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读后感锦集

2021-03-05 04:25: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读后感锦集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是一本由王霄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精选点评:

  ●不经意间做了母亲,曾经悔恨过,懊恼过,最终缺都无济于事。王霄老师的这本书,有理论,有方法,有案例,更有启迪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的篇章,昨天一口气读完了关于选择的部分,确实就是我有孩子这4年多的感受,我们随时随地都有选择,只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干扰,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当我们跳出自己看自己时,就能看到不一样的方向和处理方法了。

  ●一本特别好的书,值得推荐各位妈妈收藏阅读。

  ●很多内容其实可以继续展开,作为整体性的导览来使用足够,还是比较推荐的。

  ●今天看完的这本书很实用,很多工具性的知识,很适合妈妈们看。其实作为很多小朋友人生中的第一位教师角色,“家长”是需要和小朋友一起成长的。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女性自身的成长,这本书的观点我都很认同。里面综合了《正面管教》还有《终身成长》语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道理都在。很推荐[嘿哈] 作为老师看完的收获,就是预想到小朋友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自己要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理解,去感受❤️

  ●◆本书主旨:通过讲述培育孩子的五个阶段:选择、接纳、连接、改变、放手,对父母教育孩子话题的展开讨论。本书特点是每个理念除了讲述客观,还有案例罗列,以及日常行为指南。是一个非常的不错的干货书藉,十分推荐父母们阅读。 ◆GET: 为人父母的三个共性:孩子有问题,希望他更完美;原来自己有问题,希望自己更完美;我们都不是完人,走在修行的路上。 『本书金句』℃ 人生不只有黑与白,黑白之外是彩色。我们不是孩子人生拼图的主人。

  ●这本似乎更适合还没能做到接纳孩子的父母读,优点是特别的浅显和容易理解,而且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 可以提升的部分也是浅显,如果能有层次感会好一些

  ●有原则有方法的一本书!

  ●接地气,难得的正面管教实操书。

  ●个人觉着是一本很好的书,作者很好的融合了正面管教、接纳自己让我看了很受益,不纠结于过去,活在当下,坦然接受、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管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妈妈,只要自己坦然接受自己的身份角色,enjoy每个当下,推荐给妈妈们阅读收藏。

  ●我是二宝妈,今天刚刚看完这本书:《王霄老师的五堂幸福课》,特别受益,书中有扎实理论支撑,也有落地执行的方法,真是一本不容妈妈们错过的好书!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读后感(一):祝贺你!因为有了孩子,注定成为最好的自己

  前几日一位妈妈,因为指导孩子写作业,不堪其扰而选择跳河,在消防员救她的时候她说:“别救我,我太累了!”

  做为一个妈妈,你有没有在带孩子的某一个时刻觉得精疲力尽,觉得生活一地鸡毛?我想每一个妈妈都有崩溃的那一刻。原本以为是在高兴的时候感受到幸福,在烦恼的时候感受到不耐烦是很正常的,当我读了《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遇见孩子看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发现原来不管是欢乐的时刻还是烦恼的时刻,都是我们的带孩子成长的幸福课。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遇见孩子看见更好的自己》作者王霄,是北大本科、MBA,从外企高管跨界亲子教育,是解密青春期养育课程的创始人,是正面管教在中国的元老级导师,同时他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这本书一上市,就夺得了当当网亲子类畅销书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书中,她把培养孩子看成人生的自我修炼,看成了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接管我们的人生--选择

  爱生活本来的样子--接纳

  爱的力量--连接

  我是自己的主人—改变

  我不是孩子人生拼图的主人--放手

  这五个方面来阐释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这样一个过程。用故事表达理论,事例描述方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育儿工具书。

  对于新手妈妈,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基础点学起:

01带孩子不是挑战,是学习的机会

  在孩子出生那一刻,不管我们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总之我们从个体成了妈妈。我相信没有人在当妈妈之前学习过怎么当妈妈,可是,妈妈的工作却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首先它的工作时长太长了,一天24小时,一星期7天,全天候的工作强度,还有孩子带给你的数不清的挑战,让妈妈们抓狂:原来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

  面对一个一个的难题,如果我们选择被动的去承受,那么将会有不断的麻烦和困扰,可是如果我们改变成主动的去学习和改变,将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所以当一个妈妈开始的时候,虽然我们是一张空白的纸,什么都不会,但是只要我们意识到我们要做一个称职的妈妈,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了,只要我们开始学习了,一切就都有解决办法了。

02教育孩子的焦虑来自于比较,我们要学会接纳

  安德鲁说,对于每个人而言,世界从来不是客观的,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而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样子。

  所以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我们用自己的思维惯性比较出来的现实,我们把自己的生活和别人比较,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我们把自己和别人比较。我们觉得别人的生活展示的比我们平静优美,别人的孩子比我们的孩子有成就,又乖又棒,别人比我们又轻松,又有成就。正是这样的比较让我们在生活中充满了焦虑,我们不断的担心我们、担心自己、担心生活,担心我们的孩子,因为这样的焦虑我们不断的批评孩子,我们不断的希望孩子能更完美和优秀,成为我们期待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我们的焦虑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些期待吗?事实证明我们不能,我们越是焦虑,越会让生活一团乱麻,也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正视我们的焦虑,接纳我们的现实。

03改变孩子,这些小工具就能做到

  我们选择了接纳,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孩子。是不是意味着当我们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就只选择被动的接纳,而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不是,一些实际操作起来特别简单的小工具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坏习惯。

  想养成好习惯,日常惯例表最实用,而且是最简便的好习惯养成方法。

  在孩子让家长头疼的坏习惯的调查中,排名第1位的问题就是孩子的磨蹭问题,不管是起床、睡觉、学习、训练,干什么都在磨蹭。那怎么用惯例表让孩子不再磨蹭呢?

  我们用睡觉来作为日常惯例表的使用举例,

  第1步、你要问孩子:“睡觉前你都做些什么呀?”

  第2步,和孩子一起把睡觉前要做的事情列出来

  第3步,问:“我们先做哪个后做哪个?”

  第4步,和孩子一起排好顺序,可以问:“你想不想让我们给你拍照片?”

  第5步,把孩子的每一个活动拍成照片,按照顺序粘贴在一起,这就成了孩子的日常惯例表

  第6步,制作完让孩子选择张贴的地方

  《王潇老师的5堂幸福课,遇见孩子,看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教会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静待花开”,因为我们有实用的方法,乐观的情绪,而且,我们把孩子的成长看做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我们要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读后感(二):做智慧父母,成就孩子的未来

  作为父母,你是否正在为孩子的不听话而烦恼?或者正在为了孩子的作业、成绩而焦虑?又或者因为教育观念不一样而和家庭成员一直争执不休?……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问题,我想也许你很难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感觉。我是一个七岁小男孩的妈妈,在生活中以及与孩子的相处中,也一直在不间断地接受着种种挑战,和内心的挣扎。看这本《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可谓是内心豁然开朗了许多。它不仅教我们如何养育孩子,如何培养和维护亲子关系,更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作为父母自我反思、自我修炼的过程,只有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孩子才会成为更好的孩子。

  本书主要讲述了选择、接纳、连接、改变和放手这五大内容,作者王霄老师在书中引用了大量自己的故事和学员案例,为我们分析了当今育儿面临的难题,深入浅出地为家长朋友们提供了好的方法与步骤,帮助大家在理解理念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实践那些方法。的确,无论我们学习什么知识或理论,只有付诸行动,认真地去实践,才能更好地体验和掌握。

  我们常常烦恼、焦虑,对生活各种不满意,对身边的人各种挑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比较”。看别人晒幸福、晒财富、晒牛娃,莫名心酸,却又不知如何改善自己的现状,这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如果你认真看完本书,我想你收获的一定不仅仅是方法论那么简单。

  也许我们因为各种不同的理由成为了孩子的父母,但不管怎样,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拥有,我们都必须接受他已经到来的事实,并对他负责。当我们拥有好的心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和挫折,都不会退缩。孩子的到来,给我们生活中增添了很多的乐趣,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烦恼。

  既然养育孩子也是自我修炼,完善自我的开始,那该如何修炼呢?王霄老师告诉我们,修炼要从改变思维定式开始,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修炼成长型思维。当我们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我们看到的也许并不是现实的全部。但我们常常因为“比较”而灰心和失落,事实上我们真正可以比较的永远都是过去的我们自己。孩子问题也是一样,人家的孩子再好再牛也是别人家的。王霄老师在书中提出: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真心爱孩子,不拿他和别人比较,不反复盯着孩子的缺点看,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真正地鼓励。本书让我明白: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爱,不是占有,也不是控制,我们的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依靠又相互独立。

  可很多时候,我们却很难真正地接近孩子,和孩子产生内心的连接。很多家长多多少少都用过惩罚、溺爱、利诱等各种方式对待孩子,只是为了让孩子听话,我也曾哄骗、打骂过孩子。王霄老师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想搞定孩子还是帮助孩子呢?她又用案例来说明,当出现问题时我们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孩子的需求,又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能力,最后又如何和孩子一起找到更好的办法,一起做出新的选择。

  教养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虽然很多家长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也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用每个孩子。王霄老师提出,教养方法背后是我们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并且提出了一个大原则和一套方法论。这个大原则也是正面管教的核心——和善与坚定并行,并提出很多小方法帮助我们如何怎么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规则、以及尊重他人和环境。帮助孩子培养好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以减少很多麻烦,但前提是,我们父母应该先养成好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急于去改变孩子,结果发现没人喜欢被改变,真正的改变应该从我们自己开始,我们改变了,我们养成了好的习惯,才可能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变成更好的他自己。

  王霄老师还提出了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两大核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这是因为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会离开我们。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两大核心能力,当孩子羽翼丰满,我们要渐渐地学会放手,他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更大的世界。英国心理学博士西尔维娅▪克莱尔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里,得到成长的应该不仅仅是孩子,更应该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因为透过孩子的成长,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长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情绪化的部分,不成熟甚至是不理智的部分,我们才有动力去改变它。在书中,王霄老师论述了,如何做到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接纳生活的本来面目,让家庭的连接永远不断,改变从自己开始,静待花开,最后带着爱放手。我在读这本《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时,有一种代入感和深深的认同感。很多矛盾和问题,我也经历过,有时候能够比较好地解决,有时候也会迷茫和无措,但同样,我也在一直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因为我深深地相信:只有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孩子才会成为更好的孩子。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读后感(三):面对孩子,搞定搞不定都是输 解决这3个问题,让你们实现双赢

  没有哪位父母一大早醒来时就会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向我的孩子大嚷大叫、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 ——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 去年12月的时候,上海的一位家长火了,这位家长因为孩子不做作业就把孩子带到了火车站,给了孩子一个讨饭的碗,然后自己去上班了,准备下班来再来接孩子。当时看到这则新闻,好多家长在评论区大呼过瘾,甚至给这位家长的做法点赞,有好多家长都说自己也想这样就是狠不下心来。 作为父母我看到这里,我一方面心疼孩子,一方面也很理解父母。现在的父母太难了,尤其是打工一族或者工薪阶层的父母,因为他们体验过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不想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未来,他们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拼尽全力,可有时候难免有“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慨。但凡还有其他办法或知道其他更有效的方法,他们也不会对孩子做出如此极端的事。 这件事是新闻报道,但这不是“新闻“”,如果你是一位小学生或中学生家长的父母,你就会知道,这一点也不稀奇,因为我们身边这样的父母太多了。正因为我们知道社会的艰难险阻,所以我们打着为孩子好的大旗理直气壮地管教孩子,强迫孩子。可是大多时候我们的做法没有起效果,却引起了反作用,有时候会让我们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让孩子一心想要挣脱我们。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明明是为孩子好,可最终成了孩子眼里的恶人。看了《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遇见孩子,看见更好的自己》后,我知道了问题出在了哪里。 王霄老师是正面管教在中国的元老级导师之一,她用5堂幸福课,让我对教育的迷惑豁然开朗。书里面有老师提炼的10大育儿难题,有故事有案例,有理念有方法,有万能清单帮你解决烦恼,还有具体的每日践行一小步帮你实践,更有针对疑难杂症的思维方法,但我最喜欢的就是王霄老师书里面的“神奇问题”,清楚这些问题,你才可能开始自己和孩子的修行之路。因为这些神奇问题能让能让你混乱的大脑立即恢复秩序,重新回到轨道上。

  第1个问题,你是如何决定成为一个妈妈的? 我婚后一年多才怀上孩子,当我得知我怀孕的一刹那,我感觉自己就完全不一样了,心里立马有种神圣感、责任感、使命感,因为上天交给了我一个新生命,我会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茁壮,我期盼着他的到来,我每天都会陪他聊天即使他在我的肚子里,我在日记里写下我内心的喜悦,写下我对他的期盼,我认真地听胎教音乐即使我听不懂,我看我以前觉得幼稚的动画片,我买了宝宝画贴在床头,我知道,我会倾注全部的爱给他。孩子出生了,陪孩子一点一点长大,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这个过程给我带来的快乐,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面对这个小不点,我别无他求,除了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看着自己的孩子,我满眼都是爱,可当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不再对我们言听计从,我们之间开始出现问题了:我让他们早点睡觉,他们就是不睡;我让女儿晚上刷牙,她说早上刷过了晚上不刷。我让他们赶快写作业,他们非得等一会再等一会,拖拖拉拉写到晚上10点;我让他们帮忙做家务,他们推三阻四;我让他们关电视,他们就说自己也需要放松;这些都让我觉得受不了,我开始对他们大吼、我开始生气。 同时我也发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到孩子放学以后,安静一天的胡同就热闹了起来,就会传来此起彼伏的大吼声,我就知道因为家长又开始管教孩子了。在这件事情上家长都是声嘶力竭,好像不这样就搞不定孩子一样。 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初衷,你要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你究竟是想要搞定孩子还是帮助孩子成长?如此,你就会自己需要做什么。

  第2个问题,你究竟是想要搞定孩子还是帮助孩子成长? 去给老大开家长会,老师讲了她自己的一件事情,她家孩子刚开始学英语时完全弄不明白,时间一久孩子也烦了,这位妈妈为了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对英语的兴趣,她和孩子一起学。每天在规定的时间里,妈妈放下一切,和孩子一起学英语,妈妈遇到不会的,就查资料,请教别人,妈妈陪了孩子两个月,孩子从一位英语垫底的学生直接冲到了全班前三。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一边边吵孩子让孩子看书,自己却在那玩手机;一边吵着孩子回家写作业,自己在门口和邻居闲聊;自己在外和朋友逛街的同时,还不忘打电话,催着孩子写作业。有时候,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而当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们会说:“孩子太难管了。” 其实不是孩子难管,只是你的出发点错了,你只是想简单粗暴地搞定孩子。 如果你想让孩子听你的话,也就是搞定孩子,你就已经选择了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这样做无非两种结果。一是你搞定了孩子,被搞定的孩子在你的威严之下也许会屈服,但是,当孩子长大以后要么惧怕权威畏手畏脚,要么一心只想当权威压迫别人,要么等他翅膀硬了就会离你远去;如果你搞不定他,你会非常生气。这意味着你管不了孩子,你只能任由他破罐子破摔,而自己无能为力。所以搞定搞不定,都会让你们两败俱伤。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们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那我们就是孩子身旁的一位指引者、我们就会主动、积极地想怎样才能帮到他,而不是大声训斥或拳打脚踢,也不会把搞不定的孩子说成叛逆期。

  第3个问题 遇到事情,你是思维方式是什么? 孩子考试考砸了,你会怎么说? 孩子的好朋友成了学霸,比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你会怎么想? 看到朋友家的孩子处处比自家孩子强,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你就会认为天生是啥就是啥,谁也改变不了,自己孩子太笨了,不如别人。 如果你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你就会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方法,因为你知道成功是努力的结果。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终身成长》里讲: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你要么是聪明的,要么是笨的,成功的人都是聪明的、有天赋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知道没有谁的能力是天生的,“他们欣赏天赋,但更崇尚努力”。努力的过程会让他们更有归属感。 王霄老师在《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里也说,如果自己没有学会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想问题,就不会开始写作,因为这是一件她从没有做过的事,其间的诸多困难光想想就会让人害怕,但是现在她做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成就了一个新领域的她。 作为家长,如果我们都能用成长型思维看待问题,看待孩子,那么所有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了。也不会有家长嘴里的笨孩子,也不会有家长嘴里的你看看谁谁谁比你强。 家庭也是个生态系统,孩子身上的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家长自身的问题,你的思维方式、你看待问题的角度有时候能决定你能走多远,孩子能走远,就像王霄老师在《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里说的,做父母是一场修行,希望我们和孩子能相互影响,彼此成就。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读后感(四):父母的育儿观里 藏着孩子的未来

与时俱进,不断修正育儿观念和方法

  因为遇见孩子,我才看见了自己。这是很多母亲都有感而发的话语,曾经都是娇滴滴的女孩儿,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才学会照顾别人,了解别人的需要,我们想要活得更久,去陪伴孩子走更远的路。

  做为父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育儿观,有的观念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有些观念是我们自己觉得对的,还有些是我们从各个育儿书中学到的,不同的人,育儿方法不同,加上孩子本身的差异,自然就养出来不同的孩子。

  很难去评判谁的方法完全对,毕竟适合自己家庭的方法才是最好的,不用刻意去追求别人的认同。

  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都在不断的修正观念,也只有与时俱进的方法,才能事应孩子的成长,毕竟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问题要解决。

  《王霄老师的5节幸福课》从5个方面讲述了育儿问题,关于选择、接纳、连接、改变、放手,每一个方面都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小建议,对我和我的孩子而言,我感触最深的是选择、接纳、连接三个方面,这三方面不断修炼,我才能在未来和孩子相处中,更加游刃有余。

问题不同,解决的方式截然不同

  在这本书里,我重点标注的第一句话,是关于我曾经的痛苦记忆,我不想、不接受做妈妈的阶段,并且这个时间段持续了很久很久。

  “生了孩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想去抱自己的孩子。”我回忆自己刚生完孩子时间段里的所作所为,现在竟然都不敢相信那些都是我。

  因为和孩子爸爸的两地分居,因为孩子刚生下来到6个多月不断地母乳性腹泻,因为我的抗拒和不认同,我的身体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我一度都不敢看自己,也很少真正关注到自己的需要。似乎只记得我无时无刻都在奶孩子,我和世界分离了。

  有时候我看着孩子在床上哭,竟然冷冷的不能走过去抱他,因为我内心没有爱,只有各种不满。那时的我不懂,原来我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给孩子更多的爱。

  幸好我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及时醒悟,不然,可能我会沉浸在不幸的漩涡中,不能自拔,直到毁灭。

  在《王霄老师的5节幸福课》中提出了一个问题,通常父母都认为,孩子一旦出现不听话,我们会有一个念头,我如何搞定孩子?可是问题一旦提出,就会有限定性信念,要么是父母妥协,要么是孩子妥协,这过程就是零和博弈的过程。

  为何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能用双赢思维呢?我如何帮助孩子?这样的问题似乎更加有益亲子关系。我经常会遇见一个问题,就是每天下午放学,孩子都在小区附近的足球场和同学玩,玩完之后,恋恋不舍,还想继续的时候,我家孩子就会一脸不开心,不肯离开球场。

  曾经我总是喜欢用脑思考,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太冷了;都玩这么久了,还不回家,不听话;你这孩子真是玩起来没够;当我用脑思考时,都是对孩子的评判,自己不满的同时也体会不到孩子的内在需求。其实和孩子哪有那么多是非可讲,用心感知孩子的需要,才是正确的方法。

  有一天在活动结束之后,他邀请女同学从台阶上蹦下来(台阶很高,超过孩子的身高了),可是同学的妈妈和同学本身都不愿意做这件事,可以理解,毕竟女孩和男孩不同。如果放在以前,我一定会强制抱走,或是威胁孩子。这次我感受到他其实就有这么个小小的要求,我说:妈妈陪你蹦好吗?他点了点头,并且我们约好了蹦几次。结果他真的在蹦了4次之后,就有说有笑地跟我离开了。

  原来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太想孩子是大人,太想让他懂事了。

  面对任何一件事,你地选择是主动还是被动,过程中你的表现就会不同,所以谨慎提出问题,千万不要惧怕问题的出现,要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方法总比问题多。

我就是我,平凡却不普通

  人多半得不快乐,都来源于比较。

  我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很不喜欢做自我介绍,觉得自己一无所长,还是个孩子的妈妈,无论是时间、学历、经历上都和很多人无法媲美,所以我焦虑无助,总是在不断的打击自己,让自己永远在失败边缘打转。

  可现实就是现实,我没有高学历,声音沙哑,目前没有好工作,还有一个需要我陪伴的孩子,可这些曾经多半都是我自己选择做的,我想要翻盘,只能在接纳事实的基础上,做出改变啊。

  倘若我一直不认可自己,就只会活在不快乐和抱怨中,对未来没有丝毫的帮助。

  接纳现实,是改变的第一步。我要看到真实的自己,别人的优点,我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精进方法。

  因为曾经不接纳自己,对自己吹毛求疵,就必然会对孩子有不满。可是当我静下心来细数自己和孩子的优点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也很优秀,原来我的孩子非常的善解人意。

  我开始刻意注意我和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特别的能坚持,还喜欢看书,喜欢分享,并且只要确定了目标,就能快速去行动。我的孩子从不跟别人打架,在游乐园还带领着比他小的小朋友一起玩,在我生病期间,对我照顾有加......

  我经能够列出一大堆孩子的优点。

  于是在看这本书时,我写下一个行动小清单,每天都给孩子说一句感谢的话,有针对性的鼓励孩子。当我转换视角去看孩子时,我才发现世界都变美了,自己的心情也好了,不那么焦虑了。

你和世界之间,我永远站在你这边

  父母就是孩子的世界,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这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公共场合最常见的家长和孩子的纠纷,其实都是源于大人觉得没面子,想要迅速的解决矛盾。可是你越是在意别人的目光,你越是无法体会到孩子哭闹背后的需求。

  我这两年练就的最大的本领就是,无论人多人少,我都要坚持和孩子连接之后,再解决问题。不是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而是我觉得在世界和孩子之间,我觉得孩子更重要。

  连接其实就是同理心,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现在的情绪怎么样,他有什么需要求需要被满足。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人不可能一生只有开心,也不可能永远都是苦瓜脸,不管哪一种都是不健康的。

  刚毕业的时候,在一个培训中心工作,当时会对孩子和家长进行感恩教育,可不少父母都反应,刚开始回家表现很好,可是之后很快又会恢复原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家长太爱用自己的付出,绑架孩子,而这种感觉没有人会喜欢。这个问题就跟连接类似,有人会抱怨说连接之后,孩子依然不听话。可连接本身就没有目的,只是为了打通两个人直接的障碍,让爱在两者之间流动而已。

  孩子是非常会连接的人,比如他每天晚上睡前,会让我抱他上厕所。早上起床,希望我再跟他在床上趟一下。以前我不懂得,现在才发现这些就是他和我连接的方式。

  孩子还特别会和自己连接,我觉得大人真的应该学学,孩子会在等公交的时候,坐在路边,尽管大人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孩子在坐下的那一刻,自己得到了休息。还会拿出口袋里的小玩具,捣鼓捣鼓,其实都是让自己有个小小的仪式感。

  我曾经设想过无数次没有孩子会多好,可最近的一段时间,我自己出去学习的时候,都会无比想念孩子。原来我根本没有做好和孩子分离的准备,并且我也不要失去和孩子亲近的机会。

不止爱别人,更要爱自己

  《王霄老师的5节幸福课》内容非常有趣,好读,有案例,有方法,有每日一小步,也有制定中长期培养孩子能力的建议,理论性强,又非常实用。

  育儿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你可以静待花开,但不能因循守旧。爱不是单方面的付出,也不是一味索取,而是在养育的过程中,不断修炼,成就自己,也满足孩子的需要。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读后感(五):修炼自己,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一位母亲拿回来一筐苹果,她每天给儿子、丈夫和自己各分一个。时间一天天过去,筐里的苹果一天天减少了,最后筐里只剩下一个苹果了。吃罢晚饭,这位母亲把苹果交给儿子说:“孩子,这最后一个苹果就由你来分吧!”儿子接过苹果,拿来水果刀,一分为三,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各一份。这位母亲笑了,说:“孩子,你学会了公平--这正是我希望于你的。”后来,这位孩子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法官。他就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任首席法官约翰.杰伊。

  一个苹果,既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这虽然是个“个案”,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有普遍意义,那就是家庭的引导和教育,对孩子的未来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位教育家说:“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人的行为,习惯,品质将形成人的最终命运。”而家长的引导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质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有一些众所周知的伟人----孟子、柳宗元、徐霞客、林肯、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等等,他们的成功显然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各种挑战;如何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便成了父母们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教育理念,以及来自老人的各种经验传授,新与旧之间,中和西之间,我们经常不知道如何去甄别和选择。正面管教中国区早期的元老级导师之一王霄老师,她用《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带领我们解开10大养育难题。

  1、尊重孩子,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教育父母自己的过程,你希望孩子怎样,你自己就应该怎样。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看到自己的言行。在和孩子沟通时,他们能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站在孩子的身边给予他表达的权利和机会,然后再帮助孩子变成更好的自己。

  家长们总是试图用多种方法教育出好孩子,然而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教育预期目标时,那种深深的挫败感就打败了自己,而对孩子生出更多的埋怨。但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又怎会产生出爱呢?

  那在改变不了孩子的时候,作为父母,是否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不良行为习惯多的是批评,而给与的正面引导则在批评之后。如果我们在不良行为出现就给予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会更乐于接受。当我们改变自己,尝试着包容的接纳孩子,会发现原来教育可以变的轻松许多。从敌对的情绪中跳出来,让亲子在愉悦的氛围中互动,会让自己身心愉快,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正能量。

  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所以我们帮他选择,帮他做决定,避免他受伤害。但就是在我们一次次的干预下,孩子失去了培养判断能力的机会,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兴趣。要知道,有些事一定要孩子自己去尝试,哪怕是错,他也能从中获得经验,这是成长必经之路。

  你想象一下你在走路,一个人在旁边不停督促你,说下一步走大一点走的快一点,你要看路面别摔了,你反而就不会走了,你会很烦躁。监督的人也会很烦躁,因为他想,我都告诉你应该这么去做,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去做呢?我是为你好啊,你还不听我的,你就不是在伤害我吗?于是冲突就会升级。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句话也特别适用于做父母的人。有修养的父母也应该是一个“伏尔泰主义者”。

  2、营造轻松有爱的家庭氛围

  “我的孩子不能输给别人”“我的孩子一定要比我强”“千万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培育“牛娃”的梦想让家长们乐此不疲,“别人家的孩子”让童年变得沉重,难以抑制的“比娃”冲动让教育显得急功近利。

  其实,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背后,都有望子成龙的家长,而盲目的攀比往往让家长们深陷漩涡却无法自拔。爱攀比的家长培养孩子绝大多数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

  这些家长以爱孩子的名义,实际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发泄不满和满足自己的期待和需求;是为了自己在同事面前有面子,不让自己在家长会上丢脸,在同学会上可以吹嘘;还可能是为了完成自己当年未实现的梦想,为了自己的人生少留遗憾。所以极力把孩子变成一个可以展示的产品,或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实现梦想的渠道和工具,始终没有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主体和独立的个体,没有考虑孩子内在的需求和心声。

  我们每个家长都要认真的反思一下,你所期望孩子按照你的要求而塑造的模样,其实只是你的一个面子工程。你是否真的思索过,到底是要为你眼中的成功而努力,还是塑造一个以孩子本来面目为原型的自由又快乐的人。

  一次,有人问哈里.杜鲁门的母亲,是否为自己有一个当总统的儿子感到骄傲?这位母亲回答说:“是的。但我还有一个儿子正在田里挖土豆,我也为他感到骄傲!”身心健康、快乐向善、自食其力就是成才,就值得父母为之骄傲。

  所有的父母都在努力为孩子创造美好的生活,都想把家打造成孩子幸福的天堂。但多数人却把方法弄错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

  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情丰富、自信心强。所以,要首先给孩子营造—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其次,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

  每个孩子都像花的种子,每人花期不同。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季节,有的花起初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每一个孩子的生长发育亦有快有慢,快和慢没有优劣,只是节奏不同。很多时候,父母因为外界吵杂的声音,而急于让孩子去绽放,却忘了花开有时。

  有一位农民,将家里五个孩子全都培养成了大学生。记者去采访这些孩子,问他们的父亲是怎样把他们培养成才的,孩子们说:“身教。父亲从不讲大道理,他为我们制定一份计划,早晨五点起床,锻炼身体,包括他自己。每天早晨,父亲总是第一个起床,敲敲我们的房门,不多说一句话,我们便很自觉地爬起来。十几年如一日啊,父亲从未间断过!我们从跨进小学的第一天起,父亲便发给我们一个脸盆,一个搓衣板,意味着以后我们要自己照顾自己了。我们的独立性便从这一个脸盆,一个搓衣板开始了……”

  虽然亲子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但真正唱主角的却是父母。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王霄老师把培养孩子看成人生的自我修炼,看成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5个词:选择、接纳、连接、改变、放手,分别表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接纳生活的本来面目,让家庭的连接永远不断,改变从自己做起,最后是带着爱放手。《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是一趟有关爱与自我关怀的旅程,在途中,父母会遇见更好的孩子,也发现更好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