义,也就是“超现实主义”的源头。简单来说,达达主义是一场拒绝理性和传统美学的艺术运动,兴起于一战之中。如何面对和理解一个在“一战”后变得支离破碎的战后世界?拼贴画就是艺术家们给出的答案。拼贴画在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恩斯特手中进而发扬光大,他为拼贴提供了无限的艺术上的可能性:艺术不是由单一的想法组成,而是许多的碎片组成。

在恩斯特为朝鲜主义成员们创作的拼贴艺术,你可以从中看到贾科梅蒂、曼·雷和达利以及我们本书的作者,“超现实主义教皇”布勒东。

布勒东还有两张拼贴风格的自拍。

所以,这本书到了封面设计这个环节时,我把它交给了我最信任的封面设计师之一山川,我的心目中的不二人选——他近年来设计了无数优秀的文艺图书封面,一流的设计感觉,绝好的国际视野,而且还年轻得要命,才24岁啊。而超现实主义者,其实也就是一群魔幻而年轻得要命的人们。

山川快速选定了亚洲拼贴艺术家詹雨树的作品为主视觉。其视觉呈现上与超现实主义艺术一脉相承,独特的戏谑感、现实扭曲感,和些微的疯狂感,可以让人快速联想到马格利特、达利甚至包括布努埃尔等等著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的气质。

主色调选择黑色,就是黑夜的隐喻。而超现实主义正是诞生于夜晚之中,以梦境为其形式。所以对我来说,这本书封面不应该用“美”“丑”来评价,这样评价是简单粗暴而且庸俗的。它的封面就“是它应该是的样子”,仅此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