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2-18 02:50: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经典读后感有感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是一本由饶钢,金源 著著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4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读后感(一):秒通会计逻辑 就从本书开始

  好书值得推荐!被作者的幽默风趣、口才学识所吸引,被作者的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所折服。 会计小白的感受:妙趣横生、通俗易懂、清楚明白! 我以前认为会计好枯燥无味、好无趣,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看书 ,但是发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吸引,想一气呵成。没想到,这本书可以将会计逻辑讲得这么有趣。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读后感(二):会计

  作为一名理工科,说来也是惭愧,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因素一直没考CPA,但饶先生的书从底层逻辑解开了会计的奥妙,使我对会计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大步。会计不是枯燥无味的加减乘除,而是企业运作、企业管理、战略经营、投资策略、企业转型等的一整套企业打法的重要依据,会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拭目以待!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读后感(三):好书!!既了解了会计知识,听了好多有趣段子,又get不少哲学理论!值回票价!!

  好书!!既了解了会计知识,听了好多有趣段子,又get不少哲学理论!值回票价!!好书!!既了解了会计知识,听了好多有趣段子,又get不少哲学理论!值回票价!!好书!!既了解了会计知识,听了好多有趣段子,又get不少哲学理论!值回票价!!好书!!既了解了会计知识,听了好多有趣段子,又get不少哲学理论!值回票价!!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读后感(四):“魂”然之作

  相较于传统的会计书籍,饶先生的书有种不一样的魅力,美在“魂”,这“魂”就是饶先生一直以来的方法论,从企业实践与理论哲学的高度去剖析问题,这便是本书的精妙之处了,许多人学了会计书,读了理论书,但似乎不一定领悟会计的精妙之处,本书的“魂”然之作必让你豁然开朗,寓教于乐,让你爱上会计,让你懂得资本市场中会计的作用,领悟其魅力。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读后感(五):实战经典

  非常有用务实的一本书,正好公司在准备港股上市,有一章内容非常实战,没有经历过港股历程的绝对写不出来,帮助很大,赞一个。“ 扣非后净利润,不是一个会计指标,而是由会计师认定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指标。”“ 现金流管理的核心是信心管理,只要债权人不慌张不挤兑,寅吃卯粮的游戏总归可以继续玩下去,直到解决问题或崩溃。”时不时就能看到金句,赞!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读后感(六):穿透会计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年头做企业的,炒股的,做PEVC的,做行研的,做战略的,做运营的,都得或多或少看得懂财报,懂点会计,甚至考个CPA。在学一门东西前,往往首先想知道学这个有啥用,可以用在哪儿。那么,学会计有啥用呢。饶先生的新书《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从会计的底层逻辑,同时结合先生真实的工作场景与实操案例,以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辅以哲学思维,带你穿透会计的魅力,是行走资本江湖、居家旅游必备良品。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读后感(七):假的财经小说,真的会计书籍

  为什么很多财经文字、会计类专业书籍看上去五脏俱全就是让人读不下去,因为在会写字之前没能首先确保自己成为一个久经战阵的实践者。饶胖就是这样一个大咖践行者,更难能的是近年来笔耕不缀把血的实践都码成了字儿。会计实务林林总总,饶胖厚积薄发,资本市场浸淫多年书中的几个选题足可见其深厚功力,切入的角度也让人耳目一新,让我这个实务届的小会计不禁拍案叫绝。

  饶胖的故事小中见大又饶有趣味,绝对不能睡前拿来当枕边书看,会连连拍大腿,越看越提神。在韭菜早已不够用的当下,饶胖拨开资本市场重重迷雾,用一个个小故事挖出会计实务的一个个深埋的雷、虚掩的坑,对广大小韭菜们也算大功德一件。

  “假的财经小说,真的会计书籍”,这本小书至少能以这样一种方式抵达读者的内心。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读后感(八):资本市场会计逻辑的饶氏究极奥义

  尽管读会计书很枯燥,但是读饶老师的书,会让人觉得是在阅读小段子,读小故事,非常有趣。一不小心,刚拿到书的我已经连读了40多页,连续点开了会计技能树上若干枝点,为自己难得的不被手机游戏和头条占据的夜生活,平添许多情趣。

  读了自序,我对饶胖老师随手拈来的小故事,化繁为简的高超技能佩服得很。人生阅历是人变得有趣的关键催化剂。国企的经济管理工程师,投资经理,财务经理到职业董秘,网络红人,一路走来,饶老师不断地转化自己的身份,与最前沿的经济活跃行业企业发生关联,经历丰富,交友圈广泛。来来往往的朋友们从他这里汲取到了简单精要的解决办法,他也从朋友们这里得到了更多的小故事,用以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饶胖老师的故事虽然看起来有点不讲究,给朋友们的回复也俏皮幽默。但是回复大都直指问题核心,从事情的大逻辑出发,从关键评判人的视角去看这些问题,摆脱了过多的信息干扰,方法行之有效。就像这本书的书名一样,讲的不是从财政部会计宝典里如何解释会计,而是在资本市场上会计应该是符合怎样的思考逻辑。很多事情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关键评判人怎么做要素排序,如何判决的问题。在资本市场上,顺着他这个思路,实现通畅沟通、达成资本市场目标的可能性会变得大得多。“大环境的思路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小思维对大环境未必有大影响”是这本书在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这也是饶胖老师多年市场经历+哲学思考的究极奥义。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读后感(九):会计,从“干货”到“湿货”

  不才断断续续学过几年CPA,读教材的“干货”,每每在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和合并报表这三座大山面前屡败屡战。试举一例干货: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形成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加上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之和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

  不得要领,为了掌握,只能硬背。

  硬背,就是把干货生吞活剥,虽说一时救急,却如鲠在喉,长此以往,消化不良。放眼城市白领工作生活,搜寻“干货”,生吞“干货”,毕竟是时间碎片化现代生活的生存之道。

  作者这本《这就是会计》,反其道而行之,先化解了这生吞干货的心理障碍:

每天基本保持6个小时背书,苦战半年,虽然只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运气真好,顺利通过”,

  作者成了中国第一批注册会计师。

  其次,作者从认识论的角度,从根本上解释了会计不好学的原因,即“知识的诅咒”:

抽象的词语脱离了其背景或者语境,受众难以理解。而传达者由于自己有抽象过程这一鲜活的背景或语境在脑子里,所以很难理解受众在没有语境下理解这些抽象词语的困难。”

  也即是说,

财务报告能够将成千上万的交易事项浓缩成若干数字……新的问题就产生了:会计信息和传递也符合‘知识诅咒’的特点”。

  那么,学习会计的难度,恰恰是不可避免的,是受限于人的认识能力的,读“干货”就必须付出苦劳,必要时还需要“脑补”。

  本书恰是一汪清泉,把会计的“干货”泡开了,干巴巴的会计准则和庞杂的数字,在49个故事31个案例中舒展开来,成为细节生动的“湿货”,大部分案例显然都是作者亲历的。印象比较深的,有新三板挂牌公司二级市场价格仅为每股现金的6折,雅戈尔通过会计核算方法变更增加利润100亿,以及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獐子岛扇贝,都是最近几年最热门的资本市场新闻,作者文笔生动,亦庄亦谐,读来相当过瘾,而且推荐序还是国家会计学院院长李扣庆写的,官方实力认证。

  作者虽然是二十几年的老财务,但并没有竭力维护财务的职业,时常反思大多数财会从业者没有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比如老板、投资者)去精进提升,陷入重复劳动中不能自拔;而对于涉及外界对会计、财务的误解,比如“不做假账”的探讨,很值得玩味,毕竟,会计是做不出假账的,因为人们并不能定义什么是“真账”,这个问题恐怕很少见到业内讨论。

  本书美中不足是港股上市这一章,相对比较学术,准则条文较多,读来一知半解。查了作者履历,可能没有实际操作过,但为话题完整性不得不写,可以理解。

  整体上是一本适合会计新手入门上手,同时可以让财务老鸟思维上一个层次的好书。

  《这就是会计: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读后感(十):湿货——《这就是会计》笔记

  一、背景 作者饶钢是是一个半路出家的财务,有投资和A股市场的经验;作者金源出自会计科班。 二、结构 看目录作者比较随意,我进行了调整,整体分为三块: 1、会计世界的问题 2、会计科目的问题 3、综合性会计问题 三、主题 这本书的主题是讨论会计和资本市场的关系,所以角度是投资者看一个公司财务的真实性,因此会比较宏观。 1、会计世界的问题 (1)财务与投资 ①公开资料只能来排除坏公司,不能来确认好公司(指值得投资的公司)。 ②财务上有毛病的公司不一定没有投资价值,这是两回事。 (2)投资的判断 关于投资的结论可能比较悲观,越是复杂的事务越依赖直觉。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意思就是,你可以训练自己对细节的判断,但是投资整体,你就凭直接就可以了。(细节的训练应该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直觉判断)。 但是,自己的投资无所谓,如果是集体的投资,你需要向别人解释你的理由,这时,你需要各种理论和框架来表现细节。 (3)投资的框架 ①结论的展示 A、怎么挣钱(商业模式) B、环节地位(定位) C、人员情况(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 D、历史(路径依赖) E、财务落地 ②分析套路 A、会计数据 B、定期报告 C、招股书 D、其他重要公告、公开信息 ③这个过程是:看分析套路中的内容,形成直觉结论,然后再按结果展示去找支持性论据。 2、会计科目的问题 (1)现金 ①财务报表上的现金只是一个信息,不是一个事实。可以说所有的科目都是这样。 ②审计师目前的思路主要是控制取得证据的程序环节,而不是判断证据的真假(其实很难判断)。 ③哪些情形是现金存疑的信号? A、存贷双高 B、期末现金或理财产品较多,而相关利息收入较少 【孤竹】单个数字并不可信(连现金都是如此,可以说对每个科目的态度都是这样),只能通过,也确实可以通过对报表整体的分析来判断风险。 作者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基于的事实是大家都知道的,人脑有感性和理性两部分。感性快,是生理反应,理性慢。如果你要说服别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说理,因为说理理解起来很慢、枯燥,而且不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好是先给一个感性的刺激(哪怕是假的,只要让他以为是真的),然后他自己理性的部分就会自动倾向于给这个感性的部分以合理解释。 (2)存货 ①这个思路很对:权责发生制是后来才有的,最初(包括很多刚开始做小生意的时候)都是收付实现制(也就是现金流量表),那么只要把钱付出去了(变成存货),就是成本,只要钱还没有收回来(应收账款),就不是收入。这也就是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区别,这也就是为什么现金流量表更为可信的原因。 ②虚增资产,然后再某年洗个大澡(比如存货被火烧了),是作假的典型做法。 (3)收入 几乎所有的财务报告的收入确认都是照抄会计准则,但实际操作上却差异很大。 实质!实质!实质! (4)商誉部分讲的还不错,我在实务中见的比较少,没做笔记。 (5)负债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中国的银行有点像当铺,没有抵押物最好就不要去了。 融资租赁公司从银行借款,银行是资金的批发商,融资租赁是资金的零售商,融资租赁公司对设备融资更专业。 中国的企业,饿死的少,大多数都是撑死的。 (6)其他部分囫囵吞枣了。 3、综合性会计专业问题 (1)会计准则和原则 ①当可比性和会计差错碰到一起时。要看错误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比如费用分类这种事情,不重要,如果调整,就把以前的一起调了,否则将错就错也没有问题。 ②财务报告是公司的影子,它不是,也不应当是公司本身,所以也不存在绝对“真”的财务报告。准则是原则性规定,从不同的角度,对准则做有利于自己的解释,是自然而言的事,也是无可厚非的。当然,不能突破底线,“舞弊”就是另一个性质的事情了。 (2)审计 ①审计是一门风险收益平衡的生意 ②多大的企业都需要内控,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已。 ③IPO的内控要做到:不出事、自证清白、经得起检查。 (3)现金流量表 票据转让,或往来对冲,因为没有涉及现金,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不出来,会造成经营现金流量和收入不一致的“假象”。票据贴现因为属于融资,而不是经营,也会存在这个问题。 4、其他 (1)谈判问题的决策分析框架(雷法教授):三套关键信息 ①事前确定底线 把别人往底线上逼,守住自己的底线。 ②识别各方的利益 利益是隐形的,需要发掘;利益和底线之间是谈判空间。 ③各方利益的相对重要性。 类似比较优势,双赢才能长久。 (2)庞氏骗局 对“庞氏骗局”的判断大多数是事后诸葛亮,而且,很多“旁氏”一开始并没有要骗人,只是亏损以后走上不归路。 “庞氏骗局”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是有无风险套利的机会的。只是时间要早,并且见好就收。一旦克服不了贪婪的本性,就完了。 (2)一个人干坏事是品德有问题,一群人干坏事是制度有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