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绿皮的火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绿皮的火车

2022-01-22 08:33:04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绿皮的火车

  早上好。

  我写东西很随意,想到什么并且当时又可以马上码字,基本上没有什么修饰,原汁原味的将想说的东西记录下来,有点类似于漫画家丰子恺和丁聪的感觉,画漫画的主题都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不起眼的、不经意间的那些小的、瞬间的、很轻的生活细节和琐事,举重若轻,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

  此刻我在苏州的酒店里写这一篇。

  苏州两万亿GDP,上海四万亿GDP,和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一样,这里是中国生命力最旺盛的经济区域。

  虽然是两个城市,但实际上路途时间1个半小时,有个段子说苏州认为江苏的省会应该是上海,或者是苏州自己,足以感受到这两个城市无论是空间还是心理上的距离都很近,城市轨道已经将两地连为一体。

  周五下了班,我晚上开车来到苏州,今天上午有两小时时间可以去狮子林和观前街转一下。至少十几年没有去过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到有些地方,办有些事,或联络有些人总觉得是很简单、很容易以及随时可以做到的,但是仔细捋一捋你会发现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若干年,甚至距离你有这个想法也过去了若干年。

  行动力是结果的保证,没有行动力都是空谈,有些想法需要行动力去落实,没有行动力宁可少一点想法,别让自己为想法所累。

  我是一个地理爱好者,小时候最喜欢看地图,中学时是地理课代表,基本上所有地理考试都是满分或接近满分,我对地理充满了无限的热情,一直到今天。

  军事、时政、铁路和航空这四个分支热爱和地理都有关系,所以我对这四个领域也充满了兴趣,典型的直男的热爱。

  回到这一篇的主题,我用绿皮火车串起一些记忆,将一些地方和一些消失的事情说一说,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致看完。

  第一次坐火车已经记不得具体时间和具体次序,但大体有两次火车旅行是在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之间,大概率是我幼儿园的时候,一次是从南京到上海,一次是从南京到福州,那时候只有绿皮火车,也不觉得绿皮火车不舒服,因为没得选择,坐火车shi2开心、兴奋和好奇的,很开眼界。

  南京到上海的那趟火车旅行,因为年纪很小,也就6、7岁吧,很难有完整的记忆,今天还清晰记住的片段是上海真如站,当时火车停靠的是这个站。

  今天我已经在上海生活了快15年,也就是最近几年我才弄清楚真如站在哪里?

  上海西站就在真如,在某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这就是我在80年第一次来上海到过的真如站。

  这个站现在是上海西站,应该上海人都很少有人知道,我现在的家离这个站开车不到15分钟,几公里的距离,虽然叫上海西站,但和虹桥站或上海站比车次少到可以忽略不计,每天也就是不超过5趟去杭州或南京的高铁或动车,且都是从上海站发车路过这里的。

  因为距离上海站太近太近了,近到高铁不到5分钟就到了,所以也就是住在这附近的人图方便可在这里下车,客流少到类似边陲小站。

  80年代的绿皮车时速不超过100公里每小时,且站站停,还要让过路的快车,所以我记忆中300多公里的沪宁线上这趟旅程也有大几个小时。

  另一次很早期的绿皮火车旅程是从南京到福州,一大家子很多人,父亲、爷爷还有亲戚,一个规模不小的亲友探亲团去福州见我的三爷爷,也就是我爷爷的兄弟,他参军后复员在福州,在那里安了家,结婚生子繁衍后代。

  那真是一次长途的旅行,我的感觉至少有一天一夜的时间在绿皮车上度过,对这趟旅行有如下内容记忆犹新:

  1、盒饭。我最早知道盒饭就是在火车站台上卖盒饭的餐车,如此的美味,如此的好吃,要知道在80年代快餐饭盒对我一个小县城长大的孩子来说就是第一次见到,甚至连快餐这个词都是第一次听说,充满了新鲜感。我父亲通过火车车窗去买一个盒饭,既满足了食欲也满足了好奇心。

  2、少林可乐。我记得没错的话应该就是少林可乐,也是在火车站台的餐车里看到了这个可乐,80-90年代,类似可口可乐的中国可乐有很多,味道上我还分不出来多大的差别,对我来说都叫可乐,90年代后我喝过天府可乐,后来还有成龙拍过电视广告的汾煌可乐,以及娃哈哈的非常可乐,还有至今可以在青岛喝到的崂山可乐等等。当火车叮叮当当开进福建境内,站台上就有少林可乐售卖,对我这个没有见过外面世界的孩子,别说可乐了,见到易拉罐都兴奋,那种感觉今天无法体会。

  3、换车头。应该在金华、鹰潭或上饶这三站中的某一站,我第一次知道火车是没办法直接掉头的,只有通过换车头的方法,从往前开变成了往后开,这种情况出现在两条或多条铁路线交汇的站点比较多,所以换车头的那一站比正常停靠多花了一些时间,巨大的蒸汽机或内燃机车头从身边开过,对迷恋钢铁机器的小男孩那种吸引力不亚于C罗从一个球迷身边走过的感觉。

  4、一些城市。上面提到的三个城市——金华、鹰潭和上饶,至今我只去过金华,另外两个城市乘高铁路过过,绿皮车时代路过过这三个站,而且停车的时间还比较长,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印象极为深刻。一个在浙江,两个在江西,在80年代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南京到这里的心理距离远超过今天,换到古代可能都有相隔天涯的感觉。我最喜欢的《围城》中方鸿渐从上海到湖南平城三闾大学那部分内容,其中就路过了金华和鹰潭,这几个城市挺吸引我,想去看一看。当然今天这几个城市早已高铁连通,想坐绿皮火车可能也不容易,当年那些老站点要么不通车了,要么早就改成了高铁站。

  这两次之后就到了90年代,记得比较清楚的是93年暑假第一次去北京,去的时候从南京坐绿皮火车到的北京,也差不多有小20小时了,那是夏天啊,车厢顶部挂着几个摇头的电风扇,但依然酷热,当车开动起来,窗外有风才能缓解,最怕长时间的临时停车,那么多人挤在一起,那味道很销魂。

  再后来就到了2000年的夏天,从老北京南站去内蒙古赤峰市,那时候没有高铁,北京南三环的南站还是个很破旧的小站,去内蒙古赤峰、通辽的火车在这里发车,我和大学校友们一起去赤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上面说的这两次绿皮火车之旅都在夏天,且无比拥挤,行李架上、座位底下、车厢连接处甚至卫生间里都是人,夏天的晚上最是煎熬,尤其是硬座,那种睡不能睡的感觉不好受。

  白天还有在半路上来的流动小摊贩,推着售货小推车的列车员还时不时的在你犯困的时候路过,叫醒你,让你挪开身子或腿,而你不能朝他发火。

  绿皮车的优先级是最低的,给快车让路是必须的,除非是没得选择,已经不会选绿皮车了。

  那一年夏天从赤峰回北京南站的绿皮火车之旅是最后一次绿皮火车的硬座体验,在之后虽然到高铁时代还有好多年,但至少坐的是有空调的特快或快速火车了。

  再之后的2004年春节,第一次体验北京站的春运,我挤在人群里,一步步挪到检票口。最好的特快班次根本抢不到,只买到了加班车,虽然是绿皮车,好在买到了硬卧,睡一夜就到南京了。

  春运的感觉是这样的,哪怕是站票,哪怕是慢的车,要回家了,所以心情都不会太差,充满了回家的期待,特别有年的感觉,

  车站里所有人的方向就是家。那个春节我还没赚到钱,但回家的心情依然强烈,还清楚的记得在离开陶然亭公园对面出租屋出发去北京站前,我用DV拍了屋子,当时电视里放着白岩松主持的春运直播节目,至今仍记得他说记者抢到一张火车票有可能会让一个真正要回家的农民工买不到票,但为了新闻报道,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回家路途的不容易,这张火车票值的。

  好了,这绿皮火车记忆基本清空了,用文字都记录下来等老了备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绿皮的火车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