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读后感摘抄
《丝绸之路》是一本由[英] 彼得·弗兰科潘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28.00,页数:6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丝绸之路》读后感(一):《丝绸之路》首阅感
一提起“丝绸之路”四个字,我们绝大多数人脑海中能想到的恐怕只有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和中学老师说的“商业贸易路线”。不知道是哪一年了,在某次重大会议中发表重要讲话的时候,提出了跟“丝绸之路”相关的战略方针(原谅我对于时事政治丝毫不感冒
《丝绸之路》读后感(二):丝绸之路短评
这部书不同于传统的历史书,传统的历史书通常是以时间,或以人物纪传为线索,而丝绸之路是通过许许多多的“路”,以横向或是纵向的方式发散,通向历史文明的中心。让人了解古丝绸之路的兴衰历程,同时让人对新世纪的丝绸之路充满期待。宗教的兴起,朝代的更替,文明的传播,文化的融合,未来的走向尽在这里。
《丝绸之路》读后感(三):丝绸之路 ——信仰之路
丝绸之路第1-5章笔记
就像网站介绍一样,读《丝绸之路》需要对世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而我读这本书时最关注的是几大宗教在阿拉伯半岛和中东地区的起源和发展这一段,在读的时候同时参考了《枪炮病菌和钢铁》和《极简欧洲史》,结果发现由于我对中东的地理知识几乎为零,所以这前五章读得极其痛苦,差不多等于学一门课了
《丝绸之路》读后感(四):一点读后感
说实话,没有感觉到有特别好。本书主要从贸易和财富转移的角度来讲述中东和中亚的历史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书中的时间线交代的也不太好,跳跃性比较大,如果对世界史不熟悉的话,看本书会很吃力无趣。除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起源外,在书中基本看不到一个清晰的重要历史事件叙述,这也许是老外的风格吧!
《丝绸之路》读后感(五):别有太高的期盼
我从来就不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籍,但这本丝绸之路确让我越看越想看下去,因为它只是一本没有细节的流水账,和丝绸之路更是没有太多的关联,一本关于宗教、欲望......乱七八糟。所以我爱看。
看之前不要寄予太高的期望。有些东西嘛,期望越高会越失望,会得内伤。看书和喝茶一样,多贵多好的茶不一定会让自己欢喜。
《丝绸之路》读后感(六):虎头蛇尾的感觉,四星变三星4.2
文中第三章记录“他们的貂皮贸易活动曾被两千年前的中国历史学家详细记载”(p41),指的是什么文献?
蒙古征服部分地名和文献翻译怪怪的,跟以前看过的通用的不同。
2017.4.2在黄金之路后,内容转为近代史,与其说是丝绸之路的介绍,不如说是全球化的介绍,连主角也从中东变为了西欧。与历史书无异。
《丝绸之路》读后感(七):丝绸之路与世界史
一直觉得丝绸之路是一条古老而神秘的商路,自汉朝以来,这条商路联接了亚欧大陆的东西端,使得文明互相交通。本人认为丝绸之路的存在对于亚欧大陆上的诸文明来说都大有益处,文明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本书以丝绸之路为中心,贸易,战争,文化为半径。讲诉了丝绸之路上两千年的历史。本书非常值得一看。
《丝绸之路》读后感(八):值得一读的好书
值得一读的好书,把人类的文明的发展过程用一条线贯穿起来的话,那么丝绸之路无疑是最好的一个坐标维度。这条线把不同民族,不同的信仰的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交流,合作,掠夺就从未终断过,到今天人类进入了个高度全球化的社会,对于自然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对资源的需求成为人类争夺的主要焦点,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史。
《丝绸之路》读后感(九):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最初看这本书只是被封面所吸引,买回家读起来才发现的欲罢不能。过去我学习到的历史知识都是我们国人所书写的。可以说都是单一的视角,即使欲想跳出思维固式,也十分的不容易。而这位真真正正的外国教授,带给我的全新视角,让我如沐春风。让我看到了除了自己思维之外的其他人是如何看到这条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充满着意义和挑战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读后感(十):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了解到世界为什么这么乱,宗教的变迁,地区的合作与分裂,欧洲的野蛮,正如书中所讲世界的发展正是以亚洲为中心,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还是将来…… 本书还狂补了我对世界的认知程度,总算大概能知道世界的发展史,对不同地区的文化也有所了解,感谢作者。书中最重要的是看不出作者对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国家的偏袒,保持中立的态度来对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