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施传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西施传的读后感大全

2022-05-10 00:0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施传的读后感大全

  《西施传》是一本由柳岸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2022-3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施传》读后感(一):西施传:人性的迷惑之本,无人参透

  《西施传》不单单是一场儿女情长的爱情故事,它所展现给世人更多的,是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代君主的更替,为人之本,行事之道的真谛引人深思。

  西施传

  评价人数不足

  柳岸 / 2022 / 作家出版社

  柳岸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采用通篇两条时间线索的描写方法,不但给读者视觉和思想上的真切转换,更能让我们设身处地般的去感受君王的负重前行,臣子的衷情难诉;江山社稷的倾覆变更,爱恨情仇的凄婉取舍。

  《西施传》读后感(二):西施,你爱上的是普洱还是参茶?

  《西施传》 如果不是因为《西施传》这个名字更有卖点的话,这本书实际上可以叫做《吴越风云》,故事中有大量的篇幅都是在写当时的政局变化,吴越的各色人马纷纷登场,演出了一场场风云大戏。 看起来还是非常过瘾的。

  小说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把握。 我们先来说一说女主角西施,书中写她出生时自带红光,所以家人以夷光呼之。民间传说中,夷光对夫差是没有情感的,她的初恋和归宿都是范蠡。 小说却没有沿袭这一传统看法,12年的在吴岁月,夷光真的能心如止水吗?吾王夫差在越军攻入时,从吴国宫殿中逃走,留在宫殿中的夷光,清晰地分析了自己对夫差和对范蠡的两种不同情感: “她对范子的感情,不过是人对神的敬仰,而她与吴王的恩爱,才是真正的男欢女爱。” 十二年,范蠡对夷光念念不忘,对于范蠡来说,她就是那永远散发着清香的普洱,历久弥香。可是夷光呢?漫长的岁月里面,已经爱上了身边那可口的参茶,对她来说,范蠡的爱是那样的遥远而且虚无缥缈,而吴王的爱,却是那样的触手可感,让她享有真实的欢悦。十二年来,她没有背弃做为越国一枚棋子来吴的使命,可是当一切大功告成的时候,她想追随自己的情感。 她找来了与自己面貌相似的替身,从此隐去了自己。 以前好像是在《花火》杂志上,看到过一篇《射雕英雄传》包惜弱的番外,感觉可以和这本书中夷光的情感对照来看,她们都在岁月的温柔中喜欢上了自己身边的多情男子,但是她们心中都有一根底线,无论如何,大义不可亏,大节不可辱。 我们再来看一看范蠡,当故事的最后,他发现陪在自己身边的夷光,其实只是一个和夷光面貌相似的替身时,他的整个精神世界都崩塌了,他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夷光,但是等待他的除了盲无目的和毫无结果的追寻之外,又剩下了什么呢?即使是他富甲天下,却不能得一人心。 书中配角写的也很到位,绝对不是工具人。比如里面一个小小的角色谍甲,作者就把他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谁能想到,他在夷光婴儿时期发出的夷光和自己女儿非常相似的感叹,竟会成为他的女儿几十年后,可以冒名顶替夷光的伏笔。 再比如越王的隐忍和虚伪,越王夫人的狠辣和未雨绸缪,文种的政治智慧和看人眼光的单纯幼稚。 我最爱的还是范蠡师父计倪给范蠡的指点:“财之王,胜似人之王,其之疆域更宽更阔,惠及更广,德泽后人,智者所取也。”给了范蠡经商一个充足的理由。

  《西施传》读后感(三):西施与范蠡的爱情:我送你入吴国,等你功成身退后,我依旧与你相依相随

  关于西施其人,人们最熟知的是她的美。

  她是古时四大美人之首。她有沉鱼之美。也就是说漂鱼儿也会因为有西施的存在,而羞于见人沉入水底。

  正因为她的美,被越王送入吴国,以祸乱吴王心智,而得以颠覆吴国,并且以雪越王数年被吴王囚禁之耻。

  可以说,西施为复国越国,可谓留下汗马功劳。

  但话说回来,古时候,作为一名女子,尤其是美丽女子,是没有选择自己人生权利的。

  别的不说,四大美人中其余三位,

  有着落雁之美的王昭君出塞,以示与匈奴修好;闭月之美的貂蝉被送给董卓,祸乱军心,羞花之美的杨贵妃,被唐玄宗从儿子那里抢过来。

  她们的种种,无一不是因为某方势力或者利益,而送入并不喜欢的男人身边。

  在那个男权社会,从来没有人问过她们是否喜欢对方,而只是像个物件一样,被送入男人的怀抱。

  但人是血肉之躯,谁都会有七情六欲,谁都不能躲避自己真实情感。

  试想,真实的西施有她自己喜欢的人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就是范蠡。

  《西施传》作者柳岸,在书中详细描写了一个真实的西施,包括她的爱情。

  其中她与范蠡的爱情故事,作者用了较多笔墨,将他们之间那种爱而不能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范蠡出生宛地(河南南阳)三户邑。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并且长得精神。这样的男子即使到了现在,也是众人喜欢的精致男。

  范蠡曾陪同越王在吴国受到苦楚,遭到监禁。

  范蠡用自己的智慧与吴王周旋,越王才得以返回越国。

  这样的高情商,在当时越国中享有众多美誉,是众多女孩心中的大英难,这众多女孩中当然也包括西施。

  越国的谋臣文种向越王献计,送美女给吴国,以诱惑吴王,丧其心志,以图颠覆吴国。

  这个主意甚得越王之心,于是越王命令范蠡在国内广选美女。西施就在其列。

  起初,范蠡并没有非份之想,他只是将这些美女招来,安排人来对她们进行宫廷礼仪、琴棋书画培训。

  因为范蠡是个抚琴高手,他的琴技在越国是最好的,范蠡就奉越王之命对女孩们培训弹奏之道。

  有一次,他来到训练营。他发现招进来了姑娘们已看不出一丝乡野之气,完全脱胎换骨。

  尤其是西施,在女孩中显得特别出众,鹤立鸡群。

  只见她新颖的发髻整整齐齐,精致的妆容浓淡相宜,清丽的服饰更衬托出西施高雅的气韵,她的美真是不可方物。

  像是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范蠡心有一动。

  他知道,他动心的女子此时正在端详着她,西施表面不动声色,可今日见到心目中大英雄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正由内向外溢出来,它感染了大英雄范蠡。

  感情是骗不了人的,眼神也骗不了人的。

  可能正是这种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萌动,让彼此心灵相通吧。

  可这种感情萌动还含着丝丝苦楚,因为他们并不属于彼此,西施注定是吴王的女人。

  可这种爱而不能的苦楚,仍然可以让彼此爱欲之火燃烧得更猛烈吧。

  范蠡与西施合奏了一曲《有凤来仪》。

  他们相互凝视着对方,一个神情笃定,一个面含微笑,从容地弹着曲子,声音美妙且意蕴悠远,他们在曲子中表达爱恋,诉说心意。

  虽然现实不能在一起,可曲子亦可传情,在曲中仍然任性一回。

  后来,西施去了吴国,完成使命之后,她离开了吴国,范蠡随之而去,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可去了哪里不重要,因为有情人终成眷属,无疑是最好的结局。

  真的很喜欢他们的故事。

  《西施传》读后感(四):念西子,浣纱伴

  《西施传》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桃花伊人笑春风”。在我们的记忆中,西施——这位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美女早已被后世人演绎和传唱千年,成为了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位不可磨灭的人物形象。时光荏苒,斯人常在。如何在当代社会背景下,轻车熟路地驾驭西施的故事,其实对于作家本身而言并不是一件简单且容易的事情,因为关于西施本人可以参考借鉴的传世资料现存不在少数,历史上许多的文人墨客凭借自己的理解将其化为了诸如诗词、传奇等等的文学载体。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她的“美”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首要且固有的传统印象。要通过塑造人物去打动人心(包括语言、动作、内心塑造等等方面),更要让人物在纷乱动荡的时代中具有内在灵魂和生命力,我想这是柳岸老师通过此书带给我们的一份惊喜和感动。

  王朝兴衰,权力游戏

  如果简单的把《西施传》当做西施本人的传记来看待,那么这无疑是对本书最大的误解。在柳岸老师的构思下,《西施传》一书秉持着双线叙事的结构,一方面固然是以西施夷光为主线,这一条我们放在之后论述。另一方面则把时代框架放眼于春秋争霸时期,这一阶段以吴越两国为重点,穿插楚、齐、陈、秦、晋等国,上演了一段群雄争霸、精彩纷争的大戏。周王朝的日渐衰微,春秋诸国的迅速崛起,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此消彼长,集中涌现出了复杂交错的关系和事件,主君更迭、君臣关系、上层与民众、联盟与背叛、阴谋与权力等等,对于夏商周所建立起来的传统礼制产生了极大冲击,周王朝分封制的逐步瓦解造成了各方诸侯势力对于更大领域内的统治力和控制力,在获得权力稳固的基础上谋求更大地利益,这也代表了当时大多数统治阶级的价值取向。在上层势力左右着时局的同时,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对于礼法道义的遵从以及人性向善的描述,士族对于仁义礼智信的坚守,普通民众渴求和平的愿望,使得那个纷争动荡的年代呈现出了多样化,如此一来,为西施的出场所铺垫的大背景就此形成。

  对于吴、越两国而言,对两国的主君重点放在了阖闾、夫差、勾践身上,在人臣方面,则有伍子胥、伯嚭、范蠡、文种等代表不同理念的辅佐者们,君臣的关系是书中重点描述的内容,政治利益决定着彼此的依存程度,本质上还是谋求上位、获取权力的具体体现。对于以上人物(包括但不限于此,因涉及政治人物较多,在此仅列举具有代表性的这几位),他们的形象通过言语、行为以及事件等方式逐步呈现,在作者艺术性的演绎过程中,呈现出了别具特色的味道。以伍子胥为例,他过往的曲折经历经常以闪回、插叙的方式出现在篇章之中,一点点将他的性格以及思想展示出来,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人物,伍子胥的生平可谓是历经坎坷、充满戏剧性,如果采取平铺直叙、单章论述的方式,或许可以一次性解决问题,但这样一来就影响了文本的整体性,造成理解上的突兀,我相信柳岸老师在书中这样的安排和设计是成熟的考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阖闾、孙武等等,由此所产生出的前后呼应、相互串联的效果,打通了对于整个春秋时期的全景式展示,历史中有人物、人物反推历史,两者紧密结合,不是割裂孤立的存在,所以会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对人物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反而会被他们的故事性所打动,这种真实感无疑是时空的对话。

  历史永远是前进发展的,权力的获得不过是过眼云烟,然而却深深吸引着那些追求权力之人,无论是勾践还是夫差,都是权力的参与者和追求者,为了复国洗耻,勾践可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为了谋求霸主,夫差可以肆意征战、征服扩张。从行为方式上,他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探寻权力,作为君主,首要考虑的就是利益问题,勾践灭吴后可以对文种作出“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的行为,夫差可以被勾践的臣服所打动进而将其义释。站在权力的至高位,君主往往看不清的地方有很多,而看得清的地方往往会落到朝臣眼中,忠良可以直面君主缺点,奸邪可以蒙蔽君主双眼,在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网中,大家凭借着彼此不同的价值观做出选择,然而每个人都无法全身而退。

  “千古事,问东流”,咏叹历史兴衰的诗句从古至今都在人们口中传唱,王侯将相的成败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卷入时代、左右时代的不仅仅有统治阶级,还有位于底层的人民,他们所遭受的苦难更加深重,无时无刻都在面临着生存的难题。权力的争夺带来了杀戮与剥削,不顾死活的谋取利益,最终会导致失败和覆灭,顺应民意的举措可以像勾践那样重新夺回民强国壮的基础,而横征暴敛、骄奢淫逸的举动,则会将国家与民众拖入到黑暗深渊,夫差的最终下场就是例子。越胜吴灭,然而无论是赢家还是败者,都无法左右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多少英雄事都付笑谈中。

  邻家西子,红颜芳菲

  王维的这首五言诗传唱千年,成为了咏叹西施作品中的出类拔萃之作,“越溪女”、“吴宫妃”、“浣纱伴”、“同车归”,凝练的概括出了西施的一生,也寄予了王维心中的所思所感所托。从乡野到后宫,西施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尽管这段故事耳熟能详,但在柳岸老师的这本书中,对于西施人物的描写可谓是超越了我之前的期待。开篇红火出现的诡异征兆为她的降临赋予了神秘感,从诞生到从刺客手中的死里逃生,西施夷光从一出生就成为了与众不同的存在,她在苎萝村中幸福安稳的家中成长,自幼随母浣纱江边,依靠着美貌与品性慢慢出众于世,收获了郑旦、东施等人的友谊,并走入了范蠡的视野中,后来经历过家庭变动、走入宫廷、远嫁吴国,最终消逝于历史之中,成为了留给后世人的永恒记忆。

  那个时代对于女子是不公平而且残酷的,一方面王室贵族女子身不由已,诸如王妃少姜那样远嫁、客死他乡的悲剧并不在少数,婚姻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终身大事受制于时局影响,勾践夫人、周王室之女也同样于此,性命系于夫家,导致了其从属性和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普通人家的女子则更加艰难,一旦失去安身之处,则可能沦为奴隶或者更加悲惨的境地,谈何幸福或者安稳。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施的人生经历则更加凸显出了时代的限制,根据书中的描写,她原本幸福的家庭生活被战乱所毁灭,面对心爱之人范蠡却无法与之厮守,因为国家需要而远嫁吴国成为妃子,家与情的双重打击,赋予了人物强烈的悲剧性色彩,如果从人物本身出发,无疑为读者带来了很深的思考和触动。

  对于西施的描述,作者没有老生常谈的强调她的美,在作者的笔下,她聪慧美好、真善美的化身,具备了理想女性身上的品质和特征,对于生活、爱情的美好追求,让人物动机和思想纯洁富有灵性,与家人、友邻的相处具有生活气息,在艺术夸张的手法中,并不会让读者觉得有距离感,反而会产生对人物的亲切之情,这便是西施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带来的魅力。至于如何全面展示西施的故事,作为书中的明线,与权力之争呈现出了对比、映衬、交织的结构关系,一强一弱,一动一静,在还原史书中某些细节、情节方面,通过基于资料的设想下足了功夫,将来龙去脉以及人物动机交待清楚,特别是揭示在其命运结局的过程中大胆的采用了真假身份手段,令人十分称奇。结尾通过黑白衣女子对话为全书留下了关于爱与时代之间无尽的感慨和期待,体现出了作品的历史张力。人物被卷裹于时代的同时,仍旧可以依靠着对于人物塑造的成功,迸发出了亮眼的独特文学价值,成为了当代同类型作品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形象。

  红尘往事,情深几许

  近一时期的阅读都在围绕着《西施传》这本书,着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遇到动容的桥段,总是令我感到唏嘘。诸如“卧薪尝胆”、“东施效颦”、“沉鱼之容”这样的经典桥段,在书中均有所体现。至于贴近春秋历史事件的叙述,作者基于扎实的历史、文学理论功底,参考并结合了多种史书资料,尽量以通俗耐懂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不至于受限于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做到了符合和尊重历史客观事实,保证了作品的严谨认真。于此书而言,其实历史人物与我们并无距离感,他们经历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在小说般的春秋笔法下,依旧可以与我们产生共融共同之处,有些时候,他们就像一位久违的老朋友,在寒冷的深夜推开了你的家门,同你围着火炉、温暖地畅谈着远方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你总能找到令自己在意和喜欢的地方,无论是那些权力争斗还是儿女情长,都是记录和承载那段历史回忆的有力见证。

  柳岸老师曾说过:“历史是文学的给养,文学是历史的传承;现实是历史的今生,历史现实的前世;现实是文学的母体,文学是现实的萃取。这是我对历史、现实、文学的渐悟”。人性的光辉依旧是闪耀的存在,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借助女性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千年之前西施的美好形象,尽管红尘往事早已随风而逝,愿夷光与范蠡的凄美爱情长存心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