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了,狗狗!》读后感摘抄
《别闹了,狗狗!》是一本由[新西兰]珍妮·库珀/文 [新西兰]埃薇·肯普/图著作,明天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闹了,狗狗!》读后感(一):那只不一样的狗狗后来怎么样了呢
果然它就是不一样,它去了海滩,既不玩你仍我捡的游戏,也不会守着主人钓鱼,既不在河边划水玩,也帮主人不看守食物;它不会玩沙盘,不会玩还要把主人堆好的沙堡给破坏了。可是它会帮主人擦脚上的沙子,在车上接住主人掉下来的冰激凌。看到这里真让人忍俊不禁,它毕竟是可爱的,这让我想起有时候教训孩子时我笑场的场景。笑场不是因为看到孩子不知所措的表情,而是觉得自己居然也成为了自己小时候眼中的父母的样子,细品这样的笑场很酸涩。本以为我不会成为这样的,可生命就像轮回,总在你不经意间发现令自己呃然的变化。
先不说自己,我还是挺有点喜欢这只不一样的狗狗,有时候,我也能从它的小主人的角度去找到这只狗狗的可爱和特别,其实这感觉很让人欣慰。但是作为成年人也总是会从生活秩序的角度来看狗狗所有不一样的行为,那真的是一些不折不扣令人崩溃的作为呢。如果是家庭主妇,你怎么可能任一只不听话的狗狗在自己眼前被孩子独宠呢?即便自己建设的家庭秩序不够完美,但毕竟那是属于正常的秩序,可是狗狗的行为完全不顾这些,像个顽皮的孩子,也许正是因为它的顽皮,才让孩子看到一个孩子该有的样子,不仅不反感,甚至很向往,并常会因看到狗狗惹得大人崩溃无比时心中产生一瞬快感。
也许我把孩子想坏了。可是事实上我是看到了一些事实。孩子是有反抗意识的,从两岁左右开始说“不”就已经开始成长成与温顺听话相对立的另一个他,虽然他们自己有时候也会因把大人惹毛了而不安,在这不安与些许的快感交织在一起的情绪里,或许他们开正是此时始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应该是什么样的,想成为什么样的……
就像小主人对这只不一样的狗狗的界定,不一样,是因为它做不到向别人家的狗狗那样,也因为它不想成为那样,或者也努力过,但最终还是不能成为别人家狗狗的那样。但它是那么关注它的主人就连小主人吃冰激凌时掉落的细节,它都没有错过,这太像一个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不够好,设法去讨好大人,请求再次关注,是一样的状态,而小狗狗的举动却是那么讨巧,让人瞬间忘记一切不快,仅仅因为它的可爱而舒心一笑,这是太难得的舒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灵动时刻,甚至恰恰因此此刻,即使是大人也会完全忽略它平日的万般不靠谱。
《别闹了,狗狗!》读后感(二):不,它就应该这样
“在养狗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学会了很多东西。学会如何控制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学会了如何接受对待对方的情感,如何面对生命的无常和离别。”最近看了一个谈话类型的节目中一位牵犬师给出了如是总结。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虽然在生命个体理性感受的沉重思考之中,我们仍然在不经意间享受着时光流逝带来的似漫不经心快乐,其中最重要的是陪伴,是父母、妻儿、朋友、爱宠的陪伴,人总是在与生命接触的时候企图改变一些,来附和自己的状态与性格。当然牵犬师就是要这样的工作,在一方面让狗狗达到最好的竞技变现,一方面又不得不寻求训练的磨砺。
手里拿到的这本画册,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只能说我们可以赋予狗狗不一样的生活,但决定权是在主人那里。
在我看来如果选择养一只狗狗,我希望能看到它的性格,它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但我似乎也不能完全接受这样的状况出现。是的,书里狗狗的主人(小女孩)有着更阳光的心灵,她反馈给狗狗的状态,能让它成为更不一样的自己。这是一种缘分,是爱。
我们总在界定着不同的身份,匹配着、估量着、计算着。那对于真正的爱而言是污浊的行为,我又想到了电影《面纱》中那段真挚的告白:“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无知、庸俗、闲言碎语、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我知道智慧将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样像个傻瓜。我知道你仅仅为了一己之私跟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
在这段表白之下,很多言语都苍白失色,让人面红惭愧。也许这是愚蠢的冲动,但又是何等的勇气与幸运。
一生短暂,奋不顾身的时间也成为瞬间。暖心的画面固然会留下长流温情的记忆,但并没有更多真实感和铭刻感。都在交换着彼此的价值,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有时很意外,在画册书里得到很深刻的感受。童趣在我看来弥足珍贵,是最好的品质。而自己却与之渐行渐远。在接近触摸自己真实生活的阶段,总会有人告诉你,你在变得成熟,其实并不是,那只是世俗罢了。如果可以有这样一只狗狗出现,我很难会有这样天真的笔触来表达情感,情感在我流经的过往中变得复杂,即使是对待一只狗狗也很难做到。
很愉快投入进短暂的非我时间,但我欣赏个性,我也在追求个性的发展。你总会发现我们彼此会有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是与别人迥异的。只有我们感觉舒服,那样就足够了。
《别闹了,狗狗!》读后感(三):为何你总在惹麻烦?
“这个小狗真闹人呀,带它出去遛遛吧。”读到绘本《别闹了,狗狗》的开头,忍俊不禁,有多少次,也是被“熊孩子”闹得抓狂,决定带他出门,由他去广阔的空间释放多余的体力,以冀回家安生一阵。于孩子来说倒也正中下怀,目的达成!
然而,即便出门在外,“熊孩子”也不让父母省心,如同绘本中那只不走寻常路的狗:别的狗玩起“你扔我捡”,跟主人配合默契,“我”的狗狗有它自己的玩法——把罐子埋到沙子里;别的狗替主人看守钓到的鱼,“我”的狗狗径直叼走了最大的鱼;它还会毫不见外地吃“我”的食物、扎进浪里水花四溅、别出心裁地用“护城河”灌满沙做的城堡……“灾难”性的一幕幕惨遭外人嫌弃,对“熊孩子”的父母来说,被告状是家常便饭。在这个四处是条框的社会,不按常理出牌,往往会被贴上难堪的标签,让父母焦虑。
难道,为人父母不想站在孩子一边吗?相比擅长发现狗狗的优点、对它宠溺有加的绘本主人公,我们大抵做不到这样的坚定、淡然。一方面,在成人世界浸淫日久,自有一套处世枷锁在潜意识里作祟。解释、维护和颜面,不如拥有一个守规矩、不惹麻烦的孩子来得轻松愉快。另一方面,我们才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收拾首尾、全程陪伴、承受压力,已然令人身心俱疲。有时候,负面的情绪未必来自权衡和思考,而是劳累时的发泄和怨言。在绘本最后一页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归途的车上,“我”呼呼大睡,而狗狗就在边上忠实地守护。画面如此温馨,现实的翻版应当是,父母累得趴下,孩子依然活蹦乱跳吧。当是时,我们会因休息不好感到烦躁,但日后回想,这又何尝不是一幅温馨的画面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写给大人的绘本。它让我们重新思考孩子那些闹人的表现,反思自己的应对之道。所谓的陪伴孩子成长,不仅是见证他的进步,分享他的成功,更是与他并肩面对质疑,确立人生的方向。率真体贴值得爱,勇敢不羁也可爱,我们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何必指责孩子的天性!
为何孩子总在惹麻烦?身边年轻的父母谈起孩子都是一片怨言,有说男孩子精力无限总惹麻烦的,也有说女孩子野过男孩让人头疼的。真的是现在的孩子更难管束吗?恐怕是因为我们对孩子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有了更多的期许,也揽了更多的责任到自己身上,忽视了许多天然的乐趣。身边指手画脚的人多了,有了严酷的比较,难免影响心情。但至少,别让这些情绪去影响孩子,别草率地用“麻烦”去定义他们的探索和想象。不纵容他们无法无天,也要适度宽容他们制造的小麻烦——毕竟,不是他们总在惹麻烦,是我们怕麻烦。回头看看,爱笑爱闹的童年,是可珍藏一生的回忆。
——己亥年读《别闹了,狗狗》
《别闹了,狗狗!》读后感(四):绘本|为童心打开一扇窗
这是狗狗系列的第二本书。 《别闹了,狗狗》简述了主人与狗狗日常生活的温馨故事。故事中含有简单利落的蓝、黄、白、红线条,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故事讲述很简洁,两至三幅图,构建一个小故事。家长可以暂时故事某一片段,停下来和孩子一起追问思考。 比如,在沙滩上玩,叔叔的狗狗会乖乖地把扔出去的棍子物归原主,而“我”的狗狗则会刁起棍子,把它埋进沙子里。 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思考,狗狗的做法是否赞同?如果赞同,给出一个理由;或者不赞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带着这些问题,绘本阅读就会进入家长和孩子深入探探的新阶段。 当然,除了思辨之趣,这本书的形式之美,也不能忽略。 你洁白的水花荡漾在慵懒的沙滩上,淘气的狗狗找到目标后,撒腿就跑,身后留下一串串小浪花。只有那小小的鱼逃脱了被吃掉的命运。而后,沙滩上又依稀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湛蓝的天空愈发明亮。 绘本中动中有静,这种美感会让儿童自然代入故事场景中,给孩子创设心灵中的秩序感和安全感。一场洗礼后,所有的生活又趋于平静。 最后,除了思辨之美,形式之美,狗狗身上的心灵之美更值得提倡。 尽管很多人对狗狗的评价不友好,但丝毫没有影响狗狗在“我”心中的地位。他是那么的体贴温柔,善解人意,连“我”上的沙子都帮忙小心翼翼地擦掉。 这种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也是儿童开启写作的启蒙。淘气的狗狗原来也很“暖”。 总之,绘本这种融感性与理性的作品,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人生体验,带上自己的娃儿,一起去挖掘故事中的闪亮点,也是一种幸福。
《别闹了,狗狗!》读后感(五):从一只与众不同的狗身上看到......
每天晚上,都有一段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时间。这一天,我们阅读的是《别闹了,狗狗!》
这是一本和小动物有关的绘本,对,封面上的就是主角狗狗。这只狗狗在干什么呢?它正扒在一张桌子上,应该是一张餐桌,上面有盘香肠,还有一盘切片的面片。它从摆满香肠的盘中咬走一根香肠,瞧它的眼神,竟然还恋恋不舍的盯着盘中的剩余香肠。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只狗狗还是挺调皮的呢,怪不得作者取名为别闹了。快快翻开看看关于这只狗狗的故事吧。
这只狗狗有点闹,有人建议带着出去溜溜,于是狗狗来到了海滩。这个故事发生在海边哟,看看到底会发生哪些事情?
看到叔叔家的狗在玩你扔我捡的游戏。这应该是正常狗狗玩的,那么这只狗狗会跟着玩这个吗?翻页一看,啊,这是什么?狗屁屁,咋回事呢?原来狗狗把棍子埋沙子里了。这是另一种玩法,挺个性的。
看到爷爷的狗在守着水桶里的鱼,干得不错呢。我的狗狗会看护吗?翻页一看,啊,怎么跑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狗狗把最大的鱼给叼跑了。天呢,这简直是太不走寻常路了。
看到有狗在岸边划水,这样玩也不错。我的狗狗也可以这样玩吗?翻到下一页,怎么全是水花?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狗狗扎进大浪里,然后出来抖抖水,甩的到处都是水。天哪,周围的全被遭秧了。
我的狗狗和每一只狗所干的事情都不一样,别人都觉得它有点闹,它与其他狗狗与众不同,不过这就是我的狗狗。
《别闹了,狗狗!》作者是新西兰的珍妮库珀。可以看出作者的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作者采用了对比法,用每一只狗所做的事情,与故事里我的狗所做的事情,进行比较。而我的狗,在别人的眼中,确实有点闹。它总是有自己的想法,非常独特。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个体。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允许每一个个体,与其他个体有着共性,也要允许每一个个体,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故事里的狗狗,就如同我们人类一样。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一只狗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混入人群中,却又有快速把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出来。我的狗狗,可以混入其他狗中,但是它又总能快速把自己与其他狗区分出来。
《别闹了,狗狗!》插图由新西兰的埃薇肯普绘制。从绘本的插图中,不难看出,绘者给了这个故事另一种生命,让这只狗狗活灵活现。比如抖毛的时候,那个机灵样。比如埋棍时中跷起的屁屁 ,调皮的可爱。比如叼起鱼跑,那个堪比闪电的速度,一边跑,还眼睛向后望去等等。正是在不断的翻页中,让我们看到这只与众不同的狗狗,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欢乐,也让我们体会到与众不同的体验。
我们要学会接纳。我们要学会接纳所有与众不同。我们自己本身与其他人都有着不同,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吃饭的口味,所以在对待任何事情上,我们都要与孩子一起,先学会接纳。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也要学会接纳,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接纳孩子的独特性。对于孩子来说,也要学会接纳,当孩子融入集体时,会有许许多多的孩子,他们像五彩缤纷的花一样,每一个都与众不同。既然大家走到一起,来到同一个集体,就要学会接纳他人,融入集体。
小小绘本,小小的狗狗,让我们理解个体与整体,理解共性与个性,学会接纳和融入。小小绘本,小小的狗狗,让我们收获快乐和道理。
《别闹了,狗狗!》读后感(六):这样的狗狗挺好的!
《别闹了,狗狗》和《我的狗狗不一般》 同属一个系列,在《我的狗狗不一般》里,我看到了书里的我的狗狗的不完美,别人的狗会各种本领,但是我的狗狗看起来好像智力平平,情商也不太高。在《别闹了,狗狗!》里,很顺其自然地看到了这只狗狗不如别人的狗狗的地方。
看看这书里的狗,不由地就会联想到人类社会里的孩子。每个父母看孩子,总是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孩子的地方。那些学霸为什么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就连《别闹了,狗狗!》也写得这么现实。
叔叔家的狗会把叔叔扔出去的棍子叼回来;爷爷的狗会在我们钓鱼时静静地守着钓到的鱼;有一只狗狗毛发柔顺光亮,它会在岸边划水玩;邻居家的狗会看守食物,如果有陌生人靠近,它就会发出低吠以示警告;还有只斑点狗会咬着飞盘高兴地跳;为什么别人的狗都看起来这么顺眼,懂事、能干?可是再来看看我的狗狗,相形见绌,它只会叼起棍子把它埋到沙子里,它不仅不会守着鱼,还会叼着最大的鱼跑掉,一定是把鱼偷吃掉了,而且它毛发乱得很,还一头扎进大浪里,抖抖毛甩得到处都是水,……和每一只狗做比较,“狗比狗,真是气死人”,感觉着我的狗狗一无是处。
不过,峰回路转。不要总盯着我的狗狗的缺点数落了。虽然它是那么地闹,被大家称为“讨厌鬼”,但是只有我知道,它是乐于助人又体贴的。看到后面那几幕,心都融化了,丝毫不再计较它的调皮捣乱了。它会帮主人擦掉脚上的沙子,会接住主人快要滴到座椅上的冰淇淋,会在主人睡着时安静地守护着。这一切证明它不是大家眼中的“讨厌鬼”,而是一只真正的“暖狗”。
狗狗到底是什么样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可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可以是别人家狗狗的样子,又何尝不可以是我的狗狗这样子的呢? 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狗狗的短处去跟别的狗狗的长处比,也要多看看自己狗狗的长处。对待孩子也是这样,不要总是盯着他们的短处看,就像我爸说的那样,有的人书读不好,但是不代表一无是处,有的人书没读好,但是将来可能也会过得很好,因为他在别的方面有能耐,一样有前途。
好吧,看在这份上,我们也要多想想自己狗狗或自己孩子的优点。这让我想到了一件真实的事,两个大学教授家庭,有一家的孩子很有出息,都在国外发展,但是鲜少回家来陪老教授夫妻;而另一家的孩子很普通,是出租车司机,但是和父母在一个城市,时不时可以回家看看老父母,老父母身体不舒服时,儿子也能一个电话就过来送老人去检查身体,相比前一家,这一家其乐融融,虽然在别人看来,他家的儿子没什么出息。但是结局恰恰出乎意料,前一家孩子很有出息的那家,两个老人一年到头也见不到自己的子孙,抑郁到自杀了;而后者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虽然也有艰辛,但是至少一家人能时常见面,老人家也很知足。从这个故事里,对比《别闹了,狗狗!》里的我的狗狗,我觉得这样的狗狗就很好了,它是主人眼中贴心懂事的狗狗,是让主人满意的狗狗。
《别闹了,狗狗!》读后感(七):虽然大家都不喜欢, 但是我喜欢就好了
它不完美,但我喜欢。
它也许不完美,它在家里四处捣乱, 家里人都觉得它闹腾, 于是我们一起出门去海边玩儿。 这里的狗狗很多。
我的狗狗在家里讨人嫌, 在海边可以撒欢让它玩儿了。 但是在这里怎么狗狗还是招人嫌呢。
叔叔的狗狗会玩儿“你扔我捡”, 它完成的很好, 叔叔把棍子扔出去, 它一会儿就捡回来了。
但是我的狗狗就喜欢叼着棍子埋在沙子里。 它有它自己的想法。
爷爷的狗狗静静的我在水通便,收着我们钓到的鱼。
但是我的狗狗太不寻常了, 它叼起最大的鱼就一溜烟地跑了。
还有一只毛发柔顺的狗狗在岸边划水,
但是我的狗狗就是喜欢一个猛子扎进水里,然后一个大浪过来了。 它甩甩身上是水。
邻居家的狗狗也很棒, 它守着食物,一旦有陌生人接近,它就恨恨的发出警告。
我的狗狗也饿了,它偷偷的趴在桌子边上,自己吃了个饱。
一只斑点狗咬着飞盘飞快地跑,它高高的跳起来,约过沙堡。
而我的狗狗玩儿的太高兴了, 它冲向沙堡,一泡尿灌满了“护城河”。
哎, 来到海滩大家还是说“这个小狗真是个讨厌鬼呀。”
可是我的狗狗才不是什么讨厌鬼,它也是个乐于助人的狗狗,它还会帮我把脚上的沙子擦掉。
坐在车上的时候,它还可以接住快要滴到座椅上的冰激凌。
在我困得睁不开眼的时候,它安静的守着我。
我的狗狗才不是讨厌鬼呢, 它这才是狗狗应该有的样子。
这是一个另类狗狗的故事, 它跟别人家的狗狗都不一样, 可是我仍然喜欢她。
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人们墨守成规的那些个规定们。 你应该这样, 你应该那样, 你只有这样才是对的。
你应该到了年纪就结婚,
你应该结了婚就尽早要孩子
你应该找一个别人看着体面的工作,
你应该这样, 你应该那样,
在众多的条条框框里, 我们无法分辨他们的应该是否是对的, 其实这么说的人也是只知道,这种应该是因为大家都这样。 大家都是一毕业就找了个工作, 到了20多岁就结婚, 结完婚之后就马上准备着孕育下一代的打算。 因为如果你不是这样的话, 你就会被看成是一个异类。
前几天有个豆瓣的网友在网页上说, 大学的时候读书多, 人们会觉得你是优秀的人, 而到了社会上, 如果你还是读书特别多, 可能你就成了个异类了。
只是很多人其实还是在默默的看书, 有时候会发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 他们没有捧个手机看个没完, 是因为他们喜欢做一件事儿, 也没有在意其他人怎么看。 后来和朋友聊起来这件事儿,其实这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儿, 不会因为其他人不是这样就不继续坚持下去的。 也有朋友跟我谈起过, 为什么不读电子书呢, 读起来很方便, 可以随时记笔记,划重点, 也可以走到哪就拿到哪里。 还轻便易携。只不过后来我还是没有接受这样的想法, 仍然坚持看纸书, 因为纸书对于我来说有纸张的质感, 有书的重量, 才能真实的感觉自己是在读书。
人们看待一个问题或者一个现象的时候多半是大家都是这样的, 怎么就你不一样呢? 如果大家都觉得你很不一样, 也不要太在意, 因为自己觉得舒坦就好了。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好或者不好, 只要是适合自己就好了。
《别闹了,狗狗!》读后感(八):那只独一无二的狗狗
之前有看过它的另一个版本《我的狗狗不一般》,个人感觉给小朋友看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对这本也是挺期待的。
这本就换了一个故事场景了,但狗狗还是这些狗狗。说的是在沙滩上,狗狗们都释放出自己的天性,我的狗狗别具一格的故事。以对比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忍俊不禁幽默的小故事。
这本绘本是由[新西兰]珍妮·库珀写的,肯定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图画是由她的小伙伴 [新西兰]埃薇·肯普画的,从百度上并没有发现关于作者的其他信息,作者们的出版在我国好像目前就只有《我的狗狗不一般》和《别闹了,狗狗!》这两本书,文笔诙谐、搞笑,图画生动可爱,具有别样的特点,整本绘本看起来特别轻松。
无论是《我的狗狗不一般》或《别闹了,狗狗!》这两本绘本都述说着同一个问题,活在别人的评判之下。
有看到文章,里面有说一个故事
一位很有名望的画家画了一幅相当漂亮的画,放在街上并在画旁附言:“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处,请在画上做上记号。”结果画面上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又过了数日,这位画家又画了同样一幅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附言和上次有所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认为最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次取回画时,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于是,画家明白,任何人对同一东西都有不同看法,美也如此,丑也亦然。以上小故事来源
大多数人都和过去的我一样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太在意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把自己活的得太累,活的太辛苦。但处在的情况不同,有很多种因素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另辟蹊径,走出自己的风格。可以去模仿,去尝试,去了解,但是这些都是借鉴,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时代思想都开放了,女为悦已者容,穿着漂亮的衣服画着漂亮的妆的女子大有人在。但是一旦结婚,有很多不一样的眼光还在,应该说一直都在,只是在角落悄悄的待时而动 。
别人的眼光重要吗?
在一些无伤大雅的时候,他们只是微风,扰乱不了你的脚步。但是在一些争议较大的时候,别人的眼光就变成了刀,变成了针,变成了午夜凶铃。或许有人会觉得流言蜚语有这么重要吗?不去听就好了,但三人成虎,众议成林,解决的办法就是应用法律的武器。你柔弱的时候他们就强大,何不把自己变得强大,在适当的时候反击回去,变成一个强大自己。
在绘本中,狗狗的处境就可能是小姑娘的处境,幸亏狗狗有着爱它的主人,而小姑娘也有着她的小伙伴,她们不孤单。
人活着真的太难了,懦弱是不懂得反击,反击了是心太硬太狠毒,换位思考是圣母,真圣母了说他们傻,活得傻了受人欺负;
评价别人太懒,你说他们有其他原因;呵护抑郁时,你说他们心底太脆弱;夸赞女生潇洒时,你说女生这样没人喜欢;捐赠物资时,被批评假好心蹭热度……
我太难了!聚会多说话是抢风头,不说话是冷场,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时是怪物,在乎别人的看法是没有主见!交朋友是想借钱,不交朋友是不合群!
你来吧,我抑郁了,给你框框底下可以评论的。
我不会看,适度放松一下吧。
《别闹了,狗狗!》读后感(九):《别闹了!狗狗》:释放天性,但不能失了教养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只不守规矩的狗狗,它不仅顽皮、乱跑、疯玩,还偷吃、搞破坏。看得我都想大喊一声:“别闹了!狗狗。”它太顽皮了,顽皮的让人觉得头疼,一如我四周岁的儿子,毫不压制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不影响到他人的情况下肆意妄为。 这本书用一个很“闹人”的狗狗作为主角,向我们展示了被压制了天性的狗狗和释放天性的狗狗的行为区别。虽然主角作为一只“闹人”的狗狗,但我们从它这种“闹人”的行为中,依然感受到它内心单纯的快乐和轻松。相对而言,那些规矩的,遵循“狗狗该有的样子”的狗狗,想吃不能吃,想玩不能玩,想跑不能跑,看起来规矩懂事,这种压抑自己心里真实感受的行为,不仅它们自己心里苦,也让读者们对它们的“懂事”和“规矩”有些心疼。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可谓是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论自己的方法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也不论是否真的对孩子好,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学许多超过他们这个年龄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东西。就像书中那些“规矩的乖狗狗”,它们学了许多规矩,做什么事都规规矩矩的,变得如同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机器,在规矩的教育下,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我们当然应当在外人面前保持应有的姿态和良好的修养,但却没必要过分的去压制人的天性,顺其自然,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长方式。什么是顺其自然,百度汉语的解释是,“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每次我跟别人说到教育孩子要顺其自然,那些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们就会用“放任不管”来替换掉我的话,觉得家长就应当掌控孩子的一切,孩子一旦脱离掌控,就会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离经叛道,仿佛孩子就不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如同“顺其自然”会被这些家长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放任不管”一般,“释放天性”通常也会被熊孩子的家长当成熊孩子没有教养的借口。“他还是个孩子啊”,被作为一直以来为熊孩子开脱罪行的的借口,同时还是对被熊孩子伤害的人的道德绑架。难道作为一个孩子,就有权利去胡作非为? 在我看来,所有的熊孩子都是因为没有教养,“他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难道大人也不懂?明显是因为大人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家教以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才导致了原本心灵像一张白纸般的孩子变得黑暗和扭曲。 本书虽然是一本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但里面的内容其实更适合大人去读。“闹人”的狗狗在真正的理解它的主人的照顾下释放自己的天性,主人没有纵容它变成一个熊孩子,它亦心地善良、温柔体贴,且这些“闹人”的行为并未给他人造成伤害。释放天性不是没有教养,就如同人肚子饿了就要吃东西,这就是天性,如果强行不给吃,那么任谁也会心生不悦,甚至起了报复的心思。但吃也并非非要去抢别人的食物,这就是个教养的问题了。
《别闹了,狗狗!》读后感(十):狗狗,只要我知道你的好就好
《别闹了,狗狗》是《我的狗狗不一般》的续集作品,是奥克兰教育顾问珍妮·库珀创作,艾薇·肯普作画的一只狗狗的故事。
故事中的语言都是通过一个小女孩,狗狗小主人的口吻传达,仿佛是一个每天的日记本,小女孩在记录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一些关于陪伴自己的狗狗的故事,并在故事中为自己的狗狗辩护,不仅仅是看到狗狗不好的地方,也看到了自己狗狗的优点。语言是简单的陈述,却让人充分的感到孩子的真诚、美好,以及一丝丝带着孩童的小倔强。我可以说我的孩子不好,但是其他人都不许,因为在我眼中,它是最好的。或许你们无法理解或者看到它的美好,但也不许片面的否定它。或许在你们眼里它不乖,太闹人了,甚至是无法合群,但是我的狗狗,我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他人的看法并不重要,只要我自己知道,它会帮我擦脚、帮我接住冰淇淋、安静的守着我,这些我想要的东西都是其他狗狗无法给我,或者他人所不懂的。
小女孩简单的话语中,教我们的不仅仅是狗狗的日常故事,也是简单的人生哲理,而教育顾问珍妮·库珀就运用她的专业知识,和孩子沟通交流中的简单语言,用故事的方式向我们表达了出来,简单而又真实。孩子如何对待自己的狗狗,其实也是在告诉家长,要如何的对待我。
书中的绘图,就像是一张张宣传画,简单明了,海上的波纹、甩出的水滴,也只是简单的一笔,有些像剪纸,但比剪纸柔和;明明是宣传画的感觉,却又带着没有转折的连续。这大概就是艾薇·肯普在纺织品上作画所养成的特色吧。
书中没有出现任何的人的图像,通篇都是狗狗们在海边的玩耍,唯有形形色色的狗狗在眼前展现,在第一页的大合照中,它们各具形态。
海里游泳,端坐远观,追逐啤酒,还有两个貌似在赛跑,他们的种类也是各有不同,而故事的主人公,一条不乖的小狗背对着我们,貌似一个不合群的宝宝,傻傻的看着。不同人养的狗狗有不同的形态,慵懒、严肃、优雅、活泼,在他们主人的眼中,自己的狗狗是正常的,美好的,那么在我眼中,被其他人所讨厌的狗狗,也是最乖的,最好的。
这就是一个小的幼儿园,幼儿园中的宝宝每个都是不一样的个性,每一个宝宝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他们因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表现,因不同的喜好或许成群结队,或许形单影只,但同样的,他们都是可爱的,纯真的。他们每一个都值得,也应该被我们珍惜爱护。而宝宝在乎的也不是所有人的喜欢,他只需要自己家人的认可就好,家人的认可才是他快乐的源泉。
别闹了,狗狗,这一名字,在阅读全书之后,再来看就像是一句反讽,狗狗并不闹,在小女孩的眼中,狗狗是最乖,最听话的,其他人不理解你,小主人理解你,其他人说你的“闹”,你不需要在乎,只要我知道你的好就好。别闹了,是别人对你的偏见,是他人的眼光,在我的眼中,你的“闹”正是我最需要的东西。
故事教育了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与众不同,也教导了孩子,面对不同的人事物,我们不能片面的否决它,而是通过观察了解他对你的好,就像爸爸妈妈骂你的同时,也在到处的带你玩耍、吃好吃的、给你买好玩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