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孩子走向世界》》读后感100字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是一本由孙玉红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0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读后感(一):和孩子一起成长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这本书很好,告诉我们做父母如何和孩子一起看这个世界,和孩子一起成长,批评和指责不能解决问题,可能会带给孩子负能量,让孩子频频受挫,在未来,孩子会形成机械化思维,读一读书中的文字会有新的理解,全新的概念,设计新颖,纸张适中,文字清晰,书中的话,简单易于理解,值得推荐。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读后感(二):时光静好,陪你长大;群芳竞艳,陪你乘风破浪!
时光静好,陪你长大;群芳竞艳,陪你乘风破浪!诚如孙玉红女士的著作《陪着孩子走向世界》这本书所述:如果说孩子的成长与成功,是一场人生马拉松的话,那么这并不是一场单人赛,而是一场由“家长+孩子”共同组队参加的团体赛。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
作者孙玉红女士不仅把儿子送入了名校,自己也在32岁时考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最后用十年的时间探索家庭教育规律,完成了这本书《陪着孩子走向世界》。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
本书用15个家长的案例再现了他们教育孩子走向世界的经过,这些优秀人才的背后,他们的父母在培养他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规律?孩子成才的家庭密码是什么?那就是成为学习型家庭!简单来说就是“左手规划右手爱”,本书把这些规律系统地归纳为—中国父母的五项修炼。可学习、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方程式”:1.成为更好的自己2.无条件的爱3.为孩子赋能4.高情商家庭5.规划与执行。
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父母要从整体上提升自己的养育能力,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模型,能帮助父母获得更系统的指引和指导,了解家庭教育的真谛。
第一项修炼:成为更好的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为人父母的第一步,也是教育子女的开始。有了孩子以后所有的父母都会变得更自律,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并且不断更新知识和挑战自己。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刻,父母只有不断修炼,才能陪伴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二项修炼: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中的天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的期望,于是“成绩”“攀比”“”情绪“青春期”阻碍了父母给子女无条件的爱。而孩子在未来能够站多高、走多远,取决于他的自尊水平如何,无条件的爱能让孩子自信、自尊、自爱;但无条件的爱不等于没有原则的爱,父母需要学习和修炼,让自己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第三项修炼:为孩子赋能。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家长要做赋能型父母,为孩子的成长“赋能”。“赋能”—是现在西方盛行的“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赋能,英文叫做empowerment,就是给他人或自己赋予某种能力和能量。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本书指出父母可以为孩子在培养良好的习惯中赋能,体育锻炼中赋能,培养孩子有一项特长中赋能,在正确的批评教育中赋能,在失败中赋能。教育是逐步为孩子自立赋能的过程,为孩子赋能,这是需要父母认真修炼的。
第四项修炼:构建高情商家庭。如果说智商决定一个人走多高,那么情商则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情商是对他人情感的洞察和理解能力,也是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书中指出家庭情商是家庭成员一起去创造的一个值,它包含了:父母的格局和智慧;情绪管理;夫妻关系。父母的格局和智慧是高情商家庭的标志,而做情绪稳定的父母,无疑是打造高情商家庭的重要一环,家庭关系中,婚姻关系永远是核心,父母有分歧,可以私下讨论,父母单独和孩子在一起时,要赞美另一半,父母双方要乐于为对方花时间、花钱,为对方着想,彼此相爱,打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第五项修炼:规划与执行。规划是以终为始的计划,执行是有方向的行动。培养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父母要根据自家的条件、孩子的条件,将孩子的基本素质、品格、专长、修养、体育、特长、英语学习、求学路径、出国时间等做成规划书。而在执行规划之前,父母不但要征求孩子的同意,在执行过程中,父母也要保持观点一致,角色分工。无条件的爱,高情商,执行力缺一不可。
如今,身处竞争中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在奔跑,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团队在奔跑,其中既有家庭的精力,还有父母的视野、格局和学习能力。孩子需要一个团队,父母要在这个团队中给孩子做好领路人,规划师,执行者。
为人父母,是一场智慧与心胸的远行。做智慧型父母,才能和孩子一起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读后感(三):做有格局的父母,陪孩子走向世界
很多的父母花很多钱让孩子上好学校,报各种培训班,想得更多的是:对孩子是不是有益,是不是能让他以后变得更睿智一点,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可结果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依然不好,为孩子规划了非常好的成长道路,但孩子不听从,不配合,这些问题其实是作为父母无视了一点,那就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任教师,想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需要先把自己修炼成合格的父母,怎样修炼?在哪些方面修炼?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孙玉红的这本《陪着孩子走向世界》给出了一个系统性的答案和解决方案,书中抓住了父母的修为和修养这个教育的核心因素,提出了让父母提升自我认知与修炼的中五项修炼,而且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帮助父母获得更系统的指导,更好的去完成教育孩子这场自我修行。
托尔斯泰曾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为人父母,在你要开始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保证自己有良好的状态,因为父母自身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孩子的成果。
如果父母不上进,不自律,却在不断地要求孩子;比如,有的父母说,孩子学习,我一直在旁边陪着,但是却是玩手机、看电视,没有投入完全的精力去和孩子相处,更谈不上了解孩子,这其实就是一种“无效的陪伴”,陪同不等于陪伴,它与时间长短、频率多少都没关系。
再比如要求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可是自己却乱扔垃圾,破坏草坪,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忌讳,作为父母,只有自己自律,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微博热搜上谷爱凌妈妈陪伴谷爱凌跑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网友发现谷爱凌跑步,妈妈一直是骑一辆共享单车陪在身边,21公里,全程跟骑,这就是陪伴式、鼓励式教育。
所以从一些学业优秀、心理健康、自信独立、内心富足的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父母大都是自律以及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他们了解社会热点,掌握必要的知识,更新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地挑战自己,让孩子感受到良好的状态,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发挥更大的潜能。
赋予孩子成长的力量,就是给孩子赋能,就像是培育果树一样,要浇水、施肥、除虫、剪枝等等,要管理得当就拿浇水来说,不能过多,也不能让它干旱,要尊重它的生长周期。
那培养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要顺应孩子的成长方向。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好的习惯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父母要引导孩子从小培养好习惯,养成自立自强的好习惯,比如从小要求孩子自己叠被子就是一个好习惯,上学后养成独立的思考的好习惯。
《中国诗词大会》中,我们看到董卿出口成章,不管是唯美的诗句还是优美的名言都是信手拈来,其实这就是董卿从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以只有从小培养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再就是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共情,孩子比赛成绩不好,父母不要责备,而是与他冷静的、客观的分析原因,并帮助他从失败中走出来。
不管是培养好习惯还是与孩子共情,这些都是父母给孩子赋能,赋予孩子内心强大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让孩子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跑的更快。
高尔基说过:教育好孩子是一门艺术。其实就是说,教育孩子要进行负责任的管理和做好成长规划,最大程度地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在未来拥有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但现实中,很多父母只注重当下的教育,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目标和规划,《陪着孩子走向世界》告诉我们,培养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顺应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去培养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的人生目标,帮助孩子做好规划。
那如何为培养孩子进行系统规划?
首先是基本素质的培养,无论孩子将来在国内还是国外,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父母都要帮助做好计划,培养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孩子。其次是要主动去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潜能,就像是陪孩子学习一样,不能单纯的陪同,而是要高质量的陪伴,要进入他的世界,全方位的了解他内心的各种想法,这也是教育的过程。再就是对孩子的爱好一直要支持,还要陪伴孩子坚持下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举个例子:很多国内成绩拔尖的孩子,到了国外就崩溃,原因就是父母没有提前做好规划,对国外的体制不了解,作为父母,应该提前去了解一下国外高校高考的政策,比如各国考察一名学生注重的是高考成绩还是学业成绩?语言是否过关等等,然后再给孩子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孩子走弯路,才不会让孩子走出国门后感到自卑和压力大。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孩子的问题上,是没有魔法的,只有自我修炼,左手计划右手爱,了解教育所需的全部技能,才能陪孩子走向广阔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