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里两重天
2016年9月,我们去青岛入住在崂山区,知道青岛还一个黄岛。这黄岛原来是青岛市的一个区,位于青岛市主城区西南,相隔一个胶州湾。青岛市主城区在胶州湾北,黄岛在胶州湾南,中间还隔一个胶州海峡。以前如果从青岛市主城区去黄岛区,需要围绕胶州湾公路几乎走一圈,才能绕行到达黄岛。我们去黄岛时,胶州湾跨海大桥和胶州湾隧道都已经建成。
我们从青岛主城区去黄岛时,走的是胶州湾隧道,这是青岛至黄岛东西最短距离的重要通道。汽车从中南区的青岛站西海岸湾口的团岛,开始进入胶州湾海底隧道。海底隧道是建造在海底之下供车辆及人员通行的的海洋建筑物,既可解决横跨海峡、海湾之间的交通,又不妨碍船舶在其海面航运。隧道内是双向的六个车道,全长七千多米,其中陆域和海域段各长三千多米,最高车速可达每小时八十公里,大约只需十多分钟便可通过胶州湾两岸。隧道建设开工于2006年,竣工通车于2011年,是我国建成的第二条海底隧道,第一条海底隧道在厦门。当时胶州隧道长度在我国海底隧道排名第一。用青岛人的话说,结束了"青黄"不接的历史。
我们从黄岛回来时走的是胶州湾跨海大桥。汽车从胶州湾西岸的黄岛区红石崖街道的立交枢纽,开始走向陆地引桥,黄岛陆地引桥长约一公里,而后进入胶州湾海面,海上大桥长约三十公里。汽车在桥上奔驶,此时是下午四点多钟,阳光从西边洒向海面,波光粼粼,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远方西岸的高楼大厦,环抱着海湾,给人以海市蜃楼的感受。这海湾大桥由陆地立交桥、陆地引桥、海上航道桥、海上孔桥、海上立交桥等桥梁设施构成。当汽车要通过航道桥时,我看到桥上高高耸立的几座柱体,这是悬挂航道桥的承重高塔,高达一百多米,也是海湾大桥的最高的标志性建筑。汽车在海湾大桥上行驶约二十分钟后,透过车窗左前方,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岛屿,这就是海湾北部的一个半岛,叫红岛。海湾大桥在这里有一个立交枢纽,向北部通向红岛,红岛支线桥长约二公里。通向红岛的海上立交桥,其造型犹如大鹏展翅,在浩瀚的海面翱翔。汽车继续在桥上行驶,可以看到青岛的主城区了。大桥进入市区接线部分,经过几个村庄,然后经过四座立交桥,到达青岛北站南的海尔路,这部分接线引桥及其立交桥长约有八公里。胶州海湾跨海大桥全红长约四十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可达八十公里,行程大约半个小时。这大桥也叫青岛海湾大桥,是我国自己设计、施工、建造的特大跨海大桥。2007年开工建设,2011年竣工通车。当时是我国最长的跨海大桥,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全长五十五公里,青岛海湾大桥屈居第二。
我们去黄岛时,从胶州湾海底隧道穿过,汽车如行驶在夜晚的街市,各种颜色的灯光标志着隧道的内部轮廓,指示着交道的路通。我们与汽车一同行走在海底,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近百米。我从黄岛返回时,从胶州湾大桥通过,我们同汽车一道在阳光灿烂的海面上行驶。黄岛往返之行,感受到了胶州湾的海面和海底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