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这个难忘的青年节
这些天开始每天早晨一次自测抗原,每两天一次全员核酸,基本上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节奏。
被迫去适应依然不正常的社会秩序,包括但不限于无法工作,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购物,无法使用正常的快递和外卖等等。
如果没有完全消灭这个病毒,是不是以后这就是常态,那我们曾经习惯的商业环境和生活习惯就必须改变掉,有点不敢往这个方向深想。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检测,一直到再也没有新发感染者,不知道这会在哪一天能实现,且实现的时候有多少人还能回到以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很多人一开始的焦虑、不适应和无法理解,到今天有人在小区的草坪上开始喝酒,假装在户外的野营,这可能就是一种进化,心理上从不接受和表达意见到算了吧、就这样吧和得过且过。
我到上海十多年了,作为一个外来者,想要在一个非出生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自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及获得更多的运气加持,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比较忙碌和高压的状态,从未有过也不敢想得过且过。
这些天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睡觉,起床,喝咖啡,做饭,吃饭,打游戏,发呆,小区里骑车,上健身课,最后继续睡觉。
基本上一个月和一天没什么区别,开始还会想想一旦恢复正常,如何如何,到今天没人可以预测何时能恢复,也没有什么兴趣去预测,可以做的就是老实待着,尽量回避负能量的信息,尽量不去想损失如何,也别太多忧国忧民。
这种被迫地得过且过,和有些人向往的所谓财务自由之后的退休还是不一样的。
我也不止一次的设想过有一天我真的可以放下物欲和好胜之心,完全没有负担,可以自由随心的选择地方生活和体验,不必为那些看似具体但实则虚无的钱和虚荣再操心。
在一个阳光明媚、温度适宜的下午在上海、成都、杭州或皇后镇的某个咖啡馆前坐着,晒晒太阳,吹吹风。
在一个充满市井气息又与众不同的城市里漫无目的的转转,选一个小馆子喝壶茶点两个菜,比如重庆、广州、扬州或厦门的老城区。
去穿越那些极致的自然环境,戈壁、森林或草原,比如我一直心心念念好几年的大兴安岭自驾。
或者是曾经生活过的那几个城市,再去看看以前经常路过但从未仔细看过的一些角落,比如南京的紫金山、北京的南城和青岛的老城区。
这次疫情让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有了离开上海或者移民的念头,其实绝大多数人是没有选择的,无论是想换一个新城市生活还是换一个新的国家。
大部分人都没真正地去了解过如何去移民,退一步说,想移民,有钱?有时间?有资源么?去国外,别人待见你么?
绝大部分人的社会关系、技能、经验、人脉和路径依赖都在上海这个城市,或在自己多年生活工作的那个城市,不要说到国外,就是换一个国内城市重新开始都很不容易,真要移民就要做好自己重新适应陌生环境,以自己余下的人生时间为代价,为自己的下一代能不那么辛苦而付出所有,所以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个勇气。
所以就当过过嘴瘾吧,当这些事过去,回到往日如常的状态,如果你以前不够努力,就更努力一点,别浪费时间。
如果(万一)以后再来一次封城被迫待在家里几十天,那时候存款更多,住的房子有花园,多几个房间,有更好的小区环境和物业服务,有购买力很高的邻居一起团购,至少比现在体验好一点,把这个作为目标更实际点。
当然这一切都是正常之后的事,此刻和明天,未来不知道还有多少天,我和上海很多人一样还是被迫得过且过。
今天给公司合伙人微信发了一个词——“挺住”,时不时的需要精神激励下,这日子里我们就算生活没压力,但凡还有点追求的人都不会喜欢这样的状态,让心理尽量保持健康,待重见天日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状态。
祝有志青年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