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量子传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量子传读后感精选

2022-05-12 00:1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量子传读后感精选

  《量子传》是一本由[英] 曼吉特·库马尔 (Manjit Kumar)著作,69.00出版的53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量子传》读后感(一):质量极佳的科普,一代人的群像,文学性颇佳的英式写作

  非常好的书。

  关于量子、关于理论物理的科普书,将近三十年来我零零散散也看了不少了。这一本是其中叙事最为独特的。

  英式写作的科普书更具有故事性,有一种文学性的丰富。这不但能使读者接触到科学内容,还能让读者接触到那些人专业知识之外的更多信息。比如他们的出身、社会环境、经历、工作态度、与他人的交流以及性情等等。这一点是很多科普书难以提供的。

  科学毕竟是人搞出来的。不止一个人的地方,就是社会。他们是互相影响的,甚至互相依存。这本书大有展现一个时代群像的气氛,给了我很好的阅读体验,并让我联想到很多从来没有注意到的方面。

  比如第一代理论物理大家相当一部分的出身都是衣食无忧的。教育环境和学术环境是那么的自由。当然了,要说他们拿着帝国主义手中沾满他人鲜血的剩余价值堆起的天堂,我也一定不会反对。

  爱因斯坦对自己世界观的固执是对的。没有这种对信仰的坚持,就少了很多追求真相的动力。但他绝不能代表全部。他必须有对手,有要去争论的对象。实际上爱因斯坦的这种执着与对宗教信仰的那种执着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对象不同而已。

  一代人马上就会僵化,开始搞起权威甚至个人崇拜。这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这就像一代人向着某个未知的领域狂奔一样的必然。当领域开拓的初期过去,功勋卓著者就被后来人视为权威,同时因为那个高产的时期已经冷却下来,后来者获得成果的难度更大了。那位被泡利反对因而放弃论文的人的确是“愚蠢的”。而且要说波尔海森堡泡利三人组“给一代人洗了脑”,我觉得很可能不是公允的。一方面是前面我描述的现象,另一方面只能说人群又开始僵化进而驱逐了更多的自信,滋养了更多的愚蠢。

  波尔有着超越性别局限的智慧和性情(而且是互相影响的)。但我要声明,并不是说我认为男人女人分别本该如何,而是说波尔的智慧和性情超越了性别之分下的社会平均表现。我认为他是人类心智进步的榜样之一(我主要是指超越性别之分的文化构建部分,而不是指超越性别之分的生物学基础部分)。

  卢瑟福的形象看起来有着典型的刻板印象。但刻板印象有一个好处,就是制约了人的注意力,不让人去注意任何事情。

  海森堡那时候太年轻,情绪化严重。但好在他多少认识到了。

  泡利的照片看起来就像个喜欢吃喝玩乐的家伙。

  平行世界理论被娱乐大众严重地望文生义了。

  爱因斯坦与波尔之争的焦点,在这本书里有了很好的解读,让我明白之前理解错了。

  哲学这个玩意,现在,保留着哲学史的工作,同时让理论物理学家等自然科学工作者顺便着考虑考虑,就够了。

  《量子传》读后感(二):关于量子物理的那些有趣的事

  为一个物理概念立传,并洋洋洒洒写了五百多页大书的不多,《量子传 究竟什么才是现实》标新立异,首屈一指。

  作者是拥有物理学和哲学双学位的英国人曼吉特.库马尔,他还是《连线》英国版顾问级科学编辑,为《卫报》、《爱尔兰时报》等多家刊物撰稿。

  本书中信出版社.鹦鹉螺工作室出版发行,最近看了很多鹦鹉螺工作室的书,每一本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那感觉,颠覆人们认识,重新认识这个精彩的世界,比如之前的《拆穿数据胡扯》,让我们不再盲目崇拜大数据,辨清数据噪音,拒绝数据胡扯,给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说到量子,大家肯定有所耳闻,只是理解得有深有浅而已。量子力学为现代科技带来了质的飞跃,让我们量子产生的过程和其中错综复杂的故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量子是个抽象的概念,如果非常死板地讲述量子的产生过程和其中的科学原理,可能没多少人能够读下去,而本书一直朝着尽量简洁易懂的语言讲述量子和量子背后的人和事。

  量子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量子是一个不可再分割的微小粒子,他当然不是那么简单,说起量子和背后的科学原理,发现的过程和因为量子而发生的科学家的论战没有几本大部头书籍是讲不清楚的。

  而这本书就是以尽量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量子的发现过程和牵涉其中的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故事性非常强,也让我认识到了伟大的科学家真实可爱的面貌,他们不是神,他们也有非常生活化、情绪化的一面。书中最伟大的两位主角无疑是爱因斯坦、玻尔,他们之间科学论战时互不相让,而私下里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两个很亲密地走在一起说着什么的照片让人印象深刻。

  书里隆重介绍了一九二七年十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主要讨论了关于量子力学的问题。受邀参加会议的有二十九人,其中有十七人都获得了诺贝尔奖。除了爱因斯坦和玻尔,还有居里夫人、薛定谔、泡利、普兰克、玻恩、海森堡等人。而其中最亮眼的无疑是爱因斯坦和玻尔,二十世纪那场关于量子物理学的伟大论战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之间关于“究竟什么才是现实”的争论,极大地推动了量子物理学的迅速发展。作为伟大的科学家很多都有自负的一面,就像爱因斯坦和玻尔,他们谁也不服谁,玻尔提出的观点,爱因斯坦立刻提出了质疑,那场两个人走在街上,玻尔在后面跟在爱因斯坦不停说着什么,爱因斯坦却不屑一顾,微笑着朝前走着的照片,是爱因斯坦小胜,得意的样子,还有玻尔非常不服气地在解释着什么的一刻。

  当然除了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我们还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到泡利的犀利和毒舌、薛定谔的多情和天赋、普兰克的勤奋和自律、海森堡的聪慧与惶恐、还有居里夫人的女性物理学家不让须眉的魅力。说实话,书中的故事非常好看,作者也尽量做到了简洁易懂,但是牵涉到太多物理学知识,还是多少有点门槛的,我们可以不用纠结那些深奥的物理学知识,了解量子这个伟大发现的精彩过程和科学家为此作出的努力,还有其中精彩纷呈的故事,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

  《量子传》读后感(三):量子力学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是绝无仅有的

  在科学界有一种约定成俗的说法,人类文明基于基础科学理论已经停滞了七十多年。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应用科技带来的,基础理论还停留在二十世纪爱因斯坦的时代。这里面有一个观点:基础理论不突破,应用科技发展是有极限的。

  那么,在基础科学理论突破之前的这个时代,是什么造就了近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呢?回答很简单,这就是二十世纪初的三四十年以来,人类基础科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突破——量子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同时这也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使得人类文明的认知在各个层面的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其中,量子力学和科技的结合发展起着绝无仅有的作用,当然不能单独拿出来叙说,这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物理学理论,量子物理的发展同样是坎坷且不平凡的。

  由英国著名学者曼吉特·库马尔著作的《量子传》是一部全景式展现量子物理学从萌芽到改变世界的辉煌历史,同时还有各时期、各领域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们之间的精彩博弈和对决。

  书中主要描述了二十世纪那场关于量子物理学的伟大论战的两位主角——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的故事,过程中介绍了其他有量子学科发展有关的科学家和物理学家们,其中有多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项,称之为科学界的“复仇者联盟”亦毫不为过。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关于“究竟什么才是现实”的一系列争论,推动了量子物理学的迅猛发展。

  量子力学的发展给现代前沿科技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很多方面,尤其是高精尖科技以及国际博弈之间的对抗。举个简单的例子,最新一代的量子传输不仅速度快,数据保存完整,并且几乎无法破解,在数据的传输以及安全性能上,是其他传输介质和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但是这种长距离的量子传输耗费巨大,但实际操控性能却出奇的好。据说北京到上海之间就铺设了一条量子传输通道,是世界上传输距离最长的一条。据说漂亮国现在暂时只完成了几公里的一段量子通道,因此在量子科技技术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未来人类基础科学突破之前,量子物理学科的发展能够把人类的应用提升到极致,这是理所当然的。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

  “上帝不会掷骰子”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人们把这句名言当做他断然否定量子力学的证据,因为量子力学把随机性看作是物理世界的内禀性质,但人们其实误解了他。

  虽然是阐述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但这部著作的内容却意外的好读,作者显然对这段历史和发展非常的熟悉,因此结合历史上各大著名的科学家和物理学家们的主要事迹,写下了这部《量子传》,介绍“量子”发展的前世今生。书中没有繁荣拖沓的理论知识,而是有着丰富生动的语言,加上时代造就的机遇和各个名人之间的互动,使得读者在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了解到了关乎量子的众多发展历程和学科知识,称之为是一部关乎量子发展的科普著作毫不为过。

  《量子传》读后感(四):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量子科学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尽管是一个比较艰涩的科学概念,但不大不小还是比较“出圈”的。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屡屡称为社交媒体上“不明觉厉”的热点话题,量子速读、量子净水等等冠以此名的伪科学诈骗不绝于世,故作高深的宗教人士也常以似是而非的经文表示“科学家爬到山顶,玄学家已等候多时”以此自抬身价。在量子科技应用甚至民用处于临门一脚之际,这部科普读物可谓来得正当其时。

  应当说关于量子科学的发展史,网络上有不少的材料和好文,但这部书以比较符合历史学规范的方式,对量子科学的发展史做了一个系统地梳理。就我一贯的理解而言,“量子”的意思就是“一份一份的、不可分割的”,这部书在引言就进行了类似的阐述,“量子就是普朗克给这些基本能量单位起的名字”,清楚地解释了这一名词的原意,对读者把握核心概念犹有裨益。对量子科学领域不了解的读者,往往会持有一种疑问,量子和分子、原子、电子这些中学时代就耳熟能详的各种“子”有什么关系?从而产生或是包含、或是并列的误解,那么带着这种基本概念的误解,再看什么材料都会一头雾水。因此这部科普书籍在开篇就阐释清楚量子的内涵,其重要性在哪个意义上强调都不为过。那么读者明白,量子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特性,不是某一种具体的微观粒子,这些微观粒子在某些情况下都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那么在相应状态下这些粒子就具有了“量子性”,而量子科学,研究的就是这种不可分割特性所衍生出的一系列规律的学科。

  从史学的角度来看,这部书的一大优点就是主线清晰。始终以不同科学家、科学团体围绕着量子科学的认知是如何深入或者产生矛盾而展开,也就是说“量子”作为主角的中心地位一直很明确,而全书的编排就像围绕着这一主角的舞台剧,只不过这个主角时隐时现。并没有将这部书写成“有关量子科学的科学家个人传记之集合”。从普朗克带有疑惑地提出量子概念开始,到爱因斯坦天才般地多角度思维下,在光电效应理论中对量子概念应用外延的扩张;再到波尔、卢瑟福等科学家是如何在自己的实验中或正面或侧面地从不同角度验证和发展了量子理论,而爱因斯坦和波尔又是如何产生观点分歧,波粒二象性的公案又如何在德布罗意之后得到了美妙的统一……这一系列科学史上本已广为人知的事件,在作者“量子中心”的视角之下,再次细致梳理当时的情形和细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这部书还有一处值得称道之处,就是没有刻意回避二战前后时期政治环境动荡对科学家的影响。所幸量子革命在科学上意义足够巨大,大到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抗政治的影响。如果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科学家(当然这种科学史意义上的“普通人”对于我们这样真正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也是出类拔萃的杰才了),正如现今俄罗斯的数学家被排除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之外,可知“科学没有国界”只是长期而言的大势,而在短期就只能是“意义足够大”那部分科学的“特权”了。

  当然不能免俗的是,科学家的桃色绯闻总让人格外有兴致,第9章薛定谔专题的标题和笔触就或多或少多了些调侃,这大概也是略显枯燥的科学史中增添趣味所不可或缺也难以避免的调味料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量子传读后感精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