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财富、贫穷与政治》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财富、贫穷与政治》读后感摘抄

2021-10-19 00:18: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财富、贫穷与政治》读后感摘抄

  《财富、贫穷与政治》是一本由[美] 托马斯·索维尔著作,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财富、贫穷与政治》读后感(一):一本真正让我明白贫富逻辑的书籍

  关于贫富原因的争议,从古至今一直有很多,到如今也从未停息过,只是很多人争来争去,还是没有了真正明白,最后也没有走上富裕之路。

  我自己也是这样,感觉自己一直很努力,但是财务状况一直不是很好,看了很多书,总觉得是自己努力不够,直到最近看了有一本书,才知道贫富的差距并不只是个人问题。

  这本书的名字叫《财富、贫穷与政治》,是美国杰出的经济学大师托马斯·索维尔的著作,他从宏观的角度,精准分析了地理环境、政治面貌和国家兴亡对个人财富的影响,让我们对贫富差距有了客观的认识。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贫穷的真正问题不是分配,而是生产,穷人之所以穷,不是因为他们的收入被人夺走了,而是因为他们无法生产足够的产出使他们摆脱贫穷,不论原因如何。

  在书中,他详细分析了穷人之所以穷的四个原因。

  1,地理因素

  各地地理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地不同的经济原因,直接影响了各地的生活水平不同,最终造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下,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种情况,一线城市的地理位置,肯定比三四五线的地理位置要好,人们的生活水平完全不一样,创造的财富也不一样。

  所以,贫穷的第一个原因是地理因素,这个我们必须承认。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地理因素对贫富的影响越来越小了,也越来越容易消除。

  2,文化因素

  地理因素对贫富的影响在缩小,但文化对贫富的影响却在加剧,因为文化决定了人的思维,思维决定了人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对财富创造的影响很大。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犹太人,大家知道,犹太人在任何生活都很注重知识,再贫困也要让孩子学习文化,所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裕的民族。

  现在,很多人因为大学生毕业不好找工作,有的博士生还去卖猪肉等等,认为文化对贫富的影响不大,我一度也这么认为,但是前几天跟一个外卖小哥聊了下,发现就算是最底层的工作,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区别也很大。

  这个外卖小哥是个大学生,因为对其他工作的工资不满意,所以选择了送外卖,现在每月一万多。他告诉我,因为他学过电商,在送外卖的时候会分析数据,所以总能在合适的时候接到很好的单,所以他做得别人轻松,收入却比别人要高。

  更何况,随着智能化的发展,以后很多技术性不高的都会被智能化代替,文化对人的贫富影响会越来越大。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人口规模、社会流动性等,这一点我以前很少有觉察,看了书后才知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规模对当地人的贫富影响很大。比如,一些国家的人口比较少,他的经济规模就比较小,根本不能跟大国相比。

  其实,我们比较下中国的经济,发现人口规模的影响也很大,因为有人就才能发展经济,有些身份的人口比较少,人口流动性差,经济自然就差多了。

  往后发展的趋势,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商圈,而人口规模是决定商圈规模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长久的富裕,未来还是要往大城市发展。

  4,政治因素

  最后一点是政治因素,这一点我们也有感觉,如果我们做的事情顺应了国家政策,相对来说就好多了,相反,如果我们做的事情违背了国家政策,不仅无法致富,还有可能破产。

  最近就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双减政策下来一会,很多做培训的公司都倒闭了,连新东方这样的公司都快支撑不下去了。还有,国家限电政策一出,很多产业受到影响。

  很多人可能要说,那是做老板的,我一个普通打工的,影响不大,其实不然,我自己曾经有很深的体会。

  我曾经做过10多年的建材销售,我们属于房地产的下游产业,国家的房产政策直接影响我们的收入,房产政策好,人们买房容易,我们的业务就好,反之亦然。

  5,结语

  这本书,刚开始拿到的时候,认为讲的都是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仔细看了才知道,就是在从宏观上告诉我们,如何选择财富赛道,地理位置、文化水平、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

  当我们把这些综合因素考虑到了,再去好好努力,便会感觉轻松很多,愿大家多多赚钱,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财富、贫穷与政治》读后感(二):经济的不平等究竟由何而来?福利制度是福利还是毒药?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阿比吉特·巴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三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官方认为,这三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提高了我们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贫困,是很多经济学家非常关注的课题和领域,有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

  当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托马斯·索维尔的新作《财富、贫穷与政治》,利用翔实的历史资料、科学的统计数据,通过客观冷静地观察分析,试图从地理、文化、社会及政治4个角度来阐述财富与贫穷相关的问题。他颠覆式的思考及观点,让我们重新反思,不同国家之间,一个国家中不同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经济不平等,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而各个国家实施的各类政策到底是减少了不公平还是加剧了不公平。

  托马斯·索维尔是美国当代杰出的经济学大师,是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现在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曾获得过包括总统人文成就奖、全国人文学科奖、布莱德雷基金奖在内的众多荣誉。托马斯·索维尔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 ,对财富与贫穷等经济问题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在托马斯·索维尔看来,虽然地理环境差异的程度及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但实际上,地理差异对经济的作用,会直接影响生活水平,也会间接影响人的发展。

  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山区。无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还是在中国,普遍来说,山区经济贫穷落后,人们的生活闭塞,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这种山区与外部世界的隔离,会导致很多方面的差异,如文化、语言、思想、教育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与之相反的,中国的长江沿岸地区,自古以来经济就比较发达,人民的生活也相对富足,这是因为长江及其支流和遍布港口的锯齿状海岸线组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密集水路网络,这种地理环境上的天然优势,有效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地区间的交流互动。

  那么,如何消弭地理环境的差异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方法。虽然在经济学家看来,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如山地等通常地广人稀,建立基础设施的人均成本非常高,短期的经济效应是非常不理想的。但从长远来看,从中国取得的成果来看,这是一项可以造福更多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前瞻性的政策。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近些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这些建设带来的经济成果将惠及更多的人群,尤其是贫困人群。

  追溯福利制度的本源,我们不难发现,西方国家是先有福利制度愿景,并在政治上流行开来,然后才开始建立福利制度。也就是说,福利制度的产生,更多的是基于意识形态的问题,而非造福人群和社会。这种现象在今天甚至更甚,福利制度思潮日渐流行,并成为未经批判的意识形态。

  托马斯·索维尔认为,很多福利制度,非但没有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而且使这其中的不公平更加严重了。除此之外,有些福利制度还损害了原本要保护的群体的利益。

  以最低工资法为例,来看看福利制度是如何失效的。表面上看来,最低工资法的出发点显而易见,是为了提升劳动者的最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而最低工资法实施之后,究竟带来怎样的结果呢?

  最低工资法会导致失业,这是绝大部分经济学家的共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收入高低和议价能力,取决于他在别处的机会。也就是说,工资是由市场的力量和规律来决定的,而不是由老板的慷慨或者贪婪决定的。最低工资法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只是上调了工资标准并没有解决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板们为了减少自己的成本,原本可以招两个人,现在就只招一个人,这就会导致更多的人失业。最低工资法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失业的年轻人增多,在街上游荡的年轻人对任何社会都不能算好处。

  福利制度的影响并不止于经济,还会扩展到社会行为,对福利受惠者及与之互动的群体产生重大影响。反观我们自己,现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接下来我们将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奋斗,如何制定相应的政策,既能促进财富所有者的积极性,又能让贫困者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而不是如托马斯·索维尔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所说的“始于均富,终于均贫”,是非常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和眼界的。

  因此,公共政策到底是造福人民,还是起到反效果;究竟是为了减少不公平,还是加剧了不公平的产生。政策是建基在因果关系之上,还是意识形态之上,是值得政策制定者深入反思的问题。正如托马斯·索维尔所说,政策应该以现实世界的“硬事实”为基础,而不是用华丽的辞藻或偏见伪饰。

  《财富、贫穷与政治》读后感(三):傅满洲所象征的,其实是美国社会中,平庸者对奋进者的妖魔化想象

  漫威首部亚裔超级英雄片《尚气与十环传奇》,自公布之日就引发了巨大争议。因为,这部电影让很多人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傅满洲。

  傅满洲,是英国佬萨克斯·罗默创造出来的虚拟人物,在1875年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遭遇傅满洲》中首次出现。

  20世纪初,傅满洲这一人物形象,被萨克斯·罗默塑造成“黄祸”的具像,写出了包括13部长篇和4部中篇在内的系列小说。

  并且,傅满洲还登上好莱坞的电影银幕,在数十年的时间中,先后被拍摄了14部影片。

  傅满洲的人物形象,面容邪恶,内心阴险,被普遍认为是西方“黄祸论”的拟人化形象。

  这一形象的出现,起初源自于萨克斯·罗默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恐惧。但随着傅满洲进入电影屏幕,更多所迎合的,则转变成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妖魔化想象。

  而这种极端无耻的妖魔化想象,便是在美国社会中,多数平庸者对少数奋进者的无端嫉妒和恶意中伤。

  在《财富、贫穷与政治》一书中,美国杰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托马斯·索维尔认为,当少数人口取得的成就超过多数人口的成就时,这些多数人口总是会妖魔化这种成就。

  托马斯·索维尔,是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现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在美国荣获过包括总统人文成就奖、全国人文学科奖、布莱德雷基金奖在内的很多荣誉。

  他所写的《财富、贫穷与政治》一书,是为了探明国家与国家、群体与群体、个人与个人之间财富差异的来源所在,从地理、文化、社会、政治等角度,揭露其中所隐藏的不平等、不公平、不公正等问题,许多观点让人豁然开朗,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其中,多数平庸者对于少数奋进者的嫉妒,便能够让我们洞悉到傅满洲这一形象的成长密码。

  自19世纪中期,一些华人开始向美国移民,很多人身无长物,目不识丁,只能成为劳工,做淘金、筑路之类的工作,境遇十分悲惨,但是,这些华人,却凭借着自身的奋斗,逐渐改变了自己或者后代的命运。

  《财富、贫穷与政治》一书,对早期的福建移民进行了细致描述,他们初到美国时,4个人住1间屋子,每天吃米饭,疯狂地长时间工作,做服务员、洗盘子、在旅店打扫房间。

  然而,这些身处底层的福建人,却十分重视教育,让孩子刻苦读书,甚至给他们请家教,将他们送进公立名校,供他们读大学,以保证这些孩子们在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

  以致有人说,这些福建人学会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是“Harvard”(哈佛),第二个单词则是“Stuyvesant”(史岱文森)。史岱文森是纽约的一所老牌公立高中。

  这些漂泊异国他乡的福建人,对于教育的重视,是出自于中国文化内在要求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上千年的科考制度,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心灵深处坚信着,教育能够改变命运。

  因此,对于所有的华人来说,尽管他们刚刚移民时,文化水平较低。但是他们却在深植内心的文化传统的指引下,一旦经济条件好转,就必然会让后代选择更好的教育,并进而从事医生、律师、科学家等职业,从此摆脱自身的困境,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史岱文森高中、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以及布鲁克林工程高中,都属于美国的精英学校,毕业生中有多人曾获得过诺贝尔奖。托马斯·索维尔在书中列举出一个大概的统计,那就是在这几所学校中,亚裔学生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与白人学生的比例甚至超过了2:1。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很大的一个原因,那就是美国华人多年以来的勤劳与坚忍。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鹤立鸡群、鸡必啄之。个人通过努力所取得成就,更有可能对他人的自我意识带来威胁。

  因此,华人作为美国社会的少数群体,所赢得的这些成功,获得的并不是掌声与喝彩,而是美国社会中那些毫无起色,甚至一代不如一代的多数人群的憎恨。

  憎恨的力量,卑鄙而且疯狂。就像托马斯·索维尔在《财富、贫穷与政治》中所说:

  于是,为了发泄他们的嫉恨,傅满洲由此诞生,并在电影屏幕上,一次又一次满足他们那些无耻的,但是又十分可怜的幻想。

  这种情况,其实十分荒诞,也十分可笑。就好像托马斯·索维尔在《财富、贫穷与政治》直言:

  并且,更为可悲的是,托马斯·索维尔认为,这些已然落后的多数人群,往往能够得到当权者的支持。当权者为了赢得更多的选票,会给落后群体四种心理安慰:

  1.落后不是他们的错;

  2.落后是优秀群体的错;

  3.他们其实和优秀群体一样优秀;

  4.他们应该享有与人口比例相匹配的社会经历利益,或者享有社会福利的公平份额,因为这是他们应得的。

  于是,这些落后群体,在当权者的荒谬解释和不公承诺中,获得了巨大安慰。他们拒绝学习奋进者的优良品质,而是更喜欢在傅满洲之类的妖魔化想象中聊以自慰。

  但是,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傅满洲,只有平庸者的无中生有、别有用心。因此,对于傅满洲这一形象,我们应该愤怒,我们也必须要愤怒。

  只是,在愤怒之中,我们也应该明白,傅满洲这一形象的出现,恰恰证明着那些平庸者在东方文化面前的卑微与猥琐。

  因此,我们更应该坚持文化自信,继续走好自己的阳关大道,而让那些嫉妒者,在他们自己的画地为牢中作茧自缚。

  《财富、贫穷与政治》读后感(四):那个蚂蚁与蛐蛐的寓言故事,可能是让你穷困潦倒的根源

  很多人都喜欢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因为他们希望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有用的道理。但是有时候,故事讲不好的话会引起反作用,比如下面这个寓言。

  夏天的时候,蚂蚁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地收集食物。而一旁的蛐蛐却坐在一旁弹着琴,唱着歌。蚂蚁就问蛐蛐:“你为什么不着急收集食物啊?”蛐蛐说:“食物多得是,为什么要那么辛苦?”

  就这样日复一日,夏去秋来,转眼间冬天来了。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蚂蚁听到门口有敲门声。当它打开房门之后发现,饥寒交迫的蛐蛐站在门口,哀求着问到:“蚂蚁兄弟,能不能行行好,给点吃的?”

  蚂蚁望着蛐蛐渴望的眼神,叹了一口气说道:“对不起,我们储存的食物只够一冬,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食物可以分给你。”说完之后不理蛐蛐的哀求,直接关上了房门。

  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孩子们,要保持勤劳,因为勤劳的人才能度过危机,才能变得富有。

  从根本上来说,这个故事没什么太大问题,勤劳也确实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但问题就出在这个故事内容中。

  这个故事会让小孩子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只要勤劳,就一定能变得富有。然而如果“勤劳=富有”的话,那么世界首富应该是拉磨的驴。

  勤劳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优良品德,但它不是产生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

  那么,影响贫富差距产生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接下来就要聊聊下面这本书了。

  《财富、贫穷与政治》一书出自芝加哥学派大佬托马斯·索维尔之手,也许有人不知道他是谁。与京剧中旦角分四大流派一样,经济学也有很多流派。在诸多经济学派中,有这么一派推崇完全自由主义经济,他们被称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在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有一撮人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师或者做研究工作,这派人被称为芝加哥学派。

  而托马斯·索维尔,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大佬”之一。

  作为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托马斯·索维尔在这本书中展现了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力。他将贫富差距产生的客观原因分成四个大方面,分别是:地理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政治因素。

  从这几个大的因素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自己“贫穷”的原因。

  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说出这句话的,是法国一位教授,他的名字叫丹纳。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接着往下看。

  香港TVB前段时间发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无穷之路》,内容是关于国内脱贫攻坚战的。从TVB给它起的名字来看,意思一方面是说消除贫困,另一方面是在强调扶贫这项工作道阻且长、无穷无尽。

  在这部纪录片中,大名鼎鼎的悬崖村也出现在了镜头中。

  悬崖村位于四川省大凉山,之所以说它“大名鼎鼎”,是因为人们在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很容易被它用来进出的那条山路震撼到。

  你能想象到这个村子里的村民们,每天要从地势险峻,最陡峭处接近90°的悬崖的道路上爬上爬下,仅仅是为了去隔壁村子里打水吗?

  这还不算,悬崖村的村民每年只能靠种庄稼,来收获那些少得可怜的食物。当他们想把多出来的粮食拿到镇上换钱的时候,面对的却是粮食收购商无情的压价。因为这些商人们断定,哪怕降价一半,这些来自悬崖村的村民都不可能把冒着生命危险背出来的粮食,再背回去。

  成年人的生活尚且如此艰辛,悬崖村的孩子们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为了读书,孩子们每天天不亮就要从家里出发,天黑透了才到家。镇上孩子们坐车几分钟的路程,悬崖村的孩子们要花上几个小时。

  这种艰难的环境,导致悬崖村的孩子们很难在求学的年龄进入校园读书,甚至有的孩子直到十一、二岁才开始读书。村里那些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对于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好了,现在回到开头那句话: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我们每天都在做决定,小到早餐吃什么,大到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做出的决定是理性的,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的判断标准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不知道各位读者身边有多少来自农村或者山里的亲朋好友,又或者自己本身就来自这些地方。不妨仔细观察或者回想一下,当年互联网还没有发展起来,这些人的思维是有滞后性的。

  这样说不是为了高人一等,而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地理差异对经济的作用,会直接影响生活水平,也会间接影响人的发展。这取决于特定的地理环境究竟是促进还是妨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关于江苏,最广为流传的梗就是“散装江苏”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最富裕的省份莫过于北上广深这几座大城市。毕竟这四座城市作为国内超一线城市,在各种新闻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不过江苏省的经济发达程度,却很容易被上面那个“散装江苏”的梗掩盖。

  根据统计,2020年江苏的GDP超过十亿。仅次于广东省,排名全国第二。不要感到惊讶,来看看下面这张江苏省各主要城市的GDP数据:

  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到在十三个城市中,全年GDP超过两万亿的城市有一座,超过一万亿的城市有一座,五千到八千亿的城市有五座,三千到四千亿的城市有四座。

  如果你对这些数据没什么概念的话,就用我老家辽宁省的GDP做对比。

  2020年辽宁省GDP最高的城市是大连,全年GDP总量约为七千亿,在江苏省只能排第七。而整个辽宁省2020年的GDP总量为25111亿元,只比苏州市多了五千亿元。

  虽说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已经落魄很多年了。但是东北是全国工业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为什么会被江苏拉开这么多呢?

  我们还是从地理因素去了解一下。

  从地理上看,江苏几乎可以说是拥有全国最好的土地资源,甚至放眼世界范围内,它地理条件的优越性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

  全国共有三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江苏所在的位置,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据统计,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约为二十万平方公里,这其中就有8.9万平方公里的平原,位于江苏省内。

  地势平坦的优势,在交通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目前国内高速公里一公里造价,丘陵地区大概3000万,山地大概4000万。光是修建高速公路的钱,就能让江苏省去很大一部分的负担。

  江苏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它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水路网。

  在《财富、贫穷与政治》这本书中,托马斯列举了一段数据。

  流经张家港的长江水深达到了二十米,江面十几公里宽。而在长江中下游,有部分江段的宽度甚至达到了九十公里。

  正是这种发达的内部水路交通,造就了江苏省的富裕。

  当我们把时间拉长之后就会发现,凡是交通发达的地区,它的经济发展程度通常都会很高。比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等等。

  正如托马斯·索维尔所说的:水路最不可或缺的功能是为人和公务提供生存所必需的饮用水,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作为交通运输的动脉这一功能上。

  地理只是造成人群和地区之间经济差异的众多因素之一。

  当人们在某地形成聚居群落之后,接下来就会产生文化、社会、政治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社会成员的因素产生影响。

  比如在《财富、贫穷与政治》这本书中,托马斯多次提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白人男性士兵的IQ低于北方黑人男性士兵,原因是南方白人男性士兵的识字率低于北方黑人男性士兵。

  表面看来这是地理因素造成的,实际上它背后所折射的问题确实文化与社会问题。影响财富创造的因素非常多,它们有无数种排列组合,我们无法认为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埃及和美国一样。

  不论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地理因素,还是书中提到的其他因素。产生贫富差距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不论个体还是小社会,倘若无法接触其他人口更多的群体,也就无法接触到其他群体的发展成就,更不可能攀上人类成就的“高峰”。

  分析贫穷的原因并不是为了维持自身优越感,而是为了找到问题背后的客观原因。只有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才是做出真正有效的理性决策的前提。

  最后,对于那些对经济学不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很多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钱的,实际上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有效配置背后所蕴含的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有效作决策。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经济学大师是如何收集、分析信息,并提出表象背后所隐藏的本质问题。

  如果你能学会这些技巧,必然会提高自己的决策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