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09 04:08: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经典读后感有感

  《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是一本由(日)霜月苍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4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精选点评:

  ●并没有什么相互性关联的独到研究,就一小说简介集,初中水平的阅读流水账,唯一的特点是现代阅读口味的视角

  ●符合我最初的预期,看的时候会很想抓紧去读阿加莎的作品看看是不是和作者想的一样。希望今年可以多读几本阿加莎的作品~加油↖(^ω^)↗

  ●一般来说,我对写推理小说书评的作者都是挺宽容的,毕竟要在不泄底的前提下,再给这些通俗读物加上各种文学标签、艺术理论,东拉西扯的就已经够累的了,没功劳也有苦劳。无奈这个大姐的审美品位实在是太奇葩了,就好像面前开了满汉全席,她毫无兴致,然后拿出来两盒泡面告诉大家说这个才是真好吃!还自顾自的给每部作品打分,还让别人照着她的单子去读,这不是误人子弟嘛!

  ●我也能写一本《xxx阅读攻略》(xxx是作者名字),唯一的区别在于没有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没有存在的意义。

  ●索引,带我重温阿婆的小说

  ●和阿婆书迷深度交流~评分有私人性质和不客观的地方没关系啦!粉丝同乐会还是挺开心的!

  ●对于我这种只读了三四本阿加莎的懒人来说,这本书是个很好的索引书。把阿加莎的99本小说都做了点评并且不剧透,最后还有个攻略总结,看完之后迫切想把书里列的阿加莎的五星小说看一遍。额,五星的一共有14本。有的看了。

  ●克里斯蒂是出轨的前夫的姓啊,心疼阿婆。翻翻挺好的,可以看到很多脉络进程。作者关于东方快车meta的角度很有趣很有启发性

  ●其实我想看剧透,这要求有点少见吧

  ●读这本书就感觉在跟一位资深阿加莎粉交流,没看过的来安利(避雷),看过的一起交流感受,所以既有会心的地方,也有不能苟同的地方,总之是充实了对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认识,有些作品经过作者的分析后,回想一下也觉得相当巧妙。书里面大致概括了三个时期“解谜侦探小说的模仿”、“命案前的众生相”和“对杀人计划者心理的探究”,总觉得非常有趣,阿加莎的早期作品我确实挺少看的,因为“太过标准了”,而最喜欢的也往往是《长夜》、《煦阳岭疑云》这样的第三时期的作品。总之这本书很适合拿来当成安利,最多再加上一些安利者的修正,比如“这本书虽然作者不推但我强推”这样的。此外,分析作品的短处,例如为何某些作品不好看,故事枯燥的原因在哪里等等,也有创作上的参考意义吧。最后,看了这本之后,想去看戏剧和另一个笔名写的婚姻故事了。

  《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读后感(一):2018-12-11

  2018-12-11 阿婆粉和对侦探小说有兴趣的都可看,作者对阿婆99部作品的评价解析,很友善,不仅毫无泄底,连稍有影响阅读体验的剧情解说都能省则省。对于只读过阿婆几本名著的我,作者的评论也深得我心,比如,作者反复强调的,从《尼罗河上的惨案》开始,阿婆找到了一种自己的流派,即“由貌似缺少推理味的众生态剧引导故事,在其中注入欺骗成份的侦探小说”。阿婆对人物众生的描摹让侦探小说不仅仅停留在解谜上,而是一个个立体的人,这是独一无二的。

  《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读后感(二):阿婆的粉丝书

  一本阿婆的粉丝书,更大的意义在于目录,对照下来,竟还是一些有未读过的,或者印象模糊了的,还要补课。 此书无剧透,想来作者在这书过程中,也很是忍的辛苦吧,那么多精彩桥段无法铺陈开讲,也是良心。所以,对作者最大的安慰,莫过于,读过此书,去读阿婆。 当然,如果读过阿婆的书,再来读这一本,则更有乐趣,好像在与同道交流:你也最喜欢这本呀!击掌!诶,那本我觉得还不错呀,得分可以高一点吗… 阿婆的书,喜欢的很多,从感情上最亲近《尼罗河上的惨案》,因为上译老艺术家们的配音,一个个人物活生生立在眼前,百听不厌(《阳光下的罪恶》也是同理);从震撼的程度来说,要数《无人生还》,童谣,暴风雪山庄模式,最后的结局太出人意料,往深里思考,又涉及到罪与法的较量,当一个人有罪但没有证据以法制裁,私刑审判是对是错? 阿婆不会让你失望,她的粉丝也不会

  《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读后感(三):无剧透的文论

  作者基于横向纵览视角,以一人之力,将阿婆书一网兜收(以文库版为主),深挖Agatha作品family tree,如此集结书评,在文论类可算是前无古人,挣下第十五届本格推理大奖,殊为难得,实至名归。其勾弦织网,重布新局,信息浓度大,且愈钻愈深,亦为有心人铺设一条可借鉴的写作进路。尤其是对Agatha个人历史的考诠,向为研究者忽视,作者将至引入作品分析,不仅不可少,甚至绝对必要。因为作品总是部分地扭曲异化地投射了作者之现实生活,如中东之行和感情波折便深刻影响了阿婆,不若此,《东方快车谋杀案》及《尼罗河上的惨案》绝非现在的样子,极有可能湮灭无名矣。

  详查Agatha近百部作品(本书收录99部),熟稔于普罗者,不过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等四、五作耳,此非在文学类印证Pareto Law乎?

  ug:若本作可按原版出版年份排序组列,或可避免翻译转换中的意义丧失,论说或更具说服力。

  《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读后感(四):死忠粉当然还是给四颗星

  按照本书作者对阿加莎的作品星数评价,我觉得这本阅读攻略应该是三颗星吧(读了没损失)。很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对《帷幕》《五只小猪》《破镜谋杀案》《长夜》的极高评价,除了《帷幕》是因为波洛的谢幕之作,我一直不愿意读,其他这几本竟然都是在我心中留下极深的印象(《五只小猪》是至爱),却极少被大众认知且推崇的作品。区别于著名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罗杰谋杀案》《无人生还》这些以犯罪者的意外性所带来的惊叹,前面三本则是用毫无诡计的谋杀手段,揭开了深不可测的人性——杀人的心。这点在《长夜》(Endless Night)体现地淋漓尽致,我们需要平静地面对这难以让人平静的事实,无尽惘然长叹凝结在这无尽长夜中。诚然,我觉得这本书刻意保证不会泄底,反而丧失了一些趣味性;前半部分很多篇,就像在读说明书,强行告知你功能强大又有趣,即使如已经读过其中很多作品的我,也对这种不明就里的褒扬感到迷茫。随着进入到后半部分的更为详尽的陈述,就像增进了对阿婆的感情,才终于彰显这本攻略的作用——阿加莎的推理小说的特色及好看的原因。而对于作者直呼“赶紧去买”“没读过是不可原谅的”“如今我已是仰慕者”这种话,死忠粉简直感动得老泪纵横。除此之外,我也有被作者种草,以玛丽·维斯马科特为面目的阿婆,对女性情感主题的探讨,“是属于给读者下诅咒的小说”,大概是因为对被杀害了灵魂和尊严的女性充满悲悯,在难以避免又困惑挣扎两者间徘徊的凄然现实。事已至此,我还是要像说明书一样说明阿婆的妙处:从未以诡计胜出,但是掩盖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下,戴着面具的众人间相互交织的行为与故事情节,带你一同进入陷阱的旅途。而阿婆还会窃笑:我一直都与读者公平竞赛。

  :《怪钟疑案》是作者为数不多给出半颗星的作品,如果大家有幸去看一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翻译版本,简直就是无怨无悔的放弃治疗。

  :对比一下,王安忆写的《华丽家族》真的很没诚意。

  《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读后感(五):迷人的“阿婆”

  莎士比亚之后,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作家。除了一版再版的作品集,不断翻拍的电影、年年叫座的舞台剧,也应证了克里斯蒂的观众缘,一声“阿婆”不是白叫的。人们通常把“阿婆”归入侦探小说家之列,可奇的是,今天迷恋本格推理的读者心心念念的作品“诡计”,并非“阿婆”的专长,比“阿婆”设计得更精巧、反转更惊人、逻辑更缜密的作品不乏来者,而“阿婆”小说里的高速列车、考古学、英式田园、心血来潮的探险等等,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为何“阿婆”的作品仍长销不衰,未被取代呢?

  日本推理小说评论家霜月苍颇感不解,决定分门别类地阅读“阿婆”所有的作品来找答案。逐一探究,《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一书,可以带读者快速领略“阿婆”作品的迷人之处。高产的“阿婆”一共创作了近百部作品,有经常搬上银幕的赫尔克里·波洛系列、马普尔小姐系列,有探险小说汤米和彭塔丝系列,有短篇集、非系列长篇小说、一部自传和九部戏剧。这些作品本身良莠不齐,霜月苍分别打出了参考分,尽可能不泄底地介绍每部作品的价值。读者若光是追求单部作品的阅读体验,固然可以放弃阅读那些低分的作品。但了解那些作品为什么失败,更可以全面地解释“阿婆”的迷人之处。

  譬如,霜月苍认为,《三幕悲剧》言语乏味、人物塑造单薄,却认可“这失败是一次野心勃勃的实验得到的结果”,作品展现的“克里斯蒂特质”会酝酿出更棒的作品。又如,在《底牌》里被霜月苍吐槽随便怎么解释都行的“心证法”却是“阿婆”的心头好,经过反复尝试,终于找到了正确的使用方法,也就是“故事的多义性”。“对多义性的解读”不仅成就了日后《H庄园的午餐》这类精彩的作品,在今日的推理作品中,也常常见到它的变形,像是叙述性诡计。就连“阿婆”不很成功的惊险小说或考古学背景的小说,也能看到她青春无敌的创作热情、个人生活的变迁对作品的影响,读者亦可从中窥见“阿婆”天性中的正义感,及对观察人类行为的本能兴趣。

  仅仅以“诡计”评说“阿婆”的作品未免有失偏颇,霜月苍甚至总结,“阿婆”的杰作里“鲜少见到可作为单元部件抽取出来的诡计”,换言之,我们很难以30字之内的文字说明陷阱的要点,其中涉及太多基于人性的观察,或在特定环境诱导下出现的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因此,“诡计、诱导、伏线、线索不可拆分”,“阿婆”犹如在玩杂耍,一边熟练地摆弄着机关,一边窥测着观众的反应随时准备反其道而行。霜月苍眼里不甚可靠的“心证法”大概也是阿婆本人的拿手好戏,聪明的读者——尤其是在本格推理熏陶下,目光如炬的读者——或可识破诡计,而对于人性的揣摩、对自身的反思,才是永无止境的游戏。活生生的人物在“阿婆”的作品中可不只是布景,各人的背景、主线之外的互动、各自的机心撑起作品的骨架,这点亦是“阿婆”有别于以诡计见长的作家之处。

  不妨以霜月苍心目中排名第一的《帷幕》一书作结。这是波洛的最后一案,仍以忠诚的搭档黑斯廷斯的视角叙述。“诡计”(姑且称其为“诡计”吧)本身无甚特别,值得玩味的问题却不少:看似无害的人可以信任吗?我们的理性可靠吗?心中之恶会被挑唆吗?法律管不到的由谁来裁决?何必窥探书中人的想法,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构成阅读体验中绝妙的块垒。抽身相视,值得伴英式下午茶与“阿婆”大抒胸臆。

  ——戊戌年读霜月苍《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