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的故事
有一个孩子,生长在农村,如果他要有一个好前程,必须考上大学。可是,他一连参加了两年高考,都失利了。
这年冬天,他跟随父亲上山挖冬笋,父亲告诉他,挖冬笋有一个诀窍,就是顺着竹鞭挖。孩子找到一根竹鞭,顺着竹鞭往下挖,很快就挖满了一篮子竹笋。但他猛然发现,自己已经足足挖了一百多米,他从来没有想到一根竹鞭竟有那么长。
父亲说:“你看到过山上有竹子枯死吗?竹子就是靠这样发达的根系维系着生命。”
孩子听后醍醐灌顶。过完年,孩子再次努力复习,终于金榜题名。
教授说:“这个故事中的孩子,就是我。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任何一项成功都必须努力,就像竹子把鞭深深扎入土里一样,不要认為没有成功,是因为机遇没有来临,其实是你的努力还不够。”
教授说:“最后我想告大家一个教案中没有的‘理论’。毛竹在笋期,遇雨就长,但是等到长成竹时,就几乎不长了。三五年之后,竹子会突然发力,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如果你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来到竹林里,就会听到竹子在拔节成长的声音。它的成长速度是每天两英尺。”
竹子为什么在三五年间几乎不长?因为那几年间,它的根在地下迅速地生长,它的根系最长可以铺开几里,在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和水分。
每个创业的人其实都是一根竹子,在初涉这个行业的时候,他们就像一株笋,有了阳光雨露,就会成长。但是,靠一时的努力不见得就能成功,随时可能会陷入“生长停滞期”。这时候,就要心平气和,努力扩展自己的“根系”,迎接自己突然发力的那一天。
——————————————————
及时转弯,也是一种智慧
作者:任军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化学家奥托·瓦拉赫是个极没有文学天分的人。在当时,成为文学家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瓦拉赫的父母自然也希望他在文学领域能有一番作为,可他的文学成绩却让老师束手无策。
老师在给瓦拉赫父母的反馈中说道:“他很用功,但在文学创作方面过分拘泥,将来绝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造诣。”父母便送瓦拉赫去学画画。但瓦拉赫也没有丝毫艺术天分,正当父母为他的未来担忧时,化学老师说:“瓦拉赫做事情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态度,是研究化学的必備品质,专攻化学他未来一定会成为可造之才。”
事实证明化学老师的想法没有错,1910年,瓦拉赫因在化学领域有杰出贡献,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三毛说:“世上的事情,并不是从一个角度去观察,就能够说它是唯一的真理。”
成功、成才并非只有既定的一条路,倘若当下的选择渺无希望,不妨寻找适合自己、有助于开发自己潜能的爱好和兴趣,或许有朝一日,你也能在自己向往的世界里独树一帜。
不盲目跟随大众,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换个角度看待自己,你才能找到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