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幻影书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幻影书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08 01:04: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幻影书的读后感大全

  《幻影书》是一本由[美] 保罗·奥斯特著作,理想国丨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页数:2018-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幻影书》精选点评:

  ●差点就沦为故事会了

  ●以为是个《海边的曼彻斯特》的赎罪故事,却又冒出《刀锋》中的寻求价值;以为是《斯通纳》般的平凡,却发现其人生充满奇迹。与其叫幻影书,不如改名叫电影书,编剧书更加贴切。通篇都是简短的抖激灵,碎碎念的牢骚与念叨,再加上爱情来得太突然,不是做爱就是死。

  ●嗯……就像听到了一首歌对应上无以名状的情绪

  ●忽略掉一些略烂俗刻奇的情节和作天作地古龙式人物设定后,从第八章起这本书演变出了一种摄人的加速度;在严谨的(而非极刻意的)巧合设定的映衬下,关于毁灭的不祥之兆没有招致我的过多反感,倒是让我对奥斯特笔下的宿命感产生了共鸣;谈论电影的部分信手拈来,谈不上深刻但也算摇曳多姿;最后,这是一本关于真实、体验与毁灭的通俗小说,到最后我确实看哭了。

  ●昨晚看完的,各种呼应,结局令人意外,越往后看越好看的一本书。

  ●值得读多遍

  ●世界就是个每天都要更新的幻影。 如果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但没有人听到它倒下,那么它到底算不算发出了声响呢?如果有人拍了一部电影但没有人看过,那么这部电影算不算存在呢。 虽然确实不赖,但我这里实在打不出9.0的分,精彩部分可能只有其中100页,其他部分实在絮叨,欣赏无能。

  ●保罗·奥斯特的奇遇

  ●豆瓣No.300

  ●万花筒一般 芜杂的细节 但我喜欢的只有那个骨架 幻想来实现自我救赎

  《幻影书》读后感(一):读后感

  第一次读陌生作家的书,往往感到缺乏头绪,不得其门而入,不懂他的喜好,他偏爱使用的语言,他着迷的故事,谈话的主题。像在下雨天闯进路过的花园,讪笑着借主人的屋檐歇脚,彼此说两句不咸不淡的客套,冷场是绝大部分的主调。

  第二本、第三本就亲切多了,顶着噼里啪啦的雨点熟门熟路在门廊下坐倒,脱下靴子倒出泥水,还能从主人家接过一杯热腾腾的饮料。《幻影书》就给我这样的感觉。

  其实早就遇到过,大学的图书馆,从书架上不止一次拿起又放下,薄薄的一册看来十分好读,那时候不知道保罗奥斯特是谁,翻开(按情理推测应该翻开看过)几页不感兴趣,最终没有借阅。

  这回看得很快。比《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快很多,兴致勃勃在读,没有往常看严肃文学时经常涌出的“我需要休息一下”的感受。

  不清楚是对保罗·奥斯特的叙事口吻变得稍微有些熟悉,还是这本书更贴合我现在的生活,仿佛找到了共鸣的切口,一切都显得流畅自然。

  我说不出的喜爱这个故事,好像看到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被出于赎罪的心决意隐藏,世间只有你一个人误打误撞得悉真相。你守着耸人听闻的秘密,一位半途失陷的天才的人生,直到死后才吐露这个无人知晓的故事。

  无从查证的真相,失落的艺术和心血,时间的齿轮碾磨过躯壳,只要稍微想一想,影射到现实里有一位作家差点默默无闻,世人将没有幸运知道他的存在,阅读到他的作品,不能不感到迟滞的震怖。

  有些人终其一生寂寂无名,这是仅属于他们自个儿的不幸。还有一些人,如果我们不能知道他的名字,不能知道他的故事,无论是他写下的还是他经历的故事,那是我们的不幸。

  《幻影书》读后感(二):活着的死人与死了的活人

  幻影书

  保罗奥斯特

  讨论死亡的故事。

  由内心的冲突而带出故事的发展,这是这本小说吸引我的手法。境由心生的通俗演绎。这些冲突的源头是遭遇死亡,迎头被死亡打蒙了,醒不来,醒来也成了另外一个人。

  介绍都说海克特是故事的主角,可我认为齐默才应该是主角,海克特是他妻儿罹难后他借以活过来的拐杖,书中关于海克特电影的剖析还是我对于死亡和人生的思考。整部小说中我的故事是完整的、清晰的。

  但海克特的故事尽管一再地强调真实可靠有依据,还是离奇巧合得犹如幻影,不管是最初的逃走还是最后的将所有电影胶片付之一炬的遗嘱都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对于从前的世界他隐身了,但在另外的世界复活了,有妻子有家庭还喜欢拍电影,为何还如此耿耿于怀不是自己犯下的罪行。

  更不能理解的是到最后变成了海克特妻子主导的要将海克特生活的所有遗迹全都消灭,如果说海克特是带着赎罪的心理,认为惟有在人世间的消失才能替代他所犯下的罪行,他没有勇气主动选择死亡,那他就选择把为自己判罪后的几十年一笔勾销,这种心理还能理解的话,他妻子要抹去他一切痕迹的举动只能用疯狂来理解。

  齐默是讲述人,所以他面对家人的死亡相对要符合常理一些,转移注意力,研究海克特的默片,随后翻译著作。当阿尔玛触动了他的内心时,他几乎就要走出困境了。但与海克特相关的一切都是离奇的,阿尔玛居然自杀了。

  尽管巧合是小说必不可少的元素,巧合让故事变得更有转折性,但巧合往往容易成为小说的瑕疵。

  喜欢本书关于电影的那些剖析,这让本书脱离了通俗小说的范畴,如果抽取那一部分,这可能就沦为一部好看但没有灵魂的畅销书。

  《幻影书》读后感(三):进不去的幻影

  

看完真的像是看了一场梦一样,他最终走了出来。与《4321》一对比,仿佛不是一个作家写的,但是又能感觉到相似的故事思维游走于人物的灵魂之中、故事的灵魂之中。

续:看完到现在,已经快两周,每次想写却又觉得写不出什么,感悟?似乎就像是做了一场与自己无关的梦,醒来便离那个世界越来越远,我没有走进去,他们也没有走进来。那就记一下标注的段落:

随后,在他所有电影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剧终的字样被打在银幕中央,那是人们最后一次见到他。

它(西T镇买的小房子)是一座为活死人准备的旅馆,一间为饱受折磨的灵魂准备的驿站,住在这种空空荡荡、毫无个性的空间里,会让你明白:世界就是个每天都要更新的幻象。

那些衣服就像标点符号--突然的破折号、草率的省略号、激烈的感叹号--每件衣服都像把利刃似的把她的话拦腰截断。

一系列的变故把生活从我手中夺走,然后又原物奉还,而就在这段空隙里,在这两者的细微裂缝间,我的人生变成了不同的人生。

过去无关紧要。困扰他的只有未来,而未来突然变得充满疑问。

现在我只跟死人说话。他们是我唯一能信任的人,也是唯一能理解我的人。跟他们一样,我已经没有未来。

我还记得那句话(故事的开头),”她眼睛看向窗外,停顿片刻,然后接着说,“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 “最后一句是——”我说,“抱着那样的希望,我继续活着。”

  《幻影书》读后感(四):虎头蛇尾的故事

  这本书是今天一口气读完的。说他虎头蛇尾,可能也有些自己的原因。因为今天是新年第一天,睡得有点晚,起来的时候都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吃了饭看着桌子上新买的这些书,打开了豆瓣,因为都是这一个作者的,看豆瓣只是想找一下先看那一本。幻影书这本评论更高,就看他了。我在看书和吃东西上的选择是完全相反的,看书我总想先看最好的,而吃饭我常常把最好的就在最后吃。钱钟书老先生的话可能在我这分裂了。

  先说说总体印象,前面抓人眼球。后面一是我自己有事情要出门。看的没那么耐心了,二是技巧重复有一部分写电影的拉的速度快了。但是感觉也没有前面那么吸引人了。不然我不会提速那么多。

  故事套故事好像是外国朋友比较喜欢的写作手法。也不能这么说,毕竟除了中国对我来说都是外国,或者说欧美准确些。写到突然想起来亚洲我好像也没看过啥,除了日本看的多点。初中看过几本韩国青春小说。读过印度泰戈尔的两本书。其他的好像都知之甚少。连港澳台的都读的少,我读小说类型化太明显了,除了名著,可能大部分都是推理小说。盗墓小说基本上都可以放到推理冒险那一类。其他的少的可怜。岛上书店,圣殿春秋那几本,数的过来。

  这次买了保老爷子这一套书可能是个突破。因为我总觉得读书都是要读有用的。比如说人物传记,名著,学术类的。总觉得买小说回来好像是买的闲书。好多闲书我不是读的电子书就是去书店站着读完的。

  说回来这本书,我到现在都闹不明白,为啥这么吸引我读下去。人名也不好记,我还是和以前一样。人名感觉有点乱,捋着走。故事情节也没啥太大的冲突。虽然都号称拿起来放不下,但是这本书明显我觉得比圣殿春秋世界的凛冬抓人。啥原因呢,写的那个假电影故事和当众表演都还好。虽然整体画面感很强,但是我确实不知道为啥吸引我。

  这么多年没写读书笔记了,今天又碎叨两句,坐地铁手打一下。

  2019,让改变发生。

  《幻影书》读后感(五):海克特•曼的电影作品

  先列一下他的12部被阿尔玛寄到世界6个地方的影片名称及其扮演的角色。

  罗彻斯特馆

  《赛马俱乐部》扮演侍者

  《包打听》扮演私家侦探

  纽约

  《丑闻》

  《乡村周末》扮演司机

  华盛顿

  《银行出纳奇遇记》扮演银行职员

  《兼得或落空》有剧本

  太平洋电影档案馆

  《探戈之乱》最狂野,最令人兴奋的作品之一;扮演舞蹈教师

  《家园》最精致的那一类;成了家

  伦敦

  《西部牛仔》扮演旅行魔术师

  《隐形人》有剧本;成了家

  巴黎

  《跳娃娃》扮演上门推销员

  《道具师》

  最后一部是齐默教授看过的《马丁•弗罗斯特的内心生活》,有剧本。

  在作者的带领下,跟着海科特一起经历了他奇特的一生,书中描述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才他继续活下去,然而也许换做是其他人亦或是我自己,可能这些经历早已远远抵消了对死亡的恐惧。

  其实,不是很理解芙芮达最后要销毁海克特存在于世的种种痕迹的动机和原因。他作为海克特的妻子,并且是在得知了海克特对之前所有经历坦诚相告的前期下同意的结婚,最后却选择要抹灭掉一个人在世上的存在。也许是不想让他们在死后依然在世界上掀起一阵轩然大波?可是自己都已经不在于世了,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还是说,虽然海克特已经不再了,她怕自己最后的晚年生活受到打扰?可是她已经拥有那么大的一笔财富,想要隐居于世岂不是易事一桩。

  不管怎么说,这是今年目前读过的最精彩的小说,没有之一,不得不说译者的功力深厚,阅读起来相当顺畅,有些段落在看完说唱节目后甚至都让我读出了flow的感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