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的读后感大全

2021-11-09 00:24: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的读后感大全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是一本由所长任有病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读后感(一):《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别放弃,我们一起活到好事发生的那一天

  当多巴胺水平偏低的时候,人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当多巴胺水平更低,就会陷入抑郁情绪。 ——所长任有病 清晨的太阳 透过玻璃窗 从房间的这一边移到了另外一边 房间很静很静 能听见机械表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还有我呼吸的声音 中午 房间没有了阳光 却能听见楼下来来往往的脚步声 我想出去 与他们相遇交流 但心里的恐惧不安 只能放弃在房间里发呆 晚上 窗外没有星星没有月亮 一片漆黑 就像一个无底洞 一点一点的蚕食我的灵魂 当我看完《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就写下了这首诗。 抑郁症,会让人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有时候还会感觉自己很糟糕,就像一坨毫无价值的牛粪;更要命的是,面对漫漫长夜会失眠。 患上抑郁症的人,会感到痛苦无助伤心凄凉,孤零零的活在这世上。 得了抑郁症的人,要积极治疗,常做以下三件事会更快跟抑郁症说拜拜。 1、多晒太阳。 早晨去晒晒太阳,能把坏的念头驱赶走,傍晚去晒晒太阳,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 2、写成就日记。 回忆自己成就件事,能让大脑释放多巴胺,人会自然而然的开心起来。 3、跑步。 跑步,能让自己享受当下的生活,专注自己的呼吸,那些乱七八糟的思想就会被抛弃在脑后,会产生一种活着真好。 这本书的作者所长任有病,自身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她通过积极的治疗,成功的康复了。 康复以后,她2018年创办抑郁研究所平台,全网约百万受众,成为国内9500万抑郁症患者的线上交流社区。通过患者社群、公共教育,提供内容科普、抑郁测试、康复课程、线下活动等解决方案,持续推动抑郁康复领域的进步。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所长任有病就写出了《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书中记录了16个触动人心的抑郁故事,他们有年轻创业者、产后妈妈、当红网络主播、留守儿童、性侵受害者等等。他们讲述了自己真实的抑郁经历,从患病到康复,走过人生低谷,也被人温暖过,希望这些故事,能带给你勇气和力量! 书中还收录了所长近3万字的抑郁日记,真实还原了她患病期间的崩溃与挣扎,从而让更多人了解抑郁的真相。她说:“别放弃,我们一起活到好事发生的那一天!”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读后感(二):希望照耀在每一片沃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抑郁症这话题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里,其实要说心理疾病,并不只是抑郁症,只不过或许在人们狭隘的认知里,提起抑郁症,他们都会觉得啊,不就抑郁了吗,原先我们都听说过,却从来没有真正的了解它,更无法想象到有多少人脸上洋溢的笑容的背后隐藏着的不为人知的痛苦。 最新出版的一本名为的《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的书,让我读起来很有感触,作者任有病是一名康复的重度抑郁症患者,而这本书正是她在经历无数痛苦与绝望后创造的一本记录,去讲述在这条路上,没有一个患者是孤独的,这本书里面讲述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样的共同特点,不幸的经历后,被确诊的心理疾病,无尽的绝望后,救赎的曙光,作者用数个真实的例子来展示温暖,给那些需要的人。 要说这本书的文笔不是那么的优秀,但是足够吸引人,因为它最初的目的不正是去讲述故事,把这些来自于其他人身上的经历展现给更多的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用另一种角度去思考,这本书中它也蕴含了众多的负能量元素,家暴,性qin,压力,特例,最起码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度觉得十分的压抑,但最终,所有的负能量都终将被“爱”化解,唯有爱,才是治愈一切的根本。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无论怎样,我们都没有回头路,而且这段路上我们可能会遇见很多困难,是越过它还是被它打败,其实最终都归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作为一个正常人,我可能无法去理解那些患有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人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的痛苦与绝望,但是在所长任有病的这本书中,但它笔下的这些故事中,我却悟出一个道理,活下来,这对这世间的不幸最好的抗争。 我也相信所有不幸的人,他们最终都能够将绝望疏散,筑城希望的灯塔,因为有爱我们才可以对抗一切,这世间,希望终将降临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沃土之上。 如果你最近处于一个很迷茫的时间段,那你不妨来读一读这本书,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幸的人,他们都没有放弃希望,你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 很喜欢这本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读后感(三):《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抑郁者的来信,将绝望疏散,让希望汇聚成塔!

  首先我想说:抑郁症不是矫情,抑郁症不是矫情,抑郁症不是矫情,重要的信息说三遍。好了进入正题,最近看了《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这本书,因为我超喜欢心理学,所以也了解过抑郁症这个心理疾病,也看过基本类似的书。 那么我为啥子还要看这本《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呢,主要原因是这本书的封面很好看,封面底下是一个猫猫的大体轮廓,封面的上半部分黑色打底,有一太阳,太阳底下有一个小人站在梯子上。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一个细节,那个黄色太阳是里页表情包的其中一个,里页还有很多个表情包,这一处简单的镂空设计看起来很新颖。 在我读完这本《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后,我发现了很多改善和治愈抑郁症的方法: 1、找小确幸激励自己。 想要改变自己,大多阔斧的写改善方案,以及希望一次性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治愈抑郁症也是一样的,要从小处入手,比如换一个励志标签的手机壳,一个可爱的钥匙扣,或者每天在某一平台发一条心灵鸡汤,来激励自己,让自己慢慢变得积极起来。 2、抄写打发空闲时间。 对于抑郁症患者,任何空闲时间都是自揭伤疤的网抑云时间,所以用爱好来打发时间是一件很好的习惯,比如练习插花,练习茶道,实在没什么想学的,可以找一些本子和字帖抄写诗词、抄经书、练字,也可以听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让自己更加的轻松,没有时间去想那些无聊的事。 3、多看、多听、多分享! 当然,你也可以看看这本《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由很多的故事组成,通过别人的故事,你不仅仅会发现很多感同身受的时刻,因为抑郁症患者是最懂抑郁症患者的心态的。也会发现他们身上坚强勇敢的一面,以及他们对抗抑郁症的过程,对于一些方法,你也可以借鉴一下。 当然,对于抑郁症患者,多看多听、多分享是很好的,多看书,不仅仅是关于抑郁症和治愈抑郁症的书籍,任何书籍都可,多分享自己的感受,可以找一个类似的抑郁症社区,互相分享和加油打气,然后顺利的从抑郁症中走出来。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读后感(四):《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很想抱抱你,并且陪伴你

  这本书不是催泪的,但我是边流泪边看完的。因为这群努力活着努力生活着的人们,他们是那么勇敢。书里的人都在用很平静的语气,讲述着一个个编剧也写不出来的曲折人生,非常心疼,很想抱抱你们,并且陪伴你们。

  这本书是所长任有病编写的,她长得很漂亮,但因自小被家暴而患有抑郁症,她创立了抑郁症研究所,里面有很多抑郁症患者,大家在这里相互安慰相互扶持,有些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也有些人因为他人的安慰从死亡边缘回来了。

  这本书一共有四个章节:《抑郁总在发生,故事各有不同》《虽然抑郁了,但还是好想爱这个世界》《如果累了,我陪你啊》《所长抑郁日记》。

  第一章节是抑郁症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这里面有因为从小被父母暴力导致抑郁的、有屡次碰到渣男渣女抑郁的、又被丈夫家暴导致抑郁的、也有因病抑郁的等等,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同,但都让人心疼;第二章节是从死亡边缘被拉回来的人,他们讲述自己在自杀前及被救后的心理活动,他们其实并不是真的想死,而是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和动力;第三篇章是一些科普类的知识,真正的抑郁症患者,他们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我们如何做才能拯救他们,哪些是我们不能触碰的底线;第四篇章是所长任有病的日记摘录,她面对大众撕开自己的伤疤,用血粼粼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抑郁症患者是如何得病,以及被爱所治愈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因患病而抑郁的老年人,她患上严重的关节炎之后便无法行动了,生活不能自理。因觉得自己在金钱、时间上拖累了家人,内心备受煎熬的她,心也渐渐生了病,变得伤感暴躁,甚至拿起美工刀割向自己的手腕。但是,她有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老伴儿,在病房外面,她偷偷发现,丈夫给女儿打电话说:“抑郁这东西就像一个黑洞,你妈妈不仅被关节炎控制着,还被困在这个黑洞里。你俩别操心了,我才是那个站在黑洞边上拉着她、陪着她的人。”看到这句话,我和文中的那个老人一样,眼泪哗哗直流。

  现在生活压力大,不少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我之前也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变得暴躁易怒,幸而我和上段中的患病老人一样,拥有一个温暖又贴心的伴侣,他的爱和陪伴让我度过了那段黑暗时光。让我们也变成那道光,去照亮更多伸出黑洞中的人吧!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读后感(五):自己的一点感受,希望对能看到的你有点小用处

  说说自己感受吧,我分三点来说。

  假如你是因为想了解这个病而看书。我会说受到它困扰的人很多,建议你保持善良,所有心都值得被人珍视和善待,尤其是受到这个病困扰的人,请不要在无意中伤害他们。因为没有指向,我就说这么多啦。

  第二,你是为了身边某个朋友,为了陪他/她而看到了这本书。我会说,嗨,有你这样的朋友真的不错啊,请加油啦,这本书最有用的一部分就是如何做,如何陪伴的,我猜,想完全做好,对你来说,也不容易的,但是也请加油,你的心,你的朋友会感觉到,你会把力量传递给他的。书里有的故事,这么告诉你,治疗的最有效办法是药,治愈的最有效办法是爱!有的故事会告诉你,除了药物控制(如果需要的话),最重要的是情绪调节和身边亲人的陪伴,有的故事告诉你,他会像一个带刺的仙人掌,和世界有着距离,而爱的力量并不在人痊愈,那是药物和大脑神经中枢的事,但爱的力量让人觉得世界轻盈而自己有力,你可以托起一座山,但是要小心翼翼的抱住他。

  好了,所以,什么是治愈,好像上面书里痊愈的人的故事并没有明确告诉你,但是,分明又告诉了你,如果你用心了,会知道答案,可是我不会在这里说。

  第三,如果你病了。我会告诉你,辛苦了,真的很不容易,别人康复的故事,不知道对你有没有鼓励作用,但是请千万不要放弃,所有对你的关心,鼓励和爱,请不要有什么负担,因为你真的值得,即便你觉得自己不好,他人的关心和爱,也会给你力量的,或许你身边有人关心你,我想用一句70岁的阿姨的话告诉你,区分同情,心疼和爱是最无意义的事,所以不要去琢磨和纠结,享受就好了,这几种感情都不求回报,对吗?而且我觉得,这都说明你都值得,你配得上,你甚至值得更好的,慢慢来吧,一切都会好起来,虽然很辛苦,请和他(们)慢慢加油,真的都会好起来的。

  最后,冥想到底管不管用,我还真期待个科学解答,请不要迷信好了。假如我过阵子有点点收获,也会发一下。

  下面是个人碎碎念了。最后,拍摄的书里的照片,我还是没加进去。

  我的书评也好,短评也好,一般都是星星点点的记录,想到哪写到哪,好像是一片素材,某天我需要再找到这本书的时候,会再来翻翻,这是我对付所谓闲书的办法,如果是晦涩些的,又觉得自己很想用功的啃掉的,可能就会辅助上笔记,目前只有哲学和史记我这样做了。我总是觉得书读了,会慢慢渗进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内心里有点不忙从和思考的自信。 但是今天要写上上面这一段,我可能是为了凑字数。因为想拉长这篇评价,可以插入一些读书时随手拍的内容。最近还是有读心理学方面的书,有学的、有用的,没有区分的读,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本来读完,不想标注出来它,但是昨晚看了些长长短短的评价,我觉得应该标注一下,写下点文字,也许会有人看到,或许会有点用处,那一定也是很好的事,回向给本不想标注我读过这书的根源,一样算一件好事。(这段先写成的,但是一会儿我会把它剪切到后面,毕竟碎碎念的话还是放后面好点)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读后感(六):这个世界总有一万种方式让我们再次爱上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抑郁症”这个词突然出现在身边,我们经常开玩笑,“太无语了、我要抑郁了”,玩笑过后,却发现身边真的有人深陷“抑郁”的泥潭,拼命挣扎。抑郁症不是现代人才会得的“时髦”的病,以前,大家只会觉得他们“疯了”,是“神经病”。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通过16个触动内心的故事,讲述了他们从患病到康复的历程,透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也许能离“病了的朋友们”更近一点,多读懂他们一点,多一些爱与灿烂,也许就能拨开一点阴霾呢?

  抑郁不是矫情,更不是无事生非,TA只是病了

  我一直以为抑郁症是陷入困境,走不出来了,也许需要一个契机,他们就可以回到正轨,看完所长任有病三万多字的抑郁日记,原来他们曾那么绝望,不是一时一刻一天,而是反复的挣扎,拼命的逃离。

  尽管抑郁症已经受到人们的注意,走进精神科的大门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件困难的事。相比较发烧感冒,走进精神科确实需要勇气。而常规的挂号、排队、问诊、治疗、吃药好像并不能解决思想的问题,脑子里的疑问还是没有得到解答。放弃很容易,一次次起来又被跌倒,再起来,在跌倒,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勇敢。

  好像有一双命运的大手,挣扎又无法摆脱,也许人并不是自己的主宰,我们选择的选择也许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意愿。当我们把抑郁症变成一种可以通过现代医疗治愈的病症, 黑暗中并不只有一个身影,我们一起走出去。当我们把抑郁症变成一种可以通过现代医疗治愈的病症, 黑暗中并不只有一个身影,我们一起走出去。

  走出来,生活还是阳光灿烂

  书中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朴实的文字背后是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想要自杀在17楼呆了一夜第二天在精神病院等开门的少年,遭遇家暴把丈夫送上法庭的女孩,受到病痛和抑郁困扰数次自杀70岁仍在努力活下去的奶奶。

  每个人都在努力找寻走出去的方法,有人通过学习获得了成就,有人通过逃离获得了自由,有人通过爱找到了生活的幸福。

  我们从小立志要做这样那样的人,事实上,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平凡的,用渺小的自己去对抗人生的意义本就是一件孤勇的事。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日复一日的推石上山,看似毫无意义的工作,却在一草一木间享受生活。我们也许被日复一日的无意义而迷茫,但转头看看脚下可爱的生灵,走出来的生活还是阳光灿烂。

  所长人有病的《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在一个个故事的背后,感到的是温暖。放下歧视的眼镜,用最大的善意去对待爱的人。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爱你的人,等着你走出来,一起去看世界,去吃美食,去享受生活。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读后感(七):如何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在泥泞世界努力前行

  谈到抑郁症患者,我有两位“密切接触者”。一个是位忘年交,姑且叫他刘叔。刘叔出身大户人家,自小家境优渥,但是到了文革,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家道中落,父母双亡,和姐姐相依为命,过了非常颠沛流离的童年。后来到了青年时期,境遇逐渐好转,抑郁症的症状却日益显现出来。他尝试过电击,也大把吃过药,不止一次自杀,绝得人生再也没有希望。他有非常漂亮贤淑的妻子,也有了聪明伶俐的儿子,但抑郁症发作的时候,一切美好都会被阴影遮蔽。就只想死。

  另一位是我小学时代的好朋友小忆,她从上一个年纪留级到我们班,按照当时的说法,很多淘气学生喊她“降班生”。但我们成了朋友。她坐我前面,一条又黑又粗的麻花辫上永远有好看的蝴蝶结,还能把杨钰莹孟庭苇的歌翻唱得如同原唱。我不明白这么好的人怎么会留级。后来我们渐渐熟络,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许是温暖的友谊让她卸下了防备,有一个周末她来我家过夜,我们挤在一个被窝里,她悄悄对我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被人摸过。”事实就是,小忆的一个邻居去了她家,趁家里大人不在,对她进行了猥亵。而那个邻居,就是小忆上一级班主任的儿子。班主任想“息事宁人”,而小忆的父母更是不敢得罪老师,便同意让自己的女儿留级,以此来“避嫌”。少女尚不知“猥亵”这个词,却已经活在了这样的阴影之下。平日漂亮乐观的小忆,那个晚上握着我的手一直哭到半夜,我摸到她手腕上深深浅浅蚯蚓一样的伤疤,知道了爱美的她为什么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

  这是我最初接触过的两位“不快乐的人”,后来随着社会阅历增多,知道很多很多人都被各种各样的阴影笼罩。这并不仅仅是“不快乐”,而是一种病。没有羞耻,不需要难为情,就像头痛感冒一样,是身体机能发生了病变,需要医治。阅读《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的时候,往事历历在目,看着书中的故事,想到身边的人事,再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心里像坠了铅块。书中的故事,有童年被父母暴力相向,有被亲人老师迫害,有恋爱婚姻中被配偶伤害,有工作中不被理解,看起来似乎都是“小事”,但都成为一片片雪花,最终促成雪山的崩塌。

  读书中故事,特别显著的一点是,抑郁症的患者年龄普遍低龄化。社会舆论惯常说年轻人“脆弱”,遇到一点事就寻死觅活。却很少反思,“脆弱”的根源是什么?舆论又说,是因为被“惯坏了”。但从自述者的讲述中不难看出,这些所谓的脆弱,恰恰是缺爱的表现。没有赞美和鼓励,没有呵护和守候,也没有尊重和理解,让一个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独自承担各种困难和责难,心是会受伤的。一株幼苗若想长到枝繁叶茂,需要充足的养分、阳光、水分,和保护。若是最初就扔到风雨里吹打,大部分是要自生自灭的。人也是如此,给他正面的回应,他会朝着正确方向前行,反之只会滑向更深的沼泽。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是一面镜子,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副副抑郁症患者的面孔,更看到自己的脸。我应该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态度,对待我的父母,我的同事,我的儿女,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我能多奉献一点爱心、耐心,多一分理解和支持,或许能给他们完全不同的生活感受。如果每个人都能治愈对待身边人,抑郁的阴霾会不会离我们远一点。

  看到过一句话:“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就在他们或是粗暴或是和蔼地夺走那些让孩子愉快的事物时,他们总是不忘附加一句:这样做是为你好。而这真的是一句带有说服性的辩词,它会在最后使孩子们同意毁灭自己。”

  前文提到的老刘,在跟我讲述他的抑郁经历时提到过一个比喻,就像穿着一双根本就不合脚的鞋子在往前走,偏偏脚下还都是烂泥塘,怎么都走不顺。种种挣扎、无力感使得整个人非常难过。他说发病最艰难的部分,是他无法相信别人,无法和人建立正常的联系,哪怕只是简单的问候和交谈。世界对他的恶意渗透到每个细胞里,对他最体贴的妻子,也曾经被他拒之千里。伤害到亲人又使他有深深的负罪感,加重病情,恶性循环。

  幸好,一切都过去了。还是那句最俗套却又最有效的话:最能拯救人的,是爱。在《抑郁》这本书里,我也看到了同样的观点。虽然一个个故事都有冰冷刺骨的经历,但患者们同病症抗争的过程都充满温暖。70岁的姜阿姨,曾经以为后半生要与轮椅为伴,曾经背着丈夫割腕自杀,最终在爱的力量下重新站起来。看到她穿着红裙站在老年模特队的舞台上,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这个世界充满泥泞,却也终究会有一只手拉住你,努力前行啊。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读后感(八):给自我拉扯的孤独患者一束光亮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3亿名抑郁症患者。我国抑郁症人群约为9500万,这也意味着,在中国的大地上,大约每1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

  如果是在别处看到,单看前几页当中分享的图片和文字,你或许完全想不到这些对事物的分享是来自于重度抑郁症患者。他们对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感受,甚至比很多正常人要细致入微得多。

  你或许无法想象他们曾经经历过极深的恐惧、孤立、绝望和无助,情况严重者,还会在对死亡的选择上多次徘徊。

  于《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书中,你能了解到这个人群所缺失的美好,也能找寻到生命当中的珍贵。

  1.这个人群所缺失的

  一开始,他们或许只是觉得休息不好、睡眠不好、工作太累,或是认为其他生理机能出了问题,只是觉得自己精神状态可能不是很好,但很少有人从一开始就怀疑到自己的神经因素上。

  抑郁症患者常会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是怎样患上此类症状的。同时,公共语言环境当中似乎也谈抑郁色变,导致这个人群在确诊之后会有一定的心里落差,随之而来的病耻感又给患者带来另一个阶段的苦恼,使得许多抑郁症患者只能选择自己像刺猬一般蜷缩起来。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觉敏感而孤独。他们身上往往伴随着耐性、安全感和认同感的缺失,加之而来的确实神经上、情绪上的敏感和自己随处可见的“无意义”感。有些在其他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这些人的内心却不知不觉掀起巨大的波澜,还有些人容易沉溺在被放大的痛苦绝境中无法自拔,但内心又渴望着被营救。

  2.能从书中找到的

  这本书能够给抑郁症带来的恰恰是一种同一人群的认同感。它是一个能感受你的痛苦、能跟你一起面对黑暗的朋友。

  对于这个人群来说,焦虑抑郁已经是既定事实,我们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正视它,勇敢地面对并接受这个事实。同时你会发现你确实并不孤单,身边有无数人与你感同身受。

  书中分享了16个触动人心的真实抑郁故事。在这些抑郁康复日记和其治疗历程当中,你能看到那些你似曾相识的噩梦,也能看到许多基于同一病理的不同绝望。但最终,他们都能用求生的本能去对抗求死的倾向,并寻得与自己与生活和平共处的最佳方式。通过书中这些朋友们的分享,你可以试着找寻打开自己心阀的开关,学着去反思自己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学着找到更平和的心态,学会对自己谅解,懂得珍惜自己,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同时,这个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个特殊的人群更大的宽容,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它可以是这个人群于黑暗中的一束光亮,也可以是他们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读后感(九):我无数次想过用死来终止这些虚实交错的痛苦

  我也曾想过一了百了,多痛快。泪目。如果“不说”是“希望被人察觉”,那么“想死”其实正是“想生”,对吗?所长任有病经历太凄惨,TA的父母到底是不是人,有没有人性,把TA当成动物桌子一样虐待殴打唾弃辱骂!流了整整4小时的鼻血,不可饶恕!不为什么,就是想打你。

  所长还是太善良了。我就是个废物。我无数次想过用死来终止这些虚实交错的痛苦。每一天都有结束的时候。今天也不例外。我更喜欢被扇耳光,十几年来无休止的苦痛。我太弱小太没用了。在噩梦里反反复复地被伤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因为你值得。如果要是当时有人陪着林奕含,不让TA一个人呆着,寸步不离,识别出求救信号,理解TA的感受,跳进深渊,抱抱TA,和TA一起哭,该多好!

  你说自己有一次崩溃了,我却没有追问任何细节,这么严重的事为什么被我忽视了,不知道你当时什么感觉,最后又是怎么走出来的,有人陪在你身边吗?

  如果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恨不得赶紧死掉,活着有什么用,不如去死!我曾经写下了满满的烦死了烦死了烦死了。对自己失望透顶,什么都做不好。

  理解TA人的痛苦,不是只有看到的痛苦叫痛苦,看不到的痛苦更难受。

  被生父用皮带、扫把、衣架,一下一下活活抽死,TA才只有6岁。

  把我父亲用来伤害我的武器,变成了我用来检视家暴这个社会话题的武器

  如果我们想要反对家暴文化和性暴力,就必须开始谈论它,并意识到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当你不再畏惧伤害,不再逃避生活残酷的部分,能平和地接受人生有创伤有喜乐,能应对琐碎平淡的生活时,不知不觉就活到了好事发生的那一天。

  《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读后感(十):你并不孤独 只是在生命考验中获得新生

  会好的,所以一定要加油~

  01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Depression 从医学上解释为,一种精神疾病,以显著而持续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和情感障碍。也称抑郁性障碍,引起原因有很多种,根据病情轻重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杀倾向。

  日常表现为:思维迟缓、意志活动缓慢、没有食欲、认知功能损害等身体状况。

  如今,对于抑郁症,已经有了较为专业的治疗方法,做为精神疾病,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诱因,病人也会有不同的状态出现。各个相关平台也将此类知识广泛科普并提供相关测试链接。让正在疑惑或渴望得到解答的人群得到咨询。

  这里还需严肃说明,及时发现,及时就医,不要拖延。

  02抑郁症在现代中青年群体已得到普遍认知

  对于抑郁症,我是从认识的朋友身上开始了解的,和以往工作中自己逐渐感到自我意识降低状态不同的是,我恢复得更快,而对方被强制入院,经确认,对方为重度抑郁,我只是有抑郁倾向。

  现在的我换了环境后继续活蹦乱跳,朋友也在逐渐好转中与生活重新建立起联系。

  往近了说,从80到95后,以至于现在的00后,抑郁症这个话题已经是一个常规话题了,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就像一个被开采的面目全非的金矿,后一辈人再想创造些什么,真的大浪淘金,十分困难。

  人们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随着社会发展也在产生着变化,精神需求和物质文化渐渐开始因为饱和而产生矛盾,精神疾病由此增加。

  人类,作为一个恒温的情感动物,在众多压力下,在时代成长背景下,梦想啊、创业啊、艺术啊、财富啊,都有可能成为自闭的原因。

  鲁迅先生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但如果地上路太多,脚印太多,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群,自闭是当前人类面对突发状况宕机后的基本状态。

  既然是基本状态,赶上时代发展最好的这几代人,总归有些相同的烦恼,也更加容易共情。

  03 欣喜的是,与回避相反,中青年人更加愿意面对与倾诉

  2018年由任可创办的抑郁研究所平台成为了国内受众庞大的抑郁症患者交流社区,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9500万的患者在这里彼此倾诉,相互帮助。

  抑郁康复领域的进步,标志着我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又提高了一个台阶,平台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于任可本身也曾是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

  康复后,她选择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引导更多相同的人,摆脱情绪的黑狗,重新拥有健康的生活。

  实际上,抑郁症这个话题是从早几年的社会事件开始发酵的,那时人们才逐渐开始关心,从游客跳崖,再到艺人明星的自杀,这让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个精神疾病是十分可怕的。

  大众舆论的态度也从最开始的旁观,到后期的主动了解,更多的人面对自身和周围出现此类症状的亲友,选择了正视和理解。这个不被重视的群体才渐渐被温暖保护起来。

  在倾诉和分享中,他们的情绪得到缓解,也让更多人知道精神疾病和普通的身体疾病有哪些类似和不同。

  04每一天都是人生的第一天

  英文中有一个很可爱的口号yolo,很多国外影视里都用过,对此很多人将及时行乐作为人生的宗旨,其实也可以这么理解:you only live once 这辈子,我们仅活这一次。

  生命的珍贵在于无法重新来过,选择及时行乐或者下一次的前提是我们还活着。

  作者将本书抑郁症的内容划分为,抑郁的主要社会伦理关系因素、各类患者与抑郁对抗的经过、抑郁症陪伴者的意义与作用,还做为所长任有病(任可)的亲身抑郁日志。

  最后,还有抑郁者们与自我的对话。

  我们身处在社会,每天切换着不同的身份,子女、父母、朋友、员工、面具戴久了,各方压力增多了,影分身总会冒出来,避不开的选择面对就好。

  书中很多抑郁症患者每天给自己鼓励,低沉的、调皮的、无感的,但都是在向这个世界求救。

  只要在求救,一切就会有希望。

  05遥远的相似性

  看到最后印象很深的一条是一位患者将签名改成“好好活着”于是她感觉心里舒服了很多。

  一瞬间,看到了她自救的光芒和坚强,想起霍金曾说过的那句遥远的相似性,我们在宇宙同一个时空,不同的地方抵御黑暗,未来,我们同样可以在同一片星空里重新散发光芒。

  是会引起共鸣的一本故事,案例中不同的身份,经历,伤痛,会让我们开始思考,生活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又要如何保护自己。

  在一个个故事、一件件案例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群体是如何与情绪的病魔做着斗争,他们真的很勇敢。

  揭开伤疤不是为了再次记住,而是为了告诉正在同样受伤的人,你看,伤疤会愈合,我们也会重新快乐起来,加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