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一商会》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第一商会》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3 20:36: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一商会》读后感精选10篇

  《第一商会》是一本由寒川子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一商会》读后感(二):政商故事

《第一商会》
    寒川子的又一部好看的小说。不得不说,我是两口气看完的,为啥说是两口气?一是因为一口气看了一半多,觉得太精彩没敢直接看完;再一就是因为太精彩,不往下看心里不舒服……
    故事发生在清末,这让我想到一个人,胡雪岩。记得以前读胡雪岩的故事时,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但凡大商,必有其让人理解不透的地方。或是他恒定的内心,或是他超乎寻常的做法。这本书中,伍挺举就是一个如胡雪岩一样传奇的人物,但是在故事中,又不显得他太虚幻。
   在这本书的书腰上,写的是“离不开,靠不住,讲透中国政商关系”,可这本书,并不完全符合这句话,大概是因为这是长篇小说,而这本书才算一个开头吧。
   虽说这本书30多万字,但在作者慢慢铺开故事的过程中,却是不紧不慢,前后关系连贯协调,几条线慢慢展开。从主人公鲁俊逸、伍挺举和浦顺安等几个人物的背景开始展开,单从这本书中,看每个人的人物性格,就能感觉到未来的故事将会更加精彩。做生意和做官的相互交融在一起,在本书中略见一些端倪。第一商会的成立的前因后果中,不乏官商的直接较量。而依靠商会做生意,在中国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是不得不走的一步,原来是国人自己的生意,现在成了和洋人掺和在一起的生意了。
   伍挺举出身于书香门第,一直秉承着读书人的气度和精神,即便由于种种原因进去商界,可他身上的那种精神一直存在,也正是这种内心的涵养,注定了他遇到事情会有不一样的思考,作者对他的定位很准,写得很有特色。而浦顺安就是另外一种性格的人了,虽说青年时两人很多相似,也差不多同等地位,可当时些许的不同,在经历风雨之后,也会慢慢有不同的人生。不知道以后的故事中,顺安会不会成为反面人物……
   总觉得,这个故事应该会很长,因为这本书几十万言,却是刚刚铺陈开来,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读第二本了。
2014.12.22

  《第一商会》读后感(三):另一个上海滩的故事

       先写在前边非正文啰嗦的话,第一商会2啥时候出呀,一共有几部呀?(看到这个,就应该知道我的意思吧,书很好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续集)
       转而稍微正经一点,自己业余不专业,下边有些感悟写的可能不对。
       书的内容丰富,作者的写作功力很深,环环相扣,任何人、物的出现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事情的发生有因才有果。章虎如果不是在鲁家讨要些钱财时受辱,就不会记恨鲁家,进而打劫鲁家,那么伍家就不会遭殃,即使科举取消,伍挺举也可回乡随父亲另谋出路,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去上海滩闯荡,也就不会有整本书的故事。故事的发展总是一环扣着一环,读着也不忍中途放下,总是要一口气读完才好。伍挺举无意中接触到天使花园,进而才有后来知晓印度饥荒,才有他人生第一次的成功。
       文中的描写相当精彩。葛荔与伍挺举初见那一段,葛荔俏皮、伍挺举如迂腐的书生,被葛荔一句一文逼得节节败退,真如古代书生不小心碰了一位性子泼辣小姐的手,然后被训斥的一言不发有理难言的窘态,场景活灵活现。葛荔有心逗弄,伍挺举老实木纳,就如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那般,读罢莞尔一笑。丁承恩的如夫人训狗的那段也很精彩。一根骨头,两条狗,没有言语的描述解释,就让丁承恩明白商会一事为何要交与四明、广肇两家会馆举办,由此折射如夫人的精明与能力,鹬蚌相争,渔人收利。再有就是书中次要人物王鑫成为华探所探长的那段描写,一气呵成,篇幅短小内容充沛,只短短的三段内容之后,王鑫就成为华探所探长。书中如此的描述很多,有些地方读时就会反复阅读几遍,一是精彩,二是酣畅淋漓,没有多余的字词,读着很过瘾很享受。
       第一商会,讲的就是伍挺举如何一步一步成长最终成功的故事。伍挺举有情有义,眼界开阔,聪明智慧。家中房屋被烧,父亲去世,伍挺举没有倒下,安顿好母亲和妹妹,继续赶考。伍家代代以科举为最大,科举取消之后,伍挺举没有那种无目标、不知前途为何的迷茫感,转奔上海。被鲁俊逸实为锻炼暗为贬低的派到鲁家行业唯一赔钱的谷行,还有一位总是醉酒讨钱的掌柜,伍挺举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审时度势,踏实做起。从往年的账本记载看出马振东其实很有才能,看出马振东故意醉酒,人醉心不醉。偶进入天使花园被震撼,真诚加入,力所能及。谷农家境贫寒,不趁机低价压榨而是高价收购。还有最早遇到陈炯,把全部钱财资助陈炯去日本。这些,都能看出伍挺举的情义,成大事。如果拘于小节,睚眦必较,我想不会有后续的成功。当然,伍挺举初次告捷很精彩,,自己去看。从中伍挺举的种种胆识气魄,都有体现。
       甫顺安,间接导致伍家的家破人亡,后跟随伍挺举去上海的改名换姓。虽然情有可原,但我感觉后边他可能会“叛变”,变坏。甫顺安总是亲切的称呼伍挺举为阿哥,并说伍挺举是真心对他的唯一一人。当初他去钱行,衣冠楚楚,很是体面,伍挺举去谷行却做着小工,心中有小小的自喜。可当他看到伍挺举被看做谷行掌柜时,心中却不舒服,认为伍挺举有心机,故意去的谷行,后来鲁俊逸让他全力协助伍挺举做好大米的收购,却时不时的跑去向鲁俊逸告状,在谷行冒充掌柜等。还有听说鲁俊逸把马家小姐肚子搞大才获得资助,最终发财,也想效仿,把主意打到鲁碧瑶身上。这些,甫顺安并不是一个安定的存在,他有能力,不甘居于人下,道德感却低,后篇,不知他会变得如何。当他看到伍挺举的成就越来越大的时候,不知会不会妒忌,并由此生恨?
       马振东掌柜的深藏不露,故意醉给世人看,后来帮助伍挺举;鲁俊逸明着是想帮助伍挺举,实际却暗自提放,认为伍挺举是来败坏他的家产等,书中的很多人物,都非常值得研究。
第一商会,写的是大气的事件,我的角度貌似比较的狭隘、片面,你去读,会读到书中的大气磅礴的。
       还有一点,我觉得作者水平很高。初读这本书时,感觉似曾相识,读过几章,恍悟写法很像明清时代的文体。不是现在的语言写法,就如清代的白话文。如果不是现在出版,读着感觉就是那个年代的书籍。
       期待后续,还有一些伏笔。比如齐伯看到伍家镜湖双叟那幅画时的惊呼:是他!为何会惊讶呢?
       章虎这个人物的存在,对后续文章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章虎虽是个小瘪三,但也有谋略,懂得事实,是伍挺举的仇人,在一定程度推动故事的发展。他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
       陈炯去日本,几年之后回国,会是一号人物吗?对伍挺举有什么帮助呢?
       留在家乡的伍挺举母亲和妹妹,生活怎么样呢?
       葛荔喜欢伍挺举,他们的后续故事会如何呢?
    
       还有好多方面没有写到···
       那么,就期待后续吧。期待这另一个的上海滩的故事。

  《第一商会》读后感(四):渔人收

 文中的描写相当精彩。葛荔与伍挺举初见那一段,葛荔俏皮、伍挺举如迂腐的书生,被葛荔一句一文逼得节节败退,真如古代书生不小心碰了一位性子泼辣小姐的手,然后被训斥的一言不发有理难言的窘态,场景活灵活现。葛荔有心逗弄,伍挺举老实木纳,就如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那般,读罢莞尔一笑。丁承恩的如夫人训狗的那段也很精彩。一根骨头,两条狗,没有言语的描述解释,就让丁承恩明白商会一事为何要交与四明、广肇两家会馆举办,由此折射如夫人的精明与能力,鹬蚌相争,渔人收利。再有就是书中次要人物王鑫成为华探所探长的那段描写,一气呵成,篇幅短小内容充沛,只短短的三段内容之后,王鑫就成为华探所探长。书中如此的描述很多,有些地方读时就会反复阅读几遍,一是精彩,二是酣畅淋漓,没有多余的字词,读着很过瘾很享受。
  
   第一商会,讲的就是伍挺举如何一步一步成长最终成功的故事。伍挺举有情有义,眼界开阔,聪明智慧。家中房屋被烧,父亲去世,伍挺举没有倒下,安顿好母亲和妹妹,继续赶考。伍家代代以科举为最大,科举取消之后,伍挺举没有那种无目标、不知前途为何的迷茫感,转奔上海。被鲁俊逸实为锻炼暗为贬低的派到鲁家行业唯一赔钱的谷行,还有一位总是醉酒讨钱的掌柜,伍挺举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审时度势,踏实做起。从往年的账本记载看出马振东其实很有才能,看出马振东故意醉酒,人醉心不醉。偶进入天使花园被震撼,真诚加入,力所能及。谷农家境贫寒,不趁机低价压榨而是高价收购。还有最早遇到陈炯,把全部钱财资助陈炯去日本。这些,都能看出伍挺举的情义,成大事。如果拘于小节,睚眦必较,我想不会有后续的成功。当然,伍挺举初次告捷很精彩,,自己去看。从中伍挺举的种种胆识气魄,都有体现。

  《第一商会》读后感(五):凡事不能忘本

      著有超级畅销长篇小说《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的寒川子,历时三年磨一剑,最新讲述是民国上海滩一代商界奇人,商海奋斗的事情作品《第一商会》终于几经修理工订打磨,新鲜出炉了。
    纵观这个新出炉的《第一商会》:清末民初的上海滩,清政府在忙着镇压反革命的,革命党在忙暗杀与被暗杀,外国人在忙着抢钱抢地,总之,上海滩一片繁荣景象。而一个秀才,却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步入商场,一步一步,坐上总商会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商会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是所有商铺的总领,统领着所有的铺子,制压着所有的铺子,却又与政府结交,毕竟没有后台的商会,是很容易在这场凶涌的商海中被吞掉的。在任何时期商会都有其历史特定性,而1902年成立的上海市总商会,就是一个基石,是中国现代商业史上第一个商会,其建立的政商模式影响至今。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巧合,所有的机遇都是需要眼光去发现,需要胆实去做,秀才迫于生计,在米店当伙计,如果他安于现状,只学些酸酸书,也不会成就最后的他。清末民初,政客和商人,在国家动荡的时刻,本是互不相干的,却因商商关系,成结合在一起,站在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结成势力的商会,紧密联系着上海商业的命脉,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时代大洪流中,起伏,直至峰巅。
    发现财富的眼光,过人的胆识,得天独后的外部环境,造就了一批枭雄。在社会这个环境中,没有什么人,可以独身闯荡。任何人都必须依附于其他人,或是结交其他人,没有一个人能独手撑天下。自古以来,财富不离权,权力不离财,离不开,却又不可能单纯存在,相互而生,却又相互而灭,相辅。
    财与权自古以来,便是大家争相夺取的东西,甚至不惜生命,可是夺到后,又有如何。不造,就是祸,害人终于害己。商人,也不仅仅是为利益,而做到了见利不忘本。在这场历史潮流中,还有一群汉子,他们肩负民族责任,为挽救民族兴亡,而尽一份自己的薄力。
   作者笔下的人物,在这场气势宏伟的商战中,别样的精彩。开篇就是开胃小菜,引引你的食欲,真正美食在中间,让人流连往反,结尾让人意由未尽,难舍最后一页。好美食细细品。
   

  《第一商会》读后感(六):商道人心:为天下人谋利

            
                        商道人心:为天下人谋利
                                            文/泊南
           自古就有商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之说,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有言:商人重利轻别离。在《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更是把”商“排在了最后,可见商之地位。《第一商会》则是一部为”商“正名的小说,秉承”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将作者试图解读的“世道人心”加以诠释。这里的”商“有为人熟知的商人本色,但更多的是为善言商,世道变人心不变,商中永远需要正义,道德感和尊严。
      为商初级,为自己谋利,而为商的终极,为天下人谋利。该书的主人公吴挺举就是作者理想中的商人形象,“他不是特定某个人的原型,而是民国商业精英群体的高度浓缩,我们可以从张謇、胡雪岩、盛宣怀、虞洽卿、朱葆三、严信厚等人身上看出些许痕迹。”他既有为商的天赋,还需心有天下的情怀。从他的出身和行事为人可见端倪。
       与人为善。潜意识里,伍家传统对人即人人平等。在当时,唱戏出身的人多被人视为卑贱,不屑与之为伍。尤其是甫顺安到当铺应聘伙计的时候,周围人和鲁家小姐的态度即为当时真实写照,但是挺举却能及时挺身而出,为他解围,把甫顺安视为自己的朋友。他在升为执事掌柜之后,在天黑之时买下老人的米,收购粮食时候不伺机压价,尤其是在天使花园,心灵的震动,不辞辛苦的只做义工。这些都是通过寻常小事突出伍挺举作为一个商人所能够坚持的善的本质。
       尊严与坚持。 伍家与鲁家源于一个赌局。为了尊严,伍家不受鲁家那一副世所罕见的真迹--镜湖双叟,不接受鲁家名为和解实为炫耀的万两银钱。在父亡家破、寄居于人下,还有参加科举的艰难境地,宁可借贷也不接受馈赠,这是读书人的尊严,这是一个家族脸面的坚持,凸显读书人的铮铮傲骨,为以后伍挺举收米之时的不压价不提价埋下伏笔。
    
      知变通,放眼天下。伍家是书香门第,伍父在屡次不第之后干起了行医的行当,可见他此时已经知道此科举之路无望,但是因为脸面和尊严却无法放弃。无论何时出诊,皆不收诊金,意在说明此为善举。伍父是知变通之路却无法付诸实践的一个典型,有读书人的傲气,也有读书人的酸腐。伍挺举在科举无望之后,毅然从商,比其父要更务实。从商之后,收获人生第一桶金的时候,他看到的是未来的谷米市场,不为一时之利,从而赢得对手的信任与支持,十分难得。他看得到开阔的天下,心里装得下未来。
        本书只是一个开头,在捞的人生第一桶金的时候,戛然而止。作者不厚道,赶快出续集,以解燃眉之急。
          

  《第一商会》读后感(七):诚信与奸诈的较量

    “钱”与“权”是时下的敏感话题,而本书讲述的恰好就事关商会成立前后的钱权交易。风起云涌的上海滩,不仅盛产斧头帮和丁力这样的硬汉,也盛产各种各样的商人贾客,于是乎在成败之间,诚信与奸诈也展开了暗自的较量。
    清末民初的上海滩,官商勾结、官匪勾结、官兵勾结,一派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靡乱众生百态。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之下,穷秀才伍挺举的横空出世算是个计划之外的异类——他的思维模式显然与此地格格不入,他不是俗语中的无奸不商,而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诚信良民。因为他的善良,他遭遇了家园被毁、亲人被害的人间惨剧,唯一的出路科举考试又被废弃,所谓”破船偏遇顶头风“,万般无奈之中他只得弃文从商,投奔了素有隔阂的鲁老爷展开一段新的悲喜人生;因为他的诚信,他遭遇了设套欺诈、严重亏空的商业陷阱,幸而得到鲁老爷不计前嫌的信任和鼎力相助才得以脱困,并借由印度粮荒的机遇放手一搏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那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时代,无利不起早的奸商们已经精通了互相勾结、欺行霸市的手段,伍挺举的与众不同将他卷入这乱世的商业洪流,压到底谷又推上峰巅,遭受欺诈又得到助益,历尽波折后终于从一个小小的米店伙计跃升为一名合格的成功商人。应该说伍挺举的成功意味这荒谬的以奸诈为利器的商业时代的倒塌,也意味着以诚信为本的新商业时代的来临。
    
    除了满满正能量的伍挺举之外,本书对于其他配角的描摹也非常生动形象:谨慎深沉的鲁叔、背祖忘宗的顺义、忠诚老成的齐伯、恃宠生娇的碧瑶、泼皮无赖的章虎、老谋深算的丁大人、工于心计的如夫人。。。。。。沉浮于上海滩的人物形象因在事件中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而活色生香,让故事更为饱和丰满,也让故事的延续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对于人物的成功塑造与故事起承转合之间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的。
    
    第一商会的故事,至此仅仅是一个开端,伍挺举在上海滩必定还会有更多令人惊心动魄的壮举,也必定会成就更大的一番事业,对于后续,我充满了期待。

  《第一商会》读后感(八):寒川子的局

寒川子的书此前看过一些,印象最深的是《四棵杨》,很厚的一本,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很精彩的一个故事。他的《鬼谷子的局》因为太长,没敢动。这次看到他又出了新书《第一商会》,就在第一时间找来看看,这一看不要紧,这本三百多页的大书仅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也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部,单从作者的布局来看,这套书应该也短不了,在这三百多页的“第一部”里,作为小说重头的“商会”才刚刚成立,主要人物也才刚刚崭露头角,看来这次又要追很久了。
说“要追很久”,另一个意思就是这书尚值得一追。就像前面说的,很多主要人物刚刚崭露头角,他们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会有怎样的命运,伍挺举和葛荔以及那个洋妞会有怎样的感情纠葛、伍挺举和甫顺安最后会不会反目成仇,他们各自又会有怎样的人生轨迹……等等这些都让人很牵挂。而之所以让人牵挂,就是因为作者在第一部都把这些人写得很生动,虽然有些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尚有些程式化,比如我们完全可以笃定最后甫顺安一定会和伍挺举反目,甚至甫顺安会是伍挺举的障碍,但让我们做出这样推定的除了故事的惯性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作者对人物性格塑造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说,作者在第一部里对甫顺安这个人物的铺垫甚至要强于伍挺举。这倒也好理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做一个好人需要的是坚持,而变成了坏人则要有经历,寒川子为甫顺安这个人物设计的经历,就已经为我们设定了他大致的人生走向。
甫顺安胆小,于是他更懂得变通;伍挺举胆大,心高志远,也就更容易坚定。不过,这两种人因为各有所长,在上海这个地方从商就会有各自的路子。圆滑的人能赚钱,而坚定的人则能成事。至于谁是成功者,则要看各自是什么样的追求和对成功有着什么样的定义。用作者的话说就是看每个人为自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茧”。而作者写出的这两个主角不仅在清末民初的旧上海,即使是在现在的商业、甚至在华尔街这样的超级商业区,这两种人也各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因为没看过《鬼谷子的局》,所以不了解寒川子对商业有多少了解,但他从本书来看,他对国人的心理和思维方式还是比较有数,比如本书关于商约一段,作者笔下的查敬轩有这样一段话:“至于这份商约……不过是写给洋人看的。在洋人眼里,它们重要,我们也得较真,但在国人眼里,它们并不重要,跟洋人不同,国人重的是天理,重的是人情。法网恢恢,全在人为啊。”这短短的一段话并不出自本书的主要人物,但却说出了一个真实情况,中国人并不重视契约。即便是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法网恢恢,全在人为”这句话依然存在,仔细思量起来,让人心寒。
虽然只是一套书的第一部,但本书依然可以独立阅读,除了上面说的本书对人物的刻画很到位之外,伍挺举收粮这个故事本身也足够精彩,让人读了心里很畅快。
最后要说的是作者的语言,我们知道,作者除了是作家之外,也是一个优秀的译者,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时常蹦出一句可笑又不知所云的英文,让人忍俊不禁。不过,这当然不是作者的英文不过关,而是“时代特色”,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上海的洋泾浜英语非常有意思,作者就是把这种“时代特色”直接移植到小说里,给小说添加了更多的趣味。
在本文文末,笔者把百度出来的一首描写洋泾浜英文的《竹枝词》附于此,以博大家一哂。
好法身而沙发身, (how fashion 而so fashion)
如此如此脱罗真。(脱罗 true)
勃朗由与勃朗妹, (belong you 与belong me)
是尔是我亦是人。
衣裳楚楚语陪陪, (by and by)
考姆陪陪歇歇来。(come by and by)
多少洋行康八杜, (comprador)
片言茹吐费神猜。
清晨见面谷猫迎, (good morning)
好度由途叙别情。(how do you do)
若不从中肆鬼肆, (squeeze)
如何密斯叫先生。(mister)
滑丁何物由王支, (what thing you want)
哀诺王之不要斯。(I no want)
气煞外边穷苦力, (coolie,源于印地语)
一言不识独伤悲。
还有一段《洋泾浜英语手册》,大家读过就会认为原来它也就是“沙咸鱼沙(so and so)”了。
来叫克姆(COME)去叫谷(GO),
是叫也司(YES)勿讲拿(NO),
一洋元钿温得拉(ONE DOLLAR),
廿四铜钿吞的福(TWENTY-FOUR),
翘梯翘梯喝杯茶(HAVE TEA),
雪堂雪堂请侬坐(SIT DOWN),
红头阿三开泼度(KEEP DOOR),
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
爷叫泼茶娘卖茶(FATHER / MOTHER),
丈人阿爸发音落(FATHER IN LAW)。

  《第一商会》读后感(九):可以消遣一看的畅销小说

       看这本书,不免总会让人想起两本商战小说,一本是高阳巨著《红顶商人胡雪岩》,另外一本是最近新出的小说《大生意人》。
      高阳的小说,偏话本体,不紧不慢地书写一代巨贾胡雪岩如何由一个无名小子成长为商界奇才,天下巨富的历程。是红楼梦笔法。写得多是非常琐碎的家常小事,亲切,但少了点吸引力,随时放得下,放下后也随时拿得起来,读得下去。看完后,却会在有时候,偶尔想起书中的一些事情,不免若有所悟的一笑。
  
    赵之羽的小说《大生意人》则比较戏剧体,故事矛盾集中,主人公古平原宛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在汪洋大海中,手握一柄床桨。看了第一章,便要追着看下面几章,不看到最后一章,实在放不下去。但是看完了,却记不住当时在看了些什么。
    
     就故事性而言,这本小说介乎两者之间,前半段多是各方人物的出场,各方关系的交代。并没有像《大生意人》一样,一上来,就设置个大矛盾。而是慢慢悠悠地介绍各方的人物,由于作者的人物比较多,而且不是由主人公牵引出那些人物,因此开头看的时候,人物有点乱,有点记不住名字。个人猜测作者是按照剧本手法去写的,因为那样多线的开场,明显是电视剧爱做的,而且由于影像有直观性优势,是不会有乱的感觉的。
      说得虽然是商战,但开场前半段其实商战不多,更多的还是人物比较家长里短的戏。比较喜欢的作者的设定。鲁俊逸和挺举半敌人,半师徒的这种前辈带后辈的设定。
     小说的前半段不太吸引我,但是后半段进入粮战部分后,就变得比较好看。不过商战也不够高潮迭起,用剧本行话讲,就是没有在高潮时再来个大逆转。
     小说的人设,其实也还没有走出新意,当然,这种新意,哪怕是我颇为推崇的《大生意人》也没有走出新意。都是一个本来要报家国的书生,因故不能考科举,于是行商,但却不像其他商人唯利是图,而是心系百姓。
     这种价值观,放到小说中的清朝年代,也许是先进价值观,但是放到现在这个年代,这是个流行李狗嗨的价值观的年代!
     就商战的故事性,感觉还是比《大生意人》弱了许多,反倒是某处写情的特别感触到我,写到丁大人的如夫人,误以为丁大人又包了小的时的那种无奈。可叹如此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却还是不得不委屈求全。虽然后面知道丁大人包的小的其实是训练给老佛爷的戏子,可是丁大人心里仍然偏帮这大夫人。哎,可怜的如夫人,到底多了个如。
       个人希望,作者在下集故事加大如夫人的戏,多有戏的一个女子啊!
     另外,作者由于是河南人,但写的是上海故事,所以夹杂了许多上海方言,但夹杂得并不地道。当然,这跟小说还是要照顾普通话为主的大众有关系,但个人觉得,既然不精到,倒不如不加。
总结:可以消遣一看的畅销小说。

  《第一商会》读后感(十):《第一商会》书评


文/笑然
    
   《第一商会》从题目上一看顾名思义肯定跟商业有关,而且标题简明扼要的抓住了中心思想。这是一本讲述财富与权力“离不开,靠不住”的明暗法则的小说。书中说到做多大的生意就会遇到多大的官,财富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互相成就又互相毁灭。古往今来,年年如此,时刻如此,从未间断过。
    小说书评我是第一次执笔书写,却是不知如何下笔才好!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写的不错,讲述的是清末民初的上海滩一代商界巨人叱咤上海的恢宏历史。
    伍挺举,是本书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无缘官场的酸秀才,被错综复杂的时代大洪流卷入低谷又被推上峰顶,从一个米店的无名小伙计一步步成为号令群雄的乱世巨商,最终坐上总商会的第一把交椅。
    书中有太多太多让人记忆犹新的段落、句子。在第六章《科举梦碎杭州,三兄弟共赴上海滩》中,有个地方让我深感震惊。“青灯积学,皓首穷经,那些耄耋老人穷其一生,孜孜以求,不为功名,为的又是什么呢?”有的人或许为功名,有的人或许为利禄,还有大部分人为读书人的尊严。我在想一个人穷尽一生,科举考试考到九十岁还在坚持,这到底应该说是他们能够坚持,还是说这只是他们是顽固不化的执拗?又或者是对自己这么多年坚持失败的一种不甘心呢?这么多年都未能成功,难道就不知道想想是不是此路不通,是不是该放弃走另外一条路呢?或许理智的放弃,早就是别样风景了吧!
    又如第九章《伍挺举一语解开鲁俊逸心结》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利交天下,财通八方;买卖凭称。良心为砣;暴雨不可终日,暴利不可行久。”一段中,体现了当时商道还是以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的良心商人。还有高级的管理和现在并无什么出入“先做两桩事体,一是聘人,二是进货。有人才能做事体,有货才能有进项。你负责聘人,要实诚可靠的。你可讲明,除正常工钱外,本店每月另加一块奖赏,勤勉者有,懒惰者无。”这很明显就是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啊。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如此,运用了薪酬管理、奖惩制度和招聘之类的专业知识。
    文中的句子段落正好体现了作者是一个做事条理清晰,知识丰富的人。在引言部分和第十五章、十六章中都有一些英文段子,翻译成句,都说字如其人,写作应该也一样吧,作者的性格,才能大多都体现在小说当中。不愧是非常优秀的创作能手啊!
   小说以鲜活的笔法,再现了中国现代商业恢宏激烈的开创期。从金融风波、对抗外商、股票灾难、抵制政府禁令等等一路讲来,酣畅淋漓,撞击肺腑,一代商业霸主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而且你会从中隐隐约约看到今天熟悉的商人的影子。这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都是我可望不可即的,这绝对是一场充满乐趣的阅读之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