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深处》读后感精选
《自深深处》是一本由[英] 奥斯卡·王尔德著作,雅众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深深处》读后感(一):自深深处的爱
这可能就是来自深深处的爱 真挚的爱 没有私意的爱 有怨却无悔的爱 一个在监狱里囚禁了这么长时间 却等不到爱人的信件 于是在某个美好并哀意的时刻写下了这封可爱又深情的信 大抵是所有悲剧的爱情才会被人铭记 好像人们也习惯了这样的色彩 而历史一直这样 我想未来也是
《自深深处》读后感(二):致波西
致波西:
滋养最灿烂秘密的是最不堪重负的痛苦和美好。一切本可不必如此,可空有千百次重来的机会,你的骄纵,他的沉溺,都会让一切不由分说地指向一个结局。尽管从始至终你喂给他的都是毒药,可你但凡有些想象力的话,也能使其变成毒酒,在让他啜饮过后不至痛苦至此,我想他也是这样希望的。
不管后人如何将你们的故事讲述,如何在提及他的名字时再附带上你的,须知你配不上他的爱,他对你也不过是最极致最纯粹最崇高的怜悯而已。
《自深深处》读后感(三):想不出题目
王尔德对于生命对于艺术的热爱,一如耶稣对于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的爱。对他来说,俊美的波西就是一件艺术品,更何况波西也有着对于艺术的追求,尽管他的诗作并不出众。王尔德对于波西并不仅有简单的男男之爱,更是一种朋友与朋友,长辈之于晚辈,乃至耶稣之于凡人的感情。他从来都把波西当做一个不成熟的孩子,对其家庭遭遇感到同情惋惜。尽管波西一次次伤他的心,他却一次次原谅他,不过是想拯救波西的可怜的灵魂而已。最终要和波西分手,并非真的怨恨其所作所为导致自己家破财亡,苦受牢狱,而是明白自己无力拯救波西。
《自深深处》读后感(四):一封情书
万象是用悲怆建造的,那造出这一切的是爱的双手,因为没有别的途径能让万象为之而设的人的灵魂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痛快享乐是为了美好的肉体,而痛苦伤心,则是为了美好的灵魂。
《自深深处》读后感(五):读人&读书
读的很粗糙,但我觉得还要仔细的读,所有想不明白的问题,答案也许就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一段故事,故事需要理解……
只读出了王尔德的矫情,没读懂他的爱之深刻,只读出了他的婆婆妈妈,没读出他的哲学思想,只读出了他对典故的信手拈来,没读出艺术的理解。读了许多词藻,塞了满嘴的怨言……
恶大莫过浮浅,这句话读懂了。但也就仅仅到读懂为止而已。
你说世界那么大,为何唯独她如此让人中毒?
我知道这书将会深刻影响我,只是不知时间从哪里开始计时。
我要再读一遍。
《自深深处》读后感(六):即使毁灭自己也要爱你
由爱生恨,爱恨交织。王尔德的自深深处控诉了波西对自己造成的种种伤害,也分析了自己是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他。他为他倾家荡产,为他进了监狱。王尔德对波西付出的爱等同于牺牲自我,一个在爱里没有自我的人,最终也会被爱而伤。爱的太沉重,太深刻,他在他面前低到尘埃里。明明知道是波西的肤浅与奢华无度毁灭了他,而他却还在乞求波西回信给他。出狱后他与波西又在一起了。或许是太爱了,他丧失了理智,他没有了自己。就像飞蛾一般扑向那熊熊燃烧的大火里,热烈地爱呀,热烈地毁灭啊,即使痛苦不堪,即使万劫不复,依然要爱你。王尔德一个如此自恋的人,如此自我的人,遇见波西,他的世界只剩下卑微的爱了。
《自深深处》读后感(七):爱原来是如此伟大
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人的独白中如此强烈的感受到了爱的样子。即使被深深折磨却依然没有怨恨,反而告诉他不要害怕过去。一个人的包容心可以这么强大,化解恨,拥抱希望。人生的底色是悲凉。王尔德能把自己从一段感性的情感关系中挣脱出来,并彻彻底底的看清一切,再苦口婆心的试图拯救一个深爱的折磨着自己的奢靡少年。想想我们在恋爱中分手后的痛苦,王尔德估计感受了十倍以上,却这般泰然,果然是一个艺术家才有的风度。可以视一切悲伤为艺术。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了爱,也让我反省自身。过去,我何尝不是一个只想被爱的巨婴,时刻需要别人的关心,病态的索取关爱,而让他人疲惫。如何去爱,就是朝着王尔德这样的爱的极致发展,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呵护爱的人,时刻为他着想,而不是只是为了索取。
《自深深处》读后感(八):沉痛而美丽
且不去管道格拉斯是不是从信中认识自己,明白痛苦的含义,我在读的过程中,深切的感受到了王尔德的悲伤、痛苦和最后的超脱豁达。
即使在生活急坠直下,锒铛入狱的情况下,王尔德也没有忘记付出自己的全部情感,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爱。如此坦诚面对自己和世界,让我觉得他似乎是兼有纯真心灵和世事通达的矛盾体。
读这篇长信时几乎一气呵成,仿佛能听到王尔德在狱中忧心疾书的摩擦声,感觉的他盈满水光的眼睛,在徒有四壁的囚牢里闪烁想象和爱的晶莹。
忆起曾经爱读的夜莺与玫瑰。爱情之爱虽然博大精深,贯穿古今,但确如王尔德之言,世上没有一种爱能超越艺术之爱。让人在最悲苦的环境中反而超越出生命本真的喜悦。这恐怕,也真是需要有耶稣一样火焰般炽热的想象力了吧!
《自深深处》读后感(九):2016年7月27日
前面认真看了,后面就只是浏览了一下。
我忽然发现,也许我是不欣赏王尔德的。就像我不欣赏柳永一样。
格局不够开阔。
这是他在狱中写给他情人的,感情充沛,但是塞满了各种自怨自艾和负能量。尤其是他对他情人的评价,我很不喜欢。
如果他情人只是一个虚荣的人渣,那他当初为什么会爱上他。或者是因为他自己在爱情中也很浅薄呢。而且如果真的爱上了,为什么会一直嫌弃对方肤浅呢。
还有,我讨厌这种行为——鄙夷自己身边的人没有内涵。其实就是自恋嘛。喜欢别人,其实就是一种状态,缩小自己,放大对方。如果一直觉得对方肤浅,其实是你自己内心优越感太强烈吧。
写作手法没什么好说的,这就是一个日记流水账。
嗯,书不好找。明天看《永恒的终结》。
《自深深处》读后感(十):神与孩子
一开始真的觉得王尔德很傻,千百次想要抽身退出时,总是一次次的心软,即使在承担波西的挥霍,恶意的信件,其父的攻击后,虽有一时的忿忿,但还会担心,当波西意识到这是他一手策划的后该怎么面对呢。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也想着如何安慰波西。后来渐渐越发觉得王尔德的伟大宽容,我觉得他就是一个神,而波西就是个任性的孩子。神有无人企及的艺术成就,社会地位却最终为了一个孩子跌入深渊,在经历一系列挣扎后,依旧爱着孩子,告诉他不要惧怕过去。爱是虔诚卑微的,靠想象力的滋养。孩子缺少的,神都来帮助他。让神来教会孩子痛苦及痛苦的美丽。同时,也觉得王尔德是男孩和夜莺的双重化身,波西是大臣的女儿。男孩因没有一朵红玫瑰而不能与女孩共舞时,夜莺为了满足他的愿望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最终女孩因为金钱拒绝了男孩。你问夜莺值得吗?有什么值得不值得的?为了爱情的信仰,因它高于艺术,慧如哲学。毕竟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