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读后感10篇

2022-04-03 20:36: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读后感10篇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是一本由茅于轼著作,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读后感(四):。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读后感(五):一本通俗的大众读物—献给那些需要被唤醒的人

作为一个学过经济学与公共管理的人,对待这本书的可能稍有不同。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不错的大众读物,深入浅出地解决了一些人心中的疑惑。
书中的某些观点,我是赞同的。某些观点的推导与论证,窃以为存在一些问题,且某些论证存在着自我矛盾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与主流经济学有冲突之处,而是确实存在漏洞。
仅举本书中的一个观点,“经适房推高商品房价格”,本书给定的前提是两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市场。 奇怪之处在于本书前半段告诉我们中产阶级可以搞到经适房,如果中产阶级可以搞到经适房那么显然,经适房市场与商品房市场是可以相互渗透的,那么经适房推高商品房价格显然是有待商榷的。
书中一些观点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可操作性,但这并不是一篇挑刺数落的评论,对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唤醒某些人无疑是有巨大作用的,从这个层面上说,值得我们去阅读。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读后感(七):些许感想

       经济学自有其独特的逻辑与思维,因此,有些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论证推理得出的结论难免会让人不是很满意,比如限制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提高水价、增加道路使用费等,然而这些听起来让人难以接受的结论却自有其一套背后的经济学理论支撑,如价格理论、供求理论等。所以,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有很多种角度,从经济学出发进行解释剖析只是其中一种路径而已,其得出的结论自有其道理在其中,不能仅仅盯住最后的结论不放,应该将着眼点放在论证的过程,关注背后的理论,也许这样仍然无法认同,但终究会从中发现一些新知,也算一种收获,最起码也多了一个角度认识问题。并且对于社会学问题的研究,本就不应局限于单纯的一种思路,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合理。
       言论的自由不仅仅在于说出意见,更应说出不同的意见,可以不认同某一种观点,但是绝不能禁止不同的观点。书中对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政治家的利益虽没有绝对的明确区分,但是无疑提供了判断的标准,揭示了本质,能够引人去思考,去评判。
      事物的好坏,不仅可以通过其产生的结果来评判,也可以在对比之中进行区分孰优孰劣。如果一个事物没有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就不应该被重视,应该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淘汰旧的,欢迎新的。
       思维很容易形成定式,改变起来确非易事,但是如果固守是很容易重蹈覆辙的。而改善的方式无疑需要多反思,多对比,敢于创新,善于吸收新事物、新思想,在新旧思维的验证中择优选择。
       妥协一词是否含有失败的意思?如果一方对另一方妥协,是否就意味着妥协的一方失败而另一方胜利呢?因此,书中选择用宽容一词。实际上,宽容中应包含着妥协的意思。有些事情的解决,绝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而应该是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其中有大多数人的利益,也有少数人的利益,最后的结果不仅汇聚的是多数人的思想,也不能缺少少数人的见解。这其中需要妥协的精神,宽容的胸襟,不仅是对少数人的要求,也是多数人应当具备的。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读后感(八):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

豆瓣这个写笔记还是这个样子啊,太生硬了,不方便用。
1 新知: 实现市场经济分析到最后竟然是人权的平等。
2茅老说 买件衣服,一万块跟一百块的差距,除了品质外,剩下的没有那么大差距。感觉像是老一辈想法呢。 至少服饰方面,只谈品质 价钱,不谈审美设计。
3关于爱国主义的理论,恐怕是茅老遭受攻击的很重要的一个点吧。需要继续思考,关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
4到最后谈到关于消除战争,人类和平这种宏大的话题,茅老也用经济学思路去分析,视野够开阔的,嗯,经济学帝国。
5自己对于经济学的认识和学习, 仍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啊,不成体系,逻辑思考太粗糙。一方面是自己水平太浅,另外一方面是经济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如果需要理清需花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或许自己应该从抓主脉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