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诗人“高考”前干什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诗人“高考”前干什么

2022-05-09 16:49:39 作者:迁徙 来源:迁徙推荐 阅读:载入中…

诗人“高考”前干什么

  高考如一辆亘古不变的战车,轰隆隆地驶过来。

  许多人的心中,除了担心没有复习完的功课外,就是焦虑没做完的习题。

  唉,可怜高考生!世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既已生仲尼,人生趣何在?

  其实,作为人生分水岭的高考,自古就是华山一条道———险!

  高考前的几个月,是黎明前的黑夜,最是难熬!

  自隋朝有了科举制后,唐代许多考生也是经历了科举考试的千百次洗礼,有的成功上岸,有的被溺毙。

  古人的科举考试,如同今日的高考。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几位古代诗人,他们在科举考试,今天的“高考”前,都做了些什么?

  初唐时期的陈子昂,大家都知道吧,就是那位以一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闻名于世的杰出诗人,他可以说是被文学耽搁了的军事家。

  “高考”前,他玩了一把自当经纪人,自我炒作出大名的把戏。

  别说,他的炒作还挺成功。他自己一下子就名声大噪,成功登第了。

  详情是这样的——

  唐朝科举考试,中榜者不光要凭真本事去考,还要朝中有人推荐。

  而且朝中有人这一关,多数时候,比有真才实学还管用。

  因为那时候的录取率很低,成千上万人中才录取一二十个,那竞争激烈程度,比现在高考和国考更甚!

  你想想,成绩差不多的考生中,如果有人举荐你,而另一个无人举荐,那主考官录取谁还用说吗?

  所以,那时候“高考”前,考生们“干谒”朝廷中人求推荐,是很重要的高考前戏。

  如“诗佛”王维,得到了岐王李范和玉真公主的推荐后,才得以一展才华,名列榜首的。

  再如白居易得到了顾况的推荐,李商隐得到了牛僧孺的青睐后才中举的。

  总之,有真才实学,还要朝中有人,否则,“空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者,多不胜数。

  因朝中无人,才华横溢而沉沦下层,藉藉无名者,更是举不胜举!

  但朝中有人,还要让这人肯在文武百官面前,尤其是在主考官面前,肯为你说话,大力推举你,这操作难度,不亚于你是一根鸡毛,想要上天去月球,可能吗?

  陈子昂出身富商,家中多金,但那时商人地位极低,他遍搜家中里外亲戚,也无一人在朝,何谈求人推荐?

  真正是头上顶着黄金万两,找不着要拜的庙门啊!

  大考在即,不惧无才学,却怕无人荐,这科举制度的奇葩缺陷,也是让人叹服了。

  但陈子昂是谁呀?

  他可是少年玩劣,一边玩着一边发明了糖画的人,玩着玩着,幡然悔悟,发奋读书,极具军事天才的人。

  他不甘心自己因无人推荐而被挤落榜下,便精心策划了一个炒作出名,自我举荐的大戏。

  当时街上有人卖古琴,要价百金。时人多以为太过昂贵,不值。

  陈子昂家多金,他一点都不讨价还价,出手大方地买下古琴,还对围观者豪言邀请:

  “明日午时,小弟古琴奏乐,请客汉唐饭庄,免费就餐,来者不拒,欢迎赏光。”

  哎呀呀,这富家子弟免费请吃,不吃白不吃。

  于是,第二天中午,汉唐饭庄,人满为患,大家一边吃饭,一边等着聆听仙乐。

  不料,陈子昂抱琴出来,慷慨激昂:

  “弹琴不过是乐工之事,我不屑为此。我的诗文才是真正价值连城的好东西,请各位传阅。”

  说着,广发诗文稿件,同时把那价值百金的昂贵古琴当众摔地砸烂。

  众人皆大惊,心疼古琴,不,心疼百金呐!再读其诗文,果然与众不同。

  于是,陈子昂诗名大振,“伯玉砸琴”的轶闻也不胫而走,震动朝野。

  等到陈子昂参加科考时,已是无人不知其名。

  许多人还被其诗文所迷,成了他的粉丝。于是,名满天下的他,一举中第。

  陈子昂这一波行云流水的操作,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经纪人自我炒作的先例。

  嘿,这地主家的儿子就是聪明!

  二

  好,下面再来说说唐朝两个好基友白居易和元稹。

  白居易一贯是勤奋刻苦的好学生。他有诗云:

  “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学得都口舌生疮,手掌有茧了。

  “高考”前,当然更不能放松了!他学习可不是死学,而是颇有方法,今天都值得我们借鉴。

  他的方法就是高考前做历届科考真题,把历年科考中榜者的范文一一细读。

  然后,丢开前人范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别出心裁,独抒胸臆,写策撰论,反复修改,直到自己和同学们都觉得不能再改动一字了,才装订成册,以供复习。

  没想到这样一本认真整洁,切中肯綮,文采飞扬,知识点详实的“学霸笔记”,广受欢迎,其他考生纷纷前来借阅。

  借阅不过来,勤奋者便抄写,懒惰者出钱请人抄写。白居易赶考费用正好告急,见此情景,他灵机一动,刻印学霸笔记,卖钱筹费。

  嘿嘿,说了也许你不信,等到白居易上京赶考时,相比许多其他赶考的考生,他是兜里有钱,心中有底,信心满满。

  你想呀,一个好学生经历了扎实细致地饱学悟化后,手出其心,厚积薄发地进行了知识点的总结和编集成书,出题者的心思,考试的难易程度,应答的技巧和重点,他都烂熟于心了,应考还有什么可怕的?

  难怪他一举中的后骄傲地发言:“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嘿嘿,他炫耀是应该的!

  再说元稹,赶考途中遇到远方表妹和姨母千里投亲,被兵匪围住。

  元稹书信求友,解除了祸患后,他与表妹莺莺一见钟情,日夜缠绵。

  后因考期临近,不得已,暂时分手,赴京赶考。

  可这一分别,元稹就翻脸不认人了。他觉得莺莺这么随便的姑娘,哪里敢要?

  于是,不但不理人家了,还利用自己擅文的特长,写了篇纪实小黄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文章真实生动,轰动京城,元稹名噪一时。

  再加上他与白居易一起搞那个“学霸笔记”,那相当于今天的“衡水试卷”啊!所以,等他应考明经试时,当然是不在话下,一举中第了。

  不过,因为他总是撩美女,所以他的“高考”成绩始终止步于明经试中第。

  这“文凭”在当时,为许多进士及第者所不齿。

  三

  李商隐,那个游走世间,不懂官场“潜规则”的傻男孩,辗转多地的“打工仔”,万千情丝缠绕的男人,他在科举高考前,就因为一首诗,获得了邻家姑娘柳枝的青睐。

  姑娘慕其才华,约他三日后在山上小树林相见。到了那一天,李商隐收拾了一番头脸,打算去赴约。

  可是一个同住的同学,得知了他的艳遇后,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他竟然将李商隐同学的行李,不嫌沉重和麻烦,带上启程上路,赴京赶考去了。

  得知消息的李商隐,不敢怠慢和大意,赶紧一路追同学去了。

  因为他靠给人抄书和舂米而维持生计,这上京赶考的费用,还是别人帮凑的。

  家里本就穷困潦倒,如果再丢了行李包袱,还考个锤子!

  至于和姑娘的约会嘛,当然只能失约了,不能因小失大啊!

  那个拿走李商隐行李的同学,有文史专家考证说是晚唐才子温庭筠。

  有没有,真实与否,反正大家附会于他身上了,谁让他喜欢同人开玩笑,做事没正型呢!

  另一个唐代诗人裴度,他是唐朝有名的宰相,也是一个品行正直,助人为乐的人。

  曾经帮助过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皇甫湜等许多人,和唐朝许多诗文大家都是好朋友。

  裴度年轻时,家里很穷,科考前,他寄居京郊一座废弃破庙中读书备考。

  有一日外出去找同学,路上碰到一个和尚,和尚仔细看着他的面相,说他会遭遇不测,横死。

  裴度有些生气,大考当前,遇到有人这样预测自己的命运,真晦气!

  他闷闷不乐地往回走,快到庙门口时,看到门前的路上,丢着一条玉带。

  裴度不贪,他坚守原地,等待失主。过了好长时间,有一个姓韩的人,匆忙来找玉带。

  原来韩家男主人遭人诬陷,家人四处告借,凑了这条玉带是上京城去找人打点救家人的。

  路过破庙进去祷告,不想丢失了玉带。

  裴度拿出玉带还给他,并且拒不接受人家的银两感谢。

  那人对裴度千恩万谢,约定后会日期后,起身离开。

  裴度拱手相送,正在这时,破庙轰然倒塌了。

  想起先前和尚所言,裴度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若不是心怀善意,拾金不昧,定遭不测也。

  看来,只有心怀善意,胸有正念,才会时来运转,改变命运。

  这一说法,多年后在裴度身上,再次被证实。

  中举后为官多年,裴度总是忠心为国,不计私利,与人为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一天清晨,已是朝中高官的裴度,陪同当朝宰相武元衡上朝去。

  路上,遭人伏击行刺。武元衡当场被杀头,裴度受了重伤。

  也许,正是因为裴度胸有正义,心怀良善,才又一次死里逃生,逃过鬼门关!

  因为上善若水,善利万物。只有寄身善地,我们才能平安抵达人生终点站。

  伤好后,裴度和韩愈带军讨伐淮西,一举平叛。

  年老后,他移居东都洛阳,和白居易、韩愈、刘禹锡等人诗词唱和,安度晚年,好不快哉!

  看看这些唐代诗人“高考”前所做之事,我们应该怎样做,想必大家已经胸有泾渭,一清二楚了吧。

  如果还不清楚该如何做,就向白居易学习应试好方法,做真题,一遍又一遍,直到烂熟于心,手到即来。

  向陈子昂学习应试策略,知己知彼,一战成“士”!

  向裴度学习稳定可控的情绪,正直良善的品质,不贪昧,不悲喜,则一切可转化 。

  向情诗王子李商隐学习,即使一份恋情摆在面前,面对“高考”大事,毅然选择放弃!

  嘿嘿,如果你有这几个人的精神加持于身,何愁高考不成功?加油吧!高考学子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