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西里史》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西西里史》的读后感大全

2022-04-13 03:31: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西里史》的读后感大全

  《西西里史》是一本由(英)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John Julius Norwi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3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西里史》精选点评:

  ●西西里的历史确实太眼花缭乱了。简略,不过把这么复杂的东西理出头绪来,清清楚楚,也很有帮助了

  ●此前了解颇少,仅为略懂所阅

  ●可以视为欧洲南部历史综述。

  ●特定视角下的专题史 总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译林青鸟羽翼渐丰啊

  ●简明又清晰的书写!书写的很好,可是古代史读着真的是相当没意思。因为地理位置,西西里注定成为各种力量互相倾轧的战场。而没有成为独立王国,加剧了种种战争的频率。于是古代史就是走马灯一般的破坏过程,所以西西里就成为了悲伤的西西里!而现代,西西里最让人感兴趣的,一定是黑手党!所以,没时间的读者直接读最后一章好啦。P.S.1.悲伤的西西里没有文明,只有战争。2.想看一下记录地方税收,以反映劳苦大众古代欧洲生活的书籍。

  ●话说前年决定去西西里的时候,中文资料还真几乎没有,就像我在那里没有碰见几个中国人一样... 花重金买了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在飞机上阅读,在旅途中阅读... 精巧的结构在不长的篇幅中将“史上被各种人类征服36次的Sicilia”的历史快速撸了一遍,陪伴我在叙拉古Siracusa 面海的二楼阳台想象2500年前,远处海平面上冒出来的希腊城邦海上霸主“雅典”的一排排浆帆船... 陪伴我在巴勒莫Palermo 用脚丈量这座留下了数不清的各种元素痕迹Mix 的“破烂建筑堆积场”… 陆大鹏 是我喜欢的译者,喜欢他文风的严谨、干练、措辞尊重原著,并恰到好处的文学性,读来完全不枯燥!听说他翻译了这本书,马上找来读一读,果然一如既往的亮眼,优秀的翻译绝对可以令原著锦上添花呢!

  ●弗雷德里希二世,斐迪南一世和他的老婆玛利亚卡罗琳娜

  ●还不错,和罗马一个风格,比较简略,但是可读性很强。

  《西西里史》读后感(一):统治西西里的历代王朝谱系图

  西西里的朝代更迭特别复杂,我自己做了个谱系图。诺曼王朝/欧特维尔王朝、霍亨施陶芬王朝、安茹王朝、巴塞罗那王朝、特拉斯特马拉王朝、哈布斯堡王朝、萨伏依王朝、波旁王朝等等,都统治过西西里。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TBchguibMDhVWPsT39ndQ

  提取码:szx5

  如果有错,欢迎大家提出

  《西西里史》读后感(二):热情的好译者+优秀的历史书

  内容贯穿西西里全史。在编年史的平面上,展开了天马行空的引论——无论是上古神话还是现代生活。

  假如你是历史入门者或者是欧洲文化的好奇者,那么:

  想了解欧洲历史、想了解地中海历史、或者是西西里的历史,这本书对你来说是超值的。不必问来问去,直接买就是了。

  如果你是布罗代尔的粉丝,地中海历史大神,甚至对16世纪末西西里出口了多少丝绸都了然于心,那么这本书就更适合你看了。当你看到现代的英国子爵被西西里侯爵怼的那章,肯定会开怀大笑。

  总之,这部书写得比《幽灵帝国拜占庭》更有意思,书中也可以解答你的许多疑惑和有趣的历史故事。

  :罗杰二世那段里的银盘地图应该是被偷了,但石质副刻版还在,貌似保留至今。

  大鹏前面画的那些王室家谱图太逗了,真的难为你了。

  《西西里史》读后感(三):西西里的传说

  

  《西西里史》读后感(四):简明通俗、脉络清晰的西西里史

  本书是一部通俗简洁、脉络清晰的西西里发展史,英国作者约翰·诺里奇(John Norwich)以说故事的形式,用简明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系统而完整地讲述了西西里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由于西西里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以地中海为世界中心的时代,作为欧亚非三大洲的跳板,西西里注定不会平静,一直是周围众多强国觊觎、争夺以及杀伐之地。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日耳曼人、诺曼人、西班牙人和法兰克人等曾先后殖民、侵占或统治西西里。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西西里曾是雅典与斯巴达的竞技场。在罗马时代,罗马与迦太基曾在西西里反复争夺。在攻打支持迦太基的叙拉古时,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误杀。最终,西西里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此外,屋大维也曾涉足西西里,在陶尔米纳战争中战败。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占据了西西里。公元11世纪,诺曼人成为西西里的主人,建立了西西里王国。这是西西里历史生唯一一次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也是西西里的鼎盛时期。后来,西西里又依次落入霍亨施陶芬、安茹、西班牙、哈布斯堡及萨伏依等王朝手中,甚至一度出现了“两西西里王国”时代。

  西西里最引人关注的可能是黑手党。作者对西西里在历史上的遭遇,对社会结构和风俗的描述,对西西里人性格的形成,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在历史上,西西里一直追求独立自主的地位,但一直都没有实现,这对西西里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西西里人独特的性格,他们蔑视政府的权威,以自己的方式维护社会的形态,以及自己的生存方式。这也就是黑手党产生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此外,作者也介绍了西西里东南角三个令人神往的巴洛克风格的城镇,即最美丽的、最令人心旷神怡的城市诺托、拉古萨和莫迪卡。每个城市都具有最壮观的宗教建筑与延伸至大教堂的恢宏壮丽的阶梯。其中,拉古萨和莫迪卡城中耸立于庞大阶梯顶端的圣乔治大教堂可算作最伟大的建筑杰作。西西里还有欧洲最大、最活跃的埃特纳火山。如此等等,这一切合起来也算是一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这些历史遗迹的特点、风格和艺术价值。看过本书后,恐怕读者也会对西西里的历史遗迹、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充满向往。

  ********************************************************************* 32页,“自己于公元前310年……一万四千万人的舰队”,多了一个“万”字。 36页,“一万三千万人被卖,又有一万四千万人……”,多了两个“万”字。 262页,“玛丽亚·卡洛琳娜和弗朗茨一世通信极少”,283页的注①应放在这里,说明此前出现的“弗朗茨二世”为什么现在改称“弗朗茨一世”。

  《西西里史》读后感(五):译者序

  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勋爵的出身颇为传奇,家庭背景富贵且有浓郁的文学气息。他的父亲达夫·库珀是著名的外交官、政治家和作家,对二战期间维持步履艰难的英法关系有突出贡献,是丘吉尔的主要支持者和密友,并且笔耕不辍,今天英国有一项非虚构写作的大奖就是以他的名义设立的,称为“达夫·库珀奖”;诺里奇的母亲戴安娜·曼纳斯是倾国倾城的名媛,曾是英国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圈子(大多数成员死于一战)的成员,后来写了三卷本回忆录,描述20世纪上流社会的生活;诺里奇的两个女儿都是著名作家,女婿之一则是声名显赫的二战军事史专家安东尼·比弗爵士。这是个有趣的家庭,在历史行程中扮演过自己的角色,也亲自提笔书写历史。

  从今天的角度看,诺里奇算是英国老一辈的作家和历史学家,笔法雍容而老派,常有爱德华·吉本的恢弘气度。他的作品是写给大众的,而不是面向专家,所以注重叙事和文采。他的多部通俗历史作品与地中海世界有关,值得推荐。《地中海史》(TheMiddleSea:AHistoryoftheMediterranean)是一部不错的通史,以叙述为主,把地中海周边主要文明的大致脉络梳理了一遍,从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帝国、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帝国到拿破仑远征埃及等都有涉及。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极其复杂,可讲的东西太多,这本书算是构建了一个比较明晰的脉络,不奢望面面俱到。对地中海历史已经很熟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浅,但对于不是那么熟悉的朋友,这本书能够帮助搭建一个不错的知识框架。

  诺里奇的三卷本《拜占庭史》是一部名著,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品牌会陆续推出中文版。拜占庭帝国延续上千年,对地中海东部(黎凡特)的影响力极其深远。这三卷浩浩汤汤的大书详细讲述了拜占庭历史,有战争、国际政治,也有宫廷秘闻和贩夫走卒的市井生活。这三卷给人最大的感触是,诺里奇这个英国人实在是太爱拜占庭,太爱黎凡特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拜占庭史》的写法仍然是吉本风格的传统叙述史,这也是英国人最拿手的一种风格,而不是现代的“科学”写法。当然不是说他写的不科学。从一丝不苟的脚注和资料来源(往往来自希腊文古书)来看,诺里奇的研究功夫是非常靠谱的。

  拜占庭是地中海史上的一大重要势力,诺里奇还为另外两大地中海势力作了传:《威尼斯史》和《南方诺曼人》。威尼斯共和国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中国读者近几年通过罗杰•克劳利的《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对它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不过《财富之城》主要是军事史,讲的是威尼斯的崛起、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消灭拜占庭,西方十字军与威尼斯瓜分地中海东部世界)、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和威尼斯与奥斯曼战争。克劳利描写的是威尼斯历史的若干剖面,而诺里奇的《威尼斯史》是一部面面俱到的史书,对这个曾经的海洋霸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探讨,一直讲到威尼斯共和国在拿破仑的淫威下灭亡。因为极其详尽,《威尼斯史》篇幅很大,略显笨重,这大概是它唯一的缺点。但对于喜爱诺里奇优美文笔的人来说,篇幅越长,享受就越多!听说译林出版社将推出《威尼斯史》中文版。

  中国大众对西西里岛的主要印象可能是黑手党、明媚阳光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性感的莫尼卡•贝鲁奇。诺里奇则告诉我们,西西里是欧洲和非洲之间的踏脚石、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大门。数千年来,腓尼基人和希腊人、迦太基人和罗马人、哥特人和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和诺曼人、德意志人、西班牙人和法兰西人,曾入侵和争夺西西里。朱塞佩•兰佩杜萨的小说《豹》(要体会欧洲贵族在近代的衰落,这可是必读书!)里的老亲王说:“起码25个世纪以来,我们肩上压着灿烂的文明,但却是个大杂烩,都是外来货,没有一点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没有一点是我们定的调子。我们是白种人,跟您谢瓦莱一样,跟英国女王一样,然而2500年以来,我们这儿一直是殖民地。”诺里奇有句点评特别妙:“时至今日,在它那旖旎的风光、肥沃的田地和永远风和日丽的气候之下,四处仍然萦绕着某种黑暗的、令人不安的气质,某种潜在的忧伤……这忧伤,是源自漫长而悲伤的阅历,源自丧失的机会和未曾实现的允诺的忧伤。或许,是一位经历过太多次背叛,已经不再适合恋爱或婚姻的美女的忧伤。”译林出版社将推出《西西里史》中文版,如果想了解西西里这位“美女”的忧伤,不妨读读这本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