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脉动中国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脉动中国读后感精选

2021-12-17 00:39: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脉动中国读后感精选

  《脉动中国》是一本由许纪霖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脉动中国》读后感(一):传统中国文明的味儿

  这本书源于许纪霖在得到上开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所以书的结构中设有“进阶思考”和“延伸阅读”。这两部分不仅是一讲结束之后的反思、也是引申,比较特别是设计。

  书中从文化、传统中华文化等概念入手,以中国文化的核心结构、互补结构、信仰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总体结构进行分述,最后对中国文化的未来进行探讨。

  许纪霖对于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墨家的主要思想、发展、继承以时间的脉络、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至少我看完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儒家孔子强调的忠恕之道、孟子继承后的四端说即仁义礼智(人性本善)、荀子强调礼(人性本恶)、董仲舒将荀子的儒学和阴阳五行结合“天人感应”、三纲三统说、朱熹的道统说、王阳明的良知即天理。儒家从西汉时期作为论证皇权的合法性进入到上层建筑中,到之后和佛教、道教结合成为整个社会的信仰,是和社会时代紧密联系的。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让我对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代表人物是思想有了系统的认识,同时这些思想对中国政治、社会结构的影响也有了不同的理解。

  《脉动中国》读后感(二):我的中国文化之旅

  与许老师的这本书结缘也是一种巧合,在给朋友推荐西方文化概论的课程的时候,想着也看一眼有没有什么中国文化概论的课,随后看完也是觉得滋味无穷。后来以课程为基础的这本书便出现了,我毫不犹豫的收入手中。非常喜爱。 对于我来说中国文化是我反感的领域,这可能因为我受家庭的影响。总是对于以中国文化为依托的宗法礼制深恶痛绝。但是许老师的这本书和赵林老师的《启蒙与重建》让我有了些许改观不敢造次。 之所以说这本书如此吸引我,我想有一点不可谓不说:那就是放在国际化或者说对比中找寻中国文化的脉络。比如一些概念法制和法治。儒教和基督教的比较。使人直接明白了其中的区别。在看这本书之前受到朋友的影响我已经了解西方哲学两年了。理性精神已经不知不觉的影响了我。我很难不用看待西方哲学的习惯来反思中国的文化。因此这个国际化的对比对我来说是一个我能够接受这么一本书。 许老师的这本书还有一个吸引我的点就是通俗,虽然他是一本概论性质的书,但是他的语言完全是一种口语化的东西。这事有利有弊,但是看起书来并不是很累。简单几笔勾勒了中国文化中主要的脉络,真的像豆瓣网友所说浅显,穿插一些生活经验。但是确实活泼。让人读起来不是很吃力。 我觉得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这完全与我的主观感受有关。我并非要找到什么客观标准,或者说没必要找到。这本书确实影响了我。在我如此不安的人生迷茫期找到我一些关切的事

  《脉动中国》读后感(三):《脉动中国》杂感

  最近在阅读《脉动中国》这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最中心的是自己,往外延伸按照的是亲疏关系,依次排开,就像是扔一颗石子进水池,泛起的涟漪一层一层往外散开,是一种以伦理为准则的关系,而不是西方那种以契约为准则的关系。中国人在做任何事时总是用关系来替代契约,作为人治社会的一种独特现象存在。就好比当今社会,总是有人在你跟前吹嘘“我认识某某某,跟他说可以怎么怎么样”,在我看来,这样的社会是一种精致的情感社会。

  中国人的社会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信缘为链接的社会,血缘就是你的亲人、亲戚,地缘是你的老乡或者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人,信缘则是拥有共同的崇拜一群人。说到崇拜,在许纪霖的《脉动中国》里讲到中国人的三大崇拜,分别是祖宗崇拜、图腾崇拜、社会崇拜,就像在福建、台湾等地信奉的妈祖。所以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认识新人你开篇就会问,你老家是哪里的?为的就是拉近乎,认老乡,再往深点说是为了抱团。在我看来,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往往是一种合群交往,而不是一种独立交往,撇开血缘、地缘、信缘不说,总会在不同的领域找到相似的共同点,以此来证明我们是一群人,中国人害怕不合群,不合群意味着可能会边缘化,融入不了这个社会。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民族个性。

  文化有好有坏,文明才是普世的、核心的价值。而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许纪霖先生看来中华文明是一种轴心文明,而且是当今世界唯一延续下来的文明。它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不仅是汉民族的文化,还有各少数民族如鲜卑、匈奴等民族的文化,是一种兼容的复合型的文明。往往人们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中华文明指的就是汉民族的,是一种狭隘的民族观。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灿烂辉煌、历久弥新,关键就是这种文明永远保持着一种年轻的心态,能够善于吸纳不同的、优秀的成分,把这些成分装进自己的肚子里,幻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中国历史上,外来民族能够征服中原人的肉身,却没法征服文化,反而外来民族入主中原后往往被中原文化给同化了。

  一直自诩为上国,天下第一的国度,在鸦片战争中彻底被西方的坚船利炮给敲醒,忽然发现西边也出现了一中先进的文明,起初觉得学习他们的技术能够重振雄威,后来发现要学制度,再后来发现要改造民族的灵魂,有了五四运动启蒙。那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把一个自信的国度打得垂头丧气,即便是再过了百来年,中国人心中始终有种崇洋媚外的情节。从一个极端过渡到另一极端,若非因为被打怕了,放眼世界也不会有谁能够产生如此之大的转变。但中华文明却从未中断,它以极强的生命力赓续着。

  《脉动中国》中作者还讲到一个观点,宁愿这个社会是个伪君子的社会也不希望是个真小人的社会,伪君子起码大家都在装,装着装着就成真了,而真小人的社会只会越来越堕落。我想,好的社会秩序应该是既不想当真小人,也不愿当伪君子,如果能真便真,不能真回避即可。无论是真小人还是伪君子,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来说都未必是好事。

  这本书可读的地方,可思考的地方还很多,以后还有什么复盘得出的感想会持续写写,谈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