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读后感精选
《情书》是一本由果麦 编著作,果麦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7元,页数:2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书》读后感(一):因为没收到过情书
就要五星!
都说喜欢我啊怎样怎样的
但从没有人给我写过情书
后来 我想
我该主动些表达
兴冲冲买好了信纸,信封,邮票
提起笔
却
不知道写给谁...
谁是真正喜欢我的呢
我不知道
人就像是短暂停留在地球上的尘埃
尘埃写给尘埃
好笑。
《情书》读后感(二):短
看了让人咕噜咕噜吐粉色泡泡。在图书馆里面,可以看到恋人站在打印机前面嬉闹,丝毫不顾及图书馆这个环境。在淡淡的鄙视之外,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么一个事实——恋人之间有一套规则,在那个瞬间,重要的事情是和对方交流,环境的限制已然在他们之间消失了。他们,发明了自己的语言,设置各种各样的暗号,遵循一种不一样的规则。在那么一段时间,恋人至上,梦想和生命是不重要的。
人在爱情关系里降智,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来由的。
里面收了几封很好的信,沈从文的、鲁迅的、徐志摩的、林徽因的、朱生豪的……,这些情书是让人耳熟能详的。也有一些网络博客或者是小作家的表白。很遗憾这一点,对爱情的书写,这一代的作家很逊色,不感人、不使人触动、充满了自我感动、刻奇、小资。一言以蔽之,看的我要Yue 了,感觉像是打开了自己的高中日记(雾)。最喜欢的是普希金、老舍和朱湘的三封,最喜欢的还是朱湘这一封,非常让人触动,不下气但是很有小儿女的情态,不愧是和传统对话的名诗人。
《情书》读后感(三):请一定要看看鲁迅的!
(我自认为的)精华:
鲁迅的。
我根本没有看出老人家在写情书他特别正派特别一本正经我憋笑憋得好辛苦。
陆游夫妇的。
全书第一双箭头。文采虐遍全书虽然唐夫人勉强carry住了陆游的文采也很感动了。难,难,难。钗头凤夫妇很简洁地证明了简洁的力度。
陆小曼的。
跟徐志摩一对比!前者简直就是虚情假意(。)陆小曼这篇好真实,好质朴,好可爱。一个跟我想象中不一样的陆小曼。
拿破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草这个人太天才了笑死我了。『亲爱的你在干嘛呢怎么不给你英明神武的丈夫写信球球你了给我写封信吧』
马克思燕妮我真的……我已经在爱与资本里被这一对折磨到掉发了放过我吧()
其他人也挺好的。
大家的情书都很感人了真的。特别是当一个孩子还没有谈过恋爱看着就饱了腻到牙疼(但是一天以后又去看情诗了)
但是毫无办法,不知怎么的一写起情字相关的文学作品各位的修辞手法借代意象都好像开了挂一样鬼斧神工,仿佛现代雅歌,我确实感兴趣的紧。
不过单箭头就很……就很惨烈了。情书写得再好一颗真心被踩到脚下美感全无啊。
《情书》读后感(四):我读过的情书
读罢此书的六分之一,觉得没再往下读的必要,本书所选的情书,传递出来的情感更多的是让我起身鸡皮疙瘩,若是稍微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更是如鲠在喉,于是吐下了这一篇书评。 此书算是我读过的情书选中的较为下层。缺点明显,开篇沈从文,雨果,郁达夫澎湃的激情过甚,炽热的情感油腻,情情爱爱就是告诉所书的对象“我是你的奴隶。”我觉得这丝毫不亚于现实生活中告诉别人我是你的舔狗,如若在对象面前刻意自我矮化,强调愿做奴隶,舔狗的话,我想两个人的结合也不会是因为爱情吧,什么样的人会喜欢一个奴隶,一只舔狗呢?我承认这些人的情书文采斐然,但是通篇用华丽的文笔来向对象倾诉我爱你,就有点假惺惺的意味了,反倒感觉不到真情实感。与之对比的是后边鲁迅的情书,仅解答许广平提出来问题的书信,情书的不像情书,但是那种琐碎的唠叨,关切的话语却让人读的很有代入感,有种爱情最后归宿于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不管什么样的小甜甜都将最终成为黄脸婆,但只要我和你,就可以很烂漫。 后续所选的王小坏,宋小君更差,前者很明显的以一种这就是写给大家看的情书写下了一篇毫无亮点,虚情假意的情书;后者更是以一种回答见过最漂亮的女人是妈妈的讨巧式情书献给所谓的30岁女人,如果情书没有对象,那能叫情书吗?写的人是以一种投机式的心思在写,但选的人不能这么没眼光去选吧?最后本书所选的外国情书,译文实在没有美感和文采,不知是原文如此,还是译者水平问题?但叶芝,雨果的大名还是让我倾向于后者。 读此书之前,还读过一本日本民众选《三行情书》,一本朱生豪情书选《醒来甚是爱你》以及若干网络论坛偶尔出现的情书。没读过好评如潮的王小波情书,朱生豪的情书确实是我读过所有名人中最好最甜的。但其实,我认为所读过的日本民众或者偶尔网络论坛的普通人的情书更能打动人,没有名人爱的那么轰轰烈烈,更没有那么多事后的一地鸡毛。 但是偶然看到,还是会在心底“哇”的一声,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会想起自己第一次写情书,一个人在台灯下,不知道写什么好的犹豫,以及一颗扑通扑通跳动的心。
《情书》读后感(五):甜蜜的味道
文:薇薇安
最近无论是电视节目、网站广告还是人们谈论的都是关于520 的事情。 如果你不知道520,你随便打开一个你经常去的购物网站, 瞬间的广告也能让你看出个七七八八的来。 热恋中的情侣在节日里会互相赠送礼物表达爱意, 也是这个时候花店里会多了很多玫瑰的订单。 但是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 520也不是特别的日子, 因为每天都是情人节。
便捷的网络时代让我们能上午下单下午就收到订购的节日礼物, 也能让玫瑰从原产地直接派送到爱人的家里。 不过在没有这么便捷的方式之前呢? 人们是怎么互相传达爱意的呢? 毫无疑问,情书是首选。
不止在一部影视作品里面看到给自己暗恋的人告白的时候拿出来的情书。 很小心的猜测着对方的心思,不管结局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送出去的这份情感都是很忐忑。 这样的情感也许只有写过情书的人才最能体会。 相比直接用语言表达而言, 情书相对要含蓄很多, 只不过这个等待对方回应的过程中, 心绪也是很乱的。
记得在一部电影里看到男主的表白,我愿意照顾你, 不需要太久, 一辈子就够了。 很多时候不管时代怎么发展, 科技怎么进步, 我们更喜欢的还是用文字来描写我们的那份情感, 一笔一划的写出来的字, 唯恐收到的人会拒绝, 却又毫无保留的想要把它都说出来。
《情书》由果麦组稿编纂。作者中有人类文明中璀璨的明星如科学家爱因斯坦、居里夫妇,思想家如伏尔泰、马克思,文学家如莎士比亚、鲁迅,有青年诗人作家如海桑、刘墨闻,还有完全没有名气的普通人,学生,白领,迷茫的中年人,等等。无论他们是什么身份,在爱情里,众生平等,皆因爱而伟大。
没有电邮,没有微信的时候, 一张薄薄的纸上面有的是笔墨之下的真挚情感, 和书信邮寄过程中等待的心情。 相比高效又迅速的快递的时效, 等待爱人的回信的时候的心情似乎也是爱情里面的另外一个感觉了。 不管是谁,面对爱情的时候都会有着同样的表情。
想起诗经里对于爱人远去战场不知何时回归的思念,战乱之中只想收到一封从前面寄回来的信件的心情。 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人们眼睛里有的是一眼万年,心里面也是甜蜜的, 对于爱人的爱意表达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纵然是每天说着同样的话, 也不会觉得腻。
刘若英在歌里唱着,“该隐瞒的事总清晰,千言万语只能无语,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原来你也在这里。”何其有幸能和你在这个空间这个时间相遇, 我想说很多话,却不知从何说起,也只能轻轻的说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想想明天就是520了, 不管商家煽情不煽情, 我们也要把琐事暂时放一放,就只想展开一张纸, 写几行小字, 告诉你的爱人, 你心里的话。 不用邮件、不用微信,不晒什么朋友圈。 就塞一个小纸条给TA 。
《情书》读后感(六):最美的爱情
苦难也好甜蜜也好都来自我不能掌控的外部世界而我只能一个人寂寞地活着回忆起过去的事情我曾有强烈的痛苦也曾觉得如蜜一般甜.......让一切都留在恒久的 记忆力吧——爱因斯坦为玛加丽塔所做的小诗人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爱情,在我印象里爱情的样子应该是沈从文笔下的一段话: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我们每一个行走在人生之路上的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我们渴望爱情,追求爱情,我们甘愿拜倒在爱情面前。我们愿意对着月亮诉说融融的情话,愿意将对彼此的思念写在信纸上,每个勇于追求爱情的人都一颗热情奔放的内心。
古往今来多少人写下最美的情书给最爱的人,情书是对爱的表达,是对爱人的倾诉,看别人最美的情书,看别人所经历的爱情,真爱不曾远离,你有多久不曾写下暖暖的情话,你有多久没有见证他人的爱情。今天读了果麦出品的《情书》真的是被最美的情话吸引了。每一个深陷爱情的人都是诗人,每一个追爱的人都是勇敢的人。
在这本《情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名人对待爱情的样子,除去名人的光环他们在面对爱情的时候就是我们平凡人最真实的一面。或许我们面对爱人说不出像他们那样炙热甜蜜的情话,但我们所有人面对爱情的模样都是坦诚真挚的。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徐志摩、林徽因、鲁迅等人在情书里的模样。
在爱情里大家都是最普通的追爱者,他们曾和我们一样深陷爱情,热烈、激情、或无奈、或兴奋、或斗志昂扬、或求而不得。在这本情书合集里,每一个人都写下了情话,每一封情书都代表了一个普通人的爱情。看吧,爱情总让人渴望又感到烦恼,对一个人的牵挂,渴望穿过时间跨越空间去到爱人的跟前。爱情就是陪伴,爱情就是在爱人耳边诉说着暖暖的情话,爱情只会像树木的年轮一样随着时间慢慢的增长,爱情不会消亡。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在爱情面前最好的时刻也就是望着彼此的眼睛,嘴角甜蜜的笑。那种笑可以将彼此融化在心间。我们都不曾忘记爱,可我们很多人都不擅长表达爱,当然一封情书不见得可以把这份爱意表达的淋漓尽致,但诉说爱情最有效的方式,在我看来还是一封封的情书。
爱,是一种感觉;爱,是一封情书;爱,是两人之间遥远的牵挂。而爱情最美的样子就是在你耳边说着柔柔的情话,彼此眼神的对视那从心底流露出来的笑容,我们终有一天要回归土地,数着那一圈圈的年轮慢慢的老去,慢慢的老去。
《情书》读后感(七):让人怦然心动的文字
孩提时代的你是否有过怦然心动?那时的你是如何处理的?直接表白还是写小纸条(情书)表达爱慕呢?
关于孩提时代的爱情
学生时代的爱情总是那么美好,不用顾忌太多,喜欢了就去表白。
女孩子会去商店买些漂亮的信纸,找些有诗意的文字,写上自己的爱慕,将信纸叠成心的形状,偷偷放在爱慕的男孩书包里或者夹在书中。
男孩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作业本上撕一张纸,写上表白的话语,传给女孩或者直接扔过去就行了,当然也有腼腆些的会趁没人时偷偷塞给爱慕女孩。
对于情书的内容都是充满好奇的,也会有男生在得到别人的情书是大声读出来,羞得女孩小脸红扑扑的。
关于《情书》
坠入情网的人儿都希望自己所写的情书充满爱意,作为人才杰出的名人他们所写的情书是否也是如此?果麦组稿编纂的《情书》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情书》中收罗了66篇情书,他们都曾深陷爱里,这66位爱恋中的普通人有科学家爱因斯坦、居里夫妇,思想家如伏尔泰、马克思,文学家如莎士比亚、鲁迅,有青年诗人作家如海桑、刘墨闻,还有完全没有名气的普通人,学生,白领,迷茫的中年人,等等。无论他们是什么身份,在爱情的世界里,都是平等的,都因爱而伟大。
关于内容
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人儿,他们会如何表达爱恋呢?
许广平为了自己的爱情受到了很多非议,她与鲁迅相差十八岁的爱情让人感叹,他们的信里更多的是对社会和人生的谈论,在鲁迅的《有些问题恐怕我也答不出来》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马克思与燕妮之间因为是异地恋,意味着需要经常通信,他们渴望相见,也希望对方能更爱自己一些,马克思的爱无疑是青春的、狂热的,为了寄托于燕妮的感情,他写了很多诗。燕妮对马克思的爱是热烈的“促狭鬼”这个恋人之间独特的称呼,似乎更能增进两人的感情呢!
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携手共步,任谁都会羡慕吧,椰汁致芙德·贡的《当你老了》让我陷入沉思,当你老了爱情是否还在?
《可我还是想要对你讲出一个蹩脚的开场白》中肖科第三次与心爱的人时,看似在看书却是在整整九十分钟一页书也没翻过。原来在爱情面前所有人都是傻傻的。
高尔基在《你究竟喜欢我什么呢》中对卡嘉讲述自己种种缺点,也是出于对卡嘉的爱吧,她希望卡嘉能对自己重新做一番考量。
戴文子的《我愿意》说出了所有深陷爱情里人们的心声,愿意默默为心爱人做任何事,只为对方的回眸一笑,听到爱人的一句我愿意。
现代爱情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那些翘首以盼等待来信的日子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使用手机交流,斗图成了聊天的主打,提笔忘字也成为大多数人的通病。
现代的人们有了心仪的对象,加个微信,通过朋友圈了解一下对方,通过聊天工具说些调皮话表达爱意。
怀念那些等待回复的日子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寄出一封满怀思念的信,等待着对方的回复,在这段时间里想象着远方的人儿看到信的表情,忐忑自己的文字是否能够表达清楚。
每次看到邮递员都希望有一封属于自己的信件,那种期待是幸福的,甜蜜的。
在看到各位大佬写的文字,发现原来在爱情里众生平等,在我眼里只有你,愿将所有美好留给你!
翻开《情书》,享受情人眼中的美好!
《情书》读后感(八):原来,爱情可以把猫变成狗,拿破仑、马克思都不能幸免
有人说,伴侣让自己拥有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照见真实的自己。很多时候,我并不是我看到的那个我,很多人也并非他经常给予世人的模样。比如张爱玲,曾以冷漠寡淡著称,可她在给胡兰成的信中写到“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中开出花朵。” 这么说,一个人了解自己、了解另一个人的真实模样,大概是透过一段情感。而从情书中大抵能对一份感情略知一二。 果麦编著的《情书》,给我等吃瓜群众一个八卦的机会。 这本书收录了66封情书,涵盖古今中外。如卓文君致司马相如、鲁迅致许广平、拿破仑致约瑟芬等。白底淡粉色的装潢映衬着爱情的浪漫与美好,一片散落的樱花又映衬着爱情的短暂与永恒。然而,最有意思的事是,八卦来八卦去,竟然发现,古今中外,在爱情面前无人幸免。高傲的猫,遇到爱情,也有狗性。 01爱情照出了另一个我 陆小曼给徐志摩的情书取名为《我愿意从此跟你往高出飞,往明处走》。陆小曼说,遇到徐志摩之前,她可能和旧社会的其他女子一样,埋没本性过日子。可是遇见徐志摩如乌云见晴天,她遇见了理解,她开始觉得人不该埋没本性生活,也开始想着“用心”做人了。 是啊,因为爱情,因为理解,从此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也看到了真实。也许伪装的感觉本没有多差,只是体验过真实之后,伪装便了无生趣了。 我想起一个朋友。他本是沉默寡闻的理工男,对金融兴趣浓厚,靠着自己的工科技术也过着不错的生活。几年不见,他成了专业的股票经纪人,朋友们都很意外。沉默寡言如他,为何改行呢?他说,本来自己很没有信心的,结婚之后,自己的爱人鼓励他参加一些金融交流讲座,也有意拉他去一些好玩的聚会,他发现自己对金融的兴趣不仅仅在于纸上谈兵,对于感兴趣的话题,自己也会滔滔不绝。他好像发现了自己隐藏的内核,原来他有分析交流的能力并且愿意这样做。我们问他的爱人,怎么发现朋友这种潜质。他的爱人说,你只要看他说起一件事的眼神,就知道,他本该属于哪个世界。 而这种眼神,只有相爱的人才最能体会。 萧红给萧军写信时,谈到自己没有计划长篇写作,对于自己的消极怠工,萧红并不自责。她的语气很可爱,逻辑也很简单。为了女子不要命的男人有的是,我为了爱情还没有到不要命的地步呢,消极怠工怎么了?她说“总算两个灵魂和两根琴弦似的互相调谐过。”好一个“爱写作而更爱萧军”的萧红。 原来,遇见一个人的感觉是,曾经以为那么重要的事可以那么不重要,曾经那么遥不可及的事也可以近在咫尺。爱情,稳稳照出了另一个我。 02我从猫变成狗,从此忠诚于你 八卦最有趣之处在于颠覆认知。 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情书中,多次谈到自己的奴性。他说“自己愿意做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所爱的人。”一个知名文人在心中反复声称自己的奴隶地位,读起来不乏违和,却尽显忠诚。 马克思在给燕妮的信中,反复谈到自己的不安,他害怕燕妮变心,他也害怕燕妮怀疑自己的忠诚,反复强调自己的钟情。而燕妮给马克思的信中也尽显小心翼翼,生怕误会嫌隙,恨不得把忠诚刻在脸上。 拿破仑更有意思了,当他没有收到约瑟芬的回信时,寝食难安已不能形容他的焦灼,被害妄想好像是更为精准的解释。他问约瑟芬,你为什么不关心我?是不是有新情人了?你快给我写信安抚我好不好?然后肉麻地表达自己的忠诚与期待,尽显法国人的浪漫与热情。 朴素的文人、大胡子拉碴的思想家、挥着剑的战士,他们在世人面前高傲孤冷,可在挚爱面前,恨不得低下头亲吻爱人的脚,甚至就像沈从文所说,连这种亲吻都觉得是亵渎。高傲的猫在爱情面前化为一只狗,谨慎地忠诚。 03我是一只走进你灵魂的小狗 在爱情面前,知足长乐恐怕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暗恋时,只要对方看一眼就足够了;或者哪怕没那么喜欢,只要不厌恶就好。而一旦确立恋爱关系,恨不得走进彼此的灵魂中。 不仅要爱,也要了解。而我,只要你了解我就可以了,那些灵魂深处的话,我只想说给你听。 鲁迅给许广平的信中,笑谈苦楚的人生,也说了自己混日子的方法。其情书的文风和随笔的文风差别不大,文字中,苦楚带着幽默,消极中又充满希望。他说人睡觉不苦,醒着的时候与苦楚作对之法便是玩世不恭,与苦楚捣乱,说来说去又觉得也不时正经法子,不过游戏而已。可是人生到底有正轨吗?他很怀疑,这么看来游戏不未尝不是一个正经法子。鲁迅的情书很耐读,人生的困惑,大师也无法幸免。好奇许广平如何回复,遗憾这本《情书》暂时没有收录。 居里给玛丽的信中,除去开篇的思念,后面一直在谈论梦想,那些爱国梦、科学梦乃至人类福利梦想将他们连接起来。因为这些连接,爱情才成为不可替代的情感,爱人也成为唯一。 还有人将两个人一起读书,形容为沉默的接吻,有了灵魂的连接,距离不再遥远,身份无分阶级。 如果说家书抵万金,那情书则无价。 因为那里有真实的自己、忠诚的陪伴还有灵魂的对话。
《情书》读后感(九):在情书里,找到自己的模样
曾记得很多年以前,在某个论坛上一个贴子非常的火。
它的标题是:以你现在的专业,如果穿越回古代,你的专业能做什么?
其中有一位学信息学的网友给的回复,点赞数一路飚升:
其实信息学的同学如果穿越回去,可以做的事情还是有挺多的,可以养鸽子养大雁,主业信息学副业养殖业;
可以做包子做饼子捕鱼宰鱼,主业信息学副业做厨子;
可以当个跑腿的,要是有匹马就更好了;
再苦点的就去守烽火台点火点烟;
总之,不会饿死,也不会找不到专业不对口就是了。
虽是玩笑,却也说明,在从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多么不发达。就算写好了信,还得等上些时间,才能送达。
八百里加急并不是平常百姓能享受的特权,于是便也有了望眼欲穿,等待书信的美好。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先有了如电话、电报、传真等有线通讯传输,再到现在的电脑、手机的数字通讯传输,简单的表达情感的三字词,在手机上飞快地敲下,点击发送,对方收到信息,几乎不再需要等待。
关上房门,在灯下展开一页期待已久的情书,边读,内心边小鹿乱撞,这样的情景,早已变成了电影电视里的桥段。
如果你没有收到过纸质的情书,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翻开这本有着66份《情书》小册子,看看那些大名鼎鼎的名人,当他们如同普通人的你我,深陷爱里时,会写下什么吧。
直男的情书会这么写:
你的父亲是佐领,我的父亲只是护军;你是大学毕业,我只念了中学;你是娇小姐,而我是个粗人,我同你不般配。你要是嫁给我,就得牺牲这衣裳,起码你得能跟我过穷日子,天天吃窝头。你要想像个阔太太似的天天坐汽车,我给你做面包,那都不可能……我不能像外国人似的,在外面把老婆捧得老高,回家就一顿打……我不会欺负你,更不会打你,可我也不会像有些外国男人那样,给你提着小伞,让你挺神气地在前头走,我在后头伺候你。这位直男是谁呢?老舍
他心里这位,是胡絜青。
胡絜青当时在国内上大学,而老舍刚从国外留学回来,两人都是文化人,都接受过新式的思想文化教育,老舍尊重胡絜青的意愿,等她上完大学后,两个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算是在封建社会背景下比较圆满的一对恋人,虽然中间有个小插曲,但结局是美好的,两人一直相守到老。
那时候的信,需要漫长的等待才能握在手里,而相守,就是一辈子。
霸道总裁的情书会这么写:
我不爱你,一丁点也不,相反,我讨厌你——你明知道,只消一封信,就能让你的丈夫快乐,但你就是连六行潦草敷衍的字都不给他写。……我的女士,你一天到晚在干些什么呢?这位霸道总裁,是拿破仑。他一生中,也许有过很多女人,但他最爱的人,却只有一个,就是为她写下这封情书,在世界面前为她戴上王后桂冠的的约瑟芬。
但他毕竟是位霸权统治者,而儿女情长,注定不会是他的人生主线。虽然最后拿破仑还是因为约瑟芬不能为他生下继承人而选择了放弃这段爱情,可在爱人面前,这位不可一世的王,也曾被爱而折磨。
情窦初开的男生,他的情书会这么写:
我不敢问你叫什么名字,我怕一开口就暴露肤浅庸俗的本性,你的周围至少有500个脸上长满青春痘的男生像我一样想问你的名字,所以我更不敢问,我不想做500个中其中一个,我是一个有涵养的傻货。……你不知道我为什么不敢开口问你的名字,那是因为我的青春是个卑贱的故事,我只能想着你坐车的样子,把你的名字写成歌词。也许,你会在这样情窦初开的字句中,找到自己年轻时的心情。
表白的方式越来越多,也越为越简单。
在信息数字化的年代里,表达情感,也变成了数字代码,比如,520变成了我爱你,1314变成了一生一世。
有没有想过,把这些代码,再变成“纸短情长”的文字,让她/他,握在手里,再看千遍呢?
不会写?没关系,让这本《情书》,教你写情书。
《情书》读后感(十):爱要大声说出来
又到一年一度的“520”了。 你有向你的爱人表达爱意么?你有和心爱的人互送礼物么?爱意是需要相互表达,相互传递的。通过彼此的心意沟通,两颗心会靠得更近,两颗心会变得更暖。
现在的我们,也许会收到爱人的礼物,但很少会收到爱人的情书了。写信这种传统的方式似乎已经不再是我们表达爱意的首选。但是你还记得年少时收到情书时悸动么?
回首往昔,你有写过情书么?你有收到过情书么?收到爱人的情书时,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澎湃?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送上礼物之外,再加上一封情书,一定会让你的爱人感动不已。
《情书》收录了66位名人的情书,这66位人包括鲁迅、老舍、马克思、莎士比亚、爱因斯坦、居里夫……在爱情里,没有伟人,只有普通的人,一样的深情、一样的浪漫、一样地渴望爱与被爱。
一、“你在干嘛呢”
“你在干嘛呢?”是爱人之间沟通最常用的一句话。爱你,在乎你,就想道你在干嘛?就连一代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也十分想知道爱人干嘛?
“我不爱你,一丁点也不,相反我讨厌你—你这个淘气、笨拙的灰姑娘。你不给我写信,你不爱你的丈夫。明知道一封信就能让他快乐,但你就是连六行潦草敷衍的字都不给他写。我的女士,你一天到晚在干些什么呢?是什么重要的事,使你竟忙得抽不出时间给你忠实的爱人写封信?”在这封信里,不看出一代帝国缔造者拿破仑的雄伟霸气。他只是一个渴望爱人关注的男子。心爱的女人没有来信,他是如此的幽怨,不禁发出质疑,“你一天到晚在干些什么呢?”。忙到竟连敷衍写信的时间都没有。在爱情里,拿破仑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期待对方的关注。
一句“你在干嘛呢?”不要嫌烦,它是爱人的关注与重视。
图片来自网络二、千万次吻你
“亲爱的,也许你会带着微笑问我,为什么突然滔滔不绝。当我的心能紧贴着你那温暖而纯洁的心,那是我就会安静。此刻我没法吻你,所以这的求助文字来传达我的吻。给你和孩子们千万次吻”看完这段文字心都被融化了。这是马克思写给燕妮的信里的文字。这还是你印象中的马克思么?脑海中的马克思是一名斗士,一名革命者、一位智者、一位伟人。此刻的马克思只是一位深情的丈夫,平凡的爱人。
三、爱情的样子
“我躺在床上等待入睡,但整颗心都在你的身上,我时而欣喜若狂,时而悲痛欲绝。”
“除了你,绝没有另外一个人能够占据我这颗心,不可能,绝不可能!”
这是贝多芬写给爱人的情书,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时而开心,时而悲伤,这正是爱情的样子。
图片来自网络在爱情里,贝多芬不再是一名音乐家,只一个追求爱情的小伙子。
在这“520”特殊的节日里,爱就要大声说出来。66封名人的情书传递出浓浓的爱意,溢出浪漫的情怀。一份礼物、一封情书、将是给爱人最好的达。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