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修订版)读后感精选
《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修订版)》是一本由[美]里克·汉森 / [美]理查德·蒙迪恩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修订版)》精选点评:
●理论化有点强,流程有点理想化,比较难做到,需要坚持不懈
●脑科学与冥想相结合的书,通过科学的方式重新认识冥想,冥想不再玄幻,不再神秘,相反冥想是一种自我探索和让大脑觉醒的绝佳方式,通过不同的内在需求,开展不同的冥想方式,冥想是让大脑充电的一种快速方式。
●还好吧,可以当个工具书,也算是回忆了一下正念的奇迹里讲的东西。
●脑科学和心理学 瑜伽休息术
●一般般的感觉
●从前看不懂,现在懂一些了。还剩下一点点没看,我觉得不错。特别是最后一章,最近的我读起来正合适。
●翻了一遍全忘了,体例大致一样,先教个冥想小方法,再分析在现实中如何如何,最后来个大脑小科普。总之大脑神经是意识的基础,而怎样运用“神经”就会有怎样的意识,所以闭上眼睛,放松,想象美好,就是冥想啦。
●原书有13章, 翻译成中文变成10章了, excuse me? 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翻译!!
●希望自己可以坚持
●冥想原理书,很厚,核心是十种冥想方法,已经保存到印象笔记中,以后可以买一本仔细研读,了解心理学上的一些概念
《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修订版)》读后感(一):从来没见过这么烂这么流氓的译本
想请问译者和出版社的职业道德何在?
以前就听说过它烂,不知道烂成这样。跟英文原版粗略对比了一下,首先书名纯粹是标题党,且不说不忠实原著,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也未必有依据。里面的内容翻译质量差,错误明显,让人根本没信心看下去。
比如原文shooting stars (‘流星“)竟然译成了“在太空用枪打星星”
a friend will remain upset(朋友依然不开心)
译成“而你的朋友会变得心烦意乱”
……
不看了,真浪费时间。不知道能否退货??
《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修订版)》读后感(二):Buddha's Brain作者知不知道
这本书的标题也是够商业的,快赶上那些长长的微信推送号的标题了。
“Buddha's Brain”,很乏味的标题么?也许吧,就把这种翻译也当成一种“方便”吧。
作者是研究脑神经的,谈了谈buddha,聊了聊进化,说了说爱的哲学......有一些作者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虽然对于以上话题都有更妙更精的解释。
再回看整本书,突然觉得作者取名为“Buddha's Brain”是非常贴切的,倒是这啥“五分钟等于一小时”不知道哪来的,把人家书名改得面目全非,不知作者知不知道又作何感想呢?
今后还是要尽量选看原版的书。
《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修订版)》读后感(三):冥想,禅与神经科学
2020/002 这本书通过冥想解释了禅的一些观念,贪嗔痴,定等等。另外,还从神经科学的方面略略的介绍了大脑,或者说神经科学跟我们情绪、记忆之间的关联。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角度,拓宽了我对大脑,冥想和禅的一些认识。 全书共十章,十种冥想方法介绍加赠最后的冥想美食菜单。十章里,每一章都由三个模块组成,冥想步骤,冥想与禅与神经科学解释和最后的大脑小知识。 我觉得如果冥想新生想读,可以挑选其中一章的冥想步骤实践一下,如果对脑科学有兴趣,再看看中间的解释和大脑小知识。 本书的标题起的一般般,太容易让人忽略了。翻译编辑质量也一般般。但内容还是可以的。 全书阅读3个半小时。 推荐阅读3星/5星
《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修订版)》读后感(四):超出预期的大脑工作指南
.
不得不说,这本书被这个俗烂的名字拖累了!
我是把它和一大堆电子书下载的,看到这名字,就以为是一本介绍一些方法,提高休息效率,高效利用时间一类的书。我虽然对于“超觉静坐”之类的理念还是比较认同的,但始终觉得这种技巧是靠长期的练习培养,而非一些机械的做法教会的。所以打算两分钟翻完,看看有没有啥新东西,然后就删的。
但是,内容却让我非常意外。书中对于我们日常大脑、情绪、心理上的种种现象,都从大脑生理结构方面,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让人豁然开朗。一口气看了小半本,当即到京东下单买了实体书。
关于情绪,关于心态,生活让我们领悟到很多,但总是朦朦胧胧的,比如:
1.为什么我们的情绪总是趋向变糟?(基因中的求生策略所致)
2.在没有啥太大压力的状态下,我们并没有变得开开心心,反而会心情隐隐不好,甚至觉得还不如“忙的时候充实”。(对于威胁的警惕和放大)
3.为什么有时候会被负面思考控制,不断地、反复地构造一些场景,完全无心干正事。(枕叶系统提供的模拟功能)
4.注意力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一旦发挥作用,就会忘掉“自我”,忘掉担忧,去投入到关注的事情上。我觉得它像是游戏中的“神”,但有意思的是,它也是有限额的,每天不可能24小时时刻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多巴胺的浓度)
5.目标的意义。一旦有了目标,尽管还是同一个人,但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变得有力量。(前扣带大脑皮层控制发出伽马脑电波)
……
而作者的文笔(翻译的也好)把这些道理讲得非常清楚,这是很难得的。比如这个:
大多数动物的神经系统都没人类发达,不会让这些策略产生的警报演变成巨大的悲痛。人类会为未来而担忧,为过去而悔恨,为当下的所作所为而自责。当无法得到想要的,就会失落,当失去钟爱的,就会失望。会因为那些带给我们痛苦的事物而饱受折磨;面对痛苦,我们心烦意乱;面对死亡,我们忧愤交加,一天天地在忧愁中醒来。这些被我们的不愉快和不满所围绕的痛苦,实际上是由我们的大脑营造出来的。注意,是被营造出来的,而不是本来就有的。
要改变过去是不可能的,甚至连改变现在都不可能。对于过去和现在,全盘接受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我们现在可以花点时间起来品尝下"定"的味道。"定"的感觉和那种处于深度冥想状态里包容一切的感觉又不一样,它是一种平等、通透、安宁的意识状态。当你体会了"定",你就不会再被情绪所劫持,也会拥有更健康、更自如的心理状态。
拜电子书的优势所赐,我记了一大本笔记,打算慢慢整理处理,发到我的公众号(不信书信运气)中。
《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修订版)》读后感(五):过好这一生的人生指南
又是一本被书名耽误的好书(很想不通,为什么这样好的书籍,也愿意用功利的书名去吸引读者),原本我会错过它,但是飞机上无聊时随意翻了几页就发现它的巨大价值,一口气看完,意犹未尽。
这本书在很多方面有深刻的洞见,解决了很多我没有系统整理的问题。
1、关于内心强大。“真正强大的感觉往往是一种安安静静的决心,而不是那种从胸膛里喷薄而出的一意孤行。” 非常认同这句话,十年前的我,一腔热血,做事大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冲动尽头,而立之年之后,冷静很多了,但这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强大的感觉源于自信和经历,这也让人越来越专注过程,而忽略最终结果,一个麻烦的事情是越来越少有强烈的情绪波动,或者对结果的兴奋的感觉越少越少,人在变得冷静的同时,也变的冷淡,就像《超体》中的寡姐,大脑使用率进化到40%以上,就变成一个没有感情,没有道德,没有欲望的人。
2、关于放下。放不下苦难,就会一直忍受苦难。 宽恕并不意味着改变你的观点,把错的当成对的。但它的确意味着把别人犯下错误所带来的负面情绪释放掉。宽恕别人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恰恰是你自己。
3、关于公平。人们越来越迷失了自己,不愿意付出,不愿意吃亏,总要追求对等,追求付出就要有回报。 如果出发点是对自己的要求,或者自己要做某些事,与他人无关,就不会有感情方面的痛苦。
4、关于道德。道德这个词听起来很空洞,但实际上它是实实在在的。它意味着你秉承内在的良知,有原则地生活。如果你是个有道德的人,那么无论其他人做了什么,他们的行为都不会控制你。 这也是阳明心学为什么以“致良知”为核心,强调所谓“ 知善知恶是良知”。
5、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当自我慢慢瓦解,还会留下什么呢?是努力做出贡献的健康心灵;是作为60亿人类中的一员绽放自己的生命;是健康强壮地继续生活许多年,充满关爱、充满友善;是觉醒,充满光明的、空灵的、爱的良知;是充满安全、充满支持的感受;是幸福和舒适,是平静和充实;是在安宁中生活,在安宁中爱每一个人。
6、关于正确的人生观。如果你相信只有你变得与众不同才能赢得爱和支持,那就人为地给你自己设定了一个高标准。 当你想要与众不同,这会让你一天又一天地、毫无意义地付出更多的努力,毫无意义地去拼命。而且当你无法获得你渴望的认可时,会变得对自己异常苛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不是。所以不要这样对待自己,如果你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可以这样激励自己:“愿我即便不那么与众不同,也会获得爱;愿我即便不那么与众不同,也能做出贡献。”这是对我目前人生观的一大挑战,我信奉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与众不同,然后这种追求可能会让自己偏航,对自己也太苛刻,活得很累。
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佛学的入门书籍,更是一本如何过好一生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