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驾驭情绪的力量》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驾驭情绪的力量》读后感精选

2021-03-08 03:42: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驾驭情绪的力量》读后感精选

  《驾驭情绪的力量》是一本由[美] 珍妮弗•泰兹著作,湛庐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90元,页数:2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驾驭情绪的力量》精选点评:

  ●还是很不错的自助类书籍

  ●看完这本书,才发现自己真的经常性因为情绪而吃东西,希望以后能处理好情绪,不要再吃了!

  ●得到听书:首先,我们说到了饮食跟情绪有什么关系。由于饮食具有附带的心理效用,人们会尝试用饮食替换坏情绪,从而产生了“情绪化饮食”的习惯。情绪化饮食并不能解决情绪问题,还会对身心造成损害。要解决情绪问题,必须从情绪本身出发,去拆解和控制情绪。 其次,我们提到了正念的概念,并介绍了如何用正念来拆解情绪。正念是一种心理疗法,要求我们有意识、有目的的觉察当下的心理状态,不做价值判断。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运用正念来拆解情绪,依次是抽离自我、辨别和标识情绪、刻画情绪流程。 最后,我们分析了拆解情绪究竟有什么用。通过拆解情绪,我们找出了三个重要的情绪根源和对应的解决方法。它们分别是学会驾驭欲望,看穿思维陷阱,提高痛苦耐受力。

  ●其实不只是终结情绪化饮食,还有那些因为负面情绪而产生的替代性行为。简而言之忍无可忍重头再忍

  ●翻译的一般

  ●还算是比较基础的控制情绪的书籍吧 2大工具+7步方法 如果是上课的方式可能会更有趣 读起来就不一定了 情绪嘛 最首先要做的还是要承认自己的情绪 然后才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否则只会有更多坏情绪 这是基本规律

  ●这其实不只是一本指导避免情绪化饮食的书,甚至可以运用于指导你怎么接纳和处理所有情绪。我是个被情绪主导的人,关注快乐,逃避所有愤怒、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正因为对这些原生情绪如此关注和在意,因此引发了更多的继发情绪,周而复始,被困在了情绪的牢笼里,生活也无法向前迈进。借用作者的方法,我学会了更平静地和自己的情绪相处,更不带情绪对了自己的情绪对话,更认真地去了解自己。当然,有了那么棒的和情绪相处的方法,要辨别其中的事情还是需要更多的知识,所以不要停下自己拓宽知识边界的脚步。

  ●接纳自己,你不是某种标签,你自身的存在就是光芒万丈的。

  ●学着拆解流程,警惕思维陷阱,寻求他人意见。

  ●对于自己信赖的人面前我情绪特别容易暴露,挺脆弱的,有时候还有一些小任性......还好不是常态,还是只对特定的对象。书中提到Emotional Eating确实

  《驾驭情绪的力量》读后感(一):原来情绪没那么可怕

  对有严重情绪问题的人来说很有用

  情绪管理对高敏感人群太重要了 人生大部分时间被情绪推着走

  其实讲到的很多东西是自己曾经流着泪摸索出来的 比如转移注意力 培养精进 投入生活本身 因为被逼着不得不如此。 跟痛苦死磕 你输的越来越惨 而痛苦变本加厉

  接纳情绪不是没有尝试过 只是没掌握方法 就此放弃了。慢慢变成拼命抗拒情绪 用更多的欲望来逃避情绪 最后生活越来越糟 情绪负担越来越重

  但换一个角度说 也是对情绪上瘾吧。上瘾就是不愿意接纳 不愿意好好的满足 只想陷入那种永不满足的焦灼状态。因为生活的其他方面无法提供这样强烈的感受吧。

  但现实世界是有边界的 身体也是有边界的 不会让你由着性子一直造下去 痛苦这种事 以前口味多重 慢慢口味就会变得多清淡 迟早的事

  一直以为情绪是无法战胜的 也是我人生体验的重要来源 没有想过人可以超越自己的情绪 而不带着不舍 但如果能找到更本质的东西 情绪就让它来来去去 成为一个不重要的部分就好了

  这本书不能帮你摆脱情绪 只是让你认识情绪 察觉情绪 不做情绪的奴仆 被它接管一切

  如果面对情绪知道怎么办 而不是束手就擒 我们就可以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 那么慢慢的 留给情绪的空间就越来越少了

  不能指望一本书去拯救生活 心理自助的书更加不能 虽然这种书常给人这样的错觉。生活要一天天 一时时的去努力 这种书只负责帮你打起精神而已 但这是必不可少的

  《驾驭情绪的力量》读后感(二):如何驾驭自己的生活

  如何驾驭自己的生活

  控制人生最好的方式是先控制自己,控制自己最佳的途径是控制好情绪。

  冲动是魔鬼。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2种方法:接纳、正念。

  一、 接纳

  我有一个朋友叫阿明,他认为自己有个最大的缺点是胆小,为此,他很自卑,觉得前途无望。一天,阿明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听了他的诉说,握着他的手说:“这怎么叫缺点呢?分明是个优点嘛,你只不过非常谨慎罢了,而谨慎的人总是很可靠,很少出乱子。”

  阿明有些疑惑:“那么勇敢反倒成为缺点了?”

  医生摇摇头:“不,谨慎是优点,而勇敢是另一种优点。只不过人们更重视勇敢这种优点罢了。”

  医生又说:“所谓的缺点,至多不过是个营养不足的优点。如果你是位战士,胆小显然是缺点;如果你是位司机,胆小肯定是优点。你与其想办法克服胆小,还不如想办法增长自己的学识、才干,当你拥有较多的见识、较宽广的视野的时候,即使你想做个懦夫,也很困难。”

  接纳自己,就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发挥它的优势。

  二、 正念

  假日,我和妻子去风景区游玩。天气预报说有雨,我们带了伞。

  那天果然下起了大雨。游人很多,有不少人没带伞,大雨瓢泼而下,他们立刻就被淋成了落汤鸡,一个个狼狈不堪。

  我和妻子安然无事,只是雨水打湿了一点裤腿,鞋子沾上了一点泥巴。 那天妻子很快乐。

  过了一天,我们去另一个地方游玩。天气预报还是说有雨,我们照旧带了伞。可是那天却没有下雨,于是雨伞成了我们手中的累赘。看看别的游客没有带伞,两手空空十分轻松的样子,妻就开始后悔:不该带伞。 这一天妻子不快乐。

  妻说:“昨天大雨把别人淋成落汤鸡没把我淋着,所以我快乐。今天别人手里没有累赘,我有累赘所以我不快乐。”

  于是我又明白了:快乐只是相对的,正念能够把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

  《驾驭情绪的力量》读后感(三):跳出情绪的怪圈

  

恶性循环

很多人情绪不好就吃东西,吃完东西情绪更差,怎样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一样,有的人情绪不好会表现为买买买,有的人会选择疯狂打游戏。但其实本质都是在两个极端游荡:一端是过度自我放纵,另一端是过度自责。

  一旦人长期处在这种“放纵-自责循环”中,情绪背后的问题其实并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让情绪更容易崩溃。

情绪不好时吃东西确实有用

  这是个事实。 因为吃东西会刺激神经元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到满足、愉悦和安全感。所以很多人会用大吃一顿来庆祝,增强快乐的感觉。如果是和朋友一起吃饭,谈话还兼具了陪伴、减压的作用,更容易产生愉悦感。

  但问题是,当一个人长期用吃东西解决情绪问题,很可能发展成“情绪化饮食”,也就是陷入“放纵-自责循环”。为啥呢?这是因为吃东西带来的积极情绪,只能短暂替换坏情绪,原来导致情绪不好的因素并没有消失。而且,过度饮食还会让你感到后悔,带来了新的烦恼。

  想要分辨情绪化饮食和正常饮食,主要看是否有这三种典型的表现:①在没有饥饿的感觉,或者明明已经吃饱时,心里仍然感到不满足,还要继续吃东西;②对某种特定的食物感到热切的渴望,频繁、大量地吃这种食物;③在经历压力事件的过程中或者之后吃东西。

  归根结底,情绪化饮食的根源,不在于饮食,而是使用了错误的方式对待情绪。

实用技巧

  方法一:给情绪贴标签,练习感受情绪。如果想停止情绪化进食,首先必须承认自己的感受。比如,当你心情不好时,不要笼统地说“我感觉不爽”,而是明确指出究竟是哪种情绪,可能是焦虑、愤怒等。通过这种方式,去理解并且接纳情绪,当你了解自己的内在感受更多,你就能更好地与它们相处。

  方法二:对自己多些宽容。当人因为情绪原因进食,事后很容易感到内疚。如果这时候继续否认自己,只会导致更高的压力和抑郁,可能让自己再次转向进食,获取好的感受。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过分责怪自己,这能防止你陷入“负面情绪-进食-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方法三:放慢吃饭的速度。研究表明,我们只有在吃完东西大概20分钟后,才能有饱腹感,因为大脑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胃部饱腹感的反馈。如果我们能放慢吃饭的速度,就能观察到自己生理上的饥饿程度,从而阻止暴饮暴食的行为。

  方法四:识别情绪的触发器。大多数情绪化进食都有特定的诱因,比如当在看电影时、工作回到家后,会更渴望吃东西。你可以有意识地写下引发情绪化进食的场景,下次当你处于这些场景时,就能提醒自己,防止无节制的进食。

  最后,一个简单缓和情绪的方法 : 如果觉察自己正绷着一张脸,试着微笑一下,这个动作能瓦解掉当下很多的负面情绪。如果发觉自己身体僵硬,进入了备战状态,不妨提醒自己多做几次深呼吸,也能达到缓和情绪的效果。

  《驾驭情绪的力量》读后感(四):那些说要“管住嘴”的人,后来怎样了?

  文 / 董小琳

  熟悉小琳老师的朋友们都知道:几年前,我是个170斤的大胖子。

--那后来呢? --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减到了现在的100斤。 --啊~你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很简单:管住嘴,迈开腿。 --怎么说? --比如,减肥的那一年,除了鱼肉,其他所有肉类一口未沾。 --这……不现实……

  的确,在很多人眼中,这不现实。

  说到减肥,或许另外一个场景更靠谱——

我们收藏了各种指导教程视频; 津津有味地看完每一篇减肥文章; 然后感觉今天心情不美丽/很美丽; 于是决定:先用一顿美食来缓解下“即将要减肥”的复杂心情。

  结果呢?

  大快朵颐后的你,真的能将杂念排除,专心减肥吗?

  貌似……还是不太可能……

  怎么会这样?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本书——《驾驭情绪的力量》,来一起学习下:如何终结情绪化饮食。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资深临床心理学家——珍妮弗·泰兹。

  书中,珍妮弗将辩证行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情绪管理方法。

  与以往的情绪管理方法不同,这本书没有教我们如何去控制情绪,更没有要求我们去压抑或逃避情绪的影响。

  反而,作者在书中说,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并驾驭情绪,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

情绪,不是用来解决的

  我们经常说:要解决问题。

  怎么做呢?

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然后集中力量去解决。

  这是理性思考问题的典型过程。

  然而,一旦加入情绪,画风就不是这样了。

  周末,你在超市排队等结账。突然看到眼前小货架上的巧克力,于是开始激烈地思想斗争:

“我正在减肥,巧克力是绝对不能碰的! 但,虽然吃过早饭了,我还是有点饿。也许这是身体给我发出的信号,说明它需要补充糖分了。而且,昨天加班就已经很累了……不管怎样,我已经很控制了,偶尔吃一块巧克力也没什么。”

  于是,巧克力在你的口中,慢慢融化。

  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渴求,就越难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减肥如此,所有与情绪相关的事情,均是如此。

  就像那头著名的“粉红色大象”。

  你越不想它,它反而会更固执地出现在你的脑海,挥之不去。

  而这,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情绪。

  怎么办?

  珍妮弗在书中告诉我们:应该看着情绪——看它能对你做什么。

  当你站在货架前,看着心仪的“美食”,内心开始煎熬时,不妨换一个角度——

  先别急着劝自己*不应该*吃,而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关注自己的情绪:

是什么人或者事触发了你的情绪反应?——巧克力 你如何诠释这个情境?——不应该吃 你的身体有什么感受和反应?——纠结、矛盾 你是否有做出某种特定行为的冲动?——不管什么减肥了,我要吃

  这样,再来看你内心的“纠结”,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一种情绪而已。

  带着“纠结”的你依然可以继续结账,不要去刻意管它,反而慢慢地消失了。

当你把“我感觉不爽”,变成“我现在有点纠结,从而带来了焦虑”的时候,你就学会了和情绪和谐相处。

“怎么吃”比“吃什么”重要

  我原来以为,世界上的美食可以分为“中餐”和“西餐”。

  但在作者珍妮弗的眼里,这样的说法太粗糙了。

欧洲的饮食与美国相比,“并不健康”。含有很多精制面粉,高热量低营养。还有大量油脂,果汁,甜点等。

  而结果却是,美国超重人口比例远超欧洲国家。

  为什么会这样?

  健不健康,难道不是由“吃什么”决定的吗?

  书中的解答是:

美国人,大快朵颐、速战速决,吃完了赶紧去挣钱。 欧洲人,细嚼慢咽、边吃边聊、,食物分量也很小。

  原来,问题出在了“怎么吃”上。

  想要饮食健康,与“吃什么”相比,能“正念地吃”更重要。

你在进食时,正念吗?

  不妨从今天开始,刻意观察下,是什么让自己在吃饭时分神?

  在漫不经心吃东西的时候,你的情绪如何?

  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原来,我们错过了那么多美妙的感觉!

  怎样才能做到“正念地吃”呢?

好好坐下吃饭 大方致谢 拍张相片(不是发圈哈,而是要用来记录) 放慢速度 每吃一口都细心觉察 关注营养成分 关注你的胃口(是真的饿了,还是情绪所致) 关注你的情绪(打上标签)

  好吧,刚看到第一条,我就发现自己已然中枪。

  亲爱的你,还好吗?

  《驾驭情绪的力量》不是一本简单的饮食指导书籍,更不是写来教人们如何减肥的应用手册。

  作为资深临床心理学家,珍妮弗结合自身多年的丰富经验,从挖掘情绪的力量为切入点,教授给我们一套完整的应对情绪化饮食的方法。

  除此之外,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充实而快乐的生活态度。

  如果我们能将脚步放慢,凡事不急功近利。而是先后退一步,考察自己当前的情绪——

无论它有多么强烈,是否与自己真正看重的事情相关?

  从而发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

  当初要“管住嘴”减肥的你,是否要换一个思路,重新审视下自己的情绪了呢?

我们可以自怨自艾,也可以愈挫愈勇。反正都要花一样的力气。——卡洛斯

  最后,强烈建议你将书中完整的7个步骤看完,会有超越饮食的更多收获。

  —END—

  《驾驭情绪的力量》读后感(五):吃到停不下来,可能真的不是自制力不行

  

除了饿的时候,你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吃吃吃?

升职加薪、考试通过、喜得贵子……开心的时候,吃一顿庆祝一下;

失恋分手、压力山大、寂寞无聊……不开心的时候,“没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吃一顿”。

嘴巴寂寞,吃块饼干;开完会,吃包薯片放松一下;有点紧张,嚼块口香糖缓解一下。

你看,“吃”在很多时候,已经脱离了“解饿”的原始意义。吃,在更多情况下,为我们带来的是心灵上的抚慰,特别是对负面情绪的缓解。

那么问题来了,吃完之后,那些负面情绪真的消失不见了吗?并没有,而且更糟糕的是,和压力、无聊、焦虑、烦躁一同回来的,还有沮丧——来自对自己的恼怒和指责:我怎么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呢?说好要减肥的,又破功了!

这就是“情绪化饮食”在《驾驭情绪的力量:7步终结情绪化饮食》这本书里,“情绪化饮食”指的是:一个人并非生理上的饥饿需要,而是受到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驱使,而去进食,想在短期内为自己提供一种舒适的感觉。那些负面情绪可能是无聊、紧张、孤独、悲伤、焦虑、失落等等。

01.饮食与情绪:如何辨别正常的饮食和情绪化饮食?

情绪化饮食有一些很典型的表现,比如,明明已经吃饱了,但心里还是不满足,还要继续吃;特别想吃某种食物,大量经常性地吃这种食物或者零食;在经历压力事件的过程中或之后吃东西——在开完给领导汇报工作的会议之后,办公室找零食的声音此起彼伏。

总之,因为情绪原因而吃的人,往往是为了舒缓自己的情绪,或是希望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体验到片刻轻松。

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通过吃让自己感觉好一点,也很正常啊。

情绪化饮食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陷入情绪化饮食之中,除了不能真正改善负面情绪,还会有巨大的副作用。

饮食带来的缓解情绪的作用,存在强度递减效应。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吃”来改善情绪,那么不管是火锅还是奶茶,它们带来的安慰作用都会越来越小。慢慢地你会发现,连它们都“不香了”,甚至你会对食物麻木不仁,吃得越来越多,感受到的快乐却越来越少。

随之而来的,就是健康问题——肥胖。《复仇者联盟4》里的雷神索尔,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因为没能手刃灭霸而陷入悲伤失望之中,颓废沮丧地用啤酒、爆米花、炸鸡把自己一个神明,吃撑了啤酒肚油腻胖子。

而过度摄入一些食物,更是会对身体机能带来伤害——高油高脂肪带来的“三高”症状,过多蛋白质损害肾脏等等。

情绪化饮食,还有可能带来心理疾病,比如暴饮暴食症和神经性厌食。吃完又后悔,下定决心接下来健康饮食,但又因为情绪原因而再次吃个不停,如此一再循环,仿佛一个无底洞,停不下来,只能往下坠。

02.追根溯源:情绪化饮食,我们无法驾驭情绪的根源在哪里?

解决情绪化饮食的关键,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情绪。

用错误的方式对待情绪,用吃来逃避情绪带来的感受,结果并不理想。同理,用运动、刷剧、抽烟、酗酒来处理情绪,同样都是不合理的处理情绪的方式。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并不合适的应对情绪的方式?

可以归结为三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无法驾驭欲望——想要不代表需要。

你想要吃一个蛋糕,这是想要还是需要?如果吃不到,或者一直劝自己热量太高不能吃,结果会怎么样?“蛋糕”就是一个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负面情绪随之而来。你会觉得委屈:我这么辛苦工作,连块蛋糕都不能吃吗?会觉得焦躁不安,似乎只有立马吃到嘴里的蛋糕才能抚慰;会生莫名奇妙的气,看什么都不顺眼。而这些不愉快的情绪,又进一步放大了吃蛋糕的欲望。吃还是不吃?天人交战,心里两个小人不断打架。

看起来,欲望似乎必须得到满足,否则会愈演愈烈。但是《驾驭情绪的力量》指出,“满足欲望并不能消除欲望,反而会加强欲望。我们越是对欲望屈服,就越会有更强烈的欲望,而抗拒能力则会越来越低。”

欲望和情绪,都是生活中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它们像潮水一样,起起伏伏、来来去去。

这时候,不妨退一步,怀着好奇心看一看,欲望的强度,究竟会随着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去评判欲望是好是坏,容许自己有这样的欲望,也允许自己去感受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感觉。

书中作者称之为“正念”,带着觉察,专注于当下,不做好与坏的判断。

所谓“静能生慧”,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慢慢形成一种新的习惯,比吃或者不吃本身,收获更大。

第二个原因:掉进思维陷阱和认知偏差之中。

跟同事打招呼对方没回应——他是不是看不起我?别人可能只是太专注了而已;

给伴侣打电话没打通——她时不时不爱我了?是不是在外面有别的狗了?事实正面可能只是对方在电梯里信号不好;

面试的时候地方打了个哈欠,这次又没戏了吧……对方可能是昨晚真的没睡好啊。

戒烟戒了好几次都没成功,肯定这辈子都戒不掉了——然而数据表明。第5次决定戒烟的人,比第一次决定戒烟的人,成功率更高。

把头脑里的判断、想法、观念投射到现实之中,而不顾事情真相如何,是我们最容易陷入的“思维陷阱”,也有人把它叫做“认知偏差”。

对付思维陷阱,不妨多问自己几次:这是事实吗?是客观的吗?

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着接纳自己的担忧、不笃定、不自信。心理学有一个专业术语——“抱持”,原意是指是母亲能满足婴儿早期的各种生理需要,引申开来,就是不做评判地接纳,在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内在心理的涌现。

“你没法选择什么东西会进入你的思维,但是你可以选择如何去关注自己内在的事件,以及如何去回应它们。”

第三个原因:逃避对情绪的感受,对痛苦的耐受力低

用吃、运动、刷剧等等来对待情绪,好比在说:这种情绪和感受太痛苦了,我要逃避。

《驾驭情绪》指出了一个似乎很不合常理的现象,痛苦耐受力低的人,更容易做冒险的事情。就像炒股,耐受力高的人能够及时止损,而耐受力低的人则会更多地陷入其中。

尝试戒烟的人,几乎都经历过,戒了3天之后,没忍住抽了一根。挫败感带来的难受,很容易让人直接放弃戒烟,甚至要再抽一根来缓解一下这种沮丧心情。

为什么不重新开始呢?处于痛苦之中,真的那么难以忍受吗?如果能继续忍耐痛苦,会怎么样?在心情这么糟糕的时候做决定,可不太明智哦!

“当你感觉到情绪让你难以承受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聚焦对这种痛苦的包容,只要当你能够接纳痛苦的时候,才会感到更少的煎熬。”痛苦耐受,也包括改善当下的行为,不让事情变得更更糟糕。

我们很多时候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受,但可以选择与之共处。

03.直面骄阳:拥抱情绪背后的感受与需求,学会驾驭情绪

情绪与行为的背后,无不反应出内心的感受与需求。

说了这么多,在面对情绪的时候,究竟可以怎么做?《驾驭情绪的力量》的作者珍妮弗·泰兹作为美国认知疗法研究院(AICT)认证治疗师,更强调运用“正念疗法”,来实现情绪管理。

可能“正念”这个词有点不好理解,我也一直对它有误解——又是什么玄乎的身心灵那一套吧,又是所谓的冥想吧。其实不然,与“正念”相对的是“杂念”,更多侧重于“不加评判地觉察”,“体验当下的真实”,“全然参与的生活”。

解决情绪化饮食的针对性方式,就是正念地吃,专注于食物带来的享受和美味,觉察吃的过程和心态。

《假性亲密关系》的作者史秀雄曾经介绍过自己的“正念饮食”方法:

1.专注于进食,不看视频、小说或做其他事情 2.小口进食,缓慢彻底地咀嚼 3.认真品味食物的气味、味道、材质和温度 4.关注到自己进食时的状态和身体感受 5.关注食物的来源,而不仅仅把食物当做产品 6.注意到身体的饱足感变化,遵从饱腹的信号

正念饮食并不是终点,我们要做的,是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掌握科学的方法,更好地调节情绪,做一个能够驾驭情绪的人。

1.从“他者角度”看自己的情绪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陷入悲伤、愤怒、焦虑、孤独等情绪之中时,身处其中,自身往往无法认清现实,更没办法客观地面对。悲伤仿佛永无尽头,“我再也不会快乐起来了”,焦虑似乎能把人煎熬得没有一丝力气,愤怒好像让人恨不得与这个世界一起爆炸。

然而,情绪就像天上的云彩,不时飘过,有时候还会带来雨、雪、冰雹。天不会一直晴朗,但总会有太阳出来的时候。

这些负面情绪,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时候,会清楚地知道它们会过去,但轮到自己似乎就束手无策。

这时候,就需要跳出来,用别人的眼光,从“他者角度”,客观地观察情绪,把情绪剥离出来,甚至可以想象一下它的颜色、形状,以及是否在变化。不去判断它的好坏,只是关注、观察、体验。

2.清晰地定义情绪

问题越清晰,才越容易解决。“我觉得不爽”“我心里难受”“我就是觉得不舒服”,笼统而模糊的描述,让情绪变得不可捉摸。书中给出了最常见的八种情绪:恐惧、焦虑、愤怒、愉悦、羞愧、内疚、恶心、兴趣。

情绪有时候也是复杂的,愤怒的背后可能有恐惧、羞愧,不然怎么会有“恼羞成怒”的说法?现在很多人喜欢说“他急了”,可是“急”的背后就行是什么样的心理和情绪,强度如何,你都需要自己去辨别,去为它们贴上标签,界定它们。

3.流程化处理情绪,发现自己的深层次需求

可以回忆一下,上一次让你体验到的情绪是什么?按照1~10从“几乎没有”到“非常强烈”的情绪程度打分,它有几分?

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境?触发你情绪反应的,是什么人或者事情?

你如何解释有这样的反应和情绪?

当时你身体上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反应?

你当时做了什么?是不是一贯都会这样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

这样一个流程复盘下来,你会发现很多隐藏的东西:自动化思维下,你放弃了真正的思考,依从了惯性;但同时,你也有了机会去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

几乎所有的情绪,都源自未被满足的愿望——那么我想要的、在乎的究竟是什么?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去实现?

4.重塑自我价值,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惯性的思维运行了这么久,想要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正念也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处理情绪的方式,让我们体验自己所在当下的真实,对自己人生的真实处境坦然承认,并为自己内在世界的流动提供了充足空间。

另外,情绪其实也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和强大:情绪就是情绪,我们可以带着那些产生的情绪,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

关键是,你的价值观究竟是怎样的?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一个自律的人”“一个能够驾驭情绪的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一个能够给世界带来更好改变的人”?

每个人的注意力、时间和能量都是有限的,把它们用在什么地方,才能对自己真正产生价值?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也需要不断调整方向的。

情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们会来,也会走,在这一来一去的过程中,我们的觉察、关注、处理方式,决定了最终留下来的那一部分究竟是有益于心灵成长,还是让人更为狭隘。

别忘了,决定权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