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过被动的人生》读后感锦集
《我不过被动的人生》是一本由李国翠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过被动的人生》读后感(一):“被动”是一种病,得治!真正的高手支招了!
凡事主动一点,为什么这么难? 以前看过一个观点,叫“凡事一主动,人生就改写”。 不少人看过后都表示说到心坎里了,说自己要是能主动一点,人生早就出彩了! 学习主动一点,就不至于挤压那么多的作业; 工作主动一点,就不至于周末再加班加点; 锻炼主动一点,就不至于身肥体胖行动不便; …… 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对此,资深心理咨询师、知乎“大V”李国翠,在《我不过被动的人生》一书中,深度剖析了我们陷入被动人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操作性极强的解决办法。 是的,战胜被动不能只靠喊喊口号,还得对症下药,步步为营。 第一,勇于正视自己的不完美。 繁忙的工作中,身体难免会出现精力不充沛、精神不集中的时候。这时,有人就认为是“状态不好”导致的。 其实,“状态不好”只是一只替罪羊,而背后表现出的是一个人过于执着想象中完美的自己。 认为自己是全能的、完美的、符合自己想象的、不应该有不好的部分。 作为成熟的人,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想象是一回事,做起来是另一回事。想象的往往是完美的、出色的,但现实往往会有很多意外、瑕疵、不完美。 殊不知,太过想追求完美,反而会被根本不存在的完美击垮。 所以,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足。 “状态不好”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事实。我们需要倾听这一事实背后发生了什么。 作者在《我不过被动的一生》中给出了一个“状态不好”的解决办法——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解决不了的最后结果可能是什么?是否可以接受这最坏的结果? 作者说,对于不好的状态,不是去逃避,而是要学会跟它共处,认识它,调节它。 第二,敢于拒绝他人的“游戏”。 在交际时,每个人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如果凡事都有求必应,那将会出现数不清的麻烦。 作者指出,要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就要大胆拒绝他人的“游戏”。 一要远离那些好为人师的人。因为他们总会冠以“为你好”“这样正确”的名头来指出别人的错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二要拒绝“三六九等”的游戏。就是拒绝那些为追求优越感,爱跟人攀比,会根据自己心里的标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人。 三要避开“习惯性评价式聊天”。交往中,有些聊天和沟通总夹杂着很多个人的观点和评判,让人不舒服或带来压力。那就勇敢地告诉对方,我没兴趣参与你的话题! 第三,善于表露自己的情绪。 有些人面对别人的评价,隐忍在心,不敢发声。其实,你是否在意评价,取决于你自己赋予这些评价的态度。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一个“课题分离”的概念,强调谁的事,谁负责。 你不喜欢我,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而我怎么活,是我的事,你也管不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蛤蟆恨父母、怨朋友,其实就是把别人的评价当成了自己的事而默默苦恼。 所以,面对别人的评价,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爱与恨,这是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与内心的自我相遇,互相了解,互相接纳,彼此认同。这样,才能将被动转化为动力,重聚内心的意志和能量,走出被动的人生。 总之,被动的人,迟早会被别人甩在身后;只有下狠心戒掉被动,才能快人一步立于不败之地。
《我不过被动的人生》读后感(二):《我不过被动的人生》如何处理各种关系,活出自我
当代社会的人,说自己总是活得很拧巴,为什么呢?因为懂得自己过往的经历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最近在看《爱情公寓》导演的最新的电视剧《破事精英》,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第五集有一项互动环节,可以根据屏幕前观众的选择,选出对应的角色,接着播放接下来的故事剧情。
当时我就惊掉下巴,没想到现在的观影互动这么强大了,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就靠这一点屏幕互动,我对这部剧的敬意都提升了,因为这种行为,尊重观众的喜爱,让观众有更多的选择。
观影如此,那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更是如此,我们希望过上主动选择、做出合理判断,不被干扰左右,而被动无奈的人生,在这本《我不过被动的人生》书中,我找到了很多共鸣,原来一直没有想通的无奈,在看完这本书后,仿佛撕掉蒙蔽在面部的塑料膜,瞬间可以自由呼吸的。
本书阅读起来非常轻松,从困扰我们人生选择的前生今世讲到当下和未来,可以让我们轻松上手,和家人、朋友、上司等展开有效沟通,让自己总是被动的人生,能不断得到理解和照顾。
《我不过被动的人生》作者是:李国翠,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知乎“大V”。
她的个人经历也非常优秀,有着7年心理学学习经历,5年心理咨询从业经历,咨询时长超6500小时,主修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疗。
同时她也是“壹心理”平台深受读者认可与赞赏的专栏作者,为《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婚姻与家庭》等多家媒体供稿。
还出版过《习惯逃避》,这本书更是非常受欢迎,尤其适合天天喊着“社恐”又不得不面对各种关系被强迫接受安排的人。
本书分为六章,分别是
我看这本书先看第六章的,我们存在于各种关系中,只有打理好关系,才能让一切都变得舒心,顺心。
想想,连电视剧都可以开始屏幕互动模式,为什么我们的人生不能自己选择呢?遵从内心,照顾好自己,才能过好这一生。
《我不过被动的人生》读后感(三):大胆的定义自己,主动出击,掌握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本被动型人格实用的自救指南,结合心理咨询真实案例,从心理学角度深度剖析我们陷入被动人生的根本原因。
你是被动的人吗?
你是否碰见过这类人,感情里从不主动追求,群体聚会从不主动发言,事业发展从不主动追求成功,生活里永远随波逐流,但又常常觉得工作、生活一团糟,其实这都来源于“被动型人格”。
而在被动的背后往往是:情感需求和感受不被重视,害怕与他人的冲突和反抗,对外界深深地依赖和自我意志的不被尊重。
如果你不去大胆地定义你自己,很快就会被别人错误地定义。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身不由己,很多时候都勉强自己做了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如何避免陷入这些被动之中,从而掌握自己的人生?
❶敢做自己,直面现实,击碎逃避心理。
一个人总要有所选择,选择面对或者选择拒绝,选择行动或者选择放弃。人生就是不断地做出选择,也是不断地承受失去的过程。在成长的路上,面对外界扔过来的难题,选择逃避,不去面对,然后在逃避里自我折磨、内耗,是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种表现,也是最为痛苦的一种选择。
❷认清自己,解决“状态不好”的恶性循环。
眼睛除了看向外界,更要多看看自己;除了倾听自己大脑里的声音,更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❸掌握人生主动权,合理的拒绝,是对彼此的尊重。
人是社会动物,社会关系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人际交往中需要付出和人情往来。高质量的付出应该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在帮忙别人的同时,不亏待也不委屈自己才是真正的皆大欢喜。
❹正视自己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在意别人的评价。
完全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很难做到,毕竟人都有脆弱和迷茫的时候。所以在日常的沟通交往中,要明确和建立一些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你脆弱和迷茫的时候给你力量和关怀,这些人给你的评价往往也都是比较有益、比较可取的。
❺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向这个世界打开自己。
不与真实的世界互动,你就永远不会感妥到自己的力量。一个人只有看到并接纳了自己真实的需求、欲望和缺点才能接纳别人和这个世界。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我们一直在追求生活的意义与精神的富足,我们要酣畅淋漓地活出自己,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
日常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是这些生活中小而美好的细节而非抽象的标签和成功。我们的内心是有活力的,它推动着我们去生活,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然后去奋斗。
你不能活给别人看,或者为了别人而活。
最后“主动出击,掌握自己的人生。毕竟,靠近光才会成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